2015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权威专家预测试题(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某中学初二(1)班的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天上语文讨论课时,老师要学生们自由发言进行讨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1)请根据此案例分析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2)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
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老师不耐烦的说:“某某同学,你总喜欢这样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或策略。(11分)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正确吗?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4分)(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6分)
-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
简述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都有哪些。
-
请简单比较一下情绪与情感的异同。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
- 正确
- 错误
-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 正确
- 错误
-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
- 正确
- 错误
-
《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中规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
- 正确
- 错误
-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
- 正确
- 错误
-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能够及时执行既定处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不良行为”与“处罚”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
- 正确
- 错误
-
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就是注入式。( )
- 正确
- 错误
-
在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属于思维类型中的直觉思维。(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
- 正确
- 错误
-
设置榜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
- 正确
- 错误
-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 正确
- 错误
-
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
- 正确
- 错误
-
实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谈话法
- C.问卷法
- D.实验法
-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
- 正确
- 错误
-
下列行为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是( )。
- A.体罚学生严重的
- B.克扣教育经费
- C.殴打教师情节严重的
- D.侵占学校校舍
-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 A.关注生存阶段
- B.关注情境阶段
- C.关注学生阶段
- D.关注发展阶段
-
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 A.复述策略
- B.组织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自由联想策略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是属于缺失性需要的一种。
- A.尊重的需要
- B.自我实现的需要
- C.审美的需要
- D.认知的需要
-
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 )来治疗。
- A.系统脱敏法
- B.肌肉松弛法
- C.自我暗示法
- D.行为疗法
-
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 A.人格尊严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
“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
( )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 A.奥苏伯尔
- B.卡特尔
- C.霍兰德
- D.斯普兰格
-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 )。
- A.1984年
- B.1991年
- C.1997年
- D.2008年
-
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 )。
- A.埃里克森
- B.卡特尔
- C.皮亚杰
- D.维果茨基
-
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B.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 A.强化
- B.惩罚
- C.逃避条件作用
- D.消退
-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 B.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 D.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 )。
- A.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 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D.当地县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课程目标
- D.课程标准
-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出来,这是一种( )现象消极作用的表现。
- A.发散思维
- B.定势
- C.逻辑思维
- D.启发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 )。
- A.199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 B.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D.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是( )。
- A.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
-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 C.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
-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
( )认为,学习者学会的是整个刺激情景的相对关系,而非单个刺激的特征。
- A.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 B.认知学习理论
- 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 D.西蒙的狭义心理学理论
-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
- A.无意想象
- B.再造想象
- C.创造想象
- D.幻想
-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学科专业素养
- B.教育专业素养
- C.品德专业素养
- D.职业道德素养
-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 A.线性关系
- B.U型关系
- C.倒U型关系
- D.平行关系
-
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是( )。
- A.国务院
- B.教育部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学生利用列提纲、画图形、列表格等方法进行复习的做法属于( )。
- A.注意策略
- B.组织策略
- C.复述策略
- D.精细加工策略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 )。
- A.创造性
- B.积极性
- C.思维性
- D.学习性
-
《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 C.精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 A.课程是知识
- B.课程是经验
- C.课程是活动
- D.课程是项目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 A.多样化
- B.专业化
- C.崇高化
- D.单纯化
-
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是( )。
- A.教育法
- B.部门教育法
- C.教育行政法规
- D.教育行政规章
-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 A.搜集信息的能力
- B.交流、协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 C.创新能力
- D.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学生出现教师期待的行为后,教师发给小红星,学生可用小红星兑换奖励物或喜欢的活动。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
- A.行为塑造法
- B.代币奖励法
- C.自我控制法
- D.系统脱敏法
-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劳动方式个体性
-
记忆过程包括( )。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 B.识记、再认和回忆
- C.识记、保持和联想
-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 A.自觉积极性
- B.启发性
- C.巩固性
- D.因材施教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长期性
-
在解应用题时,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
- A.牢记题目内容
- B.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 C.熟练地应用计算技能
- D.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
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
- A.复述策略
- B.组织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组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