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逼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问题,就有学生不举手就大声地说出答案,不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机会(由于没有思考,大多时候说的又是错误答案);或者有的老师说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会引起下面的不必要的讨论;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随便插话;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会争论不休.教师难以把握……请问你如何应对案例中的这类课堂现象?

  2.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3.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1分)

  4. 简述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5. 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6. 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7. 简述教师在学生选课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 简述如何针对学生能力的性别差异进行教育。

  9. 简述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

  10. 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

    • 正确
    • 错误
  11.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

    • 正确
    • 错误
  12. 师德激励要坚持以惩罚为主,奖励为辅的原则。( )

    • 正确
    • 错误
  13.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4. 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

    • 正确
    • 错误
  15.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问题障碍的学生,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 正确
    • 错误
  16. 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 )

    • 正确
    • 错误
  17.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

    • 正确
    • 错误
  18. 《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中规定学校要成立考核小组,负责本校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内设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50%。( )

    • 正确
    • 错误
  19. 学校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但它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

    • 正确
    • 错误
  20. 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 正确
    • 错误
  21. 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

    • 正确
    • 错误
  22. 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

    • 正确
    • 错误
  23.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

    • 正确
    • 错误
  24. 学生的学习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 )

    • 正确
    • 错误
  25. 孟子说“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

    • A.道德素养
    • B.专业知识
    • C.教学技能
    • D.教育机智
  26.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 )来进行划分的。

    • A.课程功能的角度
    • B.教育阶段的作用
    •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27.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创新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8. 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 A.当地县教育局
    • B.当地县人民政府
    • C.当地县人民法院
    • D.省教育厅
  29. 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 A.学科的教学目标
    • B.班级的教学目标
    • C.课程单元的教学目标
    • D.教师的教学目标
  30.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 A.教书育人
    • B.师德为先
    • C.尊重规律
    • D.为人师表
  31.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

    • A.夸美纽斯
    • B.马卡连柯
    • C.伊拉斯谟
    • D.赫尔巴特
  32.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要选可食的果实,又要选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 A.变式法
    • B.比较法
    • C.直观法
    • D.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33.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 A.目的和内容
    • B.共同语言
    • C.深厚友谊
    • D.约束力量
  34.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35. ( )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

    • A.晕轮效应
    • B.近因效应
    • C.社会刻板效应
    • D.首因效应
  36. 我国( )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

    • A.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 B.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 C.教师角色
    • D.教师素养
  37.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引导性
    • B.复杂性
    • C.主体性
    • D.示范性
  38.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

    • A.学习方法
    • B.学习定势
    • C.学习时间
    • D.学习内容
  39.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

    •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41.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 C.发展性教学模式
    • D.最优化教学模式
  42.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 A.基本规律
    • B.基本方法
    • C.基本途径
    • D.基本要求
  43. 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

    •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 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
    • 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 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
  44.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期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心理学上称为( )。

    • A.低谷期
    • B.高原期
    • C.疲劳期
    • D.潜伏期
  45. 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

    • A.提高品德认识
    • B.陶冶品德情感
    • C.激发品德动机
    •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46.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范围
    • D.注意的起伏
  47. 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 A.自主性
    • B.随意性
    • C.规范性
    • D.强制性
  48. 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

    • A.创造思维
    • B.聚合思维
    • C.发散思维
    • D.直觉思维
  49.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更多地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多的面向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反对脱离实际的抽象,反对脱离实际的说教”的教育家是( )。

    • A.杜威
    • B.赫尔巴特
    • C.赞可夫
    • D.布卢姆
  50. (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 A.《教师法》
    • B.《高等教育法》
    • C.《义务教育法》
    • D.《教育法》
  51. ( )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 A.认知能力
    • B.操作能力
    • C.社交能力
    • D.模仿能力
  52. 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阅读理解策略
  53. 在我国中小学德育中,( )处于核心地位。

    • A.集体主义教育
    • B.世界观教育
    • C.爱国主义教育
    • D.心理品质教育
  54. 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 )加以区分。

    • A.性格
    • B.品格
    • C.思维
    • D.智力
  55.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 A.榜样示范法
    • B.说服教育法
    • C.陶冶教育法
    • D.品德教育法
  56. 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 A.备教案
    • B.备教材
    • C.备学生
    • D.备教法
  57.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 A.外化
    • B.内化
    • C.行为
    • D.从众
  58. 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 )。

    • A.接受进修培训
    • B.日常教学反思
    • C.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 D.同伴交流与合作
  59.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这种情绪是( )。

    • A.道德感
    • B.理智感
    • C.美感
    • D.自豪感
  60.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61. “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教育特点是( )。

    • A.教育全民化
    • B.教育终身化
    • C.教育多元化
    • D.教育民主化
  62. 在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劳动用工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 )。

    • A.刑事法律责任
    • B.民事法律责任
    • C.行政法律责任
    • D.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63. 态度三元论不包括(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意志成分
    • D.行为倾向成分
  64. 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 A.一般迁移
    • B.具体迁移
    • C.水平迁移
    • D.垂直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