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请结合材料分析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人才需要注重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
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
教育平等的涵义是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名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描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拣到的。数年以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 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试分析这则案例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
简述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换?
-
试述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
- 正确
- 错误
-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
- 正确
- 错误
-
意志就是意志行动。(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智力因素高度相关,而与非智力因素关系不大。( )
- 正确
- 错误
-
提倡发现法学习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文化主要是指教育与学习的文化。(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
- 正确
- 错误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
- 正确
- 错误
-
依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使命是( )。
- A.教书育人
- B.提高民族素质
- 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D.文化传承
- E.传道、授业、解惑
-
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 A.坚持性善论
- B.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 E.倡导民主德育观
-
个人理想主要包括( )。
- A.道德理想
- B.社会理想
- C.幻想
- D.职业理想
- E.生活理想
-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下面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 A.认知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 B.它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 C.学生对于某学科的内驱力是天生的
- D.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 E.认知内驱力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
-
中学强调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是因为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具有( )的意义。
- A.开阔视野.获得新知识
- B.因材施教,完善个性
- C.启发智慧,形成能力
- D.提高成绩,锻炼能力
- E.培养品德,健康成长
-
形成动机的主要因素包括( )。
- A.需要
- B.兴趣
- C.理想
- D.信念
- E.诱因
-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客观性原则
- B.发展性原则
- C.指导性原则
- D.计划性原则
- E.以上选择都正确
-
建设中学德育网络体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要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 B.在全社会为德育网络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C.学校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切实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
- D.教师要对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爱
- E.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力求做到:教育信息互通、教育资源互享、教育困难互帮
-
下面关于能力表述正确的是( )。
- A.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B.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 C.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是相互独立的
- D.节奏感和曲调感对于从事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 E.观察的精确性、记忆的精确性、思维的敏捷性是完成许多活动必不可少的
-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利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行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 B.关爱学生健康,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
- C.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 D.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 E.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维护学校荣誉
-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
- A.政治功能
- B.经济功能
- C.文化功能
- D.生态功能
-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 A.品德评价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 A.实物直观
- B.模象直观
- C.语言直观
- D.虚拟直观
-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 A.实践教育学派
- B.实证教育学派
- C.传统教育学派
-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
“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
- A.华生
- B.洛克
- C.科尔伯格
- D.皮亚杰
-
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 A.抑郁症
- B.恐惧症
- C.焦虑症
- D.强迫症
-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 A.升华
- B.发挥
- C.表现
- D.持久的变化
-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
- A.头脑风暴法
- B.发展思维训练
- C.自我设计训练
- D.推测与假设训练
-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涂尔干
- B.卢梭
- C.赞科夫
- D.福禄贝尔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 A.三
- B.四
- C.一
- D.二
-
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
- A.投射效应
- B.晕轮效应
- C.皮格玛利翁效应
- D.首因效应
-
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 A.6年
- B.5年
- C.8年
- D.9年
-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
- D.平衡论
-
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 A.《学记》
- B.《论语》
- C.《孟子》
- D.《荀子》
-
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 )的共同活动。
- A.教与学
- B.教师与教师
- C.人与人
- D.学与学生
-
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权威水平
-
下列有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 A.准备律
- B.练习律
- C.动机律
- D.效果律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 A.教育与生活
- B.教育与经济
- C.教育与政治
- D.教育与生产劳动
-
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 A.能力教育
- B.集体教育
- C.情感教育
- D.价值观教育
-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 A.正强化
- B.惩罚
- C.负强化
- D.消退
-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惩罚
- D.自我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