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
-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此材料说明卢梭的教育思想( )。
- A.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
- B.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
- C.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 D.对教育的观念——建构主义
-
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在随后的语文课上,该老师在班级里念这位学生的作文,当进行到一半时,班里许多同学打断了老师,大声说,该作文是抄袭的。语文老师灵机一动,问全班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同学回答:“好是好,但是该作文是抄袭……”老师打断学生们并大声问道:“我问的是作文好不好!”全班学生都大声回答:“好!”语文老师说,欢迎大家摘录精彩、生动的文章作为己用,多看些精妙的文章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后来班级同学积极学习,抄袭文章的那位同学说:“老师的这次教育学习,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 A.教学策略的实时调控性
- B.生成性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
- C.教学是一项复杂活动,教学情景多变
- D.教学策略一旦设定不能轻易改变
-
小凯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小动物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自由散漫成绩靠后。上中学后,他仍然经常带小动物到教室来,中学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小凯,反而帮助小凯发动学生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小凯非常高兴,向老师保证,自己一定会努力,不辜负老师的好意。通过对小动物的探索活动,小凯也逐渐明白了学习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材料说明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C.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 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
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它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
材料体现了学校教育制度具有( )。
- A.客观性
- B.规范性
- C.历史性
- D.强制性
-
初二(1)班班主任郑老师为了发挥学生干部管理班集体的作用,十分重视维护班干部的威信。一天,班长与班上同学发生冲突,并动手打了同学一耳光。班会上,郑老师说:“某同学平时学习不好,又不遵守班纪班规,班长之所以与他发生冲突是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习。如果换成是我.也会这样做的。”
案例中郑老师的做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树立班干部在其他同学面前的威信.有利于对班级的管理
- B.教师应平等待人,不能厚此薄彼,伤害其他同学的感情
- C.不利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 D.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及时指出缺点和错误,不能迁就放纵
-
开学不久,某校召开了教职工大会。校长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某教师认为,学校的这项要求有一定难度,因为他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
从教育教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恰当的有( )。
- A.教育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 B.教育教学研究会牵扯教师的教学精力
- C.教育教学研究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中选题
- D.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性强,所以该数学老师感到困难
-
小杰的爸爸平常总是很喜欢教导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不变,道亦不变”,他还告诫小杰,要遵从中国传统,要“听话”,顺从老师和家长才是好学生。
从现代教育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思想体现了( )。
- A.文化会对教育产生制约性
- B.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观制约了教育
- C.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观制约了教育
- D.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观制约了教育
-
教育史上.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从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也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的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提倡启发式教学上也很著名,他的格言是:一个坏的教师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结合材料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
- A.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C.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D.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说明( )。
- A.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B.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友好的帮助关系
- C.师生要心理相容
- D.师生之间就是一种授受关系
-
某中学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开展了多项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统一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能冒险采取其他教学方式和策略。
对于材料中该学校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学校有权力制定本校的发展方向,学生学业成绩也是衡量学校发展的指标之一
- B.教学是复杂的活动,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统一的教学规定违背了教学规律
- C.统一的教学设计并不能体现集体备课的优势和好处
- D.教师应当按照学校规定去完成教学任务
-
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会削弱教育的社会功能。(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得多。(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教育活动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组织形式。(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 正确
- 错误
-
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不但要改革教法,还要研究学生。(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文化对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 正确
- 错误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即学校”。(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具有永恒性,所以教师职业和人类社会共始终。( )
- 正确
- 错误
-
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当前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 )
- 正确
- 错误
-
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 正确
- 错误
-
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追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 )
- 正确
- 错误
-
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和( )。
- A.初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高等教育
- D.研究生教育
-
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包括( )。
- A.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 B.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C.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
- D.具有正确的劳动关系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
-
设置榜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
- 正确
- 错误
-
关于教育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 C.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
- D.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教育机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 A.以人为直接对象
- B.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 C.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教育义务
- D.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
-
课程组织涉及( )。
- A.课程目标
- B.课程内容
- C.课程实施
- D.课程评价
-
关于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
- B.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
- C.过分重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而忽视了未来生活的需要
- D.过分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
-
学校子系统包括的基本因素有(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师
- D.教育影响
-
以下关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B.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C.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清晰
-
班级管理的功能包括( )。
- A.社会化功能
- B.个性化功能
- C.调整化功能
- D.惩罚化功能
-
下列哪些是班级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 )
- A.职权结构
- B.角色结构
- C.干群关系结构
- D.师生关系结构
-
下列属于原始教育特征的有( )。
- A.教育没有阶级性
- B.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紧密地联系
- C.教育水平低
- D.教育具有强制性
-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重要组成部分,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来分,其组织形式有( )。
- A.群体性活动
- B.竞赛性活动
- C.个人活动
- D.小组性活动
-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 )。
- A.知识与技能
- B.知识与能力
- C.过程与方法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 A.导向功能
- B.强制功能
- C.评价功能
- D.示范功能
-
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 A.重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 B.评价主体多元化
- C.评价方式多样化
- D.突出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
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 )。
- A.接受进修培训
- B.日常教学反思
- C.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 D.同伴交流与合作
-
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不包括( )。
- A.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
- B.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 C.学生自我完善的辅导者
- D.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生产关系
- C.经济基础
- D.政治制度
-
下列对合作学习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合作学习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讨论式学习
- B.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C.合作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水火不容
- D.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
教科书被称为( )媒体。
- A.传统教学
- B.现代教学
- C.传统与现代结合
- D.交互
-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不包括( )。
- A.教学思想的确定过程
- B.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 C.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
- D.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
-
教学媒体发展的顺序是( )。
- A.文字媒体阶段、语言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 B.语言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 C.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 D.印刷媒体阶段、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
课外活动的主体和指导者是( )。
- A.学生、家长
- B.学生、教师
- C.教师、班主任
- D.学生、学生
-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 A.建立学生档案
- B.班主任工作总结
- C.班主任工作计划
- D.操行评定
-
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 A.雅典教育
- B.斯巴达教育
- C.世俗教育
- D.骑士教育
-
倡导发现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
- A.斯金纳
- B.杜威
- C.布鲁纳
- D.加涅
-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 A.传授学生知识
- B.发展学生能力
- C.培养学生个性
- D.养成学生品德
-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 )。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 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 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
-
著名教育家( )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根源。
- A.赫尔巴特
- B.马卡连柯
- C.夸美纽斯
- D.布鲁纳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课程目标
- D.课程标准
-
( )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琐的部分。
- A.常规事务性
- B.指导性
- C.决策性
- D.协调性
-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关系。
- A.授受
- B.相互促进
- C.民主平等
- D.朋友
-
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 A.定性评价
- B.定量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形成性评价
-
在情景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的关系是( )。
- A.二者完全等同
- B.二者有一定联系
- C.二者相类似
- D.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
一般认为,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 B.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 C.柏拉图的《理想国》
- D.卢梭的《爱弥儿》
-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 )。
- A.生物起源说
- B.劳动起源说
- C.心理起源说
- D.双重需要说
-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夸美纽斯
- B.洛克
- C.斯宾塞
- D.赫尔巴特
-
( )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显性课程
- D.隐性课程
-
“班班通堂堂用”的推进标志我国( )信息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 A.义务教育
- B.高等教育
- C.基础教育
- D.民族教育
-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 B.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成员
- C.不影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 D.选择比较难的问题
-
学校的(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 A.物质文化
- B.组织文化
- C.制度文化
- D.精神或观念文化
-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 A.显性课程
- B.隐性课程
- C.校本课程
- D.综合课程
-
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 A.社会本位论
- B.个人本位论
- C.无目的论
- D.生活本位论
-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
- A.调查法
- B.观察法
- C.实验法
- D.测验法
-
( )属于现代教学媒体中的视觉媒体。
- A.教学挂图
- B.投影仪
- C.标本
- D.MP3
-
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表现之一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
- A.历史继承性
- B.选择性
- C.相互制约性
- D.协调性
-
现在我国主要的授课形式,课堂大部分时间仍然是教师讲述为主,这种授课模式所采用的语言形式是( )。
- A.对话
- B.独白
- C.书面
- D.内部
-
教育技术包括( )三个基本要素。
- A.人、学习方法、过程
- B.人、过程、结果
- C.人、学习策略、评价
- D.人、学习资源、过程
-
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的是( )。
- A.神话起源说
- B.生物起源说
- C.心理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与人类教育共始终的基本功能是( )。
- A.文化功能
- B.政治功能
- C.经济功能
- D.科技功能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辅助教学课件,主要用于帮助教师把教学的重难点以形象化的文本、图形等多种媒体素材表现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而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产品是指( )多媒体课件。
- A.演示型
- B.交互型
- C.互动型
- D.社会支持型
-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 )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 A.一级课程
- B.二级课程
- C.三级课程
- D.国家课程
-
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标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联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 A.均衡性
- B.选择性
- C.独立性
- D.综合性
-
我国最早的小学教育产生于( )时期。
- A.殷周
- B.三国
- C.秦朝
- D.夏朝
-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 )的《大教学论》。
- A.赫尔巴特
- B.夸美纽斯
- C.杜威
- D.裴斯泰洛齐
-
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叫作( )。
- A.总结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形成性评价
-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体现的是( )。
- 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 C.教学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
-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
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直接条件称为( )。
- A.课程标准
- B.课程结构
- C.课程评价
- D.课程资源
-
教育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
- A.培养人
- B.发展经济
- C.传承文化
- D.体现国家意志
-
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 )。
- A.说理教育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学校教育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 A.单轨学制
- B.双轨学制
- C.分支型学制
- D.综合型学制
-
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
- A.诊断性
- B.描述性
- C.形成性
- D.总结性
-
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 A.讲授法
- B.实验法
- C.演示法
- D.谈话法
-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 )。
- A.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 B.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C.了解学生
- D.掌握教学理论
-
学生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 )。
- A.学生自评、小组评议、信息反馈、班主任评价
- B.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 C.信息反馈、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
- D.信息反馈、小组评议、学生自评、班主任评价
-
众多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不同,可以分为启发式和( )。
- A.范例式教学
- B.启发式教学
- C.注入式教学
- D.灌输式教学
-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体现了( )教育的理念。
- A.前制度化
- B.制度化
- C.非制度化
- D.前三项兼有
-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的影响。
- A.社会生活和群体
- B.教育对象
- C.教育法规
- D.教育原则
-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 )。
- 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 B.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 C.间接经验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
-
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不仅规范教师教的活动,也规范学生学的活动的是( )。
- A.课程标准
- B.教学目标
- C.教学方式
- D.教学评价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 A.多样化
- B.专业化
- C.崇高化
- D.单纯化
-
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观点的是( )。
- A.柏拉图
- B.凯兴斯泰纳
- C.卢梭
- D.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