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气作业(应急管理厅)初训模拟冲刺卷四
-
限能型电气设备电路产生的电火花或任意热效应不能点燃规定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
- 正确
- 错误
-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面长度小于6.0mm范围的缺陷可以进行修补。
- 正确
- 错误
-
粉尘环境设备的外壳接合面应紧固严密,密封垫圈应完好。
- 正确
- 错误
-
世界各国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不尽相同,其防爆标志也有差异,但大致可分为两大派。
- 正确
- 错误
-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缆及其附件在安装和使用时,应能防止受到外来机械损伤、腐蚀或化学影响。
- 正确
- 错误
-
甲烷,俗称“瓦斯”气体。
- 正确
- 错误
-
增安型电气设备没有防爆的外壳和保护介质。
- 正确
- 错误
-
爆炸性粉尘、纤维与气体形态不同,但应采用相同的防爆措施。
- 正确
- 错误
-
燃烧是一种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 正确
- 错误
-
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明敷塑料护套电缆,若采用电缆槽板、托盘或桥架敷设方式,可用非铠装电缆。
- 正确
- 错误
-
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内。
- 正确
- 错误
-
正压型电气设备,微正压继电器应装在风压、气压最高点出口处。
- 正确
- 错误
-
增安型电气设备接线盒内接线若多根导体连接在一个接线端子上,应注意保证每根都夹牢。
- 正确
- 错误
-
一台电气设备右上方有“EX”凸字样,名牌上有“epIIT4”标志,表明这是一增安型并带有正压的防爆电气设备。
- 正确
- 错误
-
在爆炸危险场所停电检修时,应做好约时送电、停电工作。
- 正确
- 错误
-
无火花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要低于增安型设备。
- 正确
- 错误
-
正压型电气设备外壳内部的零部件损坏,如果无备件、可以用性能基本相同的新品更换,修理或更换后应不影响外壳表面的最高温度和外壳内的气流状态。
- 正确
- 错误
-
充砂型电气设备可以阻止爆炸性气体进入设备。
- 正确
- 错误
-
防爆标志是防爆电气设备所适用的爆炸危险场所的代号,一般用4个参数来定义,它们是危险区域、气体组别等。
- 正确
- 错误
-
本质安全型、n型、浇封型防爆电气设备都可以用于0区域。
- 正确
- 错误
-
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还原反应。
- 正确
- 错误
-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可燃性粉尘危险场所两大类。
- 正确
- 错误
-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 正确
- 错误
-
在正压外壳内装有电热器或电容器的电气设备,要采取断开电源后立即打开外壳门或盖的措施。
- 正确
- 错误
-
“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悬挂位置是一经合闸即送电到施工设备的开关和刀闸操作手柄上。
- 正确
- 错误
-
防爆电气设备运行需要一定的工作环境,要求环境温度不超过-20℃—40℃,但如果要在60℃环境中使用,则应加风扇对着设备不停吹拂散热才可使用。
- 正确
- 错误
-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缆及其附件在安装和使用时,应能防止受到外来机械损伤、腐蚀或化学影响。
- 正确
- 错误
-
在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机可以频繁启动。
- 正确
- 错误
-
易燃易爆物附近应尽量少使用电热器具。
- 正确
- 错误
-
进入爆炸危险场所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分开布线。
- 正确
- 错误
-
浇封型防爆电气设备可用于1区,但不可用于0区。
- 正确
- 错误
-
在清理非金属电气设备时应注意避免产生静电。
- 正确
- 错误
-
“IP”后面无数字是指外壳无专门防护。
- 正确
- 错误
-
在爆炸危险场所需动大检修防爆电气设备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 正确
- 错误
-
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应符合一般电气安装规范,选型合理。
- 正确
- 错误
-
化学品对塑料的作用可能影响设备的防爆型式和防护等级。
- 正确
- 错误
-
爆炸性粉尘按其导电性能分为导电粉尘和非导电性粉尘。
- 正确
- 错误
-
隔爆型电机的轴与轴孔、风扇与端罩之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碰擦。
- 正确
- 错误
-
本质安全电路与关联电路可共用一根电缆或钢管。
- 正确
- 错误
-
为保证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和运行的安全性,应对在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加强检查和维护。
- 正确
- 错误
-
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接线盒应直接用电线管旋入。
- 正确
- 错误
-
正压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和透光部分,应无裂纹、损伤。
- 正确
- 错误
-
防爆电气设备应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 正确
- 错误
-
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根据其制造原理及工艺技术,必须完全阻止粉尘进入电气外壳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 正确
- 错误
-
本安型电气设备为提高接地可靠性,应在同一接地极上用双根导线并联接地。
- 正确
- 错误
-
在爆炸危险场所铜、铝导线相互连时必须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 正确
- 错误
-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面应有防腐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可燃性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围,就是粉尘释放源的边缘到被认为与该区域有关的危险不再存在的任何方向上的距离。
- 正确
- 错误
-
正压型设备的通风过程排出的气体,在采取有效地防止火花和炽热颗粒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吹出的措施时,可排入2区空间。
- 正确
- 错误
-
增安型电气设备的主要安全措施是防爆外壳和保护介质。
- 正确
- 错误
-
爆炸危险性环境内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线的连接,宜采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面积不得小于()m㎡。
- A.2
- B.4
- C.6
-
增安型电气设备采取的是()的安全措施。
- A.综合性
- B.好的绝缘材料
- C.降低温升
-
防爆挠性连接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倍。
- A.2
- B.3
- C.5
-
三相供电的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内接线端子间及其与金属外壳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mm。
- A.6
- B.8
- C.10
-
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屏蔽层应在非爆炸危险环境进行()。
- A.重复接地
- B.双重接地
- C.一点接地
-
防爆电气隔爆外壳接合面长期受到腐蚀作用而发生锈蚀,产品隔爆性能()。
- A.增强
- B.不变化
- C.降低甚至丧失
-
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的目的是()。
- A.保证防爆设备的安全性
- B.为了美观
- C.环保要求
-
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后冗余电缆引入口没有按规定使用()封堵是错误的。
- A.金属堵板
- B.弹性橡胶
- C.密封胶圈
-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面严禁涂刷任何()。
- A.防腐油漆、密封胶泥
- B.磷化膏
- C.防锈脂
-
配电盘内本质安全电路与关联电路或其他电路的端子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mm。
- A.30
- B.40
- C.50
-
增安型电气设备在IT系统中,绝缘电阻在额定电压下每伏若不超过()Ω,绝缘电阻监控装置将切断电源。
- A.100
- B.50
- C.5
-
增安型电气设备导线连接采用多股线时要用凹形垫圈或()。
- A.专用线排
- B.专用接头
- C.专用端子
-
增安型电气设备采取的防爆措施多数是在()的基础上提高质量的措施。
- A.一般产品
- B.特殊产品
- C.普通产品
-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选用的低压电缆或绝缘导线,额定电压必须()线路工作电压。
- A.等于
- B.低于
- C.高于
-
隔离密封件中填料厚度应至少等于导管直径,最少不小于()mm。
- A.10
- B.16
- C.20
-
防爆电气设备非金属外壳为避免产生引燃危险的静电,表面电阻不大于()。
- A.7MΩ
- B.1MΩ
- C.1GΩ
-
本安型系统必须接地,安全栅接地电阻必须小于()Ω。
- A.0.5
- B.1
- C.10
-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接合面上的机械划痕的宽度和深度不超过()mm,剩余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不小于GB3836.2-2010规定的三分之二,可以不修理,但划痕突出部分应磨平。
- A.0.3
- B.0.5
- C.0.8
-
按照GB3836.1-2010的规定,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大气压力条件为()。
- A.80kPa—110kPa
- B.90kPa—110kPa
- C.90kPa—120kPa
-
正压型电气设备,通风充气系统的联锁装置,应按照先()后停风。
- A.供电
- B.停电
- C.通风
-
正压型电气设备,通风充气系统的联锁装置,应按照先()后供电。
- A.供电
- B.停电
- C.通风
-
正压型电气设备防爆的关键措施是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性气体(新鲜气体或惰性气体)的压力高于环境的压力至少()Pa。
- A.40
- B.50
- C.60
-
隔爆型电气设备壳体有小的通孔,可以用()修补。
- A.熔焊
- B.硬钎焊
- C.粘补
-
浇封型电气设备表面不应出现()等,否则会影响其防爆性能。
- A.裂痕、龟裂
- B.平滑
- C.模糊
-
爆炸危险场所1区应采用()电缆。
- A.绝缘
- B.铠装
- C.铠装铜芯
-
增安型电气设备接线盒的修理,应保证不同电位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以及接线的紧固方式。
- A.绝缘空间
- B.间距
- C.爬电距离
-
爆炸气体性环境配线导管应采用()。
- A.塑料线管
- B.塑料线槽
- C.镀锌钢管
-
防爆设备外壳,对于0区,轻合金外壳允许的质量百分比铝、镁、钛和锆总含量不允许大于()sign。
- A.1
- B.5
- C.7.5
-
增安型电气设备的特点主要表现于绝缘材料好、导体连接方式牢固可靠及()。
- A.介电强度高
- B.散热快
- C.温升低
-
防爆电气设备不应设置在结构物或机械装置有()的部位上。
- A.噪声
- B.粉尘
- C.振动
-
防爆电气设备,电缆进线装置,应使用厚度不小于()mm的钢板密封。
- A.1
- B.2
- C.3
-
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 A.较高
- B.较低
- C.水平
-
螺纹隔爆结构外壳净容积V<100c?,其螺纹的最小啮合深度为()mm。
- A.5.0
- B.9.0
- C.12.5
-
充油型电气设备排油孔、排气孔应(),不得有杂物。
- A.通畅
- B.密封
- C.流畅
-
在爆炸性环境中,对电气设备要求防爆类别最高的是()类。
- A.I
- B.II
- C.III
-
利用充电的电容器产生短路放电火花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方法来测量()。
- A.最小点燃电流
- B.最小点燃能量
- C.最大爆炸压力
-
正压型电气设备防爆的关键措施是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性气体(新鲜气体或惰性气体)的压力高于环境的压力至少()Pa。
- A.50
- B.40
- C.60
-
隔爆型电气设备插销防止骤然拔脱的(),应完好可靠不得松脱。
- A.徐动装置
- B.护罩
- C.外盖
-
防爆电气设备电缆引入装置通常用()引入装置、浇注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金属密封环引入装置三种结构。
- A.直接式
- B.插接式
- C.密封圈式
-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是一种()防爆技术。
- A.间隙
- B.隔离
- C.限能
-
本安型电气设备安全栅接地电阻必须小于()Ω。
- A.1
- B.2
- C.3
-
避雷器正常时处于()状态。
- A.放大
- B.导通
- C.不导通
-
防爆万用表更换电池时必须在()。
- A.2区
- B.22区
- C.安全区域
-
隔爆型防爆电气是最常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其标志符是()。
- A.“p”
- B.“O”
- C.“d”
-
防爆电气设备外接地端没有()是错误的。
- A.接零
- B.接地
- C.接壳
-
低压验电器的测量范围是()伏。
- A.36至220
- B.60至380
- C.60至500
-
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是在爆炸型粉尘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其防爆标志符号是()。
- A.IP
- B.PY
- C.TY
-
正压型电气设备安装时应注意进入通风、充气系统及电气设备内的()应清洁,不得含有爆炸混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 A.绝缘油
- B.空气或气体
- C.绝缘漆
-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转动轴与轴孔间的()应严密。
- A.防油密封
- B.防尘密封
- C.防水密封
-
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装置,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
- A.不可利用金属管道、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金属架作接地线
- B.可利用金属管道、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金属架作接地线
- C.可利用金属管等作接地线,但应使用不少于两根导体与接地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