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高级/三级)理论知识考试模拟卷级答案(二)
-
测绘T68镗床电气控制主电路图时要正确画出电源开关QS、熔断器FU1和FU2、接触器KM1~KM7、热继电器FR、电动机M1和M2等。
- 正确
- 错误
-
测绘X62W铣床电器位置图时要画出电动机、按钮、接触器等在机床中的具体位置。
- 正确
- 错误
-
测绘T68镗床电器位置图时要画出2台电动机在机床中的具体位置。
- 正确
- 错误
-
测绘T68镗床电气线路的控制电路图时要正确画出控制变压器TC、按钮SB1~SB5、行程开关SQ1~SQ8、中间继电器KA1和KA2、速度继电器KS、时间继电器KT等。
- 正确
- 错误
-
测绘T68镗床电气控制主电路图时要正确画出电源开关QS、熔断器FU1和FU2、接触器KM1~KM7、热继电器FR、电动机M1和M2等。
- 正确
- 错误
-
测绘T68镗床电器位置图时要画出2台电动机在机床中的具体位置。
- 正确
- 错误
-
分析T68镗床电气控制主电路原理图的重点是主轴电动机M1的正反转和高低速转换。
- 正确
- 错误
-
单结晶体营产生的教发脉冲是尖脉冲,主要用于区动小功率晶闸管。
- 正确
- 错误
-
带平衡电抗器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负载时,任何时刻都有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
- 正确
- 错误
-
PLC在循环扫描工作中每一扫描周期的工作阶段包括
- A.输人采样阶段
- B.程序监控阶段
- C.程序执行阶段
- D.输出刷新阶段
- E.自诊断阶段
-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输出电压的脉动频率为150Hz.
- 正确
- 错误
-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电源电压波动时的抗扰作用主要通过电流调节器来调节。当电源电压下降时,系统调节过程中( ),以维持电枢电流不变,使电动机转速几乎不受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
- A.转速调节器输出电压增大
- B.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减小
- C.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增大
- D.触发器控制角α减小
- E.触发器控制角α增大
-
通用变频器所允许的过载电流以( )来表示。
- A.额定电流的百分数
- B.最大电流的百分数
- C.允许的时间
- D.额定输出功率的百分数
- E.额定的时间
-
变频调速中变频器具有( )功能。
- A.调压
- B.调电流
- C.调转差率
- D.调频
- E.调功率
-
三相可控整流触发电路调试时,首先要检查三相同步电压波形,再检查( ),最后检查输出双脉冲的波形。
- A.整流变压器的输出波形
- B.同步变压器的输出波形
- C.三相锯齿波波形
- D.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
-
闭环调速系统和开环调速系统性能相比较有( )等方面特点。
- A.闭环系统的静态转速降为开环系统静态转速降的1/(1+K)倍
- B.闭环系统的静态转速降为开环系统静态转速降的1/(1+2K)倍
- C.当理想空载转速相同时,闭环系统的静差率为开环系统静差率的1/(1+K)倍
- D.当理想空载转速相同时,闭环系统的静差率为开环系统静差率的1+K倍
- E.当系统静差率要求相同时,闭环系统的调速范围为开环系统的调速范围的1+K倍
-
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有续流二极管时,若控制角α为( ),则晶闸管电流平均值等于续流二极管电流平均值。
- A.90°
- B.120°
- C.60°
- D.30°
-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无续流管,输出电压平均值的计算公式是( )。
- A.Ud=1.17U2cosα(0°≤α≤30°)
- B.Ud=1.17U2cosα(0°≤α≤60°)
- C.Ud=1.17U2cosα(0°≤α≤90°)
- D.Ud=1.17U2cosα(0°≤α≤120°)
-
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时,控制角α的移相范围是( )。
- A.0~180°
- B.0~150°
- C.0~120°
- D.0~90°
-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无续流管,控制角α大于( )时,输出出现负压。
- A.90°
- B.60°
- C.45°
- D.30°
-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每个晶闸管的最大导通角θ是( )。
- A.60°
- B.90°
- C.120°
- D.150°
-
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每个晶闸管电流平均值是输出电流平均值的(D)。
- A.1/6
- B.1/4
- C.1/2
- D.1/3
-
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由三只( )晶闸管和三只共阳极功率二极管组成。
- A.共阴极
- B.共阳极
- C.共基极
- D.共门极
-
晶闸管触发电路所产生的触发脉冲信号必须要(D)。
- A.有一定的电位
- B.有一定的电抗
- C.有一定的频率
- D.有一定的功率
-
锯齿波触发电路中的锯齿波是由(D)对电容器充电以及快速放电产生的。
- A.矩形波电源
- B.正弦波电源
- C.恒压源
- D.恒流源
-
无静差调速系统的调节原理是( )。
- A.依靠偏差的积累
- B.依靠偏差对时间的积累
- C.依靠偏差对时间的记忆
- D.依靠偏差的记忆
-
电压微分负反馈及电流微分负反馈是属于( )环节。
- A.反馈环节
- B.稳定环节
- C.放大环节
- D.保护环节
-
无静差调速系统中必须有( )。
- A.积分调节器
- B.比例调节器
- C.比例、积分调节器
- D.运算放大器
-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若想稳定某个物理量,就该引入该物理量的( )
- A.正反馈
- B.负反馈
- C.微分负反馈
- D.微分正反馈
-
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检测元件的精度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 )。
- A.无影响
- B.有影响
- C.有影响但被闭环系统补偿了
- D.反馈环节能克服精度的影响
-
开环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偏差时,系统将( )。
- A.不能自动调节
- B.能自动调节
- C.能够消除偏差
- D.能自动调节只是调节能力差
-
电压负反馈主要补偿( )上电压的损耗。
- A.电抗器电阻
- B.电源内阻
- C.电枢电阻
- D.以上皆不正确
-
电流正反馈主要补偿( )上电压的损耗。
- A.电枢回路电阻
- B.电源内阻
- C.电枢电阻
- D.电抗器电阻
-
转速负反馈有差调速系统中,当负载增加以后,转速要变小,系统自动调速以后,可以使电动机的转速( )。
- A.等于原来的转速
- B.低于原来的转速
- C.高于原来的转速
- D.以恒转速旋转速
-
电压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性能( )于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
- A.优
- B.劣
- C.相同
- D.不同
-
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当负载变化时,电动机的转速也跟着变化,其原因是( )
- A.整流电压的变化
- B.电枢回路电压降的变化
- C.控制角的变化
- D.温度的变化
-
监视电动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看电动机是否出现( )。
- A.电流过大
- B.转速过低
- C.电压过高过低
- D.温升过高
-
转速负反馈系统中,给定电阻Rg增加后,则( )。
- A.电动机转速下降
- B.电动机转速不变
- C.电动机转速上升
- D.给定电阻Rg变化不影响电动机的转
-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时移相范围为0°~180°。
- A.带电感负载
- B.带电阻负载
- C.带电势负载
- D.带电容负载
-
调功器通常采用( )组成,触发电路采用过零触发电路。
- A.单结晶体管
- B.双向晶闸管
- C.二极管
- D.触发双向极管
-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 )时,只能采用宽脉冲触发。
- A.电感负载
- B.电阻负载
- C.电加热负载
- D.照明负载
-
双向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与普通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 A.一样,都是平均值
- B.可以相互换算
- C.是两个概念,互相间没有关系
- D.都用有效值表示
-
交流开关可用双向晶闸管或者( )反并联组成。
- A.两个单结晶体管
- B.两个普通晶闸管
- C.两个二极管
- D.两个双向触发一极管
-
在晶闸管组成的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中,为使系统正常工作,防止逆变失败,其( )应选30°。
- A.最小控制角αmin
- B.最小逆变角βmin
- C.最小导通角θmin
- D.最小阻抗角φmin
-
电枢反并联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系统中,当电动机反向电动运行时,正组晶闸管变流器处于待逆变工作状态,反组晶闸管变流器处( )
- A.整流工作状态
- B.逆变工作状态
- C.待整流工作状态
- D.待逆变工作状态
-
在晶闸管可逆线路中的静态环流除直流平均环流外,还有( )
- A.瞬时脉动环流
- B.动态环流
- C.直流瞬时环流
- D.稳态环流
-
( )是晶闸管变流电路造成逆变失败的原因之一。
- A.控制角太小
- B.逆变角太小
- C.逆变角太大
- D.负载太重
-
实现有源逆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直流侧必须外接与直流电流1d同方向的直流电源E,且( )。
- A.|E|>|Ud|
- B.|E|<|Ud|
- C.β>90°
- D.α<90°
-
触发电路中脉冲变压器可起到( )的作用。
- A.阻抗匹配,降低脉冲电压,增大输出电流
- B.阻抗匹配,降低脉冲电流,增大输出电压
- C.产生内双脉冲
- D.切断干扰信号通道
-
( )是防止整流电路中晶闸管被误触发的措施之一。
- A.门极与阴极之间并接0.01~0.1μF小电容
- B.脉冲变压器尽量离开主电路远一些,以避免强电干扰
- C.触发器电源采用RC滤波以消除静电干扰
- D.触发器电源采用双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