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介质分选工初级岗位考核模拟试题及答案
-
从我国煤炭资源特点及炼铁的实际生产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炼焦用煤的全硫含量应在( ),且最好不超过( )。
- A.2.0% 1.2%
- B.1.5% 1.0%
- C.2.0% 1.0%
- D.1.5% 1.2%
-
下列说法中,属于亮煤特征的是( )。
- A.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有明亮的光泽,断口呈贝壳状或眼球状
- B.断口有时呈贝壳状,其中常嵌布扁豆状的其他组分
- C.具有不太明显的层理,断口呈不规则或平坦状
- D.颜色灰黑,呈纤维状,有丝绢的光泽
-
下列说法中,属于镜煤特征的是( )。
- A.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有明亮的光泽,断口呈贝壳状或眼球状
- B.断口有时呈贝壳状,其中常嵌布扁豆状的其他组分
- C.具有不太明显的层理,断口呈不规则或平坦状
- D.颜色灰黑,呈纤维状,有丝绢的光泽
-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的温度一般在( )之间,液化压力为( )。
- A.300℃~370℃ 10MPa~30MPa
- B.400℃~470℃ 10MPa~25MPa
- C.300℃~370℃ 10MPa~25MPa
- D.400℃~470℃ 10MPa~30Mpa
-
通常焦炭硫分每增加0.1%,焦炭耗量增加( ),生铁产量约下降( )。
- A.1.2%~1.5% 1.5%
- B.1.2%~1.5% 2%
- C.1.2%~2.0% 2%
- D.1.2%~2.0% 1.5%
-
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
- A.低挥发分煤炭资源丰富 煤中惰性组分含量较低
- B.高挥发分煤炭资源丰富 煤中惰性组分含量较高
- C.低挥发分煤炭资源丰富 煤中惰性组分含量较低
- D.高挥发分煤炭资源丰富 煤中惰性组分含量较高
-
根据煤的( )和( ) 可初步判断煤的加工利用性质和热值的高低。
- A.灰分 挥发分产率
- B.水分 灰分
- C.挥发分产率 焦渣性状
- D.水分 挥发分产率
-
一般来说,焦炭灰分每升高1%,高炉熔剂消耗量约增加( ),炉渣量约增加( )。
- A.4% 3%
- B.3% 2%
- C.3% 4%
- D.2% 3%
-
无烟煤与烟煤相比,其变质程度( )。
- A.无烟煤深
- B.烟煤深
- C.一样深
- D.不一定
-
肥煤的Y值为( )。
- A.等于25
- B.小于25
- C.大于20
- D.大于25
-
对煤的发热量分级是按烟煤、无烟煤及褐煤分别用( )进行的。
- A.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 B.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 C.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 D.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
下面哪类煤不能做为炼焦(配)煤来使用( )。
- A.瘦煤
- B.气煤
- C.贫煤
- D.气肥煤
-
发电用煤的灰分不应过高,一般灰分不大于( )为宜,为了充分利用低质煤,灰分可放宽到( )。
- A.25% 40%
- B.30% 40%
- C.30% 45%
- D.25% 30%
-
烟煤中以挥发分Vdaf为( )左右的肥煤发热量最高。
- A.30%
- B.20%
- C.28%
- D.25%
-
对炼焦用煤其灰分以不超过( )为宜,硫分最高不应超过( )。
- A.10% 1.2%
- B.11% 1.0%
- C.11% 1.2%
- D.10% 1.0%
-
根据GB/T15224.1《煤炭灰分分级》的规定,灰分为7%的煤属( )。
- A.特低灰煤
- B.低灰煤
- C.中灰煤
- D.高灰煤
-
炼焦煤中以( )的结焦性最好,以( )的粘结性最好。
- A.焦煤 肥煤
- B.肥煤 1/3焦煤
- C.焦煤 1/3焦煤
- D.肥煤 焦煤
-
一般的风化煤,其风化程度相当于煤氧化过程的第( )阶段。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在烟煤分类中,焦煤中24、25的粘结性比较是( )。
- A.24比25强
- B.25比24强
- C.不确定
- D.两者粘结性相同
-
三产品旋流器二段底流悬浮液约占总循环量的( )。
- A.10%—20%
- B.20%—30%
- C.30%—40%
- D.40%—50%
-
磁选机对磁铁矿粉不同粒级的回收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粗、中、细
- B.细、中、粗
- C.中、粗、细
- D.中、细、粗
-
一般旋流器入料压力P与其直径D的关系为( )。
- A.P≥7D
- B.P≥8D
- C.P≥9D
- D.P≥10D
- E.不确定
-
重介旋流器实际分选密度与入料介质密度的关系是( )。
- A.实际分选密度大于入料介质密度
- B.实际分选密度小于入料介质密度
- C.实际分选密度等于入料介质密度
- D.关系不确定
-
重介质旋流器的吨煤循环量约为( )。
- A.1.5m3~2.0 m3
- B.2.0m3~2.5 m3
- C.2.5m3~3.0 m3
- D.3.0m3~3.5 m3
-
二产品重介旋流器溢流悬浮液约占总循环量的( )。
- A.30%—40%
- B.40%—50%
- C.50%—60%
- D.70%—80%
-
旋流器介质密度的关系是:( )。
- A.入料密度>溢流密度>底流密度
- B.底流密度>入料密度>溢流密度
- C.溢流密度>入料密度>底流密度
- D.入料密度>底流密度>溢流密度
-
磁铁矿粉粒度( )悬浮液越稳定。
- A.越细
- B.越粗
- C.粗细适中
- D.无关系
-
我国原煤可选性方法分类标准是以( )选煤方法为标准的。
- A.重介质选煤
- B.跳汰选煤
- C.浮游选煤
- D.摇床选煤
-
从可选性曲线上查得,分选密度±0.1含量为15%时,其可选性等级为( )。
- A.易选
- B.中等可选
- C.极易选
- D.较难选
-
长时间正常运行的系统的悬浮液中加重质的粒度一般比新加重介质的粒度( )。
- A.较细
- B.粗细基本相同
- C.较粗
- D.无法判断
-
煤中的水分和灰分通过机械不可除去的是( )。
- A.外在灰分和内在水分
- B.内在灰分和外在水分
- C.内在灰分和内在水分
- D.外在灰分和外在水分
-
重介分选槽选煤的粒度范围一般为( )。
- A.0.5—300㎜
- B.6—300㎜
- C.0—1500㎜
- D.6—25㎜
-
煤的粘结性受煤的煤化程度、煤岩组成、氧化程度、灰分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 )。
- A.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有粘结性
- B.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
- C.煤化程度高的煤有粘结性,煤化程度低的没有粘结性
- D.煤化程度高的煤没有粘结性,煤化程度低的有粘结性
-
在整个采样、制样和化验中,同一煤的一系列测定结果间彼此的符合程度是( )。
- A.接近度
- B.准确度
- C.精确度
- D.精密度
-
在整个采样、制样和化验中,测定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是( )。
- A.接近度
- B.准确度
- C.精确度
- D.精密度
-
按磁选机的槽体结构不同,有顺流式、逆流式和半逆流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磁选机。
- A.顺流式
- B.半逆流式
- C.逆流式
- D.半顺流式
-
我国开发的斜轮、立轮分选机属于( )。
- A.浅槽分选机
- B.深槽分选机
- C.中槽分选机
- D.离心式分选机
-
煤和悬浮液在定压箱混合后靠自重进入旋流器,定压箱的高度( 与旋流器直径) 的关系约为( )。
- A.H≥8D
- B.H≥9D
- C.H≤8D
- D.H≤9D
-
悬浮液中的煤泥含量有一定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悬浮液密度小于1.7g/cm3时,其含量可达( )。
- A.25%~45%
- B.15%~25%
- C.35%~45%
- D.15%~45%
-
采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末煤时,入料中小于0.5mm煤粉的含量不应超过( )(指末煤脱水后,外在水分为12%~15%时的煤泥含量)。
- A.3%~5%
- B.3%~15%
- C.3%~13%
- D.5%~15%
-
跳汰选煤的分选密度范围是( )。
- A.1.2-2.0
- B.1.35-1.80
- C.1.45-1.90
- D.大于2.0
-
重介旋流器块煤的分选效率是( )。
- A.99.5%
- B.99%
- C.100%
- D.98.5%
-
下列选煤目的不正确的是( )。
- A.降低灰分
- B.降低发热量
- C.满足不同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 D.除去原煤杂质
-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排料机构的形式( )。
- A.叶轮式
- B.象鼻管式
- C.往复式
- D.浮标闸门式
-
旋流器入料口的形状不包括( )。
- A.圆形
- B.矩形
- C.扇形
- D.五边形
-
选煤用加重质的选择不考虑下列那个指标( )。
- A.质量
- B.密度
- C.粒度组成
- D.机械强度
-
重介质旋流器的优点是( )。
- A.分选效率低
- B.处理能力大
- C.不易实现自动化
- D.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小
-
下列哪个不属于操作过程中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是( )。
- A.结构参数
- B.工作压力
- C.分选悬浮液的密度
-
下列不属于跳汰机的重产物排料装置的是( )。
- A.倒排矸
- B.侧排矸
- C.正排矸
-
下列属于悬浮液特点的是( )。
- A.颗粒可见
- B.水与悬浮液粒子有明显相界面
- C.重力不稳定性
- D.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