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8年中级工重介质分选工业务操作理论知识考点练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商品煤月综合煤样的保存粒度为( )。

    • A.<0.2㎜
    • B.<3㎜或<1㎜
    • C.<3㎜
    • D.<1㎜
  2. 全水分煤样的采取方式为( ) 。

    • A.单独采取
    • B.在煤样制备过程中分取
    • C.既可单独采取,也可在煤样制备过程中分取
    • D.不用采取
  3. 商品煤样的灰分是( )。

    • A.与被采样的批煤的灰分真值相等
    • B.与被采样的该批品种煤的平均灰分十分接近
    • C.与被采样的该批品种煤的灰分十分接近
    • D.与从被采样的那批煤中采取的大量总样的灰分的平均值十分接近
  4. 国标规定采样代表性最好的采样方式是( ) 。

    • A.煤堆采样
    • B.火车顶部采样
    • C.煤流采样
    • D.汽车顶部采样
  5. 根据国家标准煤流采样时,精煤煤量少于1000吨的最少子样数目为( )。

    • A.5个
    • B.6个
    • C.10个
    • D.18个
  6. 根据国家标准,采样方式代表性最差的是( )。

    • A.煤堆采样
    • B.火车顶部采样
    • C.汽车顶部采样
    • D.煤流采样
  7. 系统采样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子样( )。

    • A.按相同的时间间隔采取
    • B.按选定的间隔采取
    • C.按相同的空间间隔采取
    • D.按相同的质量间隔采取
  8. 采样对子样数目和子样质量是如何要求的( )。

    • A.子样数目和子样质量越多越好
    • B.子样数目是关键,子样质量无所谓
    • C.子样数目和子样质量达到要求后,再增加也不能使精密度提高,再增加已无意义
    • D.子样数目和子样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后,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9. 在整个采样、制样和化验中,测定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是( )。

    • A.接近度
    • B.准确度
    • C.精确度
    • D.精密度
  10. 在整个采样、制样和化验中,同一煤的一系列测定结果间彼此的符合程度是( )。

    • A.接近度
    • B.准确度
    • C.精确度
    • D.精密度
  11. 减少随机误差,可以( )。

    • A.提高测定精密度
    • B.降低测定精密度
    • C.提高测定准确度
    • D.降低测定准确度
  12. 准确度由( ) 决定。

    • A.随机误差
    • B.系统误差
    • C.过失误差
    • D.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13. ( )遵循正态分布规律。

    • A.随机误差
    • B.系统误差
    • C.过失误差
    • D.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14. 精密度由( )决定。

    • A.系统误差
    • B.随机误差
    • C.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 D.过失误差
  15. 机械采制样过程中,煤中水分损失对煤质检验结果所造成的误差是( )

    • A.系统误差
    • B.过失误差
    • C.随机误差
    • D.系统误差及过失误差
  16. ( )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 A.随机误差
    • B.过失误差
    • C.系统误差
    • D.系统误差及过失误差
  17. 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如秒、米是( )

    • A.理论真值
    • B.相对真值
    • C.约定真值
    • D.绝对真值
  18. 增加测定次数可以( )

    • A.减少系统误差
    • B.避免过失误差
    • C.减少随机误差
    • D.减少随机误差,但增大系统误差
  19. 对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数据时,( )不能用来衡量精密度。

    • A.标准偏差
    • B.平均偏差
    • C.均方根偏差
    • D.方差
  20. 不可避免的,也无法校正的误差是( )

    • A.过失误差
    • B.偶然误差
    • C.系统误差
    • D.方差
  21. 中和滴定的终点误差通常以( )表示。

    • A.百分数
    • B.百分比浓度
    • C.摩尔数
    • D.摩尔浓度
  22. 将2-3滴甲基橙指示剂滴入20毫升HCL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呈( )色。

    • A.红
    • B.绿
    • C.蓝
    • D.橙
  23. 容量分析比较准确,在一般情况下,测定相对误差为( )左右。

    • A.429.0.5%
    • B.0.3%
    • C.0.2%
    • D.0.1%
  24. 标定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时,应做( ) 份平行测定,滴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 ) 。

    • A.3 0.3%
    • B.3 0.5%
    • C.5 0.5%
    • D.5 0.3%
  25. 溶液的标定一般应平行做2—3份,要求相对偏差不大于( ),然后取其平均值。

    • A.0.1%
    • B.0.2%
    • C.0.5%
    • D.1%
  26. 当两种配煤的粘结指数大于15,两者之差又小于45时,则其配煤粘结指数与两种单煤的粘结指数之间的关系为( )。

    • A.直线型
    • B.弓型
    • C.S型
    • D.不确定
  27. 粘结指数测定中所用的无烟煤,粒度大于200μm筛上率应 ( )。

    • A.不小于6%
    • B.不小于4%
    • C.不大于6%
    • D.不大于4%
  28. G指数大于或等于18时,重复性限为( ),再现性临界差为( ) 。

    • A.小于或等于2 小于或等于3
    • B.小于或等于3 小于或等于4
    • C.小于或等于2 小于或等于4
    • D.小于或等于1 小于或等于3
  29. 绽边高度约占焦块全高1/3以下的是( )。

    • A.高绽边
    • B.中等绽边
    • C.低绽边
    • D.无绽边
  30. 胶质层指数测定中,Y值≤20mm时,其重复性限为( ),>20mm时,其重复性限为( ) 。

    • A.1mm 2mm( )
    • B.2mm 3mm
    • C.0.5mm 1mm
    • D.1.5mm 3mm
  31. 测定胶质层指数时,同一煤样重复测定,装填高度的允许差为( ),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新装样。

    • A.0.5mm
    • B.1mm
    • C.1.5mm
    • D.2mm
  32. 煤化度不同的煤,在相同的恒温温度下,其软化、固化时间间隔也不相同,时间最长的是( )。

    • A.气煤
    • B.肥煤
    • C.焦煤
    • D.瘦煤
  33. 煤的塑性温度区间是( )。

    • A.350℃~500℃
    • B.250℃~400℃
    • C.350℃~400℃
    • D.250℃~500℃
  34. 在( ) 的加热速度范围内,煤的流动性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而提高。

    • A.1.0℃/min~2.5℃/min
    • B.1.0℃/min~5℃/min
    • C.0.5℃/min~5℃/min
    • D.0.5℃/min~2.5℃/min
  35. 配入适量惰性物料后,最大流动度始终随加热速度的增加而增长的煤种是( )。

    • A.1/3煤
    • B.焦煤
    • C.肥煤
    • D.气煤
  36. 炼焦煤中以( )的结焦性最好。

    • A.1/3焦煤
    • B.焦煤
    • C.气肥煤
    • D.肥煤
  37. 用吉泽勒塑性仪法测定煤的流动度,最大流动度的重复性限为两次测定平均值的( ),各特征温度的重性限为( ) 。

    • A.10% 5℃
    • B.5% 10℃
    • C.10% 10℃
    • D.5% 5℃
  38. 在胶质层指数测定试验中,如果体积膨胀不大而煤气逸散又比较慢,则体积曲线的形状是( )。

    • A.平滑下降型
    • B.之字型
    • C.山型
    • D.微波型
  39. 对于煤阶相同的煤,其膨胀序数和流动性则完全取于( )含量。

    • A.镜质组
    • B.壳质组
    • C.惰质组
    • D.矿物组
  40. 在胶质层指数测定试验中,如果胶质体的透气性很差,并且半焦能很快产生裂纹,则体积曲线的形状是( ) 。

    • A.平滑下降型
    • B.之字型
    • C.微波型
    • D.山型
  41. 在胶质层指数测定试验中,如果胶质体的透气性很差,并且半焦裂隙产生的较晚,则体积曲线的形状是( )。

    • A.平滑下降型
    • B.之字型
    • C.微波型
    • D.山型
  42. 气煤的体积曲线类型可能为( ) 。

    • A.平滑斜降型
    • B.之字型
    • C.微波型
    • D.之山混合型
  43. 弱粘煤的体积曲线类型可能为( )。

    • A.平滑斜降型
    • B.之字型
    • C.微波型
    • D.之山混合型
  44. 肥煤的体积曲线类型可能为( )。

    • A.平滑斜降型
    • B.平滑下降型
    • C.微波型
    • D.之山混合型
  45. 瘦煤的体积曲线类型可能为( ) 。

    • A.微波型
    • B.平滑下降型
    • C.平滑斜降型
    • D.之山混合型
  46. 1/2中粘煤的体积曲线类型可能为 ( )。

    • A.平滑斜降型
    • B.平滑下降型
    • C.微波型
    • D.之山混合型
  47. 粘结指数G小于18时,须进行( )配比试验。

    • A.1:5
    • B.1:3
    • C.3:1
    • D.3:3
  48. 贫煤的体积曲线类型可能为( )。

    • A.平滑斜降型
    • B.平滑下降型
    • C.微波型
    • D.之山混合型
  49. ( ) 指标是用CSN符号表示。

    • A.奥—阿膨胀度
    • B.罗加指数
    • C.坩埚膨胀序数
    • D.固定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