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介质分选工初级工职业资格模拟测试(1)
-
坩埚膨胀序数以1/2为单位,共有( )序数。
- A.0—9
- B.1/2—9
- C.1—9
- D.1—8
-
坩埚膨胀序数,同一化验室5次试验结果的极差不得超过( )。
- A.1/2
- B.1
- C.1.5
- D.2
-
测定粘结指数所用镍铬钢压块重 ( )。
- A.100~110g
- B.110~115g
- C.105~115g
- D.105~120g
-
粘结指数测定中所用的无烟煤,粒度小于100μm筛下率 ( )。
- A.不大于4%
- B.不小于4%
- C.不大于6%
- D.不小于6%
-
在胶质层指数测定试验中,如果胶质体的透气性很好,则体积曲线的形状是( )。
- A.平滑下降型
- B.之字型
- C.山型
- D.微波型
-
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精密度要求是,重复性限( )%,再现性临界差( ) %。
- A.0.1 0.3
- B.0.2 0.4
- C.0.3 0.5
- D.0.4 0.6
-
测定煤的着火点现在国内常用的方法是( ) 。
- A.空气法
- B.氧气法
- C.亚硝酸钠法
- D.硝酸银法
-
一般无烟煤的真相对密度为 ( )g/cm3。
- A.1.5~1.8
- B.1.4~1.6
- C.1.4~1.9
- D.1.3~1.8
-
用哈氏法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的重复性限是( ),再现性临界差是( ) 。
- A.1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3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 B.2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4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 C.3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5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 D.4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6个哈氏可磨性指数
-
一般烟煤的真相对密度为( )g/cm3。
- A.1.2~1.5
- B.1.3~1.5
- C.1.2~1.4
- D.1.3~1.4
-
煤的含碳量在 ( )之间可磨性最大,易磨碎。
- A.88%~90%
- B.86%~88%
- C.84%~86%
- D.82%~84%
-
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称为( )。
- A.可磨性
- B.耐磨性
- C.抗碎性
- D.可磨性指数
-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在( )时,可磨性指数较高,也就是煤越( ) 磨碎。
- A.30%左右 难
- B.20%左右 难
- C.30%左右 容易
- D.20%左右 容易
-
煤的煤化程度越深,其真相对密度越( ),矿物质含量越多,真相对密度越( )。
- A.大 大
- B.小 小
- C.小 大
- D.大 小
-
测定煤的二氧化碳反应活性时,两次测定中任何一点测定的二氧化碳还原率值与试验报告曲线上相应温度下的二氧化碳还原率值的偏差不超过( )。
- A.±1%
- B.±2%
- C.±3%
- D.±4%
-
测定煤的机械强度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 )。
- A.落下试验方法
- B.转鼓试验方法
- C.耐压试验方法
- D.跌落试验方法
-
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是用( ) 作为浸润剂。
- A.蒸馏水
- B.稀硫酸
- C.十二烷基硫酸钠
- D.氯化钠水溶液
-
测定煤的热稳定性时,各项指标的重复性都不超过( ) 。
- A.1%
- B.2%
- C.3%
- D.5%
-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条件是模拟气化工艺条件,经过反复试验后确定为( )下保留( ) 。
- A.815℃ 15min
- B.850℃ 30min
- C.815℃ 30min
- D.850℃ 15min
-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需要使用热显微镜的测定方法是( )。
- A.柱体法
- B.角锥法
- C.熔融曲线法
- D.熔点法
-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为( )温度。
- A.半球温度
- B.变形温度
- C.流动温度
- D.软化温度
-
用落下试验法测定煤的抗碎强度时,两次重复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
- A.3%
- B.5%
- C.8%
- D.10%
-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的温度为( )温度。
- A.半球温度
- B.变形温度
- C.流动温度
- D.软化温度
-
灰熔融性测定时,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是( )。
- A.半球温度
- B.变形温度
- C.流动温度
- D.软化温度
-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为( )温度。
- A.半球温度
- B.变形温度
- C.流动温度
- D.软化温度
-
测定煤灰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时,当SiO2含量>60%时,其重复性限是( ),再现性临界差是( )。
- A.0.60% 1.00%
- B.0.50% 0.80%
- C.0.40% 0.60%
- D.0.30% 0.40%
-
对煤灰成分中的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二铝进行连续测定时,在PH值5.9的条件下,应以( ) 作为指示剂。
- A.甲基橙
- B.磺基水杨酸
- C.二甲酚橙
- D.钙黄绿素—百里酚酞
-
测定煤灰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时,当SiO2含量≤60%时,其重复性限是( ) ,再现性临界差是( )。
- A.0.20% 0.50%
- B.0.30% 0.60%
- C.0.50% 0.70%
- D.0.50% 0.80%
-
灰样熔融时,应采用( )作熔剂。
- A.氢氧化钠
- B.氢氧化钾
- C.氢氧化镁
- D.氢氧化钙
-
重量法碳氢测定装置的吸收系统中,用作吸水剂的无水氯化钙中的碱性物质含量小于( ) 的,可不需预先对碱性物质进行处理。
- A.0.10%
- B.0.08%
- C.0.05%
- D.0.02%
-
对煤灰成分中的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二铝进行连续测定时,在PH值1.8~2.0的条件下,应以( )作为指示剂。
- A.甲基橙
- B.磺基水杨酸
- C.二甲酚橙
- D.钙黄绿素—百里酚酞
-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 ) 转化而来。
- A.脂肪
- B.木质素
- C.蛋白质
- D.纤维素
-
重量法碳氢测定装置的吸收系统由4个U形管组成,其顺序依次为( )。
- A.二氧化碳吸收管—吸水管—除氮管—二氧化碳吸收管
- B.二氧化碳吸收管—二氧化碳吸收管—除氮管—吸水管
- C.吸水管—除氮管—二氧化碳吸收管—二氧化碳吸收管
- D.二氧化碳吸收管—二氧化碳吸收管—吸水管—除氮管
-
碳氢测定中,有一煤样的碳值偏高而氢值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 A.吸水U形管中有硷性物质而未作相应处理(如用二氧化碳饱和处理)
- B.吸水U形管中吸水剂失效,同时除氮U形管中的吸水剂也失效,有部分水被氧气流带到二氧化碳吸收管中
- C.由于燃烧管出口端露出部分太短,温度过高,致使橡皮帽或橡皮塞分解
- D.煤样喷溅,爆燃而未能完全燃烧
-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把( )作为划分无烟煤小类的指标之一。
- A.Har
- B.Had
- C.Hd
- D.Hdaf
-
已知煤样重0.2018g,吸收CO2的U形管增重0.5728g,空气干燥煤样中碳的含量为( )。
- A.77.64%
- B.77.46%
- C.76.64%
- D.76.46%
-
艾氏卡法可测定煤中的( )。
- A.硫
- B.氢
- C.硫、氯
- D.氯
-
碳氢测定中,有一煤样的碳值偏低而氢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 A.吸水U形管中有硷性物质而未作相应处理(如用二氧化碳饱和处理)
- B.氧气流速太低,测定时间太短,燃烧管内的水和二氧化碳均未赶尽
- C.燃烧管出口端所用橡皮帽或橡皮塞使用前未烘烤至恒重
- D.吸水U形管中吸水剂失效,同时除氮U形管中的吸水剂也失效,有部分水被氧气流带到二氧化碳吸收管中
-
在研究煤质特性等科研工作中,元素组成以浮煤的( )表示。
- A.收到基
- B.空气干燥基
- C.干燥基
- D.干燥无灰基
-
在做热工计算时,元素组成多以( )表示。
- A.收到基
- B.空气干燥基
- C.干燥基
- D.干燥无灰基
-
Qgr,ad在不同实验室的允许差是( )。
- A.50
- B.100
- C.200
- D.300
-
Qgr,ad在同一实验室的允许差是( ) 。
- A.80
- B.100
- C.120
- D.140
-
在热容量的标定中,最适宜的量热基准物是( )。
- A.苯甲酸
- B.甲苯
- C.苯酚
- D.苯乙酸
-
如果热量计的量热系统没有显著改变,重新标定的热容量值与前一次的热容量值相差不应大于( )。
- A.0.20%
- B.0.25%
- C.0.30%
- D.0.35%
-
前苏联标准采用的近似冷却校正公式是( )。
- A.罗—李公式
- B.本特公式
- C.Roth公式
- D.Dickinson公式
-
德国标准采用的近似冷却校正公式是 ( )。
- A.罗—李公式
- B.本特公式
- C.Roth公式
- D.Dickinson公式
-
美国标准采用的近似冷却校正公式是( )。
- A.罗—李公式
- B.本特公式
- C.Roth公式
- D.Dickinson公式
-
中国标准采用的近似冷却校正公式是( )。
- A.罗—李公式
- B.本特公式
- C.Roth公式
- D.Dickinson公式
-
对恒温式热量计进行冷却校正时,采用( )最准确。
- A.罗—李公式
- B.本特公式
- C.Roth公式
- D.瑞—方公式
-
在煤的发热量测定过程中,要往内筒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使氧弹盖的顶面( )。
- A.露出水面1cm
- B.淹浸在水面下1cm
- C.露出水面2cm
- D.淹浸在水面下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