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山东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7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重大,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②报考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③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④1000~1200字。

  2.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 假设你是某市食品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也波及到了你市,请你提出处置措施。

     [要求] 简明扼要,操作性强,不超过400字。

    2. “给定资料6”中,武汉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保证食品安全,请简要谈一谈你对“一次违法,终身退市”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 本题仅限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 三鹿奶粉事件沉重打击了我国的奶制品行业,同时也再一次给我国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阅读“给定资料2”,并结合加拿大枫叶食品公司处置危机的措施,分析一下三鹿事件之所以造成巨大影响的原因,并简要谈一谈三鹿事件带给我们的警示。

     [要求] 紧密结合给定资料,简明扼要,分析恰当。不超过400字。

    2.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发表了一些看法。

     网友甲:现在很多食品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害,因此,应当制定法规,严禁使用添加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网友乙: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很严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国外的食品行业监管比较严格,因此,应当加大食品类产品的进口。

     网友丙:维护食品安全意义重大,鉴于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食品行业应当制定统一的标准,食品企业应当由国家统一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网友丁: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在本行业内排名前列的食品加工企业,应当坚持免检制度,这样对优秀企业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促进竞争氛围的形成。

     以上四种认识均存在一些问题。请结合给定资料,对这四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辨析。

     [要求]

     ①对四位网友的观点分别进行辨析。

     ②简明扼要,有条理,不超过400字。

  4.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三鹿集团,这个曾经在中国乳品行业大名鼎鼎的企业,在2008年12月23日接到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后,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的法律程序。这个经过50年打拼树立起来的品牌,留下的“遗产”除了十余亿元的巨额债务外,还有对整个乳品乃至食品行业难以估量的损害。

     三聚氰胺,一种普通的化工原料,却击垮了三鹿集团,搅起了2008年中国食品行业的惊涛骇浪。

     2008年3月以来,原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8月1日,原三鹿集团送检的奶粉中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9月11日,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原三鹿集团紧接着在当晚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9月12日,原三鹿集团全面停产。

     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据卫生部通报,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29万余人。“三鹿奶粉”成为“问题奶粉”的代名词。三鹿集团大厦将倾至此已是命中注定。

     坐落在石家庄和平路上的原三鹿集团,醒目的公司标牌还依稀可见曾经的辉煌: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酸牛奶居全国第二、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其品牌价值一度高达149.07亿元。

     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截至2008年10月31日,原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12月19日原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业协会,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2008年底,原三鹿集团净资产为-11.03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有关资料显示,原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和液态奶共有一级经销商1454个,二级经销商和零售商约40万个。他们比原三鹿集团更早受到直接冲击,各个渠道的问题奶粉下架和消费者的退货损失大多由他们直接承接,而其中大部分费用三鹿并没有及时赔付。经测算,三鹿集团奶粉和液态奶产品召回资金,除之前已经支付的1亿多元外,还需资金超过9亿元。12月23日晚,三鹿集团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与经销商达成了分期还款计划。2009年1月10日前偿还60%,其余40%欠款视三鹿集团重组后的生产经营情况,在6个月内偿还。

     “三鹿奶粉事件”使我国乳品行业、食品行业都受到严重伤害,使我国奶业发展陷入困境和危机: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乳制品市场一度陷入低迷;乳制品生产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紧张,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牛奶主产区普遍出现倒奶现象,个别地区出现宰杀奶牛现象,广大奶农生产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民族品牌信誉受损,一些国家(地区)禁止进口我国乳制品。有关资料显示,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乳产品出口一度下降九成。

     2.一个经50年打拼创立起价值近150亿元的品牌企业,仅仅几个月内就成为11亿多元负资产的破产企业。与其说是三聚氰胺打倒了三鹿,倒不如说是三鹿自己打倒了自己。

     2007年12月以来,原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食用该集团生产的婴幼儿系列奶粉后尿液中出现红色沉淀物等症状。

     但直到2008年5月17日,原三鹿集团客户服务部才书面向田文华、王玉良等集团原领导班子成员通报了此类投诉的有关情况。随后,田文华组织成立了问题奶粉处理小组,她自己担任组长,并在5月20日成立了由被告人王玉良负责的技术攻关小组。技术攻关小组在6月份初步发现了问题。田文华说:“我记得是在6月,领导小组开会听取汇报时,王玉良进行了汇报,他说,咱们的奶粉与国内外其他的奶粉相比,‘非乳蛋白态氮’含量高,但根据国家标准来看,这个方面并没有相关标准。”非常可惜的是,不论是在事故发生地进行检测,还是国家权威部门进行检测,这些送检的产品,不仅未能检测出已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而且检测的结果都被认定为合格产品。权威机构“失灵”的一个客观背景是,“三聚氰胺”当时并未列入国家规定的对奶制品必须检测的名单中,也没有此项检测标准,此项国家标准直至2008年10月7日才出台。

     然而,大量的案例显示,这些婴幼儿出现问题,与三鹿的产品直接相关。原三鹿集团“尽管不知道出了怎样的问题,但知道肯定出了问题”。然而,即使意识到是自己的产品出了问题,原三鹿集团首先想到的却不是及时上报,而是考虑怎么应付舆论的压力。在一次会议上,企业高管们作出一个决策:封锁媒体。原三鹿奶粉事业部经理付新杰也说,在2008年7月他参加了一次经营班子会,会议要求,要为消费者换货、退货,让消费者情绪稳定,“不要让媒体知道消费者投诉三鹿奶粉情况,不能影响公司的利益”。

     原三鹿集团技术中心应用研究部一位姓王的副部长称,大约在2008年7月20日,他们开始怀疑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但即便如此,在8月1日下午召开的经营班子扩大会议所作出的决定中,却依旧没有包含向社会坦诚问题的内容,反而作出了保密的决定。

     8月4日上午,原三鹿副总王玉良组织开会,据他回忆说:“会议同样要求保密,不要写三聚氰胺。如果检测出有三聚氰胺,就用‘A物质’或者‘B物质’上报。8月5日,我检出16个产品中都含有三聚氰胺。”

     很快,原三鹿集团将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书面报告给了石家庄市政府。石家庄市政府在收到三鹿的报告后,当即派了主管安全生产的原副市长赵新朝和市政府原秘书长赵文峰来到原三鹿集团,随即开会商讨应急措施。王玉良代表原三鹿集团向市政府请示提出实行产品召回,但王的提议遭到与会政府官员的明确反对。他们还提出,要以人盯人的方法,安抚家属,“拿钱堵嘴”,并专门强调注意保密,防止出现消费者上访的情况,同时要尽力避免“媒体炒作”。

     9月11日,就在《东方早报》率先点出“三鹿奶粉”问题的同一天,原三鹿集团传媒部长崔彦锋在接受《兰州晨报》的采访时仍然表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当天晚上,三鹿终于承认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事实,说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7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3.2008年底,我国九部委联合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重点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清理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整顿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其中,肉制品、乳制品、酿造食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等将成检查重点。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及保藏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到食品中的少量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它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需经卫生部批准,在规定的食品中使用,并按规定的加入限量使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因主要有: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防止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变色、变味;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使食品的感官性状更好。

     据调查,在普陀区一家大卖场三楼食品区域中,从蜜饯到饼干、从冷冻食品到熟肉包装制品、从酱油到饮料,90%的食品配料里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在超市所售的食品中,大部分食品都含有至少2种食品添加剂,最多的是一个品牌的膨化食品,其规格仅为25克,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竟然多达16种。

     据了解,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已达近2000种,分23个类别。在这些类别里,有的是为了改良口感,有的是为了让食品更加漂亮,有的则是为了节省成本。

     对于超市食品标签上常常书写的“苯甲酸钠”、“山梨酸”、“柠檬酸钠”、“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业内专家介绍说,目前添加剂的“魔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一种口感筋道的面条,也许不需要什么人工揉面的时间和手艺,而只需要添加乳化剂和磷酸盐;要面包膨松只要加膨松剂,变白只要加面粉处理剂;抗结剂能够让速溶咖啡的颗粒不会凝结;消泡剂能够消除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泡沫。这些添加剂不需要手艺,也不需要过多的技术。

     但一小部分食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添加剂的另一类“魔法”却让人忧心忡忡:发亮的细粉是在原料中加过石蜡的;青壳鸭蛋是用“沙绿”工业涂料对白壳蛋化妆过的;鲜黄的咸菜是发黑的咸菜经焦亚硫酸钠漂白的;不会腐败的蹄筋、海参是用腐蚀性极强的工业用氢氧化钠浸发,再用甲醛“保鲜”的;一烧就缩水并有异味的白胖虾仁是由变质虾仁用碱或磷酸盐处理过的;“新碧螺春”是用陈茶加铅铬绿装扮的;辣椒酱是用非食用色素苏丹红染过的;美味的话梅用了大量糖精等甜味剂。

     记者注意到,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之前,几乎没有人懂得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