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吉林公务员甲级《申论》临考冲刺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CCTV消息(焦点访谈):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广州番禺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将本应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工业污泥,直接抛进中山市的水资源保护区——鸡鸦水道内,造成了新的污染。

    在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有一家印染企业,该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印染污泥。印染污泥因为含有聚丙烯酰胺,在广东省被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记者调查发现,经常有人把满载印染污泥的船驶进鸡鸦水道后,直接将污泥冲进水道内。

    印染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所有的污泥都是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委托广州绿由公司进行回收处理。记者来到绿由公司核实情况。一位业务员承认,是他收了印染厂的废物处置费后,并没有按规定把污泥拉回绿由公司进行焚烧处理,而是私自把废物处理掉了。初步调查得知,半年来共倒掉了2200多吨污泥。

    2.记者近日在河北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滏阳河等主要河流调研时发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经成为这一流域的普遍现象。

    “蚊子来得早,去得迟,做啥饭都不香。”记者在冀州市邵村沟边采访,许多农民对污染之痛难以言表。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邵村沟主要接纳上游辛集和晋州的污水,污水长年积存在村边的大坑里,满沟黑色,臭气熏天,村民在家不能开窗,外出不敢喘气,污水浇地死苗现象时有发生,全村各类病人迅速增加。

    河北省环保局局长杨智明说,子牙河水系平原地区基本没有天然径流,基本丧失了稀释自净能力,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较大,55%以上河段为劣V类,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对两岸村民饮水安全乃至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记者驱车在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保定等地采访,所过河流均污水横流,基本无清水过境,不少地方还能看见不少或明或暗的排污口喷涌着各色污水。

    衡水市副市长赵长河说,衡水干旱缺水,滹沱河土壤以沙质为主,境内外排入河内的污水全部下渗。虽无径流,但污染严重,沿岸的安平、饶阳两县已有3000多眼浅水井受到污染,150多眼深机井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沿岸10多万人发生了饮水困难。

    记者在黄骅市歧口村采访时,村民刘某哭着说,今年一次污水下泄毒死了他养的虾蟹,一次损失就达40万元。沧浪渠是横跨冀津两地人海的一条重要排沥河道,长68公里。天津大港区、河北黄骅市的干部群众反映,十几年以来,上游特别是沧州市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道,对两地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沿河不少村民一年四季不开窗,夏天一屋子臭味;污水使两岸农田部分绝收,养殖的虾蟹等经常大量死亡;沿岸村民病亡率远高于非受污染地区,不少村庄在河上建立了拦污坝,以阻挡污水的侵袭。

    2012年河北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由于水资源匮乏,部分地区农民使用污水灌溉,全省污水灌溉面积为52356公顷,累计废耕农田面积94公顷。全省去年农业污染事故共发生35起,污染耕地面积2100多公顷,造成农产品产量损失23621吨,损失金额达到了676万元。

    记者在河北四市采访时,基层干部群众说,我们都能直接看到水污染带来的直接危害,但它带来的群众负拟加重、对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后果更为严重,而且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据记者了解,许多污染重灾区地下浅水已基本不能饮用,只能靠打深水井维持生产生活所需,动辄三五百米乃至800多米,一个村至少一眼机井,每眼井所需至少十几万,而且因污染连连报废,给农民增加了负担。不少地方“政府拨点、群众凑点、上级要点”才勉强保证群众饮水安全。

    3.据有关领导和专家介绍,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区污染尤为严重。全国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据调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

    当大城市中心地带和周围的水源出现大面积污染,城市还将如何维系?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事实上,我国本来就干旱缺水。淡水资源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截至2005年初,中国的660多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1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就达到2000多亿元。

    在淡水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污染可谓雪上加霜。而且,地下水一旦污染,无论从资金投入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得到治理的可能性都近乎为零。日本经济虽然非常发达,但对于治理地下水污染所需要耗费的高达10兆日元以上的投入,也只能扼腕叹息,无可奈何。

    除了污染,还有对水的无节制开发和浪费。仅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实施“拦河造湖”、“挖湖引水”计划。其中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石嘴山、太原已形成或计划形成的人工景观水面达56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仅郑州、西安、咸阳,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黄河一些河段出现断流的情况下,这种“圈水运动”无异于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经过几年的发展,城市已经高度现代化,但是,缺水和水污染,将成为制约大城市发展乃至生存的瓶颈,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继续默认水污染和浪费情况的发生,水可能成为城市的终结者,楼兰古城的悲剧或将重演。

    4.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应引起关注的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的污染和缺失,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不到3%,有的地区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能统一有效管理,农户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便倾倒,流向田头沟渠、池塘、路边,大量有害有毒废弃物如废旧电池等严重污染着土地、水源、庄稼,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城市垃圾场她一般都设在城镇郊区,农村承受了农村和城镇共同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国有9亿左右农村人口,如果以每人每年产生0.3吨计,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4000万吨。垃圾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及水分,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垃圾中的重金属被溶解并流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垃圾中的病源微生物也可渗入滤液中,构成了有机物、重金属和病源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乡镇企业由于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实心黏土砖厂仍在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据调查统计,每建造1万平方米多层住宅需用200万块黏土砖,生产这些黏土砖将耗用土地3.3亩,烧制这些黏土砖耗用标准煤18万吨,同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气体。

    目前,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有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且氮磷钾使用比例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据统计,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全国缺钾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6%,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同时,过量施撒农药、化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垃圾未能妥善处理,农用地膜、农药空瓶、化肥包装袋随意丢弃,难以在短时期内降解,严重污染了耕地,造成一部分农作物减产。

    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带来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粪尿中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造成污染,这种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鱼类粪便、饵料沉淀,以及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部分企业公共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

    5.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日本全国的核电站相继停止运行后,不仅带来了电力供应的严重紧张,而且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日本NHK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在过去的1年间日本各电力公司因火力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增长了17%。各电力公司所承诺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成为空谈,实施全球变暖对策成为严峻的课题。按各公司统计,四国电力同比增长65%,北陆电力增长48%,关两电力增长39%。其他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是东京电力,同比增长13%。为了推进全球变暖对策的实施,日本各电力公司分别提出了到本年度为止的5年问,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度减排20%左右。现在看来,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具体的应对措施将被迫调整。

    在诸多的清洁能源中,作为当前技术较为成熟、运行比较稳定的发电技术,核电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风电和光伏发电由于其能量的存在形式,在电网接人上具有较高的技术瓶颈,而核电则具有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经济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能满足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可有效取代煤电,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从环保的角度看,对比各种能源发电,核电基本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据统计,每22吨铀发电所节约的CO2量相对于100万吨煤所产生的量。全球每年产生的CO2中38%来自于煤炭、43%来自于石油,一台1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每年产生的C02差不多有700万吨,照此测算,当前所运行的910万千瓦核电机组一年可节约6370万吨的CO2排放,另外,核燃料运输的绝对量较小,相比较煤炭的运输又大大节约了CO2的间接排放。

    在近期举行的核电发展高层论坛上,有业内人士表示核电效益是核电产业的生命力,提升核电产业的经济性至关重要,我国现有核电电价的形成机制应该逐步调整,长期来看,核电与火电实现竞价上网是必然趋势。受此消息刺激,核电概念股近日强势冲高,其中东方电气领涨。核电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安全性的保证。虽然现在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是其技术仍存在一些漏洞,其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核电发展所需大量的经费投入,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大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公众对核电还存在恐惧心理,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6.从2003年开始,“电荒”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附骨之刺”。当时浙江成为全国拉闸限电范围最大、缺电最严重的省份,企业发展遭受严重损失。到2006年,“电荒”终于开始缓解。但此时中央又出台严格措施,要求节能降耗,定下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节能降耗达到20%,这比浙江省自己规划的15%的目标高出了5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家2020年碳排放新目标的确定,将使浙江的减排形势更为严峻。

    浙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能源资源供应外向依存度逐年扩大,环境容量几乎饱和。从近期看,浙江省能源产出不可能有改观,但能源消费增长的势头却十分强劲。根据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以9%至11%的经济增长速度计算,按照目前的能耗水平,到2010年浙江能源需求将达到1.85亿吨至2亿吨标准煤。

    据测算,如果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工业比重下降1%,单位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如果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1%,而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1%,单位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2008年,浙江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35吨标准煤;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09吨标准煤;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18吨标准煤;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7吨标准煤。在浙江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二产业高居75%,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还不够大。2008年,全省第三产业比重为41%,同比仅提高0.3个百分点,距“十一五”规划确定的4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在12月初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结构”成为会议的一个重要基调。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对浙江企业表示出担忧,浙江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且相当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物质资源消耗型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小企业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今天的主题就是‘保’,先让你活下来再说,但明年的要求变了,结构调整就意味着优胜劣汰,意味着会死掉一批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效益回落将带来工作动力和资金的不足。

    低碳经济已被抬上了桌面,节能减排已经不是体现一个企业素质的行为,而将变成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说:“市场不可能被摁下暂停键等着你调整,2010年企业将真正进入弯道,速度会降低,但一切为下一条直道加速而准备。经过2009年一年的发展,相信政府在政策上也会更加稳定,只追求速度的机会时代已经过去。”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浙江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将直接拉动钢铁、建材、有色等高耗能产业的增长。同时,随着浙江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新增用能也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2009年以来,浙江一批临港石化、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浙江宁波镇海炼化年产100万吨乙烯项目进人试车阶段,新增用能25万吨标煤(全面投产预计新增用能320万吨标准煤);北仑2台100万机组和乐清2台60万机组投运,电厂自身新增用能约21万吨标煤;舟山和邦化学2008年年底投产,新增用能22万吨标煤……今后三年,浙江省还将有冶金、化工、建材三大行业19个项目投产,预计将新增用能720万吨标准煤。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快速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会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重型化程度加强。早在金融危机之前,浙江部分地方就出现以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型的愿望和趋势。如以轻工业立身的温州,在2005年初通过了《温州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及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石化基地”的方案,试图使石化产业成为温州“重型化”的支柱产业。

    浙江社科院专家指出,从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人均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2008年浙江省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浙江开始步人工业化后期或工业化发达阶段,最近几年来,人均能源消费年增长率均在10%左右,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已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去30多年我们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可我们消耗了多大的代价才换来这些发展。当前,我们已实实在在地遭遇着一个两难境地

    7.《2008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显示,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0.7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5%,能耗水平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三甲。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占8.1%,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省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55.6%,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全省圆满完成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成为全国率先全部淘汰立窑水泥的省份;吨钢综合能耗水平已位居全国第一,炼油、火电、合成氨等12种高耗产品的单位能耗继续保持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一项“绿色”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正在加速改变浙江水泥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旧形象。2009年7月底,浙江建德三狮水泥有限公司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公司总经理陈华说:“我们一下从吃电老虎变成产电大户。”目前集团内部近一半的子公司共上马了18条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如果全部建成,整个集团一年可发电3.5亿千瓦时,增加利润2亿元,减少18万吨煤燃烧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董事长姚季鑫说:“煤电成本要占水泥生产总成本的约70%。2009年浙江省水泥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便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统计公报上显示,2009年来全省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前三季度服务业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7.6%。从用电情况看,1—9月份,全省第二产业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下降了1.5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则提高了0.82个百分点,由此实现结构节能约235万吨标煤。

    到2008年年底,浙江已建成投产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1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2%,风力发电量12768万千瓦时,增长1620,4。全省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2%。太阳能热水器产值80亿元,产量7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产量的25%。太阳能光热利用从民用向工业等领域拓展,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从工业硅生产到系统开发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杭州临平节能环保产业园并网发电。

    在杭州举行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小企业论坛上,来自省内外的几十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看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的前景。业界认为,我国目前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市场在国外,经历国际金融风暴的洗礼,如何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应用,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途径。

    备战2010新能源车元年,吉利、万向、绿源等浙江企业纷纷抛出大手笔。目前从整车到零部件,再到电池技术,都有众多浙江厂商在研发和投入。2009年7月,浙江众泰集团卖掉了第一辆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特点就是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大,以每年行驶3万公里计算,电动汽车将比汽油车减少2.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同时充电站等社会服务的完善也显得非常重要。”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说,“现阶段光靠市场不会为新能源汽车争取到更多空间,政府一定要出台政策来提高整车厂的产量。”

    8.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现实的严峻挑战,人民的强烈期盼。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突破50%,曾经“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记忆。然而,当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于东方大地的时候,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而从近年来PM2.5监测在社会关注下出台,到PX项目在一些地方引起的民意波动,更可以发现,人们的环境焦虑、生态期盼也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

    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三、申论要求

    (一)假如上述给定材料是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请根据“给定资料1-4”的内容,整理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二)日本核危机之后,很多国家放弃了核电,但一些观点仍认为核电是安全的,你怎么看待这种矛盾?你是否赞成扩大核电规模?(20分)

    需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在300字以内。

    (三)给定材料6中画线句子提到“遭遇着一个两难境地”,根据给定材料6、7,结合具体情况对此进行分析。(25分)

    要求:1.指出其中矛盾并做简要分析。

    2.提出化解的思路。

    3.分析透彻、层次清晰、表述简洁。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材料8中提到“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请你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40分)

    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