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公务员专业科目考试试题1(文化建设类)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传统文化教育 “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最近热传于网络的“民国时代小学生作文”,引来不少人“膜拜”。不少网民认为,爱诗的人往往更爱生活,保有一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懂得从古人智慧中吸取涵养,更容易在当今时代获得“幸福感”。 北宋汪洙编写的一组《神童诗》,都是当年给孩子启蒙用的教材,行文很直白,却流传深远。“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这些经过千百年岁月沉淀的词句,愈发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经典不断被媒体反复提起,另一种现象——“国学热”也开始悄然兴起,读经班、孔子学院、汉服成人礼……“国学”一词迅速升温,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走进重庆南岸区的一所书院,上百名少年在这座书院陆续完成了“知书达礼好少年”的培训。他们的主要课程是诵读《诗经》《论语》等传统经典,同时接受礼仪、形体、茶道等方面的熏陶。 对此坊间褒贬不一,有人写文章指出,国学之时兴,按理应是国学之幸、国家之幸,然而竞发展变成了“电视台之幸、培训班之幸、出版社之幸、《百家讲坛》之幸”,让人闻到国学背后浓浓的铜臭味。如某知名大学开的“乾元国学教室”中国哲学专修班,学制两年,区区288个课时,却要收费60000元,另还有6000元的资料费,其他大学也动辄数万元;至于各个私塾,学费每年两三万元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孔子变成摇钱树”让人五味杂陈,国学教育越来越流于形式。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丰富,可谓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菁芜并存,好坏杂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曾经被我们无理由忽视的思想文化层面的东西,让我们从中窥探到中华文化在传统历史发展中是这样的伟大、令人自豪,大大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充实国民文化自信。 在专家看来,国学并非仅仅是一般人概念中的吟诗作对、背诵古文,而是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道德伦理与做人处世原则。“现今针对孩子的国学教育,最基本的是学做人。”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吴光教授说,国学还包括了民族认同与文化归属等。 国学的回归,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召唤。“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国学,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匡正这种不正之风,营造诚信和谐社会。”吴光教授还表示,“人们处在信仰和价值观的空巢期,急需找到精神的根系和信仰上的寄托,学国学是一种比较容易的方式。” 国学学科设置要取得学术界、教育界共识不容易,国学教育者素质也亟待加强。在古代的私塾里,教师尽管不全是硕儒、不都拥有科举功名,却都是德学卓然于一乡之人。而今,在高校,教授多是专家而非德才兼备之通人,在民间,国学教育者素质更良莠不齐。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难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开展国学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对每位受众都传授一样的国学知识。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儿童教育可以从《三字经》《中华古典诗词》等开始,这些都是国学的普及性读物,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慢慢领悟精髓。”吴光说,“很多地方设有国学院、孔庙、书院、寺院等,这为开展群众性的国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须注意防止这类场所沦为传播迷信的工具。我认为教授者、学习者都要警惕,善于正确地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传播国学中的精髓。” 问题:有人说,当下的“国学热”只是在搞形式主义,不应大力宣扬。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资料试给出你的分析。 要求:条理清晰,有说服力。不超过200字。

  2. 文化体制改革 1.安福路,S市市区一条树影婆娑的幽静小路,10多年前的夜晚,这里灯暗人稀。当话剧大厦神奇般地矗立,一场春风化雨的改革在这里悄然进行。如今,安福路名声大振,异常热闹,成为一条闻名遐迩的“话剧街”,成为S市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安福路变迁的背后,是S市话剧市场的改革历程,折射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艰辛探索。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文化系统2013家国有文艺院团改制进展顺利,杂技、话剧、歌舞类院团基本实现全行业转企改制,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基本建立。 率先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制的地区,正在围绕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个改革中的核心难题,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并结合自身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地方配套政策。 在这方面,A省在院团人员退休待遇、社会保险、养老金等方面完善政策,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明确院团改制后事业费继续拨付,并提供专项资金扶持转制院团发展。 为解决“事企差”问题,J省对转制单位员工退休后增发生活补贴,并对转企职工按照工龄、职称给予一次性补助。在演出补贴方面,由每场4000元提高到10000元,同时对转制院团的商业演出按1比1给予演出奖励。 目前,院团改革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是否能够真正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能否创造出更多文化精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成为摆在转制院团面前的重要课题。 打开Z省话剧团转制前后演出、收入的对比表,能够看出转制对于激活这家院团生产力的意义——演出场次从2009年的450场跃升至2013年的835场,收入从312万元提升至789万元。其中,商业演出的场次从转制前的19场提升至2013年的337场。这些数据意味着,Z省话剧团在缺乏观剧传统的休闲城市——H市,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转企改制,建立起了自己稳定的观众群,并通过商业演出实现了盈利。转企改制以来,Z省话剧团坚持打造精品剧目,原创主旋律话剧、都市情感剧、优秀儿童剧三条“腿”走路,做到了赛场、市场“比翼齐飞”,改出了精品,改出了效益。 不仅仅是Z省话剧团,近年来,通过文化产品的调整转型来拓展院团发展空间、提高作品观赏性以解决院团“自生能力”成为许多艺术院团的共同选择。如中央芭蕾舞团对中国民族芭蕾的不断探索、东方歌舞团向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的扩张、中国歌舞团由中国民间歌舞向民族歌舞的转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香格里拉》等儿童音乐剧创作的尝试、中国京剧院京剧《泸山彝水》中歌舞艺术的引进等。 然而,当前文艺院团艺术创作与市场经济中的快速需求仍然不相适应,通过“面向市场”“打造精品”来提高“自生能力”任重道远。 “你的服务对象是谁?剧团的定位是什么?我觉得这是院团改制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德平说。“‘自生能力’还要求院团完善企业运行机制,自己拿出好作品。有了新机制,有了好作品,艺术院团才能在改革洪流中傲然屹立。”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指出,在云南,多部文化精品力作如丽江的《丽水金沙》、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大理的《蝴蝶之梦》等大型舞蹈诗依托旅游优势,以优异的创作内容和名人效应形成品牌,完成了以“自生能力”推动院团改革的使命。 2.在院团改革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当刘婕在台上舞姿翩跹、眼波流转之际,没人相信她已经35岁。如今,这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一级演员,不是靠自己的职称,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改革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破以职称划分岗位和待遇的方法,通过考核定岗定薪,刘婕与比她小10岁的演员同场竞技,事业“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面对改革,刘婕坦言自己确实犹豫过,转岗后的安逸与激烈的竞争如同两重天,而这种安逸和稳定的“诱惑”正是事业单位体制造成的错觉。 和刘婕有着同样困惑的人还有很多。如何人尽其才,让能干者有长袖善舞的机会,成为院团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剧目树形象,以人才举旗帜,以市场为目标。”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长蔺永钧认为,对于艺术院团而言.转制最根本的追求是要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和艺术人才的繁衍。 “院团改革追求的是人文关怀,目的是提升每位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和快乐指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改革既要保护弱势群体,又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千方百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建了制作人负责制以及项目聘任制,建立起有利于项目聘任制的“演员俱乐部”制度后,人才流动的管理和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并日益发挥出积极作用。 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样,在机制改革中,由于引人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用人环境,国有文艺院团演员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经过改革,大部分院团的营业收入和职工工资均成倍增加,资产过5亿元、收入过1亿元、人均年工资过10万元的国有院团不断涌现。 “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才有希望。”蔡武说,未来院团改革中,要继续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演出改革,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维护转制院团员工的基本权益,鼓励和引导改革主体积极投身改革,才能不断激发人才的活力,才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问题:请谈谈院团转制过程中如何增强自生能力。 要求:层次要点清楚,语言精练,对策可行。不超过200字。

  3. 文化产业发展 内地上映15天,累计票房超过了16亿元,11天票房超14亿元并超越《阿凡达》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2014年7月,科幻电影《变形金刚4》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暑期档上演了票房大卖奇迹,也演绎了影坛神话。 事实上,最近几年,国内的电影票房纪录持续被刷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似乎很少有哪部影片能够真正长时间保持住一个纪录。在外界看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表现出的强劲上升势头只是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大繁荣”的一个常态化表现,我国的文化产业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银幕总数达18195块。另有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内地票房超过134亿元,同比增长21.8%,已经超过了2011年全年票房总和(131.15亿元),票房数据已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20%。 “虽然目前我国是第二票房大国,但217亿元票房却是微不足道的,它大约只是美国国内票房总额的1/3,而且中国有13亿人,在票房比例方面相差很多。”在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步亭指出。 其实,电影产业目前“喜忧参半”的现状恰是当前国内整个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持续重视、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国的文化产业不仅呈现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逐年加大。但另外一方面.当今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相比是不相配的,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约为43%,欧洲占了34%,中国大约只占到7%,显然这样一个比例对于我们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是不相称的。 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就占到了GDP的25%,大约是2800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紧缺成为一个瓶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蒋多说:“如今的行业变革与整合速度,乃至创新和颠覆传统的速度,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文化创意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某方面的天分甚至艺术家个性,同时还具备高端服务型人才的基本素养,这些特性仅通过现有的模式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来孵育是很难完成的。所以从现有教育体制下毕业的文化创意人才进入行业后会出现严重不适,表现在思维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 “目前,横店影视实验区的一个短板是后期制作。”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厉红亮介绍说,横店影视城曾一年接待了143个剧组,拍摄影视剧3665部,但真正从事后期制作的企业只有一家。据了解,由于设备简陋,这家公司目前主要靠人工制作,效率很低。即便满负荷工作,一年的制作能力也只有3部。要提高制作效率,则需要增设价值约为2000万元的设备,但由于没有抵押物,这家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 其实,不仅仅是横店,后期制作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一个短板。像《阿凡达》这样的影片,80%靠后期电脑制作,利润也在后期。“金融部门如果能在后期制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能够有力推动整个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厉红亮说。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日渐加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业态、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化、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传统文化产业将遭受大幅度的冲击,传统文化企业进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企业并购、巨头增多、创业和上市也将成为未来文化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陈少峰同时强调,在2014年及未来的3年内,文化企业应当高度重视4G环境下文化科技融合的特点与方式,特别是重视新媒体平台型大企业带来的垄断、模仿和竞争的各种压力。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认为,信息化、虚拟化、体验化、跨界化和国际化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五大趋势,文化领域从业者需要大力提升前瞻性战略研判能力,不断增强文化科技创新的动力,强化技术引领的作用。“今天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们文化科技融合的广度、深度、高度和跨度并不乐观,科技走在了文化的前面,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科技的深入融合,包括优化科技环境、载体、标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李凤亮说。 要紧盯大众文化消费。“这么多年,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的教训之一就是文化企业只盯政府,不盯市场,误以为政府号召与鼓励就是天然的市场,从事文化产业什么时候都要牢固确立文化产业是市场产业的观念,要紧盯大众文化消费,不仅仅是精英的文化消费。”在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教授看来,文化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大众消费的产业,而大众文化需求消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事文化产业就要跟踪把握这些变化,引导消费,发掘需求。 美国高中大约有2.4万人学中文,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人数却高达100多万。一种语言形成霸权后,就意味着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和民族将很容易拥有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并会影响政治话语权。《圣经》中的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如何对待别人”,不仅基督徒熟悉,西方人熟悉,也传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而我们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比黄金法则更久远、更美,却没有在国外广泛流传。“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有功夫、剪纸、方块字、唐装汉服,更应该包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的生命力以及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顾欣呼吁。但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连剪纸都快失传了,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我们不能再躺在前人的树荫底下乘凉了,必须要激活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问题: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谈谈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要求:分析深入,对策可行。不超过350字。

  4. 旅游文化 A地草原文化和旅游资源,树立起了A地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在国内占据了突出的地位,是未来旅游业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资源载体。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蒙元文化、辽文化、鲜卑北魏文化、北丝路文化等)、独特的三少民族(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风情等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分布广泛的召庙、王爷府等古建筑及古长城系列遗址、阴山、贺兰山、桌子山岩画也拥具有比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客源市场潜力。这一切都为A地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但是,A地文化旅游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改善和发展的空间很大。 当今文化旅游越来越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而目前A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不是很充分,呈现出散、弱、小的特点以及社会化产业程度不高的状况,真正具有竞争力、集约化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运营企业只有极少数几家。 从总体上看,目前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大多数是传统低价的观光类旅游产品,有的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后至今没有大的改进和创新,存在产品老化的问题。如B草原旅游区,是A地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从1978年建成第一个旅游接待点,30多年来做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景区道路。旅游项目的设置基本上停留在看草原、骑马、吃手把肉、欣赏民族歌舞,而且还是小规模、低层次,客源市场的细分更无从谈起。旅游业产业结构依然不完整,还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只是在吃、住方面发展较好,而在游、购、娱等方面发展滞后。 位于A地的C市周边的B草原旅游区、D草原旅游区、E草原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均为草原观光和民俗风情观赏。缺乏层次感。草原在全国虽然是非遍在性资源,在A地却属于遍在性资源,地域之间的差异也较小,以至于景点低水平重复,不能形成规模,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高,管理困难,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隐患。同时造成进一步深层次开发的成本高,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并加剧景点间的恶性竞争。 一些缺乏远见的经营者在开发过程中只考虑一时的经济效应,使当地的原生态弱势文化逐渐向外部强势商业文化靠拢,致使民族文化的舞台化和庸俗化日益严重。组织者和表演者由于并不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导致民族文化被随意的加工、曲解和整改,使得民族文化遭受极大破坏。在E草原旅游区720 km2范围内,共有旅游企业、个体经营户1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其中当地牧民750多人,这直接导致E草原旅游区市场经营混乱,出现景点间互相压低价格、争抢客源的现象,草原文化底蕴不足,旅游经济收益下降。 C市拥有高知名度的大草原、大湖泊、大森林、大民俗、大口岸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但目前C市对外宣传促销的旅游景点,更多的是集中在金帐汗部落、达赉湖旅游景区、红花尔基森林公园等部分重点景区(点)上,而对于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牙克石的凤凰山庄等已初具规模的森林文化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工作明显滞后。旅游形象标识、宣传口号、声音、图像、音乐、色彩及色调等多方面的信息不成体系,其宣传口号或者宣传形象——“C市,给你一个梦中的伊甸园”等不能体现本底资源特色,无法让人联想和记住C市,市场绩效差。同时,宣传方式单一,没有很好的利用高端宣传手段。比如电视宣传片推广范围不够,网络宣传资料更新慢,内容不全面、不规范,而仅有的地图册、导游指南、导游手册等基本宣传材料种类少,质量不高。餐饮和酒店服务质量以及性价比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亟需解决游客普遍认为的“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客”的疑虑与担心。 问题:概括A地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要求:表达准确,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5. 基层文化建设 二十多年前,H省社科院研究员辛某,曾经在山区进行过一场“文化扶贫”的实验,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站,以文化与科技推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帮助不少人改变观念,实现了小康。 二十年后,辛老感叹,“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倒是农村文化本身反而更需要扶贫了”。 老人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农村的经济发展脚步飞快,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可我们能提供的文化产品,似乎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改变农村文化现状,亟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以体制创新的活力,冲开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瓶颈。 H省D市G县将市场之手引入,把农村文化产品打造成“六盘人家”品牌,由专业人员推向市场的举措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作激情,一时间各类非遗、农民画、手工编织等“土气”十足的作品创作出现井喷,过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的老手艺,不仅仅实现了继承与发展,更让不少农民尝到腰包鼓鼓的甜头,仅仅2013年一年,“六盘人家”这一品牌就已经实现了销售额3000万元。 引入市场之后,政府方能腾出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加强监管与引导,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实现农村文化的有序发展,让有形之手强化管理,让无形之手发挥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提升全盘活力。以内外兼修的方式,让农村未来的文化建设充满朝气。 北门街高跷、王习营威风锣鼓、子位镇子位吹歌……在H省D市,一支支极具民间特色的表演队把精彩的民间艺术送到了街头村尾,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成为该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D市改单纯的“送文化”为“种文化”,努力在乡镇和社区、农村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想方设法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激发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文化活动长年不断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华灯初上的高蓬镇文化站人头攒动、欢声如潮,钮店社区秧歌队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翩翩起舞,吸引了当地广大群众观看。尽管从编导到演员、配乐都是业余的,但演员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丝毫不亚于正规演出团队的“行家里手”,现场不时传出叫好声。村民王某高兴地说:“表演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好听、好看,俺喜欢。咱农民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要奔小康!” D市在常年为基层送文化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演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民既希望能经常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又有着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愿望。为此,该市采取上级争一点、政府出一点、当地筹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市25个乡镇(办)建成了29个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功能齐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长,具体组织和指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近日,大辛庄镇小寨屯村组织20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分别到5个行政村开展文艺活动。宣传队所到之处,不用借助“大篷车”,也不用临时搭建演出舞台,走到任何村庄,都有专门的舞台场地。该市在建起29个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又因村制宜,在360多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2/3的村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或文化长廊,全力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如今,该市农民出家门步行10分钟就能找到文化休闲场所,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如何避免红红火火的基层文化建设搞成一阵风,真正把文化“种”在老百姓心坎上?这是D市文化部门考虑得最多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单纯依靠行政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发挥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的作用,组织建立文艺团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由“要我动”变“我要动”,文化建设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D市对现有文艺人才进行了详细摸底,建立了人才档案,组织开展文化名镇、名村、名品、名人系列评选活动,选出文化名镇6个、名村26个、名人80位,市财政拿出26.9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文化名人、文化名品、民间艺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搞好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作。同时文体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基层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进行定向培训,先后培养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带头人、文化积极分子3500名。D市秧歌传承人张某、子位吹歌传承人王某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某获“全国吹歌大王”称号,藏某的摄影作品《人之初》在全国获铜奖,《扒糕情》获文化部群星奖,《秧歌情》获H省群星奖等。 东旺镇李村店村的侯某等人自发成立了D市首家民营秧歌艺术团——“国军秧歌艺术团”。该团演职人员共计50余人,表演节目由以前的秧歌发展到子位吹歌、舞蹈、东北二人转等,很受群众欢迎。在D市,像侯某这样的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纷纷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上级文化部门和乡镇文化站的帮助下,组织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文艺表演队等文艺表演团体600多个,他们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庙会活动为契机,策划开展了歌咏、读书、书法、科普知识等竞赛,常年参加文化活动的农民达到10万人以上。 D市还依托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广场,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致富标兵”“行业能手”“十佳百星”评选活动,组织引导村(街)、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1000多个。 D市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在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中,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大辛庄镇齐堡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某没想到,小小的一支秧歌队竟然“舞”顺了全村人的心。齐堡社区曾经是有名的散乱村,赌博打架成风,上访告状不断。为尽快扭转局面,上任伊始的和某把文化建设作为“抓手”,先是组建了妇女秧歌队,每当夜幕降临,欢声锣鼓响成一片,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后来又组建了鼓乐队、篮球队、花会队,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十几亩的齐堡文化公园。如今的齐堡社区,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学科技蔚然成风,赌博打架现象绝迹,心气顺、人心齐。该社区被D市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齐堡社区的变化是D市大力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依靠文化下乡、读书兴农,全市有12万农民接受了科技培训,已有3000多名农民通过培训拿到了各类专业技术证书,培养了5000多名“土专家”,1万多名“知识型”农民已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力军,涌现出1万多户婚育新风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达到5万多户。 唢呐吹起来,秧歌扭起来,歌曲唱起来……如今的D市,文艺表演精彩纷呈,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群众喜笑颜开,实现了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天天有歌声,出现了城乡同庆、热在基层的良好局面。 问题:资料介绍了H省D市建设基层文化的各种措施,假如你是D市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写一份报告向省政府汇报你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 要求:内容具体,指向明确,逻辑清楚。不超过600字。

  6. 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2014年5月22日至25日,第二十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成功举办,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三门峡的独特魅力。 5月23日,沿黄九省(区)“对话黄河.智慧旅游”峰会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举行,正式启动黄河智慧旅游品牌建设。本次峰会以“大黄河.大旅游.大智慧.大合作”为主题,智慧旅游成为关注焦点。借助峰会成果,沿黄九省(区)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将再度起航,共同奏响“黄河旅游”品牌新乐章。 同一天,2014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产业博览会拉开帷幕。时尚新潮的登山帽、登山鞋等户外运动服装,花花绿绿的帐篷、充气床、防潮垫等露营用品,以及平常难得一见的沙滩摩托车、摩托艇、滑翔三角翼等户外机械装备……琳琅满目的户外休闲展品不禁让人心潮澎湃。“真是一届比一届上规模、上档次!”连续3年参加户外休闲用品博览会的资深驴友李新强感慨地说。由旅游的蓬勃兴起延伸到旅游用品的琳琅满目,由此可见,三门峡市的旅游产业日趋完善。 人在山中走,车在雾中行。5月24日,“神奇地坑院.魅力甘山行”第五届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在陕县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等24个省市的708名“骑士”参加比赛。上坡一下坡一转弯一过桥一赶超一冲刺,身着彩色运动服的选手穿梭在山间烟雨蒙蒙的林荫道上,如同穿行在梦幻仙境中。将比赛放在旅游景区举办,对于进一步提升三门峡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具有非凡的意义。 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陕县的地坑院民俗文化和剪纸文化享誉全国,陕州十碗席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地域特色浓厚。陕县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节暨全国剪纸艺术大赛活动包括陕县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全国剪纸艺术大赛颁奖仪式、全国剪纸大赛获奖作品展、陕县书画摄影作品展、豫西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四项内容。本次活动更好地挖掘和发扬了豫西民俗文化,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五彩的帐篷在林中绽放,激情的音乐响彻天际。5月24日,第三届全国“驴友”交流大会暨万人帐篷节在三门峡黄河公园举行。碧波涛远,山峦淡映,几公里范围内,一顶顶帐篷如花朵盛开,黄河美景近在身边。来自青海、甘肃、陕西等10余个省181个俱乐部1.5万多名“驴友”搭帐篷8100顶,相聚交流,感受着黄河文化的魅力。 三门峡山水旅游资源丰富,亮点多多。5月24日至25日,黄河三门峡大峡谷风光游活动在黄河丹峡景区成功举办。来自郑州、洛阳及运城、渭南等黄河金三角城市的100余名旅行商实地考察了黄河丹峡景区,参加了渑池旅游暨黄河丹峡推介会和座谈会。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三门峡旅游及黄河丹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豫西大峡谷漂流因“中原唯一的飞龙洞暗河漂流和落差大、激流多的峡谷漂流”被誉为“中原勇士第一漂流”。5月24日至25日,豫西大峡谷第八届全国双胞胎漂流大赛在卢氏县豫西大峡谷成功举办。来自_中国台湾、福建、天津等地的1200多对双胞胎报名参赛,百余对双胞胎进入现场决赛环节。“两岸情.同胞梦”的主题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系得更为紧密。 问题:资料中介绍了第二十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相关情况。假如你以三门峡市委宣传部的代表身份要在这次节会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 (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4)不超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