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新编精选)1
-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 正确
- 错误
-
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 正确
- 错误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监测活动
- 正确
- 错误
-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但不可以越级上报。
- 正确
- 错误
-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 正确
- 错误
-
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宪法》是根本大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和统率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
- 正确
- 错误
-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律不能停止执行。
- 正确
- 错误
-
《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29日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 正确
- 错误
-
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 正确
- 错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 正确
- 错误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 正确
- 错误
-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 正确
- 错误
-
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或者产品,在确定密品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同时,应当明确保密要点。
- 正确
- 错误
-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B.艾滋病
- C.炭疽中的肺炭疽
- D.病毒性肝炎
-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 B.处置程序
- C.应急保障措施
- D.应急防御措施
-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 A.老乡会
- B.同学会
- C.校友会
- D.战友会
-
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
- A.不洁注射
- B.母婴传播
- C.性接触传播
- D.粪口传播
-
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上岗审查应遵循()原则
- A.分类管理
- B.以岗定人
- C.先审后用
- D.定期复审
-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 A.医源性传播
- B.性接触传播
- C.母婴垂直传播
- D.经媒介生物传播
- E.一般接触传播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等部门及时对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A.纪检
- B.监察
- C.工商
- D.审计
-
推进司法公正的主要路径包括( )
- A.完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制度
- B.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 C.推进严格司法
- D.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 )原则。
- A.功能性
- B.主动性
- C.积极性
- D.主观性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应急储备工作方面,以下正确的说法是哪些?()
- A.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应急物资储备
- B.政府应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 C.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演练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
-
关于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 B.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骗取集资款数额较大
- C.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 D.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
-
下列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 A.国家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 B.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
- C.接到报告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处理
- D.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
国家()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 A.鼓励和指导
- B.鼓励和监督
- C.鼓励和支持
- D.指导和监督
-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转院时,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儿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采取以下措施:()
- A.建立或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 B.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持续心电监测
- C.给氧或机械通气,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 D.患儿昏迷、呕吐时,应将患儿仰卧,避免误吸或呼吸道阻塞
- E.以上都不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开始施行
- A.1991年10月4日
- B.1991年12月6日
- C.1991年10月6日
- D.1991年12月16日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 A.用后灭菌
- B.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 C.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 D.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 )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 A.十五日
- B.三十日
- C.六十日
- D.九十日
-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 A.负责人
- B.保安人员
- C.现场工作人员
- D.员工
-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消耗的染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的 ( ) 给予补偿。
- A.火灾发生企业
- B.人民政府
- C.消防支队
- D.公安机关
-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者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时,应先承担( )
- A.罚款
- B.罚金
- C.民事赔偿
- D.行政责任
-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何处理。()
- A.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 B.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 C.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 D.毁形后卖掉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以下哪些环节采取控制措施。()
- A.食物
- B.食物和水源
- C.水源
- D.交通
-
对()机关依照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被依法逮捕、拘留和在监狱中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艾滋病传播。)采取的防治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经费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予以技术指导和配合
- A.公安、司法行政机关
- B.公安、劳动教养机关
- C.公安、戒毒所
- D.戒毒所、劳动教养机关
-
甲、乙因房屋所有权争议发生的诉讼,在管辖上属于( )。
- A.指定管辖
- B.专属管辖
- C.一般地域管辖
- D.特殊地域管辖
-
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农村、边远地区,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消毒后,可选远离居民点()米以外、远离饮用水源()米以外的地方,将尸体在距地面两米以下深埋。
- A.500米、100米
- B.300米、100米
- C.300米、50米
- D.500米、50米
-
在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内,当地群众可以照常生产、生活,但是不得进行( )以及其他危害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
- A.爆破、射击
- B.取土、采石
- C.捕捞
- D.饲养
-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A.检查与预防
- B.监测与预防
- C.监测与预报
- D.监测与预警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届。
- A.五
- B.两
- C.一
- D.三
-
甲类传染病是指()
- A.鼠疫、艾滋病
-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
- C.鼠疫、霍乱
- D.疟疾、霍乱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
- A.监控
- B.监测
- C.传递
- D.收集
-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
- A.环境保护税
- B.经费
- C.排污费
- D.环境治理费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A.十五日,十日
- B.十日,十五日
- C.十五日,十五日
- D.十日,十日
-
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为( )。
- A.国家工作人员
- B.司法工作人员
-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D.任何公民
-
()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 A.甲类、丙类
- B.甲类、甲类
- C.甲类、乙类
- D.乙类、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