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及答案(大全精选)1
-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发现隐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 正确
- 错误
-
境外人员违反本法的,可以限期离境或者驱逐出境。
- 正确
- 错误
-
安监执法人员在对下属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因公司内部调整,该企业负责人已经更换,现负责人没有取得国家规定的安全资格证书,因此作出了暂扣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1至6个月的行政处罚。
- 正确
- 错误
-
反间谍工作可以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 正确
- 错误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因其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正确
- 错误
-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执法中说明理由制度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了解权。
- 正确
- 错误
-
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宜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 正确
- 错误
-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 正确
- 错误
-
当自身被救后,应向救援人员提供信息,以便他们迅速救人。
- 正确
- 错误
-
住宅区的居委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的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 正确
- 错误
-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需要传唤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 正确
- 错误
-
对媒体的司法监督应当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
- 正确
- 错误
-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搜查、查封公民的住宅。
- 正确
- 错误
-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
- 正确
- 错误
-
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 正确
- 错误
-
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 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依法不得适用死刑的罪犯有( )
-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 C.年满70周岁的老人
- 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
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 )。
- A.整顿
- B.停业
- C.关闭
- D.追究法人的法律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的村委会、居委会的消防安全职责主要是( )。
- A.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 B.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 C.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
- D.增建、改建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共消防设施
- E.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
如何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 A.制订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 B.平震结合,切实加强对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 C.加强对次生灾害类源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
- D.经常检查,消除隐患,备足抢险器械
-
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
关于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需要承担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
- B.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 C.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 D.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必须遵守执业准则
-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 )。
- A.预见
- B.迅速
- C.准确
- D.有效
-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 )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
- A.50
- B.100
- C.150
-
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 )
- A.半小时内
- B.1小时内
- C.2小时内
- D.3小时内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罚款上限为 () 万元。
- A.20
- B.30
- C.40
- D.50
-
根据政府采购法规规定,供应商提出的询问或者质疑超出采购人对采购代理机构委托授权范围的,应当向( )提出。
- A.采购代理机构
- B.政府财政部门
- C.采购人
- D.采购活动监督部门
-
下列情况不属于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有:( )
- A.不动产首次买卖的
- B.继承、接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的
- C.申请更正登记的
- D.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
-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必须忠于( )。
- A.控告、举报材料
- B.案件事实真相
- C.公安机关的侦查终结报告
- D.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
-
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 )。
- A.应当公示
- B.除按照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
- C.应当予以保密
- D.除应当予以保密外,所有信息应当公示
-
《消防法》规定,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B.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
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 A.蒙上眼睛,慢慢进食,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 B.尽快拖出来进食
- C.尽快拖出来输氧
-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 B.对于投放危险物质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C.对于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D.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
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
-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
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方针最先是党的( )的《决议》中提出的。
- A.十六届三中全会
- B.十六届四中全会
- C.十七届三中全会
- D.十七届四中全会
-
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以下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的是( )。
- A.震源深度从30千米减小到20千米
- B.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10千米
- C.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5千米
- D.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5千米
-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内的自然资源和( )。
- A.动植物
- B.文物
- C.公共设施
- D.矿产资源
-
下列表述中与全民守法精神相符的是( )。
- A.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思维
- B.有一些人利用“特权”违背法律行事
- C.以侥幸心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利用种种手段逃避法律制裁
- D.公民积极主张和捍卫自己拥有的法定权利
-
根据政府采购法规规定,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采用( )方式采购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
- A.公开招标
- B.竞争性谈判
- C.邀请招标
- D.集中采购
-
地震灾害五要素较地震三要素多了( )。
- A.震级和人员伤亡
- B.震级和财产损失
- C.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D.地点和震级
-
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
- A.提出批评的权利
- B.提出申诉的权利
- C.取得赔偿的权利
- D.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
-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
-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
- 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
-
发现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应立即向()部门报告。
- A.卫生
- B.动物防疫
- C.农业
- D.检验检疫
-
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 )。
- A.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
- B.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
- C.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
- D.外墙边、窗户房
-
关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实施办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
- 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 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 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 D.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单位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