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普法知识竞赛答案2019年备考特训卷一
-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 正确
- 错误
-
保密管理的目的是通知采取积极防范 突出重点 依法管理的方针, 达到既确保国家保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 正确
- 错误
-
右眼裸眼视力低于4.6,左眼裸眼视力低于4.5,不合格。
- 正确
- 错误
-
战争形式上突出信息化、智能化、全方位化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使传统的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面临挑战。
- 正确
- 错误
-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 正确
- 错误
-
按照“谁定密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机关单位负责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工作 负责。
- 正确
- 错误
-
国家利益、阶级利益、人民利益三者是高度一致的。
- 正确
- 错误
-
纪律严明是推进军事建设和夺取军事斗争胜利的保证,也是对我军后勤建设的要求。
- 正确
- 错误
-
根据《反间谍法》规定,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任务时,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的武装力量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
- 正确
- 错误
-
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 正确
- 错误
-
配偶子女和本人都是涉密人员,互相谈涉密事项没有关系。
- 正确
- 错误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唯一措施。
- 正确
- 错误
-
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间谍行为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
- 正确
- 错误
-
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
- 正确
- 错误
-
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局规定。
- 正确
- 错误
-
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正确
- 错误
-
军队的建设目标制约和规定着军队性质,军队性质的必须符合军队建设目标的要求,这是军队建设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 正确
- 错误
-
处理涉密信息的()等设备不能连入互联网普通电话网等公共信息网络
- A.复印机
- B.多功能一体机
- C.扫描仪
- D.打印机
-
根据《反间谍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 B.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
- C.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
- D.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保守所知悉的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
-
国家安全机关对用于间谍行为的工具和其他财物,以及用于资助间谍行为的资金、场所、物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 )。
- A.冻结
- B.没收
- C.扣押
- D.查封
-
下列( )是国家安全制度的规定。
- A.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实行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与工作机制
- B.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
- C.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
- D.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机制
-
有关机关提起密级鉴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A.提起密级鉴定的公文
- B.需要进行密级鉴定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 C.进行密级鉴定工作需要掌握的有关情况,包括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情节鉴定材料泄露对象和时间等
- D.鉴定材料泄露时适用的保密法律法规保密事项范围和密级变更解密文件
-
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等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均属于国家秘密。
- A.国家教育
- B.执(职)业资格
- C.国家公务员录用
- D.专业技术人员资格
-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 ),积极同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交流合作,履行国际安全义务,促进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 A.互信
- B.互利
- C.平等
- D.协作
-
对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泄密隐患的网络设施设备和场所,检查人员应当立即向检查组负责人或者组织检查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采取()等处置措施。
- A.责令停止使用
- B.断开网络连接
- C.封存设备
- D.终止检查
-
根据《反间谍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
- B.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
- C.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保守所知悉的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
- D.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
公安、保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按照( ),依法做好有关工作。
- A.密切配合
- B.职责分工
- C.加强协调
- D.统筹安排
-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6条规定,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A.国家秘密
- B.工作秘密
- C.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
- D.个人隐私
-
保密法规定,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负有保密管理职责的人员滥用 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玩忽职守”是指()的行为。
- A.弄虚作假
- B.严重不负责任
- C.不履行职责
- D.不正确履行职责
-
根据《反间谍法》,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处( )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二十日
- B.三十日
- C.十日
- D.十五日
-
保密法自( )起施行。
- A.2010年4月29日
- B.2010年10月1日
- C.2010年10月7日
- D.2010年4月30日
-
机关、单位应建立互联网接入审批和登记制度。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互联网接入口数量原则上不超过( ),省级以下党政机关逐步实现互联网( )接入。
- A.两个集中
- B.三个集中
- C.两个分部门
- D.三个分部门
-
涉密人员不得在手机中存储( )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不得启用手机的远程数据同步功能。
- A.一般涉密人员
- B.重要涉密人员
- C.核心涉密人员
- D.各级涉密人员
-
因协助反间谍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 )请求予以保护。
- A.中央人民政府
- B.国家公安机关
- C.国家安全机关
- D.国家军队保卫部门
-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 )。
- A.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 B.便利各项工作的开展
- C.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范围的划定或者调整,应当在确保军事设施的( )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 A.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
- B.安全保密
- C.使用效能
-
战时的征兵工作,按照国务院、()的命令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A.国防部
- B.总参谋部
- C.中央军委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应当适应()的要求,加强军事训练,开展政治工作,提高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战斗力。
- A.新形势下
- B.现代战争
- C.新军事变革
-
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
- B.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 C.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 D.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
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 )。
- A.30年
- B.20年
- C.长期
-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 )报告。
- A.国家安全机关
- B.公安机关
- C.人民法院
- D.检察机关
-
( )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 A.宏观调控
- B.国防
- C.经济
-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向公安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报告的,相关国家机关、组织应当如何处理?( )
- A.向国务院报告
- B.立即移送国家安全机关处理
- C.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调查
- D.立即展开调查
-
作战工程的安全保护范围,根据工程部署、地形和当地经济建设情况,由省军区或者作战工程管理单位的上级军级以上主管军事机关提出方案,报( )批准。
- A.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 B.总参谋部和国务院有关单位
- C.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 )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十二日以下
- B.十三日以下
- C.十四日以下
- D.十五日以下
-
重要涉密部门的人员选配,应当坚持( )的原则,并定期进行考核,不适合的应及时调整。
- A.谁选配谁负责
- B.先审后用
- C.先选后训
-
《兵役法》规定,凡()岁至()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以外,其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 A.18、28
- B.18、30
- C.18、35
-
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 )的情况下,经出示证件,可以优先乘坐交通工具,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
- A.重要任务
- B.紧急任务
- C.特殊任务
- D.秘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