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强国教师节专项答题答案2020考前测试练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下属于《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内容的有( )。

    • A.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 B.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 C.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 D.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 E.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2. 以下学校与校训配对正确的是( )。

    • A.通州师范学校“忠实不欺,力求精进”
    • B.南通大学农科“勤苦俭朴”
    • C.南通大学纺科“坚苦自立,忠实不欺”
    • D.南通大学医科“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3. 为人师表包含着丰富的涵义,高校教师的为人师表主要表现在( )三个维度上。

    • A.师德
    • B.师容
    • C.师言
    • D.师形
    • E.师行
  4. 教书育人的要素有( )

    • A.谁育人
    • B.以什么内容育人
    • C.如何育人
    • D.育人的时间周期
    • E.育人的最终结果
  5. 教师职业道德中,要求教师能够公正对待大学生,以下属于公正对待大学生的是( )

    • A.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偏心不偏爱
    • B.做事讲规则,按规则程序办事
    • C.公开,有什么事公之于学生,公开透明
    • D.对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对待方式
  6. 朱熹强调教师应注意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作为一个教师,要( )。

    • A.“慎思”
    • B.“主敬”
    • C.“明辨”
    • D.“省察”
  7.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三个“决不允许”字字珠玑,抨击了当下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以下属于三个决不允许内容的是( )。

    • A.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在大学课堂出现
    • B.决不允许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
    • C.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
    • D.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8. 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主要包括( )

    • A.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和派
    • B.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是自身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
    • C.高校教师服务社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是自身人生价值体现
    • D.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是更好教学的需要
    • E.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9. 育人体系有哪些内容( )

    • A.教书育人
    • B.实践育人
    • C.管理育人
    • D.学术育人
    • E.服务育人
  10. 要正确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做到( )四个字。

    • A.明
    • B.学
    • C.敢
    • D.正
    • E.恒
  11. 如何改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

    • A.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 B.给高校教师良好的待遇
    • C.关注教师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 D.无偿提供便利给教师科研
    • E.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12. 服务社会有哪些内容( )

    • A.传播优秀文化
    • B.普及科学知识
    • C.热心公益
    • D.努力工作
    • E.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13. 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

    •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4. ( )是高校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也是师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 A.高校教师能力考评
    • B.高校教师道德考评
    • C.高校教师师德考评
    • D.高校教师水平考评
  15. 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是( )

    •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 B.遵循教学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 C.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综合教育
    • D.遵循教学规律,实施综合教育
  16. 为了引领太行山百姓脱贫致富,李保国全身心投入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 )项。

    • A.21
    • B.25
    • C.28
    • D.30
  17. 关爱大学生也是当前教育的( )诉求。

    • A.基本
    • B.现实
    • C.最高
    • D.一般
  18. 高等学校应当在学校网站或者有关媒体上公告处理决定书,公告期为( )日。

    • A.7日
    • B.10日
    • C.12日
    • D.15日
  19. 广泛与社会沟通、交往,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进而从社会获取支持学校进一步发展的( ),这已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价值取向。

    • A.机会
    • B.动力
    • C.资源
    • D.需求
  20. 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的现实需要。

    • A.依法治国
    • B.以德治国
    • C.以人为本
    • D.均衡发展
  21.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还必须自觉地、旗帜鲜明地抵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始终保持人民教师政治上的( ),道德上的( )。

    • A.纯洁性,坚定性
    • B.一致性,单纯性
    • C.坚定性,纯洁性
    • D.单纯性,一致性
  22. 以下关于陶行知对爱生的描述是( )

    • A.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解放军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该爱大学生
    • B.师爱是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以受教育群体为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著的敬业精神、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 C.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 D.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3. ( )是高校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也是师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 A.高校教师能力考评
    • B.高校教师道德考评
    • C.高校教师师德考评
    • D.高校教师水平考评
  24. 把育人看成是教学工作之外的一项工作,这就割断了教书育人之间的有机的( ),从而会产生那种“只教书、不育人”或“教师教书、党政干部、辅导员育人”的倾向。

    • A.必然联系
    • B.内在联系
    • C.相对联系
    • D.重要联系
  25. 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

    • A.《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
    • 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 C.《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
    • D.《教师工作法则》
  26. 以下不属于《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的是( )。

    • A.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 B.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
    • C.教师要同其它的教育团体密切合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等做好准备;
    • D.教师要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辅导和咨询
  27.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这是属于《教师法》第( )条规定

    • A.十五
    • B.三十七
    • C.四十二
    • D.六十三
  28. 教师的道德责任。就是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而产生的责任高校教师的道德责任是基于道德( )而产生的责任

    • A.水平
    • B.责任
    • C.义务
    • D.能力
  29.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30. 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工作的( )位置。

    • A.基础
    • B.重要
    • C.中心
    • D.首要
  31. 一个人如果充满积极的、正面的心理特质,他就能消除或减少消极的、负面的心理特质,将有助于形成( )的职业态度。

    • A.正确
    • B.稳定
    • C.持续
    • D.高尚
  32. 我国( )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 A.《教师法》第三条
    • B.《高等教育法》第三条
    • C.《教师法》第十三条
    • D.《高等教育法》第十三条
  33. 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都爱穿军装,是哪时的人们对军人有较高的赞美。平时似乎没有人愿意穿行业制服。究其原因,都是“( )”日趋淡化的明显体现。

    • A.职业信仰
    • B.职业荣誉
    • C.职业认同
    • D.职业功能
  34. 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政党、民众、制度、山川湖泊等组成。国家组成要素就是完整的爱国主义内容。爱国主义并不仅仅是指爱国家的某一项要素,也不是仅仅爱一些自己需要的或喜欢的要素。说明爱国要素之间具有( )。

    • A.整体性与局部性
    • B.大体性与局部性
    • C.整体性与统一性
    • D.局部性与统一性
  35. 服务社会道德的具体要求要做大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主动参与( ),自觉承担社会义务。

    • A.社会活动
    • B.社会发展
    • C.社会建设
    • D.社会实践
  36. 道德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具有良好的( ),往往流传较为广泛,是群体成员的共识。

    • A.群众基础
    • B.社会认知
    • C.认同感
    • D.社会基础
  37. 知行合一的思想要求高校要坚持( )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 A.基础教学
    • B.专业教学
    • C.教学教育
    • D.教育教学
  38. 制订了《香港教育专业守则》是香港的( )。

    • A.教育者专业筹备委员会
    • B.教育专业守则筹备委员会
    • C.教育工作者专业守则筹备委员会
    • D.教育工作者守则筹备委员会
  39. 守法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 A.内在要求
    • B.基础性工程
    • C.重要保证
    • D.法律保障
  40.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规定,也是对教师( )作出的一种原则上的规定。

    • A.职业理想
    • B.职业素养
    • C.道德理想
    • D.道德素养
  41. 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42. 关于爱国主义与个人利益,错误的是( )。

    • A.爱国主义的情感具有无私性,就没有个人利益
    • B.爱国主义不排斥个人利益
    • 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兼顾
    • D.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爱国主义道德规范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
  43. ( )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

    • A.实践育人
    • B.精神文明建设
    • C.教学与科研结合
    • D.全面发展
  44. 关于爱国与爱人民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没有人民内涵和人民利益的爱国主义是虚伪的,是无法凝聚人民爱国热情的
    • B.爱国主义的核心要义就是爱人民,就是要给予人民安全、幸福、利益
    • C.人民是国家要素中第一要素,是国家进步发展的动力
    • D.爱人民才是最大的爱国,爱人民才是真正的爱国,爱国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要义
  45. 从教育手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种持续行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高校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环节来实现;二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其中( )。

    • A.身教轻于言传
    • B.言传重于身教
    • C.身教重于言传
    • D.言传轻与身教
  46. 高校教师在开始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讲授之前,首先要明确( ),使知识传授的目标服务于国家要求,这样的教育活动就不会迷失方向,而且更有针对性。

    • A.教育的根本目标
    • B.国家道德教育的目标
    • C.国家兴办教育的目标
    • D.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
  47. 以下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自我、他人、团体、自然环境等与教师个人有关的方面展开
    • B.基本上是以个人为圆心,具有一般伦理道德要求的共同特征
    • C.每一所学校规范要求有所不同
    • D.1952年通过《教师伦理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