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周年知识竞赛题考前训练试题(1)
-
()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A.李大钊
- B.毛泽东
- C.陈独秀
- D.瞿秋白
-
1978年12月,党的()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 A.十届三中全会
- B.十一大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十一届六中全会
-
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 )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A.社会建设
- B.经济建设
- C.生态文明建设
- D.党的建设
-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深入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在四周白色恐怖包围中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B.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 )。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 A.自然经济
- B.计划经济
- C.市场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
- A.执政为民
- B.立党为公
- C.解放思想
- D.实事求是
-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
- A.全面开展拨乱反正
-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国民经济调整
-
1953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可以概括为“()”。
- A.一大二公
- B.一化三改
- C.一平二调
- D.三改一加强
-
党的( )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 A.一大
- B.二大
- C.三大
-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 )目标。
- A.现代化国家
-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C.和谐社会
-
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A.官僚资本
- B.制造业
- C.大资产阶级
- D.资本主义工商业
-
反对()以整顿学风,是1942年开始的全党普遍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 A.封建主义
- B.自由主义
- C.主观主义
- D.官僚主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 )年。
- A.1952
- B.1953
- C.1954
-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后因代表们的活动受到监视,大会转移到浙江()继续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 A.杭州西湖
- B.嘉兴南湖
- C.绍兴东湖
- D.宁波东钱湖
-
( )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蒲松龄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其代表作是( )。
- A.《搜神记》
- B.《一千零一夜》
- C.《聊斋志异》
-
党的三大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 A.政治上、思想上
- B.思想上、组织上
- C.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
-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制定了()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
-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反抗帝国主义
- C.建立民族主义联合战线反抗军阀
- D.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
-
1961年,淄博市委机关由( )移驻张店。
- A.淄川
- B.博山
- C.周村
-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 A.二人
- B.三人
- C.四人
- D.五人
-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 A.现代化
- B.农业现代化
- C.智能化
- D.教育现代化
-
( )3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淄博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出中共淄博市第一届委员会。
- A.1954年
- B.1955年
- C.1956年
-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
- A.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 C.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 D.坚持一个中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自治
- B.民族区域自治
- C.民族平等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新民主主义
- B.新三民主义
- C.社会主义
- D.旧三民主义
-
( )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惠民地区的高青县和临沂地区的沂源县划归淄博市,淄博市至此形成五区三县辖区。
- A.1988
- B.1989
- C.1990
-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 )。
- A.三年至五年
- B.两年或三年
- C.两年至三年
- D.三年或五年
-
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
- A.反对强权
- B.反对霸权主义
- C.平等互利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 )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党章》指出,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 )。
- A.互相监督
- B.互相批评
- C.互相表扬
- D.互相提醒
-
()年5月,《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署。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西藏从此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A.1949
- B.1950
- C.1951
- D.1952
-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 )。
- A.集中统一领导
- B.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 C.党的政治领导
- D.党的组织领导
-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 A.协调
- B.支持
- C.参与
- D.领导
-
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开始于()。
- A.孟良崮战役
- B.济南战役
- C.刘邓、陈谢、陈粟三军驰骋中原
- D.渡江战役
-
从2008年9月全面启动到2010年2月基本结束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
- A.边学边改建机制
- B.维护稳定促和谐
- C.人民群众得实惠
- D.理论武装上台阶
-
( )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仗。
- A.平型关战斗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 )的问题。
- A.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 B.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
孔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是在哪里听到韶乐的。()
- A.鲁国
- B.周王室
- C.齐国
-
( )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
- A.批评和自我批评
- B.党的政治纪律
- C.党内法规制度
- D.党的组织生活
-
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 B.解放军占领南京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A.1971
- B.1972
- C.1978
- D.1979
-
周村于清光绪三十年后辟为商铺,商贸繁荣有旱码头之称。下列不是周村特产的是( )。
- A.酥锅
- B.烧饼
- C.王村醋
-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 A.原子弹
-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 C.氢弹
-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立的( ),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湘赣革命根据地
-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A.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 B.区域经济优先发展战略
- C.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 D.区域良性互动战略
-
( )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 A.济南战役
- B.孟良崮战役
- C.平津战役
-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 )。
- A.宪法宣誓
- B.就职演讲
- C.就职公示
- D.法律说明
-
1984年10月,党的( )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 A.十二届三中全会
- B.十二届四中全会
- C.十二届五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