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精选试题复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_________ 。

  2. 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当有民主党派、 ________的主要领导成员________ 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3.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__________ 等方式进行表决。

  4. 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对象的表现情况,一般由考察组向__________ 和_______ 反馈。

  5. 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党组织、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中的党员,应当认真贯彻______ ,带头_____ ,正确_________。

  6. 民主推荐包括_____ 和________ ,推荐的结果在______ 内有效。

  7. 领导班子换届时,民主推荐按照______ 。

  8. 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________ 。

  9.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有权向_____________ 。

  10. 公开选拔面向_____ 进行,竞争上岗在________ 进行。

  11. 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______ 。

  12. 政协领导成员候选人的推荐和协商提名,按照______ 和有关规定办理。

  13. 干部的四化是指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_ 。

  14. 民主推荐部门领导,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______ 参加。

  15.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 _____ 中选拔。

  16.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

    • 正确
    • 错误
  17. 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选拔职位、数量和范围。

    • 正确
    • 错误
  18. 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副职的任免由上级组织部门决定。

    • 正确
    • 错误
  19. 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任职且不满解密期限的领导干部不允许辞职。

    • 正确
    • 错误
  20. 由党委推荐、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领导干部人选落选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可以推荐为其他职务人选,但不能再次推荐为同一职务人选。

    • 正确
    • 错误
  21.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 A.党管干部;德才兼各、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 B.享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享相宜
    • C.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 D.民主集中制;依法依规办事
  22. 下列哪种情形(),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 A.配偶已移居国(境)外
    • B.子女已移居国(境)外
    • C.没有配偶,子女已移居国(境)外
    • D.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
  23. 参照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的单位有( )。

    • A.国有大中型企
    • B.社团组织
    • C.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 D.县级以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
  24. ( )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检查监督。

    • A.组织(人事)部门
    • B.纪检机关(监察部门)
    • C.干部调查审理
    • D.干部调查研究
  25.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其中有( )。

    • A.党管干部的原则
    • B.公开选拔的原则
    •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D.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26. 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根据职位和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 )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酝酿。

    • A.党委(党组)、政府、政协
    • B.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协
    • C.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
    • D.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
  27. 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 )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

    • A.政协
    • B.党委统战部门
    • C.监察部门
    • D.司法部门
  28. ()一般适用于副职领导职位。

    • A.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 B.千部遴选
    • C.择优上岗
    • D.公务员考选
  29.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机关党组织的意见,根据需要可以听取( )、审计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 A.巡视巡察机构
    • B.巡视机构
    • C.巡察机构
    • D.巡视巡察组
  30. 强化专业素养考察,深入了解( )等方面的情况。

    • A.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
    • B.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
    • C.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纪律、专业精神
    • D.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品质
  31.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 )。

    • A.签字
    • B.承诺
    • C.暑名
    • D.保证
  32. 党政领导于部应当( )提拔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 A.逐级
    • B.越级
    • C.跳级
    • D.同级
  33. 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 )年以上工龄和( )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 A.五、两
    • B.三、四
    • C.二、三
    • D.三、四
  34. 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 )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级正职岗位工作( )年以上。

    • A.四、五
    • B.三、四
    • C.两、三
    • D.五、四
  35. 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 )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 A.四
    • B.两
    • C.五
    • D.三
  36. 党政领导干部必须( )、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康洁。

    • A.坚定信仰
    • B.信念坚定
    • C.政治坚定
    • D.立场坚定
  37. 今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共分为( )章( )节。

    • A.12、64
    • B.10、60
    • C.12、69
    • D.11、59
  38. 自1995年颁布《党政领导于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来,党中央先后于( )作出修订。

    • A.2002年、2014年、2019年3次
    • B.2003年、2014年、2019年3次
    • C.2004年、2014年、2019年3次
    • D.2005年、2014年、2019年3次
  39.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予以( )或者降职使用。

    • A.通报批评
    • B.撤销党内职务
    • C.警告、严重警告
    • D.免职
  40. 公开选拔( )领导干部,一般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 A.省部级以下
    • B.厅局级以下
    • C.县处级以下
    • D.乡科级以上
  41. 提拔担任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以上文化程度。

    • A.大学专科
    • B.大学本科
    • C.研究生
  42.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四权是()。

    • A.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
    • B.知情权、建议权、选择权、监督权
    • C.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43.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适用范围是( )。

    • A.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
    • B.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
    • C.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
  44.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 )。

    • A.政治立场和工作表现
    • B.德、能、勤、绩
    • C.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45. 提拔担任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的资格其中有( )。

    • A.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 B.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 C.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 D.必须经过三个月以上的培训
  46.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中,除了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等以外,还有一条是( )。

    • A.效率优先原则
    • B.党管干部原则
    • C.近亲回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