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一带一路战略考试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亚非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正确
    • 错误
  2. “一带一路”向南,与越南加紧磋商“一带一路”和“之明之路”合作。

    • 正确
    • 错误
  3. “共建”是对全球治理内容的共同建设和创新。

    • 正确
    • 错误
  4.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

    • 正确
    • 错误
  5. 逆全球化苗头整体上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 正确
    • 错误
  6. 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所凸显出的问题说明我们需要另起炉灶。

    • 正确
    • 错误
  7. 设立内陆港和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可以增强发达国家对资金、技术、人口、人才聚集的吸引力。

    • 正确
    • 错误
  8.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的 60%以上、石油进口运输的 90%以上均需经过马六甲海峡。

    • 正确
    • 错误
  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互补性强。

    • 正确
    • 错误
  10. 政策沟通的平台可以借助()等现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

    • A.现有的合作机制
    • B.定期的交流机制
    • C.峰会
    • D.国际会议
  11.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援助计划。

    • 正确
    • 错误
  12. 在古代中国,丝绸是对外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值最高、最负盛名的传统产品。

    • 正确
    • 错误
  13. 当前全球治理规则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体现在()不能体现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 A.治理的范围
    • B.讨论的主题
    • C.参与的主体
    • D.形成的成果
  14.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与发展与其()相比并不相符。

    • A.人口
    • B.国土
    • C.实力
    • D.财力
  15. 中国已承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等项目。

    • A.100个“幸福家园”
    • B.100个“爱心助困”
    • C.100个“康复助医”
    • D.100个“定点扶贫”
  16. 以()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但这种变化在现行全球治理规则中未能得到反应。

    • A.中国
    • B.俄罗斯
    • C.印度
    • D.巴西
  17. 为更好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内贸易,需要()。

    • A.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 B.对贸易环境进行优化升级
    • C.减少贸易程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阻碍
    • D.促进贸易便利化
  18. 随着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目前我国己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的()。

    • A.最大贸易伙伴
    • B.最大进口市场
    • C.最大出口市场
    • D.主要投资来源地
  19. “一路一带”区域国家经贸合作还存在许多障碍和壁垒,一些国家的()政策措施具有多变性,执法口径不一,具有很大随意性。

    • A.海关
    • B.投资
    • C.税收
    • D.货币
  20. 当前“一带一路”区域贸易投资合作水平总体还比较低,面临着()等领域通而不畅、壁垒较多等问题。

    • A.通关
    • B.运输
    • C.物流
    • D.技术
  21. 在战争和地区动乱背后往往存在()的影子。

    • A.冷战思维
    • B.霸权主义
    • C.强权政治
    • D.新干涉主义行为
  22. 和平赤字在三大赤字中的占据重要地位,具有()的特征。

    • A.基础性
    • B.全局性
    • C.变化性
    • D.复杂性
  23. ()共同构建了考察当代社会成熟程度的基本指标体系。

    • A.民主
    • B.和平
    • C.发展
    • D.治理
  24. 和平赤字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 A.地区热点问题不断
    • B.恐怖主义大肆扩张
    • C.局部战争并没有消除
    • D.冷战思维仍在延续
  25. 贸易畅通主要通过()的方式为区域国家提供一个友好的营商环境。

    • A.补充建设资金
    • B.消除贸易壁垒
    • C.消除投资障碍
    • D.补充技术短板
  26. “一带一路”包括不少海外投资项目,投资的方向更多以()等基础设施为主。

    • A.能源
    • B.铁路
    • C.公路
    • D.工厂
  27. 推进设施联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等。

    • A.共商共建原则
    • B.软硬兼顾原则
    • C.政企合作
    • D.经济可行
  28. 在推进设施联通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很大挑战,主要有()。

    • A.建设资金缺口大
    • B.投融资困境需要解决
    • C.项目建设运营环境不佳
    • D.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
  29.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等部分。

    • A.交通
    • B.能源
    • C.通信网络
    • D.贸易
  30. 互联互通、标准兼容的基础设施是()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

    • A.货物贸易
    • B.资金配置
    • C.人员流动
    • D.产业合作
  31. 按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欧洲发达国家必须拿出GDP的( )用于援助欠发达国家。

    • A.0.5%
    • B.0.7%
    • C.1.5%
    • D.2%
  32. “第三亚欧大陆桥”运行路径从( )始发,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

    • A.兰州
    • B.西安
    • C.重庆
    • D.上海
  33. 大陆桥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 ),缩短运输里程。

    • A.海陆联运
    • B.空海联运
    • C.陆路转运
    • D.转口贸易
  34. 中蒙俄三国自身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品优化,逐渐摆脱对出口( )的依赖。

    • A.基本工业品
    • B.能源
    • C.低附加值消费品
    • D.资源型产品
  35. 中蒙俄三方必须创新( ),优化贸易结构,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 A.体制机制建设
    • B.贸易合作方式
    • C.人文沟通机制
    • D.政策沟通机制
  36. 中、日、韩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中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在( )上占据了优势。

    • A.数量
    • B.质量
    • C.种类
    • D.服务
  37. 中蒙俄三国间悬殊的经济规模和不同的( ),导致经济政策难以相互衔接。

    • A.历史认同
    • B.社会文化
    • C.发展阶段
    • D.政治体制
  38. 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 )举行。

    • A.维也纳
    • B.华沙
    • C.明斯克
    • D.布达佩斯
  39. 新欧亚大陆桥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 )。

    • A.西伯利亚铁路
    • B.陇海铁路
    • C.中东铁路
    • D.成汉铁路
  40. 200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 )成立。

    • A.新亚欧大陆桥协调委员会
    • B.新亚欧大陆桥合作局
    • C.新亚欧大陆桥委员会
    • D.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
  41. 在1881年,俄罗斯征服了( )诸部落,最终完成了对整个中亚的军事占领。

    • A.土库曼斯坦
    • B.哈萨克斯坦
    • C.乌兹别克斯坦
    • D.塔吉克斯坦
  42. 中亚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 )的汇聚地。

    • A.多语言
    • B.多宗教
    • C.多文化
    • D.多人种
  43. 在中欧班列经过的主要集装箱站点,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 )合作。

    • A.检验检疫
    • B.边检
    • C.清关
    • D.通关
  44. 新亚欧大陆桥未来应建立铁路国际联运业务统一完善的( )。

    • A.国际报价体系
    • B.国际结算体系
    • C.国际收付体系
    • D.国际互换体系
  45. 中欧班列( )高,长期运输必将影响全线盈利能力。

    • A.返程空箱率
    • B.返程利润率
    • C.去程空箱率
    • D.去程成本
  46. 新亚欧大陆桥的列车需要经过( )换装才能到达欧洲。

    • A.一次
    • B.三次
    • C.两次
    • D.四次
  47. 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欧洲本土( )迅速崛起。

    • A.保守主义
    • B.孤立主义
    • C.民族主义
    • D.民粹主义
  48. 新亚欧大陆桥整个运输途中缺乏统一的( )规范。

    • A.货物规格
    • B.物流规格
    • C.轨道规格
    • D.车辆规格
  49. 中国庞大的( )可为欧洲的技术和产品提供市场。

    • A.基础设施建设
    • B.金融合作
    • C.资金市场
    • D.人员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