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经典)1
-
我国国家赔偿法未规定立法机关的国家赔偿问题,也就是说在我国没有立法赔偿,只有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大类型。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机关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 正确
- 错误
-
原告或者第三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但能提供确切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 正确
- 错误
-
被授权机关可以将权力事项转授给其他机关。
- 正确
- 错误
-
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之一。
- 正确
- 错误
-
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前,不告知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的,该行政处罚可以成立,但当事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处罚。
- 正确
- 错误
-
坚持把行政执法人员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 正确
- 错误
-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 正确
- 错误
-
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相关行政机关联合执法。
- 正确
- 错误
-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 正确
- 错误
-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可以按比例分给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作为执法经费。
- 正确
- 错误
-
城管执法人员对执行公务中遇到的暴力抗法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
- 正确
- 错误
-
当事人对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 正确
- 错误
-
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 正确
- 错误
-
目前,我国的编制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 )的总称。
- A.组织机构
- B.人员定额
- C.机构权限划分
- D.内部结构
-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 正确
- 错误
-
对证据的证明效力等级,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予以认定( )
- A.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 B.学者的证言优于非学者的证言
- C.书证优于物证
- D.原件优于复制件
-
( ),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 A.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 B.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利害关系的
- C.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
- D.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
-
驾驶执照属于( )。
- A.一般许可
- B.特殊许可
- C.独立许可
- D.附条件许可
-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有以下几种情况( ).
-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变更
- B.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 C.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 D.行政法律规范的变更
-
从广义上讲,行政执法监督属于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家监督包括以下( )形式。
-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 B.司法机关的监督
- C.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门监督
- D.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层级监督
-
行政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 A.在法定时限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
- B.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 C.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 D.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
-
行政赔偿方式有( )。
- A.金钱赔偿
- B.返还财产
- C.恢复原状
- D.恢复名誉
-
编制法的内容包括( )。
- A.规定编制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 B.阐释编制工作的发展历程
- C.规定编制的提出、审查、论证、批准的程序
- D.总结编制工作经验
-
实体违法分为下列两种( )。
- A.行为违法
- B.违反法定的方式、步骤
- C.违反法定的期限和顺序
- D.不作为违法
-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 )。
- A.判决
- B.裁定
- C.通知
- D.调解书
-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
- A.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 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 C.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 D.违法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
下列不得查封、扣押的有( )。
- A.公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 B.公民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 C.公民近亲属的生活必需品
- D.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
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 )。
- A.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
- B.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 C.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 D.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回避的方式有( )
- A.自行回避
- B.申请回避
- C.责令回避
- D.强制回避
-
在下列几种行为中,对()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行政处罚
- B.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 C.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为
- D.行政强制措施
-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 A.中止
- B.终结
- C.终止
- D.不影响
-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
- A.申诉
- B.起诉
- C.检举
- D.控告
-
下列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 A.行政许可
- B.奖惩
- C.宣布紧急状态
- D.实施戒严
-
对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决定不服可以()。
- A.起诉
- B.上诉
- C.申请复议
- D.申诉
-
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
- A.五日内
- B.七日内
- C.十日内
- D.十五日内
-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 A.通知
- B.决定
- C.命令
- D.决议
-
下列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 A.冻结
- B.查封
- C.责令停产
- D.任免外交使节
-
行政确认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 )等形式出现。
- A.许可证
- B.执照
- C.技术鉴定书
- D.律师证
-
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 )或者其他法定事由必须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遭受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 A.个人利益
- B.国家利益
- C.公共利益
- D.社会利益
-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以外的行政处罚。
- A.限制人身自由
- B.罚款
- C.警告
-
行政责任是基于( )关系而发生的。
- A.行政
- B.行政法律
- C.法律
- D.其他
-
调查取证应当制作笔录,行政机关人员、当事人或者代理人、见证人签字,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见证人拒绝签字的,( )影响调查结果的效力,但是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载明。
- A.直接
- B.间接
- C.不
- D.不太
-
受行政处分的是( )。
- A.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
- B.作为行政相对方的法人
- C.行政系统内部的公务员
- D.行政系统的国家机关
-
行政责任是基于( )关系而发生的。
- A.行政
- B.行政法律
- C.法律
- D.其他
-
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
- 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
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
- A.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 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 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 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