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森林公安考试试题(2)
-
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组织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调入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 正确
- 错误
-
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并组织人员进行巡防。
- 正确
- 错误
-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所有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的,必须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核后,报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 正确
- 错误
-
在林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的,其森林防火设施应当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 正确
- 错误
-
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的环境进行监视、监测,由于环境影响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时,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调查并依法处理。
- 正确
- 错误
-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价格,依照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核定价值低于实际交易价格的,以实际交易价格认定。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 正确
- 错误
-
对进入集贸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在集贸市场以外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 正确
- 错误
-
动物园之间因繁殖动物,需要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县境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 正确
- 错误
-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 正确
- 错误
-
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县(市、区)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正确
- 错误
-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证。
- 正确
- 错误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 正确
- 错误
-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 正确
- 错误
-
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 正确
- 错误
-
个人承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合同执行。
- 正确
- 错误
-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 正确
- 错误
-
特种用途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职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 正确
- 错误
-
木材收购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
- 正确
- 错误
-
人民警察不得()。
- A.参加罢工
- B.接受当事人请客
-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 D.受雇于某组织
-
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具备()条件。
- A.具有公安专业知识
- B.具有政法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管理、指挥能力
- C.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 D.经人民警察院校培训,考试合格
-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或者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享有的权力包括()。
- A.优先乘坐交通工具
- B.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
- C.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
- D.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通信工具
-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 A.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
- B.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
- C.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
- D.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
人民警察的纪律要求有()。
- A.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 B.不得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
- C.不得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 D.不得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
-
根据《宪法》规定,()属于公民的人格尊严。
- A.公民的姓名权
- B.公民的肖像权
- C.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 D.公民的荣誉权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
- B.基本人权原则要求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 C.权利制约仅指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
- D.在资本主义宪法,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涵是()。
- A.行政机关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
- B.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
- C.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既不得违反实体规范,也不得违反程序规范
- D.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
《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条文表述的法律原则属于()。
- A.刑法的基本原则
- B.实体性原则
- C.公理性原则
- D.程序性原则
-
法的普遍性的含义是()。
- A.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
- B.法的效力的重复性
- C.一切具体的法的效力都是相同的
- D.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适用相同的法律
-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公民个人不享有()。
- A.林木所有权
- B.林地使用权
- C.森林和林地的所有权
- D.林木使用权
-
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林权登记申请。
- A.使用者
- B.经营者
- C.所有者
- D.承包者
-
某甲从国外留学回来后,为国外某组织窃取国家机密,对此案应当由()负责立案侦查。
- A.检察机关
- B.国家安全机关
- C.公安机关
- D.人民法院
-
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它林地面积()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 A.2公顷以下
- B.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
- C.5公顷以上15公顷以下
- D.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
-
下面不属于森林林种分类的是()。
- A.防护林
- B.经济林
- C.特种用途林
- D.环境保护林
-
何某盗窃了某国驻我国大使馆的小轿车,有权对李某进行初审的法院是()。
- A.基层人民法院
- B.中级人民法院
- C.高级人民法院
- D.最高人民法院
-
张某和李某系为邻居,一日因琐事发生口角,张某当众揭露李某的隐私,李某便到法院控告张某,但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张某又与李某重归于好,李某要求撤诉,法院应当()。
- A.对张某免予起诉
- B.终止审理
- C.不起诉张某
- D.宣告张某无罪
-
某森林公安机关在侦查一国有林场场长滥伐林木案时,发现该场长还涉嫌重大贪污行为,正确的做法是()。
- A.森林公安机关侦查滥伐林木案,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犯罪案件由,彼此互不干涉
- B.因犯罪嫌疑人是国有林场的厂长,所以全案皆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 C.森林公安机关应当将贪污案件移交检察院,检察院为主侦查,森林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 D.森林公安机关为主侦查,检察院予以配合
-
某驻华使馆大使参与了走私犯罪,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应当()。
- A.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 B.由该国驻华使馆同我国司法机关协商解决
-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 D.由公安机关将其驱逐出境
-
刑事案件一般由()公安机关管辖。
- A.犯罪地
- B.犯罪嫌疑人居住地
- C.受害人居住地
- D.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地
-
下列机关中,()无刑事侦查权。
- A.国家安全机关
- B.公安机关
- C.人民法院
- D.人民检察院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刑事诉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 C.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 D.办理外国人犯罪的案件,应当使用其所在国的语言进行讯问、审判、发布判决书
-
丁某在火车上冒充港澳旅客,假意与某旅客交朋友并请其喝酒,将其灌醉,后将该旅客随身携带的款物全部拿走。丁的行为应认定为()。
- A.盗窃罪
- B.诈骗罪
- C.抢夺罪
- D.抢劫罪
-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不包括()。
- A.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
- B.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
- C.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给予处理
- D.对表现好的已决犯,依法减刑
-
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后,出于灭口的目的而将被害人杀害,行为人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 B.抢劫罪
- C.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
- D.故意杀人罪
-
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 A.构成共同犯罪
- B.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C.均不构成犯罪
- 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
甲、乙两人合谋抢劫,经过事先调查,趁被害人丙的丈夫外出之机,晚间闯入丙家。进屋后,由乙将丙押至一间空屋看守,甲到其他房间收劫钱财。乙在看守丙的时候,见屋内无人,突起歹念,遂将丙强奸。对强奸行为()。
- A.甲,乙两人共同负责
- B.乙两人共同负责,但对甲应从轻处罚
- C.由乙一个人负责
- D.甲,乙二人共同负责,都为主犯
-
甲蓄意盗窃厂房附近堆放的木料,即骗乙说自己买了木料,向乙借汽车去帮助拉回,乙深信不疑,答应帮助。于是,甲,乙共同装车,将木料拉回。乙的行为属于()。
- A.不构成犯罪
- B.帮助犯
- C.实行犯
- D.窝赃犯罪
-
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不构成犯罪
-
某甲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乙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小沟中爆炸烧毁,某乙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 B.紧急避险
- C.防卫过当
- D.避险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