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8年政法干警模拟考试题1(民法学)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表述中,(   )是债终止的原因或方式。

    • A.履行
    • B.抵销
    • C.无因管理
    • D.不当得利
  2. 知识产权具有(   )的特征。

    • A.专有性
    • B.时间性
    • C.地域性
    • D.预见性
  3. 下列权利中,(   )是知识产权。

    • A.著作权
    • B.专利权
    • C.肖像权
    • D.商标权
  4. (   )属于著作权。

    • A.发表权
    • B.姓名权
    • C.发现权
    • D.修改权
  5. 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是(   )。

    • A.生命健康权
    • B.姓名权
    • C.监护权
    • D.名誉权
  6. 商标权的取得,应遵守(   )原则。

    • A.注册原则
    • B.照顾原则
    • C.先申请原则
    • D.经济合理原则
  7. 下列权利中,法人可享有的身份权有(   )。

    • A.荣誉权
    • B.名誉权
    • C.监护权
    • D.著作权中的署名权和发表权
  8. 下列原则中,(   )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 A.自动保护原则
    • B.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 C.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
    • D.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9.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两个顺序,下列继承人中,(   )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 A.配偶
    • B.父母
    • C.兄弟姐妹
    • D.祖父母
  10. 下列因素中,(   )是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A.行为的违法性
    • B.损害事实
    • C.国果关系
    • D.主观过错
  11. 遗产的分配原则是(   )。

    • A.照顾原则
    •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 C.协商原则
    • D.一般平均原则
  12. 在确认经济合同无效后,(   )。

    • A.合同未履行的,不行履行
    • B.全同已履行的,继续履行完毕
    • C.合同未履行完毕的,应停止履行
    • D.合同可以变更后履行的,予以变更
  13. 下列情形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

    • A.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
    • B.当事人双方协商同决解除的合同
    • C.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义务的合同
    • D.采用协迫、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
  14. 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并及时向对方通报的,在取得有关证明后,可根据情况(   )承担违约责任。

    • A.部分免予
    • B.暂缓
    • C.全部免予
    • D.全部
  15. 经济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是指在经济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   )对经济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删除、补充;或解除双方由合同所确定的经济法律关系,终止履行经济合同。

    • A.由一方当事人提出,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 B.由双方当事人提出,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 C.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 D.按法律规定
  16. 属于对无效经济合同财产后果的处理方式的是(   )。

    • A.有过错的一方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 B.当事人应将依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
    • C.有过错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受到的财产损失
    • D.合同能够履行的,按约继续履行
  17. 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 A.对经济合同纠纷仲裁时应该先行调解
    • B.对经济合同纠纷仲裁时不能进行调解
    • C.对经济合同纠纷仲裁时可以先行调解
    • D.对经济合同纠纷仲裁时可以先行调解,但调解不成时,应及时作出裁决
  18. 支付赔偿金的条件是(   )。

    • A.有违约事实
    • B.违约方有过错
    • C.违约方给对方造成损失
    • D.没有规定违约金或违约金不足弥补损失
  19.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的有(   )。

    • A.恶意串通
    • B.胁迫
    • C.乘人之危
    • D.违反公共利益
  20. 下列法律制裁中属于民事制裁的方式的有(   )。

    • A.罚款
    • B.赔偿损失
    • C.赔礼道歉
    • D.支付违约金
  21.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

    • A.主体
    • B.法律事实
    • C.内容
    • D.客体
  22. 在订立合同时一方哪些行为可导致合同的可撤销(   )。

    • A.有欺诈行为
    • B.有乘人之危的做法
    • C.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
    • D.有使合同内容显失公平的做法
  23. 根据《民法通则》(   )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A.公民
    • B.法人
    • C.个体工商户
    • D.联营组织
  24. 物权一般包括(   )等。

    • A.所有权
    • B.抵押权
    • C.典权
    • D.留置权
  25. 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   )。

    • A.引导作用
    • B.促进作用
    • C.保障作用
    • D.制约作用
  26.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

    • A.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人身自由
    • D.宗教信仰自由
  27.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   )。

    •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赔偿诉讼
    • B.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 C.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
    • D.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28. 法律上保护人身权有以下方式:(   )。

    • A.民事制裁
    • B.刑事制裁
    • C.行政制裁
    • D.批评教育
  29. 下列行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有(   )。

    • A.立遗嘱
    • B.赠与
    • C.无权代理的追认
    • D.放弃继承
  30. 下列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有(   )。

    • A.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末声明的
    • B.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 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 D.法人的名称权受到侵害的
  31. 债的担保方式包括;(   )。

    • A.保证
    • B.抵押
    • C.预付款
    • D.定金
  32. 债可因下列事实而发生(   )。

    • A.拾得遗物
    • B.借贷
    • C.未受委托管理他人事物
    • D.某人死亡且留有遗产
  33. 单位成为犯罪主体必须是(   )。

    • A.政党
    • B.公司
    • C.企业
    • D.机关
  34.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   )。

    • A.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B.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 C.使用权利
    • 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35. 公民被宣告死亡后,其权利能力应该(   )。

    • A.终止
    • B.中止
    • C.继续存在
    • D.继续存在十年
  36. 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

    • A.法律行为
    • B.法律事件
    • C.法律后果
    • D.法律前提
  37. 民法各项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

    • A.民事义务
    • B.财产所有权制
    • C.民事权利
    • D.维护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38. 普通地域管辖通常适用的原则是(   )。

    • A.原告就被告
    • B.被告就原告
    • C.由原告和被告协商
    • D.由人民法院指定
  39.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是(   )。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40.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物的(   )。

    • A.直接占有和支配
    • B.间接占有和支配
    • C.直接占有,间接支配
    • D.间接占有,直接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