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政法干警《专业综合Ⅱ》考前冲刺预测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据报纸报道。某省体育学校的一群武术专业学生自愿组织起来在公交汽车、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抓小偷、抢劫者等作案分子,该行为曾一度使该地区的犯罪率有所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市民所称赞。公安、公交部门也多次鼓励这种行为。该地区公安机关在侦破有些案件遇到困难时,往往重金悬赏这些学生提供线索的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对此,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 从法律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3. 简述唐律十二篇及其主要内容.

  4. 简述西周的“五听”制度。

  5. 什么是法律对人的效力?各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实行的原则主要有几种?

  6.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宪法》(1947)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中华民国宪法》(1947)的基本精神与《临时约法》一脉相承
    • B.《中华民国宪法》(1947)实行总统制
    • C.《中华民国宪法》(1947)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
    • D.《中华民国宪法》(1947)反映了政协通过的“宪法修改原则”
  7. 下列有关“民主”与,“专政”.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主与专政既对立又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B.民主与专政的地位永远是同等重要的
    • C.民主与专政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D.在我国,民主是政权的主要方面
  8.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 A.立法权
    • B.行政管理权
    • C.独立的防务权
    •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9.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发展,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 A.魏明帝时期制定的《魏律》中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 B.《北魏律》中开始正式规定“官当”制度
    • C.《北齐律》中最早确立了“准五服制罪”制度
    • D.《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
  10.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 A.律
    • B.廷行事
    • C.法律答问
    • D.决事比
  11. 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

    • A.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资金或者其他奖励
  12.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法决定政策的效力
    • B.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
    • C.法促进政策的实施
    • D.政策指导法律的实施
  13. 国务院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  )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 A.财政金融机构
    • B.企业事业组织
    • C.公共服务机构
    • D.社会组织
  14. 下列关于《钦定宪法大纲》的叙述中哪些选项合乎历史真相?(  )

    • A.它制定于1908年
    • B.它以慈禧太后的名义颁发
    • C.它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
    • D.它以1889年日本宪法为蓝本
  15. 关于宪法的制定权、修改权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宪权是原创性的权力,修宪权是派生性的权力
    • B.修宪权也是制宪权,二者性质相同
    • C.修宪权的地位低于制宪权
    • D.制宪权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而修宪权受宪法的约束
  16. 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

    • A.体制方面的因素
    • B.个人方面的因素
    • C.环境方面的因素
    • D.法律本身的因素
  17. 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

    •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18. 秦代的徒刑中有 (  )。

    • A.司寇
    • B.鬼薪
    • C.充军
    • D.罚作
  19. 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由选民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候选人由(  )推荐。

    • A.各政党
    • B.各人民团体
    • C.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名
    • D.选民10人以上联名
  20.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  )。

    • A.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 B.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 C.并报国务院备案
    • D.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21. 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

    •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 B.适当的超前性
    •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 D.时间的先后性
  22. 《大诰》的制定颁布者是(  ).

    • A.明宪宗
    • B.明武宗
    • C.明成祖
    • D.明太祖
  23. 法律解释与一般的解释相比,其特点有(  ).

    • A.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 B.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 C.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 D.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24. 下列有关《大明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大明律》采取以“名例律”为统率,以11篇作为分则的法典编纂体例
    • B.《大明律》首次使凌迟刑成为法定死刑
    • C.《大明律》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D.《大明律》是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
  25. 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国家机关是(  )。

    • A.国务院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中央军事委员会
    • D.国家主席
  26. 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如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的解释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
    • C.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也可以对涉及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基本法条款进行解释
    •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
  27. 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
    • 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
    • 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 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
  28. 下列关于宪法的渊源,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

    • A.宪法典是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形式
    • B.宪法性法律是指规定的内容属于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
    • C.宪法惯例的内容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它也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D.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能否成为一个国家国内法以及宪法的渊源,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参与与认可
  29.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  )。

    • A.3年
    • B.4年
    • C.5年
    • D.6年
  30. 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由(  )体现出来.

    • A.法律条文
    • B.法律概念
    • C.法律原则
    • D.法律规则
  31.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  ).

    • A.一定领域内长期存在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
    • C.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 D.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2. 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

    • A.出版自由
    • B.结社自由
    • C.言论自由
    • D.示威自由
  33. 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

    • A.庄子
    • B.孟子
    • C.公孙子
    • D.孔子
  34. 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假定条件
    • B.行为模式
    • C.肯定性法律后果
    • D.否定性法律后果
  35. 下列关于国家主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0周岁的我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
    • B.我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国家副主席的职权
    • C.我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
    • D.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直接代理国家主席的职位
  36. 肖像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

    • A.物
    • B.作为
    • C.不作为
    • D.精神产品
  37.   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 A.法学在我国先秦时期被称为“律学”
    • B.所有法律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内
    • C.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法学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D.法学随着法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有了法就有了法学
  38. 几个独立的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是(  )。

    • A.单一制国家
    • B.联邦
    • C.邦联
    • D.非政府组织
  39. 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是(  ).

    • A.行政公署
    • B.街道办事处
    • C.居民委员会
    • D.信访办公室
  40. 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  ).

    •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4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的是(  ).

    • A.《泰始律》
    • B.《北齐律》
    • C.《北魏律》
    • D.《新律》
  42. 清朝的中央司法主审机关是(  )。

    • A.大理寺
    • B.刑部
    • C.理藩院
    • D.都察院
  43.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  )

    • A.授权性规范
    • B.义务性规范
    • C.命令性规范
    • D.禁止性规范
  44. 凡是宪法的法律效力及其修改程序同一般法律的效力及修改程序没有区别的叫做(  )。

    • A.成文宪法
    • B.柔性宪法
    • C.原始宪法
    • D.刚性宪法
  45.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被称为(  ).

    • A.法律关系内容
    • B.法律关系客体
    • C.法律关系载体
    • D.法律关系的目的
  46. 法律最早出现于(  )。

    • A.氏族公社时期
    • B.原始社会后期
    • C.奴隶社会
    • D.封建社会
  47. 法的主要内容是(  )。

    • A.国家意志
    • B.国家强制力
    • C.权利与义务
    • D.社会关系
  48.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刑事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首次使刑法原则儒家化的朝代是汉朝
    • B.首次废除宫刑是在唐朝
    • C.首次出现充军刑是在宋朝
    • D.首次正式从法律上废除宫刑是在西魏柏,
  49. 在中国,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机关是(  ).

    • A.外交部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0.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

    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  )

    • A.价值位阶原则
    • B.个案平衡原则
    • C.比例原则
    • D.功利原则
  51. 汉武帝时在对地方的监察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  ).

    • A.部州
    • B.郡
    • C.道
    • D.路
  52. 法系的分类根据是(  ).

    • A.法的历史传统
    • B.法的经济基础
    • C.法的阶级性质
    • D.法律学说
  53. “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  )。

    • A.东魏
    • B.西魏
    • C.曹魏
    • D.北魏
  54. 法律关系根源于(  )。

    • A.思想社会关系
    • B.人与人的关系
    • C.物质生活关系
    • D.财产关系
  55. 我国历史上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  )。

    • A.《刑书》
    • B.《秦律》
    • C.《法经》
    • D.《汉律》
  56. 清朝秋审审理的是(  ).

    • A.斩立决、绞立决
    • B.杖以下
    • C.斩监候、绞监候
    • D.流以下
  57. 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明确载入宪法的是(  ).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58. 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假定条件
    • B.行为模式
    • C.肯定性法律后果
    • D.否定性法律后果
  59. 某县为壮族自治县,依照宪法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人选应当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

    • A.由壮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 B.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副主任
    • C.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 D.主任或副主任中有壮族公民即可
  60. 违法行为的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  )。

    • A.人和物
    • B.违法对象
    • C.社会关系
    • D.社会秩序
  61.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须经(  )批准后施行。

    • A.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 C.全国人大常委会
    • D.国务院
  62. 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

    • 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
    • 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
    • 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
    • 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
  63. 下列哪种观点,不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  )

    • A.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争议或道德准则
    • B.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
    • c.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
    • D.凡同道德对抗的法均是法
  64.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区划变更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 B.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 C.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 D.乡的建置由地级市的人民政府决定
  65.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66. 我国古代司法中,当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的做法,这种做法(  )。

    • A.是类比推理
    • B.是演绎推理
    • C.是归纳推理
    • D.是辩证推理
  67. 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这部宪法只有正文
    • B.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
    • C.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
    • D.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