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押题卷二
-
“看着孩子这幅样子,我们做父母的心都揪起来了,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面对已经6岁但还懵懵懂懂、口齿不清的儿子,嘉兴市的李氏夫妇无奈的眼神中带着凄楚.对于6岁的小杰而言?他的心灵大门是关闭的.患有自闭症的他,怯怯的,宁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也不愿意和人交流.“孩子曾到附近的幼儿园上了近一年学,可因为不适应学校环境又回到了家里.这两年,孩子一直有爷爷奶奶带,老人家年级也大了,长期这样肯定吃不消的……”李氏夫妇为儿子上幼儿园的事伤透了脑筋.
(1)结合案例,分析学前全纳教育的可行性.
(2)根据我国学前全纳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两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学生李××、赵××.”并将两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
请问: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
简述迁移的作用.
-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
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有什么指导意义?
-
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
-
全身松弛训练
-
社会活动
-
合作学习
-
教学评价
-
教师的人格特征
-
60.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____的方式,使学科的____转变为学生头脑的认知结构.
-
童年时期____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
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
____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____.
-
小学生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____的东西.
-
____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
威尔逊把________看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
-
问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于____年.
-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____.
-
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叫____.
-
布鲁纳认为,评价是对知识的一种____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____进行判断.
-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____因素与____因素的影响.
-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____、能力、信仰及____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
____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
____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
-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____.
-
____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
-
下列关于巩固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 B.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 C.巩固就是死记硬背
-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发展,其主要类型有().
- A.四门学
- B.官学
- C.太学
- D.私学
- E.书院
-
为使会谈富有成效,辅导教师要运用的专门技术有().
- A.倾听
- B.鼓励
- C.询问
- D.反映
- E.调查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A.无阶级性
- B.为生产劳动服务
-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 E.在特定场所进行
-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
- A.确定评估目标
- B.搜集有关的资料
- C.描述并分析资料
- D.形成价值判断
- E.作出决定
-
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通常分为().
- A.3级
- B.4级
- C.5级
- D.6级
- E.7级
-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 B.自发的道德情感
- C.想象的道德情感
- D.灌输的道德情感
- E.伦理的道德情感
-
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 A.强度律
- B.差异律
- C.活动律
- D.组合律
- E.同一律
-
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
- A.态度
- B.性格
- C.兴趣
- D.求知欲
- E.责任感
-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 A.环境
- B.人际关系
- C.智力
- D.政治体制
- E.个性
-
我国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 A.普及小学教育
- B.学制改革试验
- C.教学改革试验
- D.课程改革试验
- E.教育体制改革试验
-
谈话法可分为两种即().
- A.复习谈话
- B.总结谈话
- C.引导谈话
- D.启发谈话
- E.评价谈话
-
按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 A.单一课
- B.讲授课
- C.演示课
- D.练习课
- E.复习课
-
体态语言的作用有().
- A.言语的表达作用
- B.情绪的渲染作用
- C.直观作用
- D.强化作用
- E.指示作用
-
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受制于()的规定.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教学目标
- D.课程目标
- E.政治制度
-
好的研究课题要满足的要求有().
- A.有价值
- B.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依据
- C.具体明确
- D.覆盖广泛
- E.大众性
-
下列属于正式评价的是().
- A.观察
- B.谈话
- C.测验
- D.问卷
- E.案卷分析
-
人际吸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认知协调
- B.认知失衡
- C.情感和谐
- D.行为对抗
- E.行为一致
-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 A.分工合作
- B.密切配合
- C.各自尽力
- D.社会互动
- E.团体历程
-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 A.强迫
- B.依从
- C.反抗
- D.认同
- E.内化
-
“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 B.感染性
- C.权威性
- D.针对性
-
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 A.权威阶段
- B.可逆性阶段
- C.公正阶段
- D.自我中心阶段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
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 B.吹拉弹唱
- C.运算
- D.记忆
-
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
- A.班会活动
- B.进行操行评定
- C.建立学生档案
- D.制定规章制度
-
作为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
- A.抽象
- B.概括
- C.直观
- D.比较
-
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遵循().
- A.导向性原则
- B.疏导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正面原则
-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 A.必然结果
- B.必要保证
- C.必然要求
- D.必然趋势
-
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过程的教育是().
- A.现代教育
- B.传统教育
- C.素质教育
- D.创新教育
-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 B.创新能力的培养
- C.想象能力的培养
- D.实践能力的培养
-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动机及其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 A.极低程度
- B.较低程度
- C.中等程度
- D.最高程度
-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 B.遗传
- C.教育
- D.主观努力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家庭
- B.社会
- C.学校
- D.工作单位
-
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取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
- B.分组教学
- C.现场教学
- D.复式教学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 A.直观性
- B.启发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
-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 A.感知运算阶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思想性
- B.互补性
- C.特殊性
- D.变化性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苟子
- D.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