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卷(精选)
-
备课要做的三项工作是( )。
- A.教学反思
- B.分析学生
- C.编写教案
- D.钻研教材
-
一般认为动机具有( )功能。
- A.强化功能
- B.激活功能
- C.指向功能
- D.教学方法
-
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养教养或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可以( )。
- A.考试
- B.复学
- C.升学
- D.就业
-
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 ),并将其组合起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 A.教学内容
- B.教学媒体
- C.教学目的
- D.教学方法
-
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具体包括( )。
- A.教育内容
- B.教育手段
- C.教育对象
- D.教育环境
-
意志品质包括的方面有( )。
- A.自觉性
- B.果断性
- C.坚韧性
- D.自制性
-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 A.均衡性
- B.综合性
- C.选择性
- D.自制力
-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
- A.符号学习
- B.概念学习
- C.命题学习
- D.规则学习
-
我国法律规定,中小学生的身份是( )。
- A.国家公民
- 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 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
-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 A.特殊岗位补贴
- B.生活补助
-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 D.特殊奉献补助
-
基本教育在教师中随机调查的“您热爱学生么”,90%以上的教师的都回答“是”。而当转向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能力与表达技巧
-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 C.教师缺乏信心
- D.教师缺乏爱心
-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变化
- B.改变
- C.变式
- D.突出
-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 A.六艺
- B.七艺
- C.四书五经
- D.论语
-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年义务教育制度。
- A.九
- B.十
- C.十一
- D.十二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 A.先快后慢
- B.前后一样
- C.先慢后快
- D.没有规律
-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研究者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从而分析相似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 A.观测法
- B.测验法
- C.实验法
- D.调查法
-
“小明这学期期中考试英语成绩得分在班级中排第20名”此句中运用了( )。
①形成性评价②外部评价③终结性评价④相对性评价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孟子》
- D.《大学》
-
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学校侵犯了未成年学生
的( )。
- A.人格尊严
- B.隐私权
- C.受教育权
- D.教育权
-
以下想象属于原型启发的是( )。
- A.鲁班发现锯齿状的草从而发明锯的过程
- B.人们想到硬币的功能是钱。很少有人想到导电
- C.举一反三
- D.人们倾向于认为公安局长都是男的
-
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
- A.接受学习
- B.研究性学习
- C.合作学习
- D.网络化学习
-
记笔记有助于引导个人的注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中的( )。
- A.精细加工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组织策略
- D.认知策略
-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重趋避冲突
-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 A.民事责任
- B.刑事责任
- C.一般责任
- D.行政责任
-
“过目成诵”反映的是人的记忆有很高的( )。
- A.敏捷性
- B.持久性
- C.准备性
- D.准确性
-
苏联的( )把“人类灵魂工程师’引用到教育界。
- A.马卡连柯
- B.加里宁
- C.苏霍姆林斯基
- D.克鲁普斯卡娅
-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的
-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
-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 )。
- A.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 B.不承担责任
- C.追究民事责任
- D.追究刑事责任
-
“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
- A.科技活动
- B.学科活动
- C.个人活动
- D.小组活动
-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 A.知识、仅能和方法
- B.情感、态度和价值
- C.知识、技能和情感
-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
- A.开除
- B.惩罚
-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D.禁闭改造
-
通过歌诀的形式来记忆二十四节气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
- A.复述策略
- B.组织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计划策略
-
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
- A.获得的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条件反射
- D.生来的反射
-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达、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 )的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 B.精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监控策略
-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认识过程属于( )。
- A.表象
- B.思维
- C.记忆
- D.想象
-
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 A.无意注意
- B.有意注意
- C.有意后注意
- D.随意注意
-
教师工资待遇应以( )为参照。
- A.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
- B.公务员工资
- C.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
- D.特殊行业工资
-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 A.一切为了学生
- B.学生健康成长
- C.减轻学生负担
- D.创新发展
-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是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旁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
研究证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在( )左右。
- A.50%
- B.60%
- C.70%
- D.80%
-
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是一种( )。
- A.激情
- B.心境
- C.应激
- D.热情
-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综合实践活动是有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的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1)研究型学习(2)信息技术教育(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
- A.(1)(2)(3
- B.(2)(3)(4)
- C.(1)(2)(4)
- D.(1)(2)(3)(4)
-
灵感出现在创造性思维的( )阶段。
- A.准备期
- B.豁朗期
- C.酝酿期
- D.验证期
-
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属于注意的( )。
- A.分配
- B.转移
- C.广度
- D.稳定性
-
黑色给人以深沉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 A.联觉
- B.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 C.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 D.差别感受性
-
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
-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
- A.学习期待
- B.学习目标
- C.学习效能感
- D.学习策略
-
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
- A.课程任务
- B.课程设置的要求
- C.课程的制定者
- D.课程内容的属性
-
教师要求小学生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注意了小学生思维( )。
- A.广泛性的培养
- B.批判性的培养
- C.深刻性的培养
- D.灵活性的培养
-
新课程提倡的研究型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 A.建构学习论
- B.认知结构学习论
- C.认识学习论
- D.联结学习论
-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
- A.发现学习
- B.合作学习
- C.程序教学
- D.掌握学习
-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 A.定势
- B.迁移
- C.应用
- D.技能
-
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是( )。
- A.有意识记
- B.无意识记
- C.意义识记
- D.机械识记
-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的双方( )。
- A.修养和处事的方法
- B.身份和地位
- C.交往方式与方法
- D.需要满足的程度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 )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 A.五
- B.三
- C.八
- D.十
-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 A.神话起源说
- B.生物起源说
- C.心理起源说
- D.需要起源说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影响。
- A.环境
- B.遗传
- C.教育
- D.社会活动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
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指的是( )。
- A.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