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押题卷二
-
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 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1人担任过副总统,1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社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由我说了算.” 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爸爸的做法违反了哪些规定?
-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
技能有哪些基本特点?
-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如何理解教学的含义?
-
指导教学
-
任务分析
-
教学过程
-
学校教育制度
-
遗传素质
-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____向____、从____向_____、从____向____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
-
____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
-
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这就是____.
-
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包括现场教学和____.
-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是____.
-
____是教师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
教学大纲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带有____和____的建议.
-
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____.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
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____.
-
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____和父母的表扬.
-
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抑制____ 比较少的缘故.
-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____与发挥其____的行为方式.
-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教学评价有____和____之分.
-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____思维向____思维过渡的阶段.
-
布鲁纳认为,所谓科学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____、基本方法与____.
-
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____,每门学科各学年的____和周学时.
-
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____素养,还要有____素养.
-
小学德育内容是根据我国____和小学德育的____确定的.
-
德国早在_____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
-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____.
-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 B.内部动机
-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D.外部动机
-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作用
- B.社会意义
- C.动力来源
- D.个人的前途
-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
- A.过程
- B.工具
- C.目的
- D.手段
-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
- B.教师
- C.教学过程
- D.学习过程
-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 B.前提
- C.任务
- D.途径
-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 A.上课
- B.读书和作业
- C.社会活动和交往
- D.谈话和讨论
-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 B.政治经济制度
- C.文化
- D.科学技术
-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 A.儿童早期
- B.少年期
- C.青年初期
- D.青年晚期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社会活动
-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 B.赞可夫
- C.维果茨基
- D.凯洛夫
-
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A.模仿
- B.准确
- C.连贯
- D.习惯化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 B.8年
- C.9年
- D.12年
-
()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 A.观察法
- B.自述法
- C.会谈
- D.强化法
-
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过程().
- A.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到“自律”
- B.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 C.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自律”再到“他律”
- D.从“自律”发展到“他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
主张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康德
- D.杜威
-
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间广而告之,王某的做饭侵犯了李某的().
- A.隐私权
- B.人格尊严
- C.人身安全
- D.财产权
-
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
- A.比一般学生更为严格管教、约束其行为
- B.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
- C.不必管教、约束,任其发展
- D.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
()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 A.实施途径
- B.教育方法
- C.教育方针
- D.教育路线
-
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
- A.教学内容
- B.教学方法
- C.课程
- D.教育体制
-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身心健康权
- B.人身自由权
- C.人格尊严权
- D.人身权
-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评价
-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 B.20世纪20~50年代
- C.20世纪60~70年代
- D.90世纪80年代以后
-
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现为().
- A.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
- B.客观性、外显性和筒缩性
- C.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 D.客观性、观念性和内潜性
-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知识素养
- B.文化知识素养
- C.教育专业素养
- D.职业道德素养
-
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 A.“泛德教育”
- B.“泛体教育”
- C. “泛美教育”
- D.“泛智教育”
-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 B.教育
- C.社会
- D.实践
-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 A.1904年
- B.1922年
- C.1949年
- D.1986年
-
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的()问题.
- A.法律
- B.权利
- C.责任
- D.义务
-
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A.接受
- B.反应
- C.形成价值观念
-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教学计划
- B.教学过程
- C.教学评价
- D.教学设计
-
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 A.内部动机
- B.外部动机
- C.交往动机
- D.无意识动机
-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 A.3~4岁
- B.5~6岁
- C.7~8岁
- D.8~10岁
-
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多维思维
- B.思维的可逆性
- C.具体逻辑推理
- D.守恒观念形成
-
“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
- A.有结构
- B.无结构
- C.一般
- D.认知性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的官学体系.
- A.官学合一
- B.官师合一
- C.政教合一
- D.科举制
-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 A.创新能力
- B.读写能力
- C.听说能力
- D.交往能力
-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