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淳安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
- 正确
- 错误
-
1.对政务公开。公众呼声很大、期待很高。这样的心理期许之下,政府的公开行为。难免会被更为严苛的目光打量。正因此。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时,有的部门的分项相加与总数不合这种“细节问题”,才会迅速被网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热情高涨。参与能力也日渐成熟,已经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天价烟局长”在网络监督下落马,个税改革汇集23万条意见。这不仅是政务公开必须要面对的时代背景,也给各项改革带来压力。相比公众期待。政务公开还有差距。西方国家的政务公开已有半个世纪,而我们政务公开一开始,就遇上了浪潮汹涌的信息时代。在中国,政务公开不仅是政府的自我限权,更是在跟公众的期待赛跑。这像是刚呱呱坠地就要开始奔跑,无疑既紧迫又艰难。
2.一些地方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艰难.所以在公开上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在稳定的压力和要求十分艰巨的重要关口,面对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参与激情,面对一些领域改革“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前车之鉴。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进政务公开,挑战可想而知。但对执政者而言,这是道必答题。绝非选择题。中央的要求、时代的潮流、现代政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汇成政务改革的潮流。这背后的逻辑,诚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当此之时.重中之重是建构一个推进公民有序参与、促进社会良性循环的新型治理框架。把预决算、公务开支甚至有关国家公职人员个人财产晒出来,让公众参与决策、行政和监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公开和效率的关系,如何处理有序与混乱的问题.如何掌握信任与质疑的平衡,都是这个框架必须回答的考题。公民参与的力量,善用则为推动力。误用可为破坏力,执政者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以制度化渠道海纳公民参与的“百川”。
3.在时下政务公开的实践中,随意性、主观性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些地方仍习惯于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拒绝公众的信息需求;一些公开的信息公众要么不感兴趣。要么看不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力”与“权利”的对峙,很容易伤及参与热情。只有加大对公开的“制度供给”,主动完善公开的执行、反馈、监督和问责等过程性规范,进一步厘清公开的标准、方式和责任,不断畅通公众知情权的救济渠道,才能保证公开的热情始终在“秩序”与“稳定”的轨道上前行。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公民,政务公开都是一种基本的民主训练。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
4.尽管时有波折,甚至不无反复,但作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公开透明”正在带来积极变化。面对舆论质疑,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要把门打得开开的”,并推出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对信息公开的诉求,逐步让事故呈现出完整面貌:作为“破冰之举”,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大幕拉开……有主动、有被动,有经验、有不足,但无论如何,公开透明正开启着中国政务新时代,成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必修课,也让更多部门开始学会在阳光下行政。这些变化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新一轮改革的时代场景:公开透明正在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个突破口。从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化制度化,到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从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篇章,也是执政党不断推进的一个重点。这是我们把握中央对改革路径“顶层设计”的一个视角,将政务公开作为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改革促进公开、以公开推动改革,进而找到政府治理与公民参与的衔接点,这既体现了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更可看出党中央“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5.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改革攻坚中的重要一环。以政务公开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制衡,一方面开拓公众参与的有序途径,进而遏制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障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由此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正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因此,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
6.近年来,无论是浙江温岭预算公开、新疆阿勒泰干部财产申报、四川白庙“全裸账本”等基层探索,还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三公’’经费等制度安排和宏观部署,以公开透明促进各领域改革,已经带来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比如政府职能的转变、治理模式的革新、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些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意义还会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显现。“公开”是沟通信任的基础,沟通信任则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布预算时,点击率猛增40倍,网站一度瘫痪。这种由公开政务带来的公众参与.是政府治理的宝贵资源。也许公开的过程伴随着挑刺质疑,甚至会让有关部门出丑.但这并不意味着动荡不稳,却标志着公民热情的唤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各级执政者不仅要迎接公开改革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充分领会中央的改革部署,认识到政务公开的深刻内涵,以巨大的勇气和自我调整能力适应公开、学会公开,才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掌握主动,更好地凝聚起人民力量、推进改革大业。实践证明,政务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当前,我们进人到了一个价值多元、利益多样的时代.面对人人手持“麦克风”,政务公开面临一个如何更好满足不同诉求的挑战。
请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
司法权的独立性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
- 正确
- 错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由曾联松先生设计。( )
- 正确
- 错误
-
1956年底,我国全面完成了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
- 正确
- 错误
-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 )
- 正确
- 错误
-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
- 正确
- 错误
-
公文不具有行政机关赋予的特定的效能和影响力。( )
- 正确
- 错误
-
高科技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带有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性质。( )
- 正确
- 错误
-
一定的精神生产由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即物质生产是决定精神生产的。( )
- 正确
- 错误
-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 正确
- 错误
-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的核心部分,居于核心地位。( )
- 正确
- 错误
-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 正确
- 错误
-
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包括主刑和罚金两种。
- 正确
- 错误
-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
- 正确
- 错误
-
市场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 正确
- 错误
-
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抽象思维是理性认识的特征。( )
- 正确
- 错误
-
在法律范围内,权利是公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行使的,属于私权利。而权力是国家机关行使公共职权管理公共事务.属于公权力。( )
- 正确
- 错误
-
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
- 正确
- 错误
-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
- 正确
- 错误
-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但不具有基础理论性。(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 A.显著的季风特色
- B.多样的气候类型
- C.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其作用有( )。
- A.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
- B.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C.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D.增加社会就业
-
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 )。
- A.人员
- B.经费
- C.物质条件
- D.人际关系
-
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 A.“现代化”
- B.“高度民主”
- C.“高度文明”
- D.“科技领先”
-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
- A.管理国家事务
- B.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 C.管理社会事务
- D.管理国际事务
-
以下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B.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 C.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
- D.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行政诉讼的原则有( )。
-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 B.不适用调解原则
- 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 D.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 )。”
- A.全民所有制
- B.集体所有制
- C.私人承包制
- D.股份制
-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 )的特点。
- A.民营和国营
- B.法人和自然人
- C.公益和慈善
- D.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
-
观察下面的漫画,以下解说合理的是( )。
- A.只有制度建设才能监管权力
- B.“德治”是权力治理的根本
- C.权力必然干扰“德治”
- D.制度和监管是实行德治的重要保障
-
人们常说“切莫贪便宜,便宜没好货”,这主要是基于( )而言的。
- A.价格与价值是相违背的
- B.商品的价格决定价值
- C.价格影响供求
- D.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
评价管理者不但要看“说了算不算”,而且要看“说了算的后果是否于事业有益。”可见.在对管理者进行评价时,应当( )。
- A.动态分析
- B.审时度势
- C.相机权变
- D.追求实效
-
从哲学角度来看,“心想事成”体现了( )。
- A.意识的能动性
- B.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 C.规律的客观性
- D.真理的相对性
-
人们常说“管理要学会给员工以成就感”。这实际上是管理学( )的运用。
- A.系统原理
- B.能级原理
- C.效益原理
- D.激励原理
-
要允许不同声音,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学会从反面意见中吸取营养,可见,( )。
- A.沟通是管理层内部的事
- B.沟通流畅有助于信息搜集
- C.沟通过多不利于观点的达成
- D.通过沟通获得的任何信息都可用于决策
-
“怯于竞争必然死亡。敢于竞争才有生路。”可见,( )。
- A.竞争有助于排除垄断
- B.市场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 C.竞争必将排斥合作
- D.竞争必然提高企业的活力
-
有人将企业的兴旺发达归纳为“六让”:让国家得到应得的税收,让企业得到应得的利润。让员工得到应得的薪酬,让股东得到应得的回报,让资源得到应得的利用。让自然得到应得的保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 A.利润决定一切
- B.环保是最终的立足点
- C.企业要生存.必须实现相关方的“共赢”
- D.高度重视管理创新
-
“思想和战略固然很重要,但实施这些思想和战略才是真正的挑战。”由此可见( )。
- A.绩效是管理的灵魂
- B.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 C.能级原理是管理的根本
- D.好的决策离不开好的执行力
-
“享有权利的人可以放弃他所享有的权利”,可见( )。
- A.权利可有可无
- B.权利和义务一样.均可以放弃
- C.权利的享有比义务的履行重要
- D.权利的享有不具有强制性
-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复种制度、产量;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这一说法意在强调(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科技水平
- B.国家政策
- C.自然因素
- D.社会经济因素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以下名言中,和材料内容相一致的是( )。
- A.宪法是法律的法律(马克思)
- B.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穆勒)
- C.最强之邦。由法善也(洪仁玕)
- D.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垄断者,通过经常保持市场存货的不足……以远远高于正常的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从而无论是在工资还是在利润方面都提高他们的报酬。”由此可见.垄断利润的实现与( )密切相关。
- A.市场供求
- B.商品包装
- C.社会化生产
- D.消费心理
-
在下行文中。兼具指令性和指导性两种效用的公文文种是( )。
- A.决定
- B.命令
- C.通知
- D.意见
-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动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民主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又是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 B.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权
- C.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实际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平等的
- D.这段话是对资产阶级民主而言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
- A.与时俱进
- B.有法必依
- C.执政为民
- D.廉洁从政
-
“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 A.政治职能的内容和性质是由社会管理职能决定的
- B.阶级性和社会性是国家的两个根本属性
- C.任何政治职能的执行要以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为基础
- D.正确执行国家职能就要以坚持社会管理职能为先为重
-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邓小平的这一言论说明( )。
- A.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 B.人民民主专政直接体现政体
-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