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题库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说明如何做高频电缆的特性阻抗?

  2. 什么是四端网络的传输衰耗?

  3. 怎样用试验方法求得四端网络输人端的特性阻抗?

  4. 请间保护装置或继电器抗干扰试验项目有哪些?

  5. 对称四端网络的定义是什么?

  6. 距离保护是保护本线路正方向故障和与本线路串联的下一条线路上故障的保护,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即使作为距离保护第Ⅲ段的测量元件,也不能用具有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 正确
    • 错误
  7. 阻抗保护动作区末端相间短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大于相应段最小精工电流的两倍。

    • 正确
    • 错误
  8. 在被保护线路上发生直接短路时,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应反比于母线与短路点间的距离。

    • 正确
    • 错误
  9. 高频保护中母差跳闸停信的作用是当故障发生在电流互感器与断路器之间时,母线保护虽然动作,但故障点依然存在,依靠母线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停止该线路高频保护停信,让对侧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

    • 正确
    • 错误
  10. 当线路断路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发生故障时,本侧母差保护动作三跳。为使线路对侧的高频保护快速跳闸,采用母差保护动作三跳停信措施。

    • 正确
    • 错误
  11. 国产距离保护使用的防失压误动方法为:整组以电流起动及断线闭锁起动总闭锁。

    • 正确
    • 错误
  12. 高频闭锁负序功率方向保护,当被保护线路上出现非全相运行时,只有电压取至线路电压互感器时,保护装置不会误动。

    • 正确
    • 错误
  13. 高频保护中母差跳闸停信,主要防止故障发生在电流互感器和断路器之间,需要通过远方跳闸来切除故障点。

    • 正确
    • 错误
  14. 双侧电源线路两侧装有闭锁式纵联保护,在相邻线路出口故障,若靠近故障点的阻波器调谐电容击穿,该线路两侧闭锁式纵联保护会同时误动作跳闸。

    • 正确
    • 错误
  15. 高频闭锁负序方向保护在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可不退出工作。

    • 正确
    • 错误
  16. 闭锁式纵联保护跳闸的必要条件是高值启动元件动作,正方向元件动作,反方向元件不动作,收到过闭锁信号而后信号又消失。

    • 正确
    • 错误
  17. 闭锁式纵联保护在系统发生区外故障时靠近故障点一侧的保护将作用收发信机停信。

    • 正确
    • 错误
  18. 对闭锁式高频保护而言,断路器“位置停信”均应采用三相TWJ触点并联实现。

    • 正确
    • 错误
  19. 高频距离保护不受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

    • 正确
    • 错误
  20. 允许式保护控制载波机发信的接点为闭锁式保护停信的接点,该接点只有在正方向发生故障时才可能动作。

    • 正确
    • 错误
  21. 高频闭锁保护一侧发信机损坏,无法发信,当反方向发生故障时,对侧的高频闭锁保护会误动作。

    • 正确
    • 错误
  22. 用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允许式纵联保护比用同一通道的闭锁式纵联保护安全性更好。

    • 正确
    • 错误
  23. 线路允许式纵联保护较闭锁式纵联保护易拒动,但不易误动。

    • 正确
    • 错误
  24. 对于纵联保护,在被保护范围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时,应有足够的灵敏度。

    • 正确
    • 错误
  25. 运行中的高频保护,两侧交换高频信号试验时,保护装置需要断开跳闸连接片。

    • 正确
    • 错误
  26. 按照我国的技术要求,距离保护振荡闭锁使用()方法。

    • A.由大阻抗圆至小阻抗圆的动作时差大于设定时间值即进行闭锁
    • B.由故障起动对Ⅰ、Ⅱ段短时开放,之后发生故障需经振荡闭锁判别后动作
    • C.整组靠负序与零序电流分量起动
  27. 电力系统振荡时,若振荡中心在本线内,三段阻抗元件的工作状态是()。

    • A.周期性地动作及返回
    • B.不会动作
    • C.一直处于动作状态
  28. 在振荡中,线路发生B、C两相金属性接地短路。如果从短路点F到保护安装处M的正序阻抗为Zk,零序电流补偿系数为K,M到F之间的A、B、C相电流及零序电流分别是,则保护安装处B相电压的表达式为().

    • A.
    • B.
    • C.
    • D.
  29. 如图所示:由于电源S2的存在,线路L2发生故障时,N点该线路的距离保护所测的测量距离和从N到故障点的实际距离关系是()。(距离为电气距离)

    • A.相等
    • B.测量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 C.测量距离小于实际距离
    • D.不能比较
  30. 对于国产微机型距离保护,如果定值整定为Ⅰ、Ⅱ段经振荡闭锁,Ⅲ段不经 振荡闭锁,则当在I段保护范围内发生单相故障,且0.3s之后,发展成三相故障,此时将由距离保护()切除故障。

    • A.I段
    • B.Ⅱ段
    • C.Ⅲ段
  31. 加到阻抗继电器的电压电流的比值是该继电器的()。

    • A.测量阻抗
    • B.整定阻抗
    • C.动作阻抗
  32. 如果用Z1表示测量阻抗,Z2表示整定阻抗,Z3表示动作阻抗。线路发生短不带偏移的圆特性距离保护动作,则说明()。

    • A.
    • B.
    • C.
    • D.
  33. 纵联保护的通道异常时,其后备保护中的距离、零序电流保护应()。

    • A.继续运行
    • B.同时停用
    • C.只允许零序电流保护运行
  34. 闭锁式纵联零序方向保护在一次停电状态下,模拟正向故障试验。试验时,两侧收发信机投入直流与远方启信回路,高频通道接线完整,且通道指标正常;()。

    • A.通道不加衰耗,通入试验电气量,保护不出口跳闸
    • B.与通道衰耗无关,通入试验电气量,保护均出口跳闸
    • C.通道加入10dB衰耗,通入试验电气量,保护才出口跳闸
    • D.通道加入3dB衰耗,通入试验电气量,保护能出口跳闸
  35. 高频闭锁零序保护中,保护发信10ms再停信,这是为了()。

    • A.防止外部故障时的暂态干扰而引起误动
    • B.等待对端闭锁信号到来,防止区外故障误动
    • C.防止外部故障时功率倒向而误动
  36. 在高频闭锁零序距离保护中,保护停信需带一短延时,这是为了()。

    • A.防止外部故障时的暂态过程而误动
    • B.防止外部故障时功率倒向而误动
    • C.与远方启动相结合,等待对端闭锁信号的到来,防止区外故障时误动
    • D.防止内部故障时高频保护拒动
  37. 线路断相运行时,高频零序、负序方向保护的动作行为与电压互感器的所接位置有关,在()时且接在线路电压互感器的不会动作。

    • A.本侧一相断路器在断开位置
    • B.对侧一相断路器在断开位置
    • C.两侧同名相断路器均在断开位置
  38. 高频方向保护中()。

    • A.本侧启动元件(或反向元件)的灵敏度一定要高于对侧正向测量元件
    • B.本侧正向测量元件的灵敏度一定要高于对侧启动元件(或反向元件)
    • C.本侧正向测量元件的灵敏度与对侧无关
    • D.两侧启动元件(或反向元件)的灵敏度必须一致,且与正向测量元件无关
  39. 为保证允许式纵联保护能够正确动作,要求收信侧的通信设备在收到允许信号时()。

    • A.须将其展宽至200~5OOms
    • B.须将其展宽至100~200ms
    • C.不需要展宽
    • D.将信号脉宽固定为100ms
  40. 高频收发信机投产时要求收信电平不低于16dB,此电平是()。

    • A.功率电平
    • B.相对电平
    • C.电压电平
  41. 已知一条高频通道发信侧收发信机输送到高频通道的功率是20W,收信侧收发信机入口接收到的电压电平为20dB、(设收发信机的内阻为75Ω),则该通道的传输衰耗为()。

    • A.20dBm
    • B.18dBm
    • C.14dBm
    • D.16dBm
  42. 对于专用高频通道,在新投人运行及在通道中更换了(或增加了)个别加工设备后,所进行的传输衰耗试验的结果,应保证收发信机接受对端信号时的通道裕量不低于(),否则不允许将保护投人运行。

    • A.25dB
    • B.1.5dB
    • C.8.686dB
  43. 一台收发信机的发信功率为10W,输出阻抗为75Ω,当其接人通道后,测得电压电平为30dB,则通道的输入阻抗()。

    • A.大于75Ω
    • B.小于75Ω
    • C.等于75Ω
  44. 在运行中的高频通道上进行工作时,()才能进行工作。

    • A.相关的高频保护停用
    • B.确认藕合电容器低压侧接地绝对可靠
    • C.结合滤波器二次侧短路并接地
  45. 已知一条高频通道发信侧收发信机输送到高频通道的功率是10W,收信侧收发信机入口接收到的电压电平为15dBv(设收发信机的内阻为75Ω),则该通道的传输衰耗为()。

    • A.25dBm
    • B.19dBm
    • C.16dBm
    • D.16d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