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8年国家电网综合能力笔试(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当前主流超高压串补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MOV 为( )保护,固定并联 在电容器组两端。

    • A.主动
    • B.被动
    • C.自动
    • D.手动
  2. 特高压可控高抗容量快速调节通过控制( )实现。

    • A.快速复合开关
    • B.断路器
    • C.分接开关
    • D.隔离开关
  3. 分级式可控高抗高压侧绕组三相接成( )。

    • A.Δ型
    • B.Y 型
    • C.开口Δ型
    • D.Y-Δ型
  4. 单柱带两旁轭的特高压并联电抗器每柱容量为( )。

    • A.全容量
    • B.1/2 容量
    • C.1/3 容量
    • D.1/4 容量
  5. ( )可以实现输出无功的连续平滑控制。

    • A.磁控式可控高抗
    • B.分级式可控高抗
    • C.并联电抗器
    • D.并联电容器
  6. 特高压变压器在低压绕组电压补偿方面,采用了( )结构,有效保证了在不同分 接下低压电压的稳定。

    • A.全补偿
    • B.过补偿
    • C.欠补偿
    • D.无补偿
  7. ( )是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磁回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 A.绕组
    • B.铁芯
    • C.套管
    • D.引线
  8. 特高压变压器的主体变压器采用( )。

    • A.三相五柱式或四柱式铁芯
    • B.单相五柱式或四柱式铁芯
    • C.三相三柱式
    • D.单相三柱式
  9. ( )已经成为特高压输电线路防舞动的主要应用措施之一。

    • A.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 B.防震锤
    • C.避雷器
    • D.支柱
  10. 特高压变压器无励磁分接开关放置在调压变压器的( )。

    • A.油箱内
    • B.油箱外
    • C.油枕内
    • D.油枕外
  11.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直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场强随距离增加衰减( )。

    • A.很慢
    • B.不变
    • C.很快
    • D.无法确定
  12. 输电线路的( )是将杆塔结构固定在土或者岩石中,并通过杆塔底部连接件,将荷载传递于地基土或者岩石中的一种结构体。

    • A.杆塔基础
    • B.绝缘子
    • C.金具
    • D.导线
  13. ( )电压等级以下的输电线路引起的可听噪声通常很小,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 A.110kV
    • B.220kV
    • C.330kV
    • D.500kV
  14. 导线分裂数和子导线直径都会( )影响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 )影响无线电干扰水平的计算。

    • A.直接、间接
    • B.间接、直接
    • C.直接、直接
    • D.间接、间接
  15. 中国 1000kV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主要采用( )直线塔型。

    • A.酒杯塔
    • B.猫头塔
    • C.酒杯塔和猫头塔两种
    • D.羊角塔
  16. 在变电站内,一般用离地面( )的工频磁场来表征该点的工频磁场大小。

    • A.0.5m
    • B.1m
    • C.2m
    • D.3m
  17.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在确定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限值时,重点应考虑( )情况。

    • A.春季晴天
    • B.夏季晴天
    • C.秋季晴天
    • D.冬季晴天
  18. 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与其( )有关。

    • A.泄露电流
    • B.绝缘水平
    • C.额定电压
    • D.参考电压
  19. 电气设备内绝缘的耐受电压是以避雷器的( )保护水平为基础,同时乘以一配合系数(安全裕度),用惯用法加以确定。

    • A.操作冲击
    • B.雷电冲击
    • C.操作冲击、雷电冲击
    • D.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20.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在进行线路投切或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如果两相导线间过电压幅值超过相间绝缘水平,( )发生相间闪络事故。

    • A.容易
    • B.不易
    • C.不可能
    • D.必定
  21. 与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绝缘一样,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和换流 站的主要绝缘介质是( )。

    • A.空气
    • B.六氟化硫
    • C.绝缘子
    • D.真空
  2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多采用( )绝缘子串,直流工作电压对杆塔的空气间隙不起 控制作用。

    • A.V 型
    • B.I 型
    • C.F 型
    • D.D 型
  23. 雷电波沿特高压线路侵入特高压变电站或换流站,会在变电站的连接点和电气设备上产生复杂的( ),形成雷电过电压作用在设备绝缘上。

    • A.感应电压
    • B.潜供电流
    • C.绕击电流
    • D.折反射波
  24. 一般而言,雷击点离变电站入口处愈近,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

    • A.愈近
    • B.愈远
    • C.愈低
    • D.愈高
  25. 苏联和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表明,( )是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跳闸 的主要原因。

    • A.设备故障
    • B.保护误动
    • C.雷击跳闸
    • D.短路跳闸
  26. 对于 1000kV 单回线路,由于线路绝缘水平较高,反击跳闸率极低,因此线路的防雷重点是( )。

    • A.防止感应跳闸
    • B.防止绕击跳闸
    • C.防止反击跳闸
    • D.防止雷闪跳闸
  27. 中国 220kV 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绕击和反击的跳闸率比较接近,而 500kV 和 750kV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则以( )跳闸为主。

    • A.直击
    • B.绕击
    • C.反击
    • D.感应
  28. 实测统计资料表明,雷电流正、负极性比例( )。

    • A.不同,正极性占多
    • B.基本相同
    • C.不同,负极性占多
    • D.不成比例,无法比较
  29. 特高压直流工程由于长距离直流线路的原因,其自身谐振频率接近( ),可以通过装设阻波器抑制谐振过电压。

    • A.工频或两倍工频
    • B.两倍工频或四倍工频
    • C.3 次或 5 次谐波
    • D.5 次或 7 次谐波
  30. 单相重合闸操作时,由于另外两相正常运行,不存在三相暂态过电压相互作用,故单 相重合闸过电压一般( )三相合闸。因此在中国超/特高压输电系统中不采用三相重合 闸。

    • A.等于
    • B.高于
    • C.低于
    • D.无法确定
  31. 断路器装设合闸电阻是限制( )的有效手段。

    • A.分闸操作涌流
    • B.分闸操作过电压
    • C.合闸操作过电压
    • D.合闸操作涌流
  32. 研究表明,较长的特高压线路通过装设高抗、中性点电抗的方法可以将潜供电流限制在较低的值,能够满足( )要求。

    • A.单相重合闸
    • B.三相联跳
    • C.无功补偿
    • D.三相重合闸
  33. 同塔双回线路导线间的耦合作用要( )单回线路。

    • A.大于
    • B.小于
    • C.远大于
    • D.远小于
  34. 一般来说,同样电弧电流下长间隙的潜供电弧更( )。

    • A.容易熄灭
    • B.不容易熄灭
    • C.容易重燃
    • D.不容易重燃
  35. 在超高压系统中,由于系统电压高、线路长、容量大,使得( )持续燃烧时间较长,有时甚至不能自熄灭,须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 A.电感电流
    • B.恢复电压
    • C.电容电流
    • D.潜供电流
  36. 线路接入高抗后,由于电抗器的感性无功功率部分地补偿了线路的容性无功功率,相当于减少了( ),从而限制了工频过电压。

    • A.无功设备
    • B.线路长度
    • C.设备投资
    • D.操作程序
  37. ( )现象常发生在由空载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正常工作时接近空载)和电容组成 的回路中。

    • A.铁磁谐振
    • B.线性谐振
    • C.参数谐振
    • D.并联谐振
  38. 由于特高压线路自身的容性无功功率大、输送容量大,加之中国单段特高压线路大多较长,其( )问题可能较严重。如不采取措施或者措施不当,将会影响特高压系统的安全运行。

    • A.线路雷击
    • B.潜供电流
    • C.电磁环境
    • D.工频过电压
  39. 下列不属于特高压交流系统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的是( )。

    • A.静态功角稳定计算方法
    • B.暂态稳定计算方法
    • C.电流稳定计算方法
    • D.动态稳定计算方法
  40. 当输电线路重负荷运行时,由于某种原因线路末端断路器突然跳闸甩掉负荷,也会造成( ),统称甩负荷效应。

    • A.工频电压升高
    • B.工频电压下降
    • C.工频电流减少
    • D.工频电流升高
  41. ( )是指系统受到小扰动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稳的功角稳定性。

    • A.暂态稳定
    • B.动态稳定
    • C.频率稳定
    • D.静态稳定
  42. 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短路比(SCR)定义为换流站交流母线短路容量与直流输电( ) 之比。

    • A.额定电压
    • B.额定电流
    • C.额定功率
    • D.额定频率
  43. 对于特高压直流电压等级来说,一般采用( )进行方案比较。

    • A.技术论证法
    • B.仿真实验法
    • C.试点建设法
    • D.经济比较法
  44. IEEE 成立了由中国专家担任主席的( ),中国发起立项的绝缘配合、现场试验和 无功电压三项特高压交流技术标准正在进行编制工作。

    • A.特高压工作组
    • B.智能电网工作组
    • C.电动汽车工作组
    • D.清洁能源工作组
  45. ( )已被政府确认为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时被国家命名为电网安全与 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综合试验能力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水平。

    • A.国家电网仿真中心
    • B.特高压直流工程成套设计研发中心
    • C.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
    • D.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
  46. 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 )。

    • A.户外试验场
    • B.污秽试验室
    • C.试验线段试
    • D.真空试验室
  47. 1000kV 特高压交流输电与( )直流输电作为特高压电网的组成部分,在电网中的应用各有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 A.±400
    • B.±500
    • C.±600
    • D.±800
  48. 中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 )的国情,决定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 应用空间。

    • A.正向分布
    • B.逆向分布
    • C.集中分布
    • D.散落分布
  49. 根据( ),只有提高电压,减小电流,才能实现远距离、低损耗的电能传输。

    • A.欧姆定律
    • B.楞次定律
    • C.法拉第定律
    • D.基尔霍夫定律
  50. 20 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能源和电力的发展都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大规模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和( )成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A.信息化
    • B.智能化
    • C.数字化
    • D.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