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初级安全主任考试题(1)
-
工伤保险费期限少于半年,不得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正确
- 错误
-
企业的全员安全教育包括企业的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全体员人工。
- 正确
- 错误
-
职业卫生的监管范围:存在职业病因素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包括行政单位和部队。
- 正确
- 错误
-
电离辐射危害非电离辐射系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等,当超出卫生标准规定剂量时引起的危害。
- 正确
- 错误
-
凡吊运炽热金属、易燃易爆危险品或发生溜钩现象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或损失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应装设两套制动器。
- 正确
- 错误
-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
- 正确
- 错误
-
设备本质安全化的基础是安全教育。
- 正确
- 错误
-
操作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控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 正确
- 错误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作业,称之为交叉作业。
- 正确
- 错误
-
作业环境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
- 正确
- 错误
-
生产性毒物通过哪些()主要途径进入人休?
- A.输血
- B.经皮肤进入人体
- C.呼吸道
- D.消化道
-
人员安全行为激励应遵循的原则有()
- A.目标结合原则
- B.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C.按需激励原则
- D.正激与负激相结合的原则
-
防止静电危害一方面要控制静电产生,另一方面要防止静电的积累,主要预防措施有()。
- A.工艺控制法
- B.自然泄漏法
- C.静电中和法
- D.防静电接地法
-
下列()体现了安全经济学的“减损效益”。
- A.减少人员伤亡
- B.减少环境危害
- C.减少职业病负担
- D.减少事故经济损失
-
生产现场安全文化管理的三防管理是()。
- A.防火
- B.防尘
- C.防毒
- D.防烟
-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处理风险,实现最佳的安全生产保障。
- A.识别风险
- B.衡量风险
- C.分析风险
- D.忽略风险
-
下列哪些()情况会引起中毒加快?
- A.劳动强度大
- B.呼吸深度大
- C.呼吸频率高
- D.劳动强度
-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教育的程序有()。
- A.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 B.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
- C.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的选定
- D.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与管理与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的评估
-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
- A.安全知识技术
- B.安全思想教育
- C.安全技能
- D.安全生产态度及行为准则
-
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是()。
- A.“四不放过”原则
- B.第三方的原则
- 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
- D.依靠专家,依靠科学技术的原则
-
()对人体的敏感部位可引起外照射危害。
- A.射线
- B.β射线
- C.中子
- D.X射线
-
1956年5月25日,周总理亲自制定了著名的“三大规程”()
- A.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 B.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 C.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 D.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防止()。
- A.电压波动
- B.触电事故
- C.电荷超负
- D.电压稳定
-
我国标准采用的声级是()。
- A.A计权声级
- B.B计权声级
- C.C计权声级
- D.D计权声级
-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为中心。
-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 B.使用无缺点的人
- C.有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 D.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
管理过程的核心是:()。
- A.人
- B.人的行为
- C.物和环境
- D.人与人的行为
-
下列哪一项是提高人员安全素质的主要技术方法?.
- A.心理调适法
- B.文化力作用控制法
- C.激励措施
- D.宣传、教育
-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进行作业时,应当事先采取的措施()。
- A.关闭所有生产现场正在运行的生产设备
- B.所有人员撤离生产现场
- C.关闭现场电源
- D.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措施
-
防护服用于防止毒物经皮肤进入体内,主要有()。
- A.安全帽
- B.耐酸碱工作服
- C.手套
- D.长靴
-
厂内运输车辆运货时装货后的高度离地面不得超过()。
- A.3m
- B.3.8m
- C.4m
- D.4.2m
-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是()
- A.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B.安全生产责任制
- 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 D.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
实施()是落实和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权益强有力的手段。
- A.劳动安全卫生法规
- B.《刑法》
- C.《民法》
- D.《消防法》
-
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程序是()
- A.发现问题、资料分析、资料收集、需求分析
- B.预先分析、发现问题、资料收集、需求分析
- C.发现问题、预先分析、资料收集、需求分析
- D.资料收集、预先分析、发现问题、需求分析
-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进行作业时,应事先采取的措施()。
- A.关闭所有生产现场正在运行的生产设备
- B.所有人员撤离生产现场
- C.关闭现场电源
- D.设置现场监护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
防雷电检查属于()。
- A.定期性检查
- B.经常性检查
- C.专业性检查
- D.季节性检查
-
噪声可影响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表现,诱发事故,()正确。
- A.噪声使人工作效率提高
- B.噪声使人容易疲劳
- C.噪声使人反应敏捷
- D.噪声使人的心情愉快
-
某企业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了有序的多级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各级(层次)部门各司其职,某层次解决不了问题,由上一层次来协调,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的有效控制。这种安全管理方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整分合原则
- B.封闭原则
- C.激励原则
- D.动力原则
-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为()
- A.编制应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 B.实发事件及其危险性分析、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应急计划对象区域范围划
- C.突发事件及其危险性分析、应急计划对外象区域范围划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 D.突发事件及其危险性分析、应急计划对象区域范围划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救援了预案演练;
-
这类设备外壳内充填细颗粒材料,以便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火焰传壳壁或颗料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所对应的()电气设备结构性能类型为()。
- A.充油型
- B.防爆特殊型
- C.充砂型
- D.粉尘防爆型
-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时企业的()。
- A.生产资源
- B.员工
- C.设备
- D.环境
-
要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我们应该()。
- A.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时间;
- B.严把人员的选用与配置关,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 C.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
- D.提高单位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
对盛装、输送、贮存有毒物品的设备,应采用()等形式,表明去危险性。
- A.颜色
- B.标牌
- C.标签
- D.颜色、标牌、标签
-
国有企业内部实行承包经营后,发生伤亡事故,应由()负责做统计报告。
- A.发包单位
- B.上级主管单位
- C.该企业
- D.劳动部门
-
锅炉压力容器超压爆炸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 A.交叉碰撞型
- B.参数超限型
- C.挤压型
- D.失控型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不包括()。
- A.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 D.协助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档案
-
安全责任追究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履行安全责任,增强责任主体的()。
- A.安全意识
- B.生产设备
- C.思想意识
- D.责任意识
-
安全生产目标通常有两种类型:结果性目标和安全投入指标。下列属于安全投入指标的是()。
- A.事故严重率
- B.消灭重大事故次数
- C.减少负伤频率
- D.整改事故隐患耗费
-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的地带,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地带。解释的是:()
- A.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 B.减弱原则
- C.距离防护的原则
- D.防止接近原则
-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
- A.形态;数量
- B.生产方式;储存类型
- C.协调性;干扰性
- D.◆◆◆◆◆危险特性;数量
-
危险是指可造成()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 A.事故
- B.风险
- C.危害
- D.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