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你上学的时候,有些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教给你了很多知识,平时的交往过程中也会不经意间在习惯、态度、品德等方面对你产生影响。即使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对你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在学校里,教师对你的影响无处不在。请以“教育无处不在”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 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 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4. 某小学学生甲和乙因贪玩上网,上学迟到了半个多小时。班主任老师非常生气,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们写检查,不准进教室上课。两个学生趁王老师不注意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河洗澡,结果学生甲溺水而亡。  请问:王老师应负什么责任?并说明理由。

  5. 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张某脾气较为暴躁,对学生经常采取罚款、不允许进教室,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式来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和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但是小张却不以为然。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如何看待张某的做法,试做分析。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 ( )

    • 正确
    • 错误
  7.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了解课程计划、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

    • 正确
    • 错误
  8. 目前,我国的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 ( )

    • 正确
    • 错误
  9. 知识表征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 )

    • 正确
    • 错误
  10. 顿悟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 ( )

    • 正确
    • 错误
  11.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 )

    • 正确
    • 错误
  12. 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调查法。 ( )

    • 正确
    • 错误
  13.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 )

    • 正确
    • 错误
  14.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 )

    • 正确
    • 错误
  1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有间接性、集中性等特点。 ( )

    • 正确
    • 错误
  16.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 )

    • 正确
    • 错误
  17. 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 )

    • 正确
    • 错误
  18. 独立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 )

    • 正确
    • 错误
  19.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 )

    • 正确
    • 错误
  20. 有了共同目标的班级,就可称作班集体。 ( )

    • 正确
    • 错误
  21.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呈线性关系,即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 )

    • 正确
    • 错误
  22.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23. 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由此诞生,所以机能主义是心理学“第一势力”。 ( )

    • 正确
    • 错误
  24. 有的老师怕影响总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 A.受教育权
    • B.名誉权
    • C.隐私权
    • D.人身安全权
  25. 2010年 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举行。 ( )

    • 正确
    • 错误
  26.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 )

    • 正确
    • 错误
  27. 下列选项中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 A.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 B.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 C.利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 D.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28.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A.培养目标
    • B.教学目标
    • C.教育目的
    • D.课程目标
  29. 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 )  A、确定行动目的

    • A.制定行动计划
    • B.作出行动决定
    • C.执行决定
  30. 一个人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

    • A.个性
    • B.性格
    • C.气质
    • D.能力
  31. 关于教育的起源,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了( )

    • A.生物起源说
    • B.心理起源说
    • C.劳动起源说
    • D.进化起源说
  32. “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夸美纽斯
  3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 A.优先发展
    • B.提高质量
    • C.育人为本
    • D.促进公平
  34. 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35. 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现场实验法
    • C.实验室实验法
    • D.调查法
  36. 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 A.强调直观教学
    •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3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杜威
    • B.结构课程论的主要倡导者是布鲁纳
    • C.结构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 D.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38. 关于师生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吸收的关系
  39. 下列选项中属于感觉范畴的是( )

    • A.去一个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
    •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感觉像进了迷宫
  40. 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 )的动机。

    • A.追求利益
    • B.追求刺激
    • C.避免困难
    • D.避免失败
  41. 我国最早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在( )

    • A.夏朝
    • B.商朝
    • C.周代
    • D.西汉
  4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的体现。

    • A.道德感
    • B.美感
    • C.理智感
    • D.热爱感
  43. 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对受教育者提出总的要求,规定了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是( )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教学目标
    • D.教育政策
  44. 一个国家的文化精华,被称为“国粹”。我国的三大国粹为( )

    • A.儒学、国画和针灸
    • B.茶艺、昆曲和武术
    • C.瓷器、书法和儒学
    • D.国画、京剧和中医
  4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

    •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B.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 D.坚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