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卷
-
从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式看,教学过程有以下两种学习的基本形态( )。 查看材料
- A.启发式
- B.探究式
- C.创新式
- D.接受式
-
材料二:明锐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智力正常。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于中等水平,三年级开始成绩下滑,四年级就更加明显。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马虎应付。平时特爱看电视,酷爱玩电脑。每天回到家匆匆做完作业后就想看电视和玩游戏。父母是企业职工,文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对孩子的读书期望值较高.所以对孩子的成绩现状很焦虑。班主任认为,激发明锐的学习动机是改变现状的首要任务。
依据材料二分析,要激发明锐的学习动机是因为动机有以下几种功能( )。
- A.刺激和激发功能
- B.选择和指向功能
- C.维持和调节功能
- D.成就和考察功能
-
根据材料一分析。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 查看材料
- A.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平等
- B.要为人师表,做到以身作则
- C.要热爱学生.做到悉心关怀
- D.要了解学生。做到理解宽容
-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材料三:初二学生邝某是一位超级足球爱好者,把头发都剃成足球的形状。第二天来学校上课被班主任看见.老师对他说:“你的发型太怪异,回去重新剪剪,恢复正常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的父母来学校一趟”。第二天邝某的外婆带着剪成光头的邝某来到学校,老师说哪有学生光头来教室的,不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商量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以光头影响学校的形象为由.要求邝某等头发长长了再来学校。家长为了让邝某学习,遂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邝某上课,回校后认真检讨自己的错误。
依据材料三,运用教育法规和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分析学校的做法不合理之处在于( )。 查看材料
-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 B.违背了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C.学校对学生行使了“处罚”
- D.不符合正面鼓励,说理疏导的德育方法
-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张老师在期中考试后的试卷讲解课上。看见考试成绩较差的黄山山同学在摆弄试卷并发出哗哗哗的响声,张老师大喊一声:“黄山山你在干什么?”只见黄山山脖子一梗,脸涨得通红说:“我不想听!”张老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气愤地吼道:“既然不想听,你就滚出去!”此时课堂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根据材料一分析,面对学生上课分心,甚至“捣蛋”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 )。 查看材料
- A.反思自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 B.稳定情绪,耐心倾听学生心声
- C.不急不躁,避免情绪化语言
- D.忽略个别,避免影响教学进度
-
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挑战。小刘毕业后工作不到一年,专业水平不错,上课受学生欢迎,工作也很努力,但工作上总是得不到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小刘比较苦闷。假如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上级的关系?( )
- A.尊重同事与领导,虚心向上级和同事学习,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 B.热爱集体、维护学习荣誉,有较强的归属感,愿意奉献
- C.压抑自己的情绪.避免人际冲突
- D.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的本分,获得上级和同事的认可
-
某乡镇中学辍学率很高,教育主管部门干部和校领导多方说服教育,仍有部分家长拒绝送孩子上学,这些家长的行为违背了以下哪些法律法规?( )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 B.《义务教育法》
- C.《民法通则》
- D.《教师法》
-
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又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记的过程。你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
- A.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引导、参与者
- B.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 C.学习内容是师生发生关系的中介(媒介),不是简单的记忆材料
- D.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主动的、积极的、互动的,教促进学,学促进教
-
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来说。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理解、巩固、应用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
- 正确
- 错误
-
有人说:“教科书是经过专家精心设计、国家审定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科书中规定的内容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灌输’给学生。”你认为教师应怎样使用好教科书?( )
- A.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教科书为范例,认真钻研,熟练掌握教科书
- B.以教科书为范例,参阅教学参考资料,根据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 C.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复习并完成作业
- D.抓好双基,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
-
刘教师正在上课,学生吴明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教师板着脸说:“吴明,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刘教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对刘老师教学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 A.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B.忽略了学生人格特征
- 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 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一样,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 )
- 正确
- 错误
-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指减少他们的作业量。( )
- 正确
- 错误
-
初二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批评教育无效果后开除他。(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
- 正确
- 错误
-
讲授法应用不当,会出现“满堂灌”,所以教学中尽量不要采用讲授法。(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主体人格是教育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
- 正确
- 错误
-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客观判断。( )
- 正确
- 错误
-
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筛选”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 正确
- 错误
-
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民主平等的。( )
- 正确
- 错误
-
在课堂上学生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但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解答,这时你会( )。
- A.先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 B.让他别胡思乱想,好好听课
- C.先肯定学生的提问。鼓励课后和教师讨论
- D.告诉学生不要想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
教师备课必做的工作是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和( )。
- A.制作课件
- B.了解学生
- C.设计板书
- D.编制试题
-
假如你与学生沟通时,常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我明白你心里的感受,你很矛盾,很不安,很痛苦……”“你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这种沟通方式属于( )。
- A.同理心技术
- B.具体化技术
- C.面质技术
- D.澄清技术
-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 )。
- A.教师问学生答
- B.学生问教师答
- C.教师讲学生听
- 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
学生喜欢某教师,随之也喜欢该教师上的课,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一现象适用的解释是( )。
- A.兴趣迁移
- B.情绪迁移
- C.情感迁移
- D.强化迁移
-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 A.宽大效应
- B.晕轮效应
- C.中心品质
- D.刻板印象
-
因为学生进步明显,教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处罚
- D.消退
-
“跳一跳,摘个桃”是因为学生存在( )。
- A.关键期
- B.高峰期
- C.最近发展期
- D.平衡区
-
教师必须能对新的意外的情况,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做出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做出处理,这就是( )。
- A.教师基本素质
- B.教育教学能力
- C.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
- D.教育机智
-
学生对个人和集体的正确认识,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为集体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是通过( )逐渐培养起来的。
- A.对上级文件的学习
- B.班主任的悉心教导
- C.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 D.努力刻苦学习
-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搞好师生关系
- B.建立和谐的教师集体
- C.教好功课
- D.培养班集体
-
小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是( )。
- A.从他律到自律
- B.从效果到动机
- C.从片面到全面
- D.从他人到自己
-
对后进生的教育,错误的做法是( )。
- A.思想教育是主要的,其次是学习帮助
- B.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 C.尊重与热爱、教育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D.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学生接受道德影响是多元的,甚至与教育要求是不一致的,面对迥然不同的教育标准,我们的应对策略是( )。
- A.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式教育管理
- B.禁止学生上网
- C.A与B加上学校正面教育
- D.争取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
以下哪种属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偏差的表现?( )
- A.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 B.性格内向
- C.上网成瘾
- D.有时跟同学打架
-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核心能力是( )。
- A.反思能力
- B.思考能力
- C.自学能力
- D.教学能力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
-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 C.教育与惩罚并重的原则
- D.开除学籍的原则
-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堂类型上它属于(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隐性课程
- D.核心课程
-
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老师经常强制检查学生日记,这一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隐私权
- B.名誉权
- C.财产权
- D.受教育权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了( )的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
- B.说服教育
- C.陶冶教育
- D.品德评价
-
学生的道德(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 A.理论
- B.观念
- C.行为
- D.意识
-
由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一副苍凉的景象的过程称为( )。
- A.再造想象
- B.表象
- C.创造想象
- D.幻想
-
张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 A.无识记忆
- B.有识记忆
- C.无意注意
- D.有意注意
-
某学生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这种需要属于( )。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 B.尊重需要
- C.归属于爱的需要
- D.自我实现需要
-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矫正少数学生存在的缺陷
- B.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 C.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 D.对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
教师给学生上课时,问学生:“请你说说橡皮有哪些用途?”这样的问题能训练学生的( )思维。
- A.集中
- B.辐合
- C.求同
- D.求异
-
王芯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同学肖娜提醒他学校规定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可王芯不听,因此肖娜认为王芯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肖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 A.惩罚和服从
- B.相对功利
- C.遵守法规
- D.道德伦理
-
心情舒畅或者闷闷不乐等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热情
-
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所体现的特点是( )。
- A.灵活性
- B.自愿性
- C.实践性
- D.全体性
-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