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特岗教师考试预测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学材料:某版本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有“认识温度计”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读数记录。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八年级(3)班的学生,班级人数45人.请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2. 教学材料:某版本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编有“我爱家乡”活动版块,该教学活动建议中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组织一次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教学对象为某乡镇学校七年级(2)班的学生,班级人数55人。

    请设计一次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写出活动内容、方式及具体做法。

  3. 目前,人们对教师形象的界定多种多样:有的将教师比作园丁;有的将教师比作春蚕;有的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你以“我眼中的教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主题为“我眼中的教师”,写作题材不限;(2)中心思想明确,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800。

  4. 论述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5.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八年级(2)班女生张某在课上玩手机,罗老师发现后强行收走了手机。并要求张某写检讨书,罗老师看完检讨书认为张某认错态度不够诚恳,立刻把她从课堂上叫到办公室。罗老师对张某说:“够新潮的嘛,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有钱你就任性啊?还有,你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年纪轻轻的就想着谈恋爱……”张某准备开口辩解,但是罗老师制止了她,气冲冲地训斥道:“别辩解了,我已经翻阅了你手机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张某感到很委屈.跑回家找家长哭诉。

    张某的家长了解情况后,带着张某找到了校长,校长先安抚了张某,接着替罗老师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还用充满慈爱的话语开导着张某。事后,校长又找到了罗老师,就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校长如何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2)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张某的行为。

    (3)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罗老师的行为。

  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

    (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7.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深谙教学之道的校长建议新教师授课时重点内容要用彩色笔标注,不着奇装异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课,并在课堂上适时走动。

    问题:

    结合案例。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分析校长建议的依据。

  8. 《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

    • A.启发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

    •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0.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邓小平理论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

    • A.主体性的教师观
    •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 C.专业化的教师观
    •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12.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范围
    • D.注意的起伏
  13. 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 A.激发学习兴趣
    • B.引起有意注意
    • C.丰富学生想象
    • D.突出概念本质
  14. “矮子里面挑高个”的评价是(  )。

    • A.相对评价
    • B.绝对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15.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 B.制度化教育阶段
    •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 D.学校萌芽阶段
  16. 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 A.人格尊严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17.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是(  )。

    • A.研究性学习
    • B.合作学习
    • C.小组学习
    • D.实践学习
  18. 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  )。

    • A.意义性
    • B.整体性
    • C.恒常性
    • D.选择性
  19.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的,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方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 A.探究教学
    • B.小班教学
    • C.复式教学
    • D.分层教学
  20.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 A.孟子
    • B.荀子
    • C.格塞尔
    • D.威尔逊
  21. 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是(  )。

    • A.教学目标
    • B.课程目标
    • C.教学能力
    • D.教学知识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结果性评价
  23. 探究学习强调(  )。

    • A.以书本为中心
    • B.以经验为中心
    • C.以教师为中心
    • D.以学生为中心
  24. 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 A.能力
    • B.气质
    • C.性格
    • D.兴趣
  25.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 A.直接经验为主
    • B.间接经验为主
    • C.生活知识为主
    • D.生产知识为主
  26.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27.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 A.均衡性
    • B.综合性
    • C.单一性
    • D.选择性
  28. 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 A.生物起源论
    • B.交往起源论
    • C.心理起源论
    • D.劳动起源论
  29.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稳定性
    • D.个别差异性
  30. 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数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

    • A.后像
    • B.对比
    • C.适应
    • D.相互作用
  31.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

    • A.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 B.斯坦福一比奈智力测验量表
    •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 D.瑞文智力测验量表
  32. 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

    • A.形象记忆
    • B.情绪记忆
    • C.逻辑记忆
    • D.动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