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面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传说,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定决心要把山平掉。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后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儿就少一点儿,终有一天要凿平的。”

    作为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河南薪火相传。广大乡村教师扎根基层,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谱写了绚丽的人生篇章。

  2.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了“认识计算器”一课,教学内容为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使用计算器正确运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8人。

    请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3. 教学材料:某版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了“汉字的魅力”单元,该单元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组织一次以“汉字的运用”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教学对象为某乡镇学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60人。

    请设计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写出活动的内容、方式及具体做法。

  4. 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如何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该教师成功地化解了该事件,确保了教学互动的顺利开展。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对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说:“请你把这段课文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名学生不顾有听课老师在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地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

    果然,在后半节课上,这个学生主动发言,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博得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请分析该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所体现的教育学素养。

  6. 对某乡村中学八年级(1)班的学生来说,付老师就是他们最亲最爱的人。晓彤天生听力障碍,又遭遇家庭不幸,因而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尽管工资微薄,付老师毅然自己掏钱给她配上了助听器。小杰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付老师经过家访找到了小杰“任性”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教育和引导,最终使小杰成功成为班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龙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后来由于早恋出现了迟到早退的现象,成绩明显下降,付老师多次找他推心置腹地谈心,终于使其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并加以改正。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7. 根据教师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阶段按顺序分( )

    • A.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 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 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 D.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8. 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要求。下面是两位教师为同一节英语课“This is my sister”预设的教学目标。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第一位教师

    (1)通过单词游戏,能够记住新单词

    (2)通过听说练习,能够通用基本句型进行流畅的对话

    (3)通过巩固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他人

    (4)通过观看关于“家人”的视频,增强亲情感

    第二位教师:

    (1)学会新单词

    (2)掌握关于人物提问和回答的基本句型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他人

    (4)能够熟练背诵课文

    请分析哪一位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较为理想,并说明理由。

  9.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的学生应更多地安排( )

    • A.非常容易的任务
    • B.没有难度和竞争性的任务
    • C.非常困难的任务
    • D.有一定难度和竞争性的任务
  10. 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多种类型的答案或各种不合常规的设想,以培养其创造性。这种方法是( )

    • A.发散思维训练
    • B.头脑风暴训练
    • C.推测与假设训练
    • D.自我设计训练
  11. 画家通过作画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诗人必须写诗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类现象体现了人的( )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 B.尊重的需要
    • C.自我实现的需要
    • D.安全的需要
  12. 学生阅读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

    • A.认知策略
    • B.组织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13. 学生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写“磊”字,这种迁移属于( )

    • A.具体迁移
    • B.一般迁移
    • C.素质迁移
    • D.顺应迁移
  14. 讲解果实概念时,既列举可食用的果实,也列举不可食用的果实,以便突出果实都具有种子的本质特征,这种知识概括方式是( )

    • A.正例与反例
    • B.比较
    • C.变式
    • D.直观
  15. 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又不愿老师管得太死的心理冲突是( )

    • A.双趋冲突
    • B.趋避冲突
    • C.双避冲突
    • D.多重冲突
  16. 采取跑步、大声喊叫甚至痛哭一场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属于( )

    • A.松弛训练
    • B.心理置换
    • C.合理宣泄
    • D.理性疗法
  17. 个体心理发展中,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阶段是( )

    • A.老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初期
    • D.青年期
  18. 在信息化环境中,课前学生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 )

    • A.自主学习
    • B.翻转课堂
    • C.探究学习
    • D.职业生涯规划
  19. 近年来兴起的慕课(MOOC)是指( )

    • A.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 B.大范围深度改革课程
    • C.大规模设计开发课程
    • D.大范围深度实施课程
  20.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其教育思想的根本是( )

    • A.智育
    • B.美育
    • C.道德教育
    • D.体育
  21. “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成为教学名师”体现的是新入职教师的( )

    • A.教育情感
    • B.教育思想
    • C.教育目标
    • D.职业生涯规划
  2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23.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

    • A.忠实取向
    • B.相互适应取向
    • C.工具理性取向
    • D.创生取向
  24. 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 A.陶行知
    • B.杨贤江
    • C.陈鹤琴
    • D.晏阳初
  25.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 A.以人为本
    • B.教育反思
    • C.有教无类
    • D.情境教学
  26. 某班主任在工作中时常感到家长难以应付,经常被家长说教甚至发生口角。该班主任有待提高的能力是( )

    • A.教学能力
    • B.评价能力
    • C.沟通能力
    • D.研究能力
  27.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应具有( )

    • A.鲜明的继承性
    • B.强烈的责任性
    • C.独特的示范性
    • D.严格的标准性
  28. “家人不在身边,老师就是我们的亲人”反映了留守儿童所期待的教师角色是( )

    • A.父母与朋友
    • B.研究者
    • C.管理者
    • D.授业解惑者
  29. 某教学点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太少的情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惯例,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张老师这样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他的( )

    • A.科学研究权
    • B.教育教学权
    • C.管理学生权
    • D.民主管理权
  30.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力争到2017年逐步形成( )

    • A.“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 B.“走出去、引进来、干得好”的局面
    • C.“下得去、上得来、教得好”的局面
    • D.“下得去、回得来、干得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