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预测试题(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包括(   )

    • A.弯曲法
    • B.指掐法
    • C.穿刺法
    • D.手捏法
    • E.劈裂法
  2. 下列哪些药材宜切细丝(   ),

    • A.荷叶、枇杷叶
    • B.合欢皮、陈皮
    • C.冬瓜皮、瓜蒌皮
    • D.黄柏、厚朴
    • E.桑白皮
  3. 心为非药用部位,要求去心的药物是 (   )

    • A.远志
    • B.地骨皮
    • C.巴戟天
    • D.连翘
    • E.五加皮
  4. 下列哪些可作为气雾剂的抛射剂(   )

    • A.环己烷
    • B.正丁醇
    • C.正丁烷
    • D.氮气
    • E.二氧化碳
  5. 制备固体分散体常用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   )

    • A.EC
    • B.CAP
    • C.PEG
    • D.PVP
    • E.PVA
  6. 滴丸常用的脂溶性基质有(   )

    • A.硬脂酸
    • B.单硬脂酸甘油酯
    • C.氢化植物油
    • D.虫蜡
    • E.蜂蜡
  7. 有利于药物吸收的(   )

    • A.基质pH值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
    • B.基质pH值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
    • C.基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
    • D.基质中加入吸收促进剂
    • E.药物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品种包括(   )

    • A.抗生素
    • B.单方制剂
    • C.中药成方制剂
    • D.中药材
    • E.生物制品
  9. 煨制木香的辅料是(   )

    • A.麦麸
    • B.蛤粉
    • C.滑石粉
    • D.纸
    • E.面粉
  10. 下列哪项不是黄精的炮制作用(   )

    • A.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 B.消除副作用,使其滋而不腻
    • C.酒制可助药势,发挥补益作用
    • D.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
    • E.利于鉴别
  11. 马钱子炮制的最佳条件是(   )

    • A.温度在240~250℃,时间为2~3min
    • B.温度在220~230℃,时间为4~5min
    • C.温度在230~240℃,时间为3~4min
    • D.温度在200~210℃,时间为6~7min
    • E.温度在210~220℃,时间为5~6min
  12. 甘草切片宜切成(   )

    • A.薄片
    • B.厚片
    • C.直片
    • D.斜片
    • E.块
  13. 关于鳖甲炮制后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炮制后Zn、Fe、Se含量明显增加
    • B.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
    • C.具有入肝消积,软坚散结的作用
    • D.水煎煮3h,制鳖甲的蛋白质煎出量是生品的11.4倍
    • E.Ca、Mg、Cu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14. 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的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非解离型药物和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较快
    • B.pH值减小有利碱性药物的吸收
    • C.油/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吸收
    • D.药物的溶出快,吸收快
    • E.常采用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物等方法,促进药物溶出
  15. 马钱子去毛多采用(   )

    • A.刷去毛
    • B.烫去毛
    • C.燎去毛
    • D.挖去毛
    • E.撞去毛
  16. 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

    • A.时间
    • B.毫克/时间
    • C.毫升/时间
    • D.1/时间
    • E.以上选项都不对
  17. 关于注射剂容器的质量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

    • A.安瓿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沙粒
    • B.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和优良的耐热性
    • C.熔点较高,易于熔封
    • D.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 E.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18. 制备缓释制剂时,减小药物溶出速率的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

    • A.制咸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 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 C.控制粒子大小
    • D.将药物包藏于疏水胶体物质中
    • 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19. 关于片重差异超限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 A.颗粒流动性不好,润滑剂用量不足或混合不匀
    • B.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
    • C.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
    • D.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
    • E.黏合剂用量或加入方法不当
  20. 在制剂中,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的是 (   )

    • A.碳酸氢钠
    • B.磷酸二氢钠
    • C.硫代硫酸钠
    • D.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E.亚硫酸氢钠
  21. 下列哪种纤维素衍生物不溶于水,其醇液可用作对水敏感药物的黏合剂 (   )

    • A.CMC-Na
    • B.HPMC
    • C.L-HPC
    • D.EC
    • E.MC
  22. 乙醇为润湿剂,醇的浓度要视原辅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   )

    • A.50%~90%
    • B.30%~70%
    • C.20%~60%
    • D.20%~90%
    • E.30%~90%
  23. 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溶液出现浑浊,此温度称(   )

    • A.克氏点
    • B.冰点
    • C.昙点
    • D.共熔点
    • E.润湿点
  24.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多少克标准的液体制剂 (   )

    • A.1
    • B.2
    • C.3
    • D.5
    • E.4
  25. 麦冬的主治病证有(   )

    • A.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咯血
    • B.胃阴虚的舌干口渴, 内热消渴
    • C.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 D.心阴虚心火旺的心烦失眠
    • E.肠燥便秘
  26. 鹿茸的主治病证有(   )

    • A.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 囟门不合
    • B.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 C.阴虚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 D.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
    • E.久疟疟母
  27. 紫河车的功效有(   )

    • A.温肾
    • B.活血
    • C.补精
    • D.养血
    • E.益气
  28. 何首乌的功效有(   )

    • A.补肾壮阳
    • B.截疟
    • C.解毒
    • D.补益精血
    • E.润肠通便
  29. 熟地黄的主治病证有(   )

    • A.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
    • B.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
    • C.精血亏虚的腰酸脚软、头晕眼花
    • D.肾阳不足
    • E.阴虚咳嗽
  30. 莱菔子的药理作用有(   )

    • A.助消化
    • B.镇咳、祛痰
    • C.抗菌
    • D.抗炎
    • E.降血压
  31.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有(   )

    • A.镇静、催眠、抗惊厥
    • B.抗心律失常.
    • C.增智、降血脂
    • D.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 E.抑制皮肤真菌
  32. 天花粉的主治病证有(   )

    • A.热病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 B.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 C.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 D.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 E.阴虚阳盛
  33. 独活的主治病证有(   )

    • A.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 B.表证夹湿
    • C.湿热黄疸
    • D.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 E.高血压病
  34. 吴茱萸的主治病证有(   )

    • A.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 B.虚寒腹痛、泄泻
    • C.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 D.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 E.寒湿脚气肿痛
  35. 中药性状是指(   )

    • A.药物气味
    • B.药物形状
    • C.药物滋味
    • D.药物质地
    • E.药物颜色
  36. 辛味药具有的治疗作用是(   )

    • A.温中
    • B.活血
    • C.发散
    • D.通下
    • E.行气
  37. 拔毒消肿敛疮药的使用特点是(   )

    • A.只能内服
    • B.只能外用
    • C.内服为主,兼可外用
    • D.外用为主,兼可内服
    • E.以上均不对
  38. 刺五加的功效是(   )

    • A.益气健脾,固精止带
    • B.补脾益气,养心安神
    • C.补脾益肺,生津止渴
    • D.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 E.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39. 为活血通经、止痛之佳品,治瘀血诸证无论新久皆宜的中药是(   )

    • A.远志
    • B.石菖蒲
    • C.苏合香
    • D.麝香
    • E.龙骨
  40.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   )

    • A.安神药
    • B.开窍药
    • C.利水渗湿药
    • D.平肝息风药
    • E.清热解毒药
  41. 外敷能刺激皮肤引起发泡,皮肤过敏者应慎用的中药是(   )

    • A.旋覆花
    • B.代赭石
    • C.白芥子
    • D.天南星
    • E.海浮石
  42. 既能治疗胸痹,结胸,又能治疗乳痈肿痛,肠痈,肺痈的中药是(   )

    • A.天南星
    • B.海浮石
    • C.瓜萎
    • D.桔梗
    • E.浙贝母
  43. 归肝肾经而善下行,被称为行散兼补之品的中药是(   )

    • A.桃仁
    • B.丹参
    • C.川芎
    • D.苏木
    • E.牛膝
  44. 凡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为(   )

    • A.止咳平喘药
    • B.化痰药
    • C.芳香化湿药
    • D.燥湿药
    • E.安神药
  45. 被称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的中药是(   )

    • A.西红花
    • B.自然铜
    • C.乳香
    • D.郁金
    • E.虎杖
  46. 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出血证应选用的中药是(   )

    • A.收敛止血药
    • B.化瘀止血药
    • C.温经止血药
    • D.凉血止血药
    • E.以上均可以
  47.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的中药是 (   )

    • A.当归
    • B.乳香
    • C.桃仁
    • D.藏红花
    • E.延胡索
  48.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中药是(   )

    • A.丁香
    • B.干姜
    • C.桂枝
    • D.附子
    • E.吴茱萸
  49. 治脾胃气滞兼寒者最宜用(   )

    • A.化橘红
    • B.川楝子
    • C.木香
    • D.香附
    • E.青皮
  50. 凡能温里散寒,以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   )

    • A.温里药
    • B.补虚药
    • C.泻下药
    • D.补阳药
    • E.安神药
  51. 外用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的是(   )

    • A.滑石
    • B.茯苓
    • C.瞿麦
    • D.萆薜
    • E.海金沙
  52. 能治疗心悸、失眠的利水渗湿药是(   )

    • A.泽泻
    • B.滑石
    • C.茯苓
    • D.木通
    • E.薏苡仁
  53. 为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的是(   )

    • A.桑枝
    • B.络石藤
    • C.独活
    • D.威灵仙
    • E.蕲蛇
  54. 有将军之称的中药是(   )

    • A.人参
    • B.黄芪
    • C.肉桂
    • D.大黄
    • E.半夏
  55. 紫草的功效是(   )

    • A.清热凉血,解毒散结
    • B.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 C.凉血止血,解毒透疹
    • D.清热凉血,解毒安胎
    • E.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56. 金银花与连翘共有的功效是(   )

    • A.清解热毒,消痈散结
    • B.清解热毒,凉血消斑
    • C.清解热毒,疏散风热
    • D.清解热毒,利尿
    • E.清解热毒,利湿退黄
  57. 炒炭可用于治疗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的辛温解表药是(   )

    • A.麻黄
    • B.荆芥
    • C.紫苏
    • D.桂枝
    • E.苍耳子
  58. 治气滞胎动证可应用(   )

    • A.紫苏
    • B.香薷
    • C.半夏
    • D.防风
    • E.麻黄
  59. 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是(   )

    • A.相畏、相使
    • B.相杀、相反
    • C.相恶、相反
    • D.相杀、相畏
    • E.相须、相使
  60. 清代本草代表作是(   )

    • A.《神农本草经》
    • B.《本草经集注》
    • C.《新修本草》
    • D.《本草纲目》
    • E.《本草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