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预测试题(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强心苷类所连的去氧糖有(   )

    • A.D-葡萄糖
    • B.D-洋地黄毒糖
    • C.L-夹竹桃糖
    • D.L-木糖
    • E.D-加拿大麻糖
  2. 挥发油的分离方法有(   )

    • A.冷冻析晶法
    • B.沉淀法
    • C.分馏法
    • D.色谱法
    • E.化学方法
  3. 香豆素与碱作用的特点及原因为 (   )

    • A.在强碱溶液中可以开环,酸化后又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
    • B.7-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较难开环
    • C.长时间在碱溶液中放置,再加酸也不能环合成内酯环
    • D.与浪碱共沸,可裂解为酚类或酚酸等产物
    • E.遇碱开环的原因是具有内酯环
  4.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为(   )

    • A.范德华引力作用
    • B.分子筛原理
    • C.氢键吸附原理
    • D.分配原理
    • E.离子交换原理
  5. 采用溶剂法分离水溶性生物碱时,常用溶剂有(   )

    • A.乙醇
    • B.正丁醇
    • C.异戊醇
    • D.三氯甲烷
    • E.丙酮
  6. 鉴别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的反应为(   )

    • A.Legal反应
    • B.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 C.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 D.Salkowski反应
    • E.三氯化锑反应
  7. 用溶剂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   )

    • A.漫渍法
    • B.渗漉法
    • C.煎煮法
    • D.回流法
    • E.连续回流法
  8. 判断结晶的纯度常根据(   )

    • A.结晶的形态
    • B.结晶的色泽
    • C.结晶的熔点
    • D.结晶的熔距
    • E.结晶的TLC斑点单一
  9. 乙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上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

    • A.醛基
    • B.羧基
    • C.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 D.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 E.异戊烯基
  10. Kedde反应所用试剂、溶剂是(   )

    • A.苦味酸、KOH、醇
    • B.3,5-二硝基苯甲酸、K2CO3、醇
    • C.3,5-二硝基苯甲酸、KOH、醇
    • D.苦味酸、K2CO3、水
    • E.3,5-二硝基苯甲酸、H2SO4、醇
  11. 按糖的种类和苷元连接方式可将强心苷分为( )类型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E.6种
  12. 利用减压分馏法分离挥发油中成分时,单萜烯类化合物常在(   )条件下被蒸馏出来

    • A.35~70℃/1333.22Pa
    • B.70~100℃/1333.22Pa
    • C.80~110℃/1333.22Pa
    • D.90~120℃/1333.22Pa
    • E.100~130℃/1333.22Pa
  13. 环烯醚萜属于(   )

    • A.单萜
    • B.倍半萜
    • C.二萜
    • D.三萜
    • E.甾体
  14. 液滴逆流色谱是分离皂苷较为有效的方法,其分离机制属于(   )

    • A.分配色谱
    • B.吸附色谱
    • C.分子筛作用
    • D.离子交挟色谱
    • E.传荷色谱
  15. 异羟肟酸铁反应是用于鉴别香豆素的 (   )

    • A.母核
    • B.酚羟基
    • C.醇羟基
    • D.内酯环
    • E.氧环
  16. 在聚酰胺色谱中,吸附力最强的黄酮为 (   )

    • A.异黄酮
    • B.二氢黄酮
    • C.二氢黄酮醇
    • D.查耳酮
    • E.黄酮
  17. 苷键构型有α、β两种,水解β苷键应选(   )

    • A.0.5%盐酸
    • B.4%氢氧化钠
    • C.苦杏仁酶
    • D.麦芽糖酶
    • E.NaBH4    
  18. 一般天然香豆素类成分在其7位常有取代基,大多为( )

    • A.-OCH3    B.-CH3    C.-OH
    • D.-COOH
    • E.-CH2-CH3
  19. 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一般需将药材用(   )湿润

    • A.酸水
    • B.碱水
    • C.甲醇
    • D.乙醇
    • E.石油醚
  20. 下列生物碱水溶性最大的为(   )

    • A.氧化苦参碱
    • B.吗啡
    • C.乌头碱
    • D.马钱于碱
    • E.莨菪碱
  21. 3种类型生物碱(a. 酰胺生物碱,b.季铵类生物碱,c.伯胺、仲胺、叔胺类生物碱)按碱性由大至小排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a>b>c
    • B.c>b>a
    • C.c>a>b
    • D.b>c>a
    • E.c>a>b
  22.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①黄酮叁糖苷、②黄酮双糖苷、③黄酮单糖苷和④黄酮苷元4个化合物,用水-乙醇梯度洗脱,化合物出柱的先后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②—③—①—④
    • D.③—②—①—④
    • E.②—④—③—①
  23. 7,8-二羟基香豆素呈阴性的反应是 (   )

    • A.异羟肟酸铁反应
    • B.FeCl3反应
    • C.Gibb's反应
    • D.Emerson反应
    • E.HCl-Mg粉反应
  24.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

    • A.5-羟基黄酮
    • B.3-羟基黄酮
    • C.5,6,7-三羟基黄酮
    • D.7,4'-二羟基黄酮
    • E.7-羟基黄酮
  25. 石决明中杂色鲍的性状特征有(   )

    • A.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状
    • B.表面暗红色
    • C.螺旋部小,体螺部大
    • D.末端6~9个开孔
    • E.壳内面白色,无珍珠样光泽
  26. 团螵蛸的性状特征有(   )

    • A.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 由多数膜状薄层组成
    • B.上面隆起带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
    • C.体轻,质松而韧
    • D.横断面外层为海绵状物
    • E.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27. 牛蒡子的性状特征有(   )

    • A.倒长卵形,略扁,稍弯曲
    • B.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
    • C.表面散有不规则紫黑色斑点
    • D.无臭,味苦,后微辛而麻舌
    • E.嚼之有黏性
  28. 五味子粉末中可见(   )

    • A.石细胞
    • B.油细胞
    • C.腺毛
    • D.非腺毛
    • E.草酸钙方晶
  29. 马钱子的性状特征有(   )

    • A.扁纽扣状
    • B.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
    • C.表面密生匍匐的绢状毛
    • D.有细小菲薄子叶2片,有叶脉5~ 7条
    • E.气微,味极苦
  30. 庐山石韦的性状特征有(   )

    • A.叶片全缘,叶缘常向内卷曲
    • B.上表面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
    • C.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
    • D.有的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
    • E.叶片厚革质
  31. 黄柏粉末中可见(   )

    • A.鲜黄色石细胞
    • B.鲜黄色晶纤维
    • C.油细胞
    • D.黏液细胞
    • E.草酸钙方晶
  32. 木香的性状特征有(   )

    • A.呈圆柱形,半圆柱形或枯骨状
    • B.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
    • C.质坚实,不易折断
    • D.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 E.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33. 桔梗粉末中可见(   )

    • A.石细胞
    • B.乳管碎片
    • C.导管
    • D.菊糖
    • E.淀粉粒
  34. 北豆根的性状特征为(   )

    • A.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
    • B.表面多有细根,外皮易剥落
    • C.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 D.木质部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
    • E.气微,味苦
  35. 薄层色谱法鉴别三七所用对照品有 (   )

    • A.人参皂苷Rb1
    • B.人参皂苷Re
    • C.人参皂苷Rg1
    • D.拟人参皂苷F11
    • E.三七皂苷R1
  36. 坚龙胆的性状特征有(   )

    • A.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
    • B.外皮膜质,易脱落
    • C.质坚脆,易折断
    • D.断面皮部与木部易分离
    • E.气微,味极苦
  37. “通天眼”的含义为(   )

    • A.羚羊角角尖有个开孔
    • B.羚羊角顶端部分内有细孔道,开孔于角尖
    • C.羚羊角顶端部分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
    • D.羚羊角内有细孔道,从基部直通角尖
    • E.鹿茸角内有细孔道,从基部直通角尖
  38. 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采用(   )

    • A.滴定法
    • B.分光光度法
    • C.薄层扫描法
    • D.气相色谱法
    • E.高效波相色谱法
  39. 粉末微量升华得白色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柱形、棱形结晶的药材为 (   )

    • A.水姪
    • B.全蝎
    • C.蜈蚣
    • D.土鳖虫
    • E.斑蝥
  40. 采收加工时经“发汗”处理的药材为 (   )

    • A.松萝
    • B.冬虫夏草
    • C.灵芝
    • D.茯苓
    • E.猪苓
  41. 石斛的药用部位为(   )

    • A.根
    • B.茎
    • C.根茎
    • D.鳞茎
    • E.块茎
  42. 血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 A.血竭素
    • B.血竭红素
    • C.去甲血竭素
    • D.去甲血竭红素
    • E.海松酸
  43. 肉苁蓉来源于(   )

    • A.唇形科
    • B.爵床科
    • C.菊科
    • D.豆科
    • E.列当科
  44. 青蒿来源于(   )

    • A.菊科
    • B.爵床科
    • C.唇形科
    • D.豆科
    • E.兰科
  45. 鹤虱的形状为(   )

    • A.形似橘瓣
    • B.扁圆纽扣状
    • C.肾形
    • D.倒长卵形
    • E.细小圆柱形
  46. 广藿香来源于(   )

    • A.豆科
    • B.菊科
    • C.唇形科
    • D.报春花科
    • E.马鞭草科
  47. 栀子的加工方法为(   )

    • A.阴干
    • B.晒干
    • C.低温干燥
    • D.沸水中略烫,晒干
    • E.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剖开,晒干
  48. 金银花花粉粒外壁(   )

    • A.近于光滑
    • B.具细刺状突起
    • C.有刺状突起
    • D.有网状雕纹
    • E.有点状条形雕纹, 自两极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49. 金银花薄壁细胞中含(   )

    • A.草酸钙方晶
    • B.草酸钙簇晶
    • C.草酸钙针晶
    • D.草酸钙砂晶
    • E.草酸钙柱晶
  50. 香加皮主要含(   )

    • A.黄酮类
    • B.酚苷类
    • C.木脂素类
    • D.生物碱类
    • E.强心苷类
  51.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番泻叶的性状特征 (   )

    • A.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B.基部对称
    • C.叶脉稍隆起
    • D.叶片革质
    • E.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52. 北苍术与茅苍术横切面主要区别点为 (   )

    • A.北苍术木栓层无石细胞带
    • B.皮层无油室
    • C.韧皮部宽广
    • D.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大
    • E.纤维束与导管相间排列
  53. 山药来源于(   )

    • A.百合科
    • B.天南星科
    • C.泽泻科
    • D.莎草科
    • E.薯蓣科
  54. 川贝母的药用部位为(   )

    • A.根
    • B.根茎
    • C.块根
    • D.块茎
    • E.鳞茎
  55. 远志的气味是(   )

    • A.气微,味苦,微辛,有刺喉感
    • B.气微,味甜微涩
    • C.微有香气,味苦涩
    • D.气香,微辛辣而麻舌
    • E.气特异,味咸而辛辣
  56. .胡黄连主要含(   )

    • A.生物碱
    • B.皂苷
    • C.木脂素类
    • D.蒽醌类
    • E.环烯醚萜苷类
  57. 苦参横切片加氢氧化钠数滴即显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颜色不消失的部位为(   )

    • A.木栓层
    • B.韧皮部
    • C.木质部
    • D.木栓层和韧皮部
    • E.韧皮部和木质部
  58. “雅连”的原植物为(   )

    • A.黄连
    • B.云连
    • C.五裂黄连
    • D.三角叶黄连
    • E.短萼黄连
  59. 北豆根的药用部位为(   )

    • A.根
    • B.根茎
    • C.根与根茎
    • D.块根
    • E.块茎
  60. “绵茵陈”的采收时间为(   )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E.全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