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药学(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
-
[38~40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甲睾酮
- B.雌二醇
- C.黄体酮
- D.醋酸泼尼松龙
- E.苯丙酸诺龙 临床用于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病症
-
[34~37题共用备选答案]
- A.配制成50mg/ml的溶液,测定旋光度,不得过一0.40
- B.配制成2.0mg/ml的溶液,在310nm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05
- C.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5ml与三氯化铁试液2滴,不得显红色
- D.供试品加硝酸与水的混合溶液,除黄色外不得显红色或淡红棕色
- E.薄层色谱法 盐酸吗啡中的罂粟酸
-
硫酸阿托品中的莨菪碱
- 正确
- 错误
-
维生素C
- 正确
- 错误
-
杆菌肽抗菌作用的机制是
- 正确
- 错误
-
[29~3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
- B.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
- C.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 D.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 E.使细菌胞膜水解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的机制是
-
[25~28题共用备选答案]
- A.供试品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用乙醚萃取,分取乙醚液,加2,2'-联吡啶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显血红色
- B.取供试品的氯仿溶液,加25%的三氯化锑氯仿溶液,即显蓝色,渐变为紫红色
- C.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 D.显钠盐的鉴别反应
- E.取供试品溶液,加二氯靛酚钠试液,试液的红色即消失以下药物的鉴别反应为 维生素A
-
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测定的方法为
- 正确
- 错误
-
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方法为
- 正确
- 错误
-
磺胺甲嗯唑含量测定的方法为
- 正确
- 错误
-
肉毒杆菌
- 正确
- 错误
-
[20~24题共用备选答案]
- A.亚硝酸钠滴定法
- B.紫外分光光度法
- C.两步酸碱滴定法
- D.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E.非水溶液滴定法 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测定的方法为
-
[16~19题共用备选答案]
- A.产生的毒素主要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 B.产生的毒素主要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 C.产生的毒素主要阻碍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 D.产生的毒素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溶血和坏死作用
- E.产生的毒素能增加小肠细胞内的CAMP,导致小肠液大量分泌 艰难梭菌
-
作用机理是竞争雌激素受体
- 正确
- 错误
-
[12~15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枸橼酸他莫昔芬
- B.巯嘌呤
- C.紫杉醇
- D.吉非替尼
- E.异环磷酰胺 作用机理是抗代谢
-
抗孕激素,用于抗早孕
- 正确
- 错误
-
[5~7题共用备选答案]
- A.丙酸睾酮
- B.米非司酮
- C.炔雌醇
- D.醋酸氢化可的松
- E.氯米芬 化学名为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4-烯-二酮-21-醋酸脂
-
[8~11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引入助色团产生溶剂改变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 B.芳香旋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 C.由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所引起
- D.当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受溶剂影响时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 E.发射光波长大于入射光波长
- B带
-
维生素E
- 正确
- 错误
-
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
- 正确
- 错误
-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不包括
- A.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B.呼吸系统变化
- C.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 D.导致肺性脑病
- E.支气管炎
-
下列描述与氟烷所具有的性质相符的是
- A.无色澄明液体,不易燃,不易爆
- B.物色结晶粉末,无臭
- C.无色易流动重质液体,不易燃,不易爆
- D.无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强挥发性和燃烧性
- E.属于静脉麻醉药
-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 A.三点校正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 B.高效液相色谱法
- C.四氮唑比色法
- D.气相色谱法
- E.双相滴定法 下列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氨苄西林
-
某孕妇产前检查时发现有淋病性子宫颈炎。分娩后应对新生儿作何处理
- A.迅速将患儿放入无菌隔离室
- B.1%硝酸银滴眼
- C.给婴儿注射青霉素
- D.给婴儿口服氟哌酸
- E.0.01%洗必泰清洗婴儿皮肤
-
下列生物碱为液态的是
- A.甜菜碱
- B.秋水仙碱
- C.苦参碱
- D.烟碱
- E.吗啡
-
正常成年男性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为
- A.4.0×109/L~10.0×109/L
- B.100×109/L~300×109/L
- C.100×1010/L~3.0×1010/L
- D.4.5×1012/L~5.5×1012/L
- E.4.0×1012/L~10.0×1012/L
-
下列不属于蔗糖特殊杂质的为
- A.葡萄糖
- B.蔗糖中还原糖
- C.钙盐
- D.麦芽糖
- E.蛋白质
-
分子式为NCH2CH2CNHNHCNHNH2的药物为
- A.罗格列酮
- B.二甲双胍
- C.甲福明
- D.格列齐特
- E.吡格列酮
-
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是
- A.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 B.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 C.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
- D.脱氢→再脱氢→硫解→加水
- E.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
-
维生素B1具有下列哪些结构
- A.异咯嗪环
- B.噻唑环
- C.苯环
- D.环己环
- E.咪唑环
-
下列哪个非甾体抗炎药是为了克服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性而改进得到的
- A.吲哚美辛
- B.贝诺酯
- C.双氯芬酸钠
- D.布洛芬
- E.萘普生
-
强心苷可发生
- A.Molish反应
- B.Mg—HCl反应
- C.三氯化锑反应
- D.三氯化铁反应
- E.四氢硼钠反应
-
关于药效团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 A.是与药物活性有关的原子
- B.是与药物活性有关的官能团
- C.是产生活性的取代基
- D.是产生活性的共同的结构
- E.是能被受体识别和结合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
-
下列有关发热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体温调节中枢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 B.凡能刺激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物质都称为发热激活物
- C.多数发热性疾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
- D.发热可分为三个时相: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 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常用原理有
- A.前药原理
- B.组合化学原理
- C.前导药物原理
- D.药物载体原理
- E.药效学原理
-
青霉素制成粉针剂的原因是
- A.携带方便
- B.防止微生物感染
- C.易于保存
- D.防止水解
- E.防止氧化
-
银杏中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 A.黄酮
- B.强心苷
- C.青蒿素
- D.三萜
- E.龙脑
-
古蔡法检查砷,所用的试纸是
- A.pH试纸
- B.溴化汞试纸
- C.碘化汞试纸
- D.氯化汞试纸
- E.酚酞
-
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 A.有丝分裂
- B.二分裂方式
- C.孢子生成
- D.出芽方式
- E.繁殖
-
标定高氯酸滴定液采用的指示剂及基准物质是
- A.酚酞、邻苯二甲酸氢钾
- B.酚酞、重铬酸钾
- C.淀粉、邻苯二甲酸氢钾
- D.结晶紫、邻苯二甲酸氢钾
- E.结晶紫、重铬酸钾
-
在间氨基酚的检查中,用乙醚萃取出问氨基酚,限量为
- A.0.01%
- B.0.02%
- C.0.O3%
- D.0.002%
- E.0.05%
-
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C.四环素类抗生素
- D.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E.氯霉素类抗生素
-
下列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广谱天然青霉素
- B.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C.易溶于水,临床上常用剂型为注射剂
- D.口服吸收较差
- E.室温下,不会发生聚合反应
-
能与三硝基苯酸试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麻醉药是
- A.盐酸氯胺酮
- B.γ-羟基丁酸钠
- C.盐酸普鲁卡因
- D.盐酸丁卡因
- E.盐酸利多卡因
-
阿司匹林原料药检查项不包括
- A.游离水杨酸
- B.易炭化物
- C.间氨基酚
- D.溶液的澄清度
- E.以上都是
-
铁盐检查中所用的标准溶液是
- A.硝酸铁
- B.三氯化铁
- C.硫酸铁铵
- D.硫酸铁
- E.亚硝酸铁
-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HP1C法常用的流动相是
- A.乙氰一水
- B.乙醇-水
- C.甲醇-水
- D.异丙醇一水
- E.氯仿.乙醇
-
属于萜类的抗疟药为
- A.磷酸伯氨喹
- B.乙胺嘧啶
- C.磷酸氯喹
- D.青蒿素
- E.二盐酸奎宁
-
红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 A.氢灯
- B.钨灯
- C.氘灯
- D.汞灯
- E.能斯特灯、硅碳棒
-
关于肺弹性阻力,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 A.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液一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 B.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2/3
- C.脯扩张越大,弹性阻力也越大
- D.肺泡表面张力肺具有回缩倾向
-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弹性阻力的作用
-
以下结构中,哪个具有青霉素基本母核
- A.青霉素
- B.头孢菌素
- C.碳青霉烯
- D.青霉烯
- E.氨曲南
-
下列哪种成分可随水蒸气蒸馏
- A.苯醌
- B.蒽酯
- C.三萜皂苷
- D.强心苷
- E.多糖
-
抗精神病药物氟奋乃静进行结构修饰制成氟奋乃静庚酸酯的目的是
- A.增加药物对特定部位作用的选择性
-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 C.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 D.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E.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
根据指示剂的不同,银量法有
- A.铁铵矾指示剂法
- B.硫氰酸铬指示剂法
- C.吸附指示剂法
- D.铬酸钾指示剂法
- E.A、C、D均正确
-
不可用超临界流体提取的物质是
- A.苷类
- B.游离生物碱
- C.挥发油
- D.香豆素
- E.三萜
-
以下制剂中规定不要求检查崩解时限的制剂为
- A.含片
- B.泡腾片
- C.栓剂
- D.滴丸剂
- E.普通片剂
-
在定量构效关系所使用的参数中,σ表示
- A.疏水性参数
- B.电性参数
- C.动力学参数
- D.立体参数
- E.分子折射率
-
下列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的是
- A.腹泻
- B.呕吐
- C.腹痛
- D.低钾血症
- E.风寒感冒
-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机制是
- A.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 B.抑制尿酸脱氢酶
- C.抑制鸟嘌呤脱氢酶
- D.抑制腺苷脱氢酶
- E.抑制核苷磷酸化酶
-
热变形的DNA经缓慢冷却后,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称为
- A.融解温度Tm
- B.增色效应
- C.减色效应
- D.DNA复性
- E.核酸分子杂交
-
从苯巴比妥的结构看可认为它是
- A.弱酸性的
- B.中性的
- C.强碱性的
- D.两性的
- E.弱碱性的
-
下列哪种提取方法可以采用索氏提取器
- A.连续回流法
- B.升华法
- C.煎煮法
- 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 E.渗漉法
-
以下说法哪个与苯丙酸诺龙不相符
- A.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
- B.本品可用于骨折后不愈合及严重骨质疏松症
- C.长期使用本品可有轻微男性化倾向及肝脏毒性
- D.本品为19-位失碳雄激素类化合物
- E.临床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跃”是指
- A.指示剂变色范围
- B.化学计量点
- C.等当点前后滴定液体积变化范围
- D.滴定终点
- E.化学计量点附近突变的pH值范围
-
环磷酰胺毒性较小的原因是
- A.抗菌谱广
- B.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 C.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
- D.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 E.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
以硅胶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按作用机制属于
- A.吸附色谱
- B.离子交换色谱
- C.胶束色谱
- D.分子排阻色谱
- E.亲合色谱
-
中国药典的附录包括
- A.制剂通则
- B.非通用检测方法
- C.效价测定
- D.含量
- E.贮藏
-
关于滴定分析的方法,最准确的是
- A.空白滴定法
- B.对照滴定法
- C.间接滴定法
- D.剩余滴定法、直接滴定法
- E.置换滴定法、直接滴定法
-
男,30岁,一个月前感到疲劳,食欲减少,体重减轻,发烧咳嗽,咯痰带血丝。取痰标本涂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下见到染成红色细长弯曲有分枝的杆菌。谁最先发现了该种细菌
- A.巴斯德
- B.柯赫
- C.李斯特
- D.伊万诺夫斯基
- E.汉斯
-
取某蛋白质样品5mg,测得其中共含氮0.4mg,该样品蛋白质百分含量是
- A.6.25%
- B.25%
- C.50%
- D.75%
- E.20%
-
含芳环的药物主要发生以下哪种代谢
- A.还原代谢
- B.氧化代谢
- C.脱羧基代谢
- D.开环代谢
- E.水解代谢
-
下列不符合盐酸美西律的说法是
- A.治疗心律失常
- B.其结构为以醚键代替了利多卡因的酰胺键
- C.和碱性药物同用时,需要测定尿的pH值
- D.中毒血药浓度与有效血药浓度差别较大, 故用药安全
- E.化学名为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苯胺盐酸盐
-
新药开发中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药效学研究
- B.药动学研究
- C.剂型研究
- D.临床研究
- E.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
-
下列哪个药物为睾酮的长效衍生物
- A.苯丙酸诺龙
- B.丙酸睾酮
- C.氯司替勃
- D.氟他胺
- E.米非司酮
-
鞣质分为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是根据
- A.化学结构和能否被酸水解
- B.化学结构
- C.能否被酸水解
- D.含羟基的数目
- E.含羧基的数目
-
葡萄糖申蛋白质的检查方法
- A.蛋白质与有机溶剂作用产生沉淀
- B.蛋白质遇热产生沉淀
- C.蛋白质与显色剂作用显色
- D.蛋白质遇酸产生沉淀
- E.蛋白质在紫外区有吸收,从而测定的吸收度
-
全身麻醉药可用于
- A.中枢神经系统
- B.浸润麻醉
- C.吸入麻醉
- D.传导麻醉
- E.静脉麻醉
-
可用于分离中性皂苷与酸性皂苷的方法是
- A.中性醋酸铅沉淀
- B.碱性醋酸铅
- C.分段沉淀法
- D.胆甾醇沉淀法
- E.水提醇沉法
-
天花粉蛋白有引产作用,用于
- A.早期妊娠保胎
- B.中期妊娠保胎
- C.早期妊娠引产
- D.中期妊娠引产
- E.后期妊娠引产
-
以下哪个是米非司酮的化学结构特征
- A.11位为羟基,17α为乙炔基
- B.11位为羰基,17α为乙炔基
- C.11β-羟基,17α-乙炔基
- D.引入17α-乙炔基
- E.1113-4-二甲氨基苯基,17α-丙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