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练习题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缓冲系统是:

    •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 B.磷酸盐缓冲系统
    •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2. 发热时患者不出现:

    • A.呼吸加深加快
    • B.食欲增加
    • C.口干
    • D.全身酸痛
    • E.尿量减少
  3. 从动脉抽取血样后,若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测定结果将受影响?

    • A.pH
    • B.AB
    • C.SB
    • D.BB
    • E.BE
  4.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 A.HCO3 -
    • B.HPO42-
    • C.Cl-
    • D.SO42-
    • E.Pr-
  5.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见于:

    • A.低氧血症
    • B.长期饥饿
    • C.严重腹泻
    • D.水杨酸中毒
    • E.严重肾功能衰竭
  6.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 A.体液缓冲
    • B.呼吸代偿
    • C.肾脏代偿
    • D.骨盐缓冲
    • E.组织内缓冲
  7. 转基因动物属于:

    • A.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 B.细胞模型
    • C.数学模型
    • D.离休器官模型
    • E.整体动物模型
  8. 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 A.肺气肿
    • B.贫血
    • C.动脉痉挛
    • D.一氧化碳中毒
    • E.维生素B1缺乏
  9. 退热期体温调节的特点是:

    • A.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产热大于散热
    • B.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散热大于产热
    • C.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产热大于散热
    • D.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散热大于产热
    • E.体温调定点无变化,产热与散热处于平衡状态
  10.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见于:

    • A.全身性水肿
    • B.严重低血钾
    • C.应用利尿剂
    • D.Cushing综合症
    • E.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1. 呼吸功能衰竭合并下列哪种酸碱失衡时易发生肺性脑病?

    • A.代谢性酸中毒
    • B.呼吸性酸中毒
    • C.代谢性碱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混合性碱中毒
  12. 最容易发生休克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 A.高渗性脱水
    • B.低渗性脱水
    • C.等渗性脱水
    • D.水中毒
    • E.低钾血症
  13.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一项不符合?

    • A.血氧容量正常
    •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 C.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 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14. 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 A.K+
    • B.Mg2+
    • C.Ca2+
    • D.Na+
    • E.Fe2+
  15. 可导致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 A.高渗性脱水
    • B.低渗性脱水
    • C.等渗性脱水
    • D.急性水中毒
    • E.脑水肿
  16. 肺心病患者:

    • A.皮肤、粘膜发绀
    • B.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 C.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
    • D.皮肤、粘膜呈棕褐色
    • E.皮肤、粘膜呈苍白色
  17. 整体死亡的标志是:

    • A.心跳停止
    • B.脑死亡
    • C.呼吸停止
    • D.瞳孔散大
    • 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
  18.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 C.散热减少,产热正常,体温保持高水平
    •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19. 钾的生理功能有:

    • A.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
    • B.维持细胞静息膜电位
    • C.调节细胞内渗透压
    • D.调节细胞外液酸碱平衡
    • E.以上都有
  20. 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47,PaCO2 4.5kPa,HCO3- 19.3mmol/L,应诊断为: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21. 下列哪种酸碱平衡紊乱时尿液呈酸性:

    • A.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B.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C.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 D.高钾性代谢性酸中毒
    • E.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22. 某休克病人动脉血pH 7.32,[HCO3-]18mmol/,PaCO2 4.53kPa(34mmHg)时,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23. 血友病患者缺乏哪一种因子?

    • A.血浆蛋白过多
    • B.凝血因子Ⅴ缺乏
    • C.凝血因子Ⅷ缺乏
    • D.凝血因子Ⅹ缺乏
    • E.组织蛋白缺乏
  24. ADH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 B.促进髓袢降支和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 C.促进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 D.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E.促进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5.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

    • A.Ach分泌减少
    • B.体内产生抗n-Ach受体的抗体
    • C.Na+通道障碍
    • D.抗体与n-Ach受体结合
    • E.Ach与其受体结合障碍
  26. 极度衰弱的病人易发生:

    • A.高渗性脱水
    • B.低渗性脱水
    • C.等渗性脱水
    • D.水中毒
    • E.水肿
  27. 某疟疾患者突起畏寒,寒战,体温39℃,此时体内的变化是由于:

    • A.散热中枢兴奋
    • B.产热中枢抑制
    • C.调定点上移
    • D.皮肤血管扩张
    •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28. 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 C.散热减少,产热正常,体温保持高水平
    •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29. 血浆[H2CO3]代偿性升高可见于: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30. 全身性水肿患者出现:

    • A.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 B.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增多
    • C.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
    • D.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 E.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
  31.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 A.体液缓冲
    • B.呼吸代偿
    • C.肾脏代偿
    • D.骨盐缓冲
    • E.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32. Graves病(毒性甲状腺肿)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

    • 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 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
    • C.Gs含量减少
    • D.刺激性抗体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
    • E.阻断性抗体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
  33. 高热患者不作任何处理,易发生:

    • A.高渗性脱水
    • B.低渗性脱水
    • C.等渗性脱水
    • D.水中毒
    • E.水肿
  34. 下列哪项不属于机体的内部屏障?

    • A.黏膜屏障
    • B.白细胞屏障
    • C.肝屏障
    • D.血脑屏障
    • E.胎盘屏障
  35. 高渗性脱水的特征是:

    • A.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血钠<150mmol/L
    • B.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钠<130mmol/L
    • C.失钠与失水成比例,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血钠130~150mmol/L
    • D.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血钠<150mmol/L
    • E.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血钠>150mmol/L
  36. 缺氧时下列血管改变,哪项是正确的?

    • A.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 D.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 E.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
  37. 氰化钾中毒时:

    • A.皮肤、粘膜发绀
    • B.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 C.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
    • D.皮肤、粘膜呈棕褐色
    • E.皮肤、粘膜呈苍白色
  38. 能使血浆HCO3-,pH及PaCO2在正常范围内的酸碱失衡是:

    •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39.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浓度正常也可称为:

    • A.原发性脱水
    • B.慢性水中毒
    • C.等渗性脱水
    • D.高渗性脱水
    • E.低渗性脱水
  40. 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

    • A.大脑灰质
    • B.大脑白质
    • C.中脑
    • D.小脑
    • E.延脑
  41. 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剧烈呕吐时会发生:

    • 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2. 传染性发热见于:

    • A.心肌梗死
    • B.药物性荨麻疹
    • C.急性白血病
    • D.寄生虫感染
    • E.血浆中原胆烷醇酮增高
  43. 死亡受体(如I型TNFa受体)介导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

    • A.蛋白激酶A(PKA)
    • 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 C.蛋白激酶C(PKC)
    • D.NF-kB
    • E.caspases
  44. 与遗传性因素无关的疾病是:

    • A.两性畸形
    • B.糖尿病
    • C.血友病
    • D.精神分裂症
    • E.先天性心脏病
  45. 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 A.心力衰竭
    • B.呼吸衰竭
    • C.失血性休克
    • D.氰化物中毒
    • E.慢性贫血
  46. 能使皮肤,粘膜发绀的缺氧原因是:

    • A.肺心病
    • B.CO中毒
    • C.氰化物中毒
    • D.亚硝酸盐中毒
    • E.严重贫血
  47. 所谓基因病是指:

    • A.由各种体液性因子数量或活性变化引起的疾病
    • B.由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 C.由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而致的疾病
    • D.由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
    • E.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48. 能导致有效滤过压增高的因素是:

    • A.静脉回流受阻
    • B.血浆蛋白浓度升高
    •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D.淋巴回流受阻
    • E.组织间液增多
  49. 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

    • A.线粒体数量增加
    •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 D.合成代谢减少
    • 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50. 某全身水肿患者,血pH 7.49,PaCO2 6.67kPa(50mmHg),[HCO3-]37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A.代谢性酸中毒
    • B.呼吸性酸中毒
    • C.代谢性碱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1. 不属于固定酸的是:

    • A.乳酸
    • B.磷酸
    • C.碳酸
    • D.羟丁酸
    • E.水杨酸
  5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典型的膜受体

    • A.乙酰胆碱受体
    • B.异丙肾上腺素受体
    • C.胰岛素受体
    • D.γ干扰素受体
    • E.糖皮质激素受体
  53. 细胞内外液均增多而血浆渗透压降低称为:

    • A.水肿
    • B.积水
    • C.稀血症
    • D.水中毒
    • E.脱水
  54. 等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

    • A.等渗性脱水
    • B.高渗性脱水
    • C.低渗性脱水
    • D.低钾血症
    • E.水中毒
  55. 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 A.生物性因素
    • B.遗传性因素
    • C.先天性因素
    • D.营养性因素
    • E.免疫性因素
  56. 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7. 低渗性脱水的最明显部位是:

    • A.血浆
    • B.组织间液
    • C.透细胞液
    • D.细胞内液
    • E.细胞外液
  58. 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氧离曲线左移
    • B.血温降低
    • C.血液H+浓度升高
    • D.血K+升高
    • E.红细胞内2,3-DPG 含量减少
  59. 发热体温上升期:

    • A.皮肤温度高于调定点
    • B.中心温度高于调定点
    • C.皮肤温度高于中心温度
    • D.皮肤温度低于中心温度
    • E.皮肤温度等于中心温度
  60. 某慢阻肺患者,血pH 7.25,PaCO2 9.33 kPa(70mmHg),[HCO3-] 34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A.代谢性酸中毒
    • B.呼吸性酸中毒
    • C.代谢性碱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61. 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的变化是:

    •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 B.动脉血氧容量正常
    •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 E.动-静脉氧差增大
  62.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 A.Ca2+
    • B.Na+
    • C.Cl-
    • D.K+
    • E.Pr-
  63.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大于:

    • A.140mmol/L
    • B.150mmol/L
    • C.160mmol/L
    • D.120mmol/L
    • E.130mmol/L
  64. 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 B.淋巴回流不足
    • C.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 D.组织间隙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 E.血管口径增大
  65. 所谓受体病是指:

    • A.由各种体液性因子数量或活性变化引起的疾病
    • B.由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 C.由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而致的疾病
    • D.由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
    • E.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66. 某水杨酸中毒病人,血pH 7.31,HCO3- 19mmol/L,PaCO2 4.67kPa(35mmHg),血[Na+] 140mmol/L,血[Cl-]103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A.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 C.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
    •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67. 低钾血症时出现肌肉松驰无力的机制是:

    • A.Em负值↑,Et不变,Em-Et距离↑
    • B.Em负值↓,Et不变,Em-Et距离↓
    • C.Em负值不变,Et↑,Em-Et距离↑
    • D.Em负值↑,Et↓,Em-Et距离↓
    • E.Em负值↑,Et↑,Em-Et距离↑
  68. 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

    • A.血氧容量降低
    •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69.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体温升高属于:

    • A.发热
    • B.过热
    • C.生理性体温升高
    • D.病理性体温升高
    • E.其他
  70. 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A.细胞摄氧的能力
    • B.血红蛋白含量
    • C.动脉血CO2分压
    • D.动脉血氧分压
    •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71. 过多的体液积聚在体腔称为:

    • A.水肿
    • B.积水
    • C.稀血症
    • D.水中毒
    • E.脱水
  72. 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 A.心跳停止
    • B.自主呼吸停止
    • C.脑神经反射消失
    • D.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 E.瞳孔散大或固定
  73.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激素--醛固酮是一种:

    • A.丘脑下部视上核分泌的多肽激素
    • B.肾入球小动脉壁近球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酶
    • C.存在于心房肌细胞浆中的多肽激素
    • D.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激素
    • 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
  74. 疾病的简单提法是:

    • A.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 B.疾病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 C.疾病是指机体出现了症状和体征及社会活动异常
    • D.疾病是机体不舒服的感觉
    • E.疾病是病因引起自稳调节紊乱的异常生命过程
  75. 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特点是:

    •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 B.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 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明显丢失
  76. 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血液H+浓度升高
    • B.血浆CO2分压升高
    • C.血液温度升高
    •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
    • 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77. 关于钾代谢紊乱错误的说法是:

    • 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 B.血清钾浓度和体内钾总量一定呈平行关系
    • C.高钾血症可导致血液pH降低
    • D.急性碱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
    • E.严重的急性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呼吸肌麻痹
  78. 等渗性脱水的体液变化特点是:

    • A.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变化不大
    • B.细胞内液变化不大,细胞外液减少
    • C.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增多
    • D.细胞内液增多,细胞外液减少
    • E.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减少
  79. 过量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 A.大量出汗导致钾丧失
    • B.醛固酮分泌过多
    • C.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
    • D.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
    • E.细胞外钾大量转入细胞内
  80. 植物人状态是指:

    • A.心跳停止
    • B.自主呼吸停止
    • C.颅神经反射消失
    • D.持续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 E.瞳孔散大固定
  81. 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 A.钠离子
    • B.钾离子
    • C.有机酸
    • D.蛋白质
    • E.尿素
  82. 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 mmHg),血氧容量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 A.哮喘
    • B.肺气肿
    • C.慢性贫血
    •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E.严重维生素缺乏
  83. 所谓分子病是指:

    • A.由各种体液性因子数量或活性变化引起的疾病
    • B.由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 C.由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而致的疾病
    • D.由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
    • E.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84. 针对肿瘤患者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治疗时可采取的方法为:

    • A.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 B.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 C.核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 D.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 E.腺苷酸环化酶的单克隆抗体
  85. 心肌肥厚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不包括:

    • A.PLC-PKC通路
    • B.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
    • C.PI-3K-AKT通路
    • D.JAK-STAT通路
    • E.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
  86. 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 A.SB↓,AB↓,BB↓,BE负值↑,PaCO2↓,pH↓
    • B.SB↑,AB↑,BB↑,BE负值↓,PaCO2↑,pH↑
    • C.SB↑,AB↑,BB↑,BE负值↓,PaCO2↑, pH ↓
    • D.SB↓,AB↓,BB↓,BE负值↑,PaCO2↓, pH↑
    • E.SB N,AB N,BB N,BE N,PaCO2 N,pH N
  87.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 A.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障碍
    • D.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减少
    • E.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增多
  88. 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 A.5%葡萄糖
    • B.0.9%NaCl
    • C.先3%NaCl液,后5%葡萄液
    • D.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 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89. 下列哪项属于免疫缺陷病?

    • A.红斑性狼疮
    • B.青霉素过敏
    • C.关节炎
    • D.艾滋病
    • E.哮喘
  90. 碱中毒对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亢进、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清K+减少
    • B.血清Cl-减少
    • C.血清Ca2+减少
    • D.血清Na+减少
    • E.血清Mg2+减少
  91. 不是激活NF-κB的因素是:

    • A.TNF
    • B.病毒
    • C.氧化剂
    • D.IL-10
    • E.内毒素
  92. 呼吸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 A.SB↓,AB↓,BB↓,BE负值↑,PaCO2↓,pH↓
    • B.SB↑,AB↑,BB↑,BE负值↓,PaCO2↑,pH↑
    • C.SB↑,AB↑,BB↑,BE负值↓,PaCO2↑, pH ↓
    • D.SB↓,AB↓,BB↓,BE负值↑,PaCO2↓, pH↑
    • E.SB N,AB N,BB N,BE N,PaCO2 N,pH N
  93.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不包括:

    • A.体液机制
    • B.神经机制
    • C.组织细胞机制
    • D.分子机制
    • E.内分泌机制
  94. 高渗性脱水患者最早出现的表现:

    • A.外周循环衰竭
    • B.尿钠减少
    • C.血清钾浓度降低
    • D.口渴
    • E.细胞内液量增多
  95. 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肺部感染住院,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33,PaCO2 9.3kPa(70mmHg),HCO3- 36mmol/L,该病人应诊断为: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 D.混合性酸中毒
    •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96. 最易发生脱水热的水与电解质紊乱类型:

    • A.高渗性脱水
    • B.低渗性脱水
    • C.等渗性脱水
    • D.水肿
    • E.水中毒
  97.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内液
    • B.体液
    • C.细胞外液
    • D.血浆
    • E.淋巴液
  98. 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 A.增加前列腺素
    • B.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 C.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99. 肝性水肿时:

    • A.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
    • 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
    • C.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但体重减轻
    • D.全身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腹水
    • E.水肿只见于妇女,以中年妇女多见
  100. 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 A.病毒
    • B.细菌
    • C.四氯化碳
    • D.立克次体
    • E.疟原虫
  101. 血液中的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 A.BB
    • B.PaCO2
    • C.HCO3-浓度和H2CO3浓度
    • D.AB和SB
    • E.BE和AG
  102. 盛暑行军时只大量饮水可发生:

    • A.等渗性脱水
    • B.高渗性脱水
    • C.低渗性脱水
    • D.水肿
    • E.水中毒
  103. 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是:

    • A.兴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升高,收缩性升高
    • B.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升高,收缩性升高
    • C.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升高
    • D.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升高,收缩性降低
    • E.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
  104. 下列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 A.致病因素已经消除
    • B.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 C.劳动能力完全恢复
    • D.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 E.机体通过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