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练习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普萘洛尔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 A.诱发支气管哮喘
    • B.心悸
    • C.感觉异常
    • D.中枢抑制
    • E.眼压升高
  2. 适用于高肾素型高血压的药物是:()

    • A.肼苯哒嗪
    • B.硝苯吡啶
    • C.硫氮草酮
    • D.普萘洛尔
    • E.氢氯噻嗪
  3. 适用于高心输出量型高血压的药物是:()

    • A.肼苯哒嗪
    • B.硝苯吡啶
    • C.硫氮草酮
    • D.普萘洛尔
    • E.氢氯噻嗪
  4. 下列各穴中,常用于保健并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是

    • A.百会
    • B.肾俞
    • C.脾俞
    • D.足三里
    • E.气海俞
  5. 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 A.诱发支气管哮喘
    • B.心悸
    • C.感觉异常
    • D.中枢抑制
    • E.眼压升高
  6. 正确答案:C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

    • A.肺俞
    • B.三焦俞
    • C.肝俞
    • D.肾俞
    • E.脾俞
  7. 腰痛发病的关键是

    • A.寒湿
    • B.湿热
    • C.肾虚
    • D.气滞
    • E.血瘀
  8. 水肿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A.心、肝、脾
    • B.肝、脾、肾
    • C.肺、脾、肾
    • D.脾、肾、心
    • E.肾、心、肺
  9. 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

    • A.心、脾、肝、肾
    • B.心、肝、小肠
    • C.心、肝、大肠
    • D.心、脾、肝、胃
    • E.肝、胃、大肠
  10.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目的是

    • A.看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B.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和流行
    • C.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D.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 E.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1. 风痰闭阻之痫证的治法是

    • A.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 B.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 C.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 D.熄风开窍,化痰定志
    • E.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12. 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

    • A.散寒化痰通络
    • B.理气通阳化瘀
    • C.芳香温通止痛
    • D.益气温阳散寒
    • E.回阳救逆固脱
  13. 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

    • A.心下满
    • B.身热
    • C.体重节痛
    • D.喘咳寒热
    • E.逆气而泄
  14. 系统提出用酸收法治疗泄泻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 B.李东垣
    • C.朱丹溪
    • D.张景岳
    • E.李中梓
  15. 治疗咳嗽,除以治肺为主外,还应注意治

    • A.肝、脾、肾
    • B.心、肝、肾
    • C.心、脾、肾
    • D.心、肝、脾
    • E.肝、胃、肾
  16. 尿血与血淋的鉴别,主要在于

    • A.尿色的深浅
    • B.尿量的多少
    • C.尿味的情况
    • D.有无尿痛
    • E.以上均非
  17. 尺泽穴位于

    • 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 B.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 C.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 D.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 E.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向外0.5 寸处
  18. 喘证的病变部位在

    • A.心、肺
    • B.肺、肾
    • C.心、肾
    • D.脾、肾
    • E.肺、脾
  19. 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脾俞、章门
    • B.下脘、足三里
    • C.上脘、行间
    • D.梁门、内庭
    • E.膻中、丰隆
  20. 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

    • A.四缝
    • B.十宣
    • C.八邪
    • D.合谷
    • E.曲池
  21. 治疗肾虚型牙痛,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外关、风池
    • B.太溪、行间
    • C.太溪、外关
    • D.太冲、曲池
    • E.太冲、阳溪
  22. 胃痛的治疗,主要是

    • A.调肝理气止痛
    • B.调肝和胃止痛
    • C.理气和胃止痛
    • D.调理脾胃止痛
    • E.调肝理脾止痛
  23. 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

    • 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
    • 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 C.中府、丰隆、肺俞、太渊
    • D.列缺、合谷、行间、章门
    • 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
  24. 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脾俞、胃俞
    • B.气海、神阙
    • C.关元、命门
    • D.合谷、曲池
    • E.中脘、行间
  25. 提插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 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 B.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
    • C.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 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 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26.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 A.寒性呕吐腹痛
    • B.哮喘
    • C.瘰疬
    • D.疮疡
    • E.小儿脐风
  27. 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

    • A.高热惊厥
    • B.中风脱证
    • C.中暑昏迷
    • D.急性腰扭伤
    • E.喉蛾
  28. 下列哪组属行针辅助手法

    • 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 B.提插法,捻转法,弹针法
    • C.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 D.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
    • E.提插法,刮柄法,震颤法
  29. 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 A.指切进针法
    • B.挟持进针法
    • C.提捏进针法
    • D.舒张进针法
    • E.套管进针法
  30. 在大腿部位没有经穴的经脉是

    • A.胃经
    • B.胆经
    • C.肾经
    • D.脾经
    • E.肝经
  31. 四缝穴的位置在

    • A.手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 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 D.手l—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 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32. 不属于手阳明经主治病的是

    • A.前头、鼻病
    • B.口齿病
    • C.前阴病
    • D.眼病
    • E.热病
  33. 天突至歧骨,常用骨度为

    • A.14寸
    • B.12寸
    • C.9寸
    • D.8寸
    • E.5寸
  34. 治疗寒证一般用

    • A.疾刺
    • B.泻法
    • C.刺出血
    • D.灸法
    • E.不留针
  35. “痔、疟、狂、癫疾”是何经病候

    • A.足少阳胆经
    • B.足阳明胃经
    • C.足太阳膀胱经
    • D.手太阳小肠经
    • E.手少阳三焦经
  36. “以痛为腧”指的穴位是

    • A.阿是穴
    • B.五输穴
    • C.奇穴
    • D.原穴
    • E.郗穴
  37. 下列各腧穴中,属于肾经的腧穴有

    • A.梁门
    • B.风门
    • C.神门
    • D.章门
    • E.幽门
  38. 司眼险开合与下肢运动的经脉是

    • A.肝经
    • B.胆经
    • C.三焦经
    • D.阳维脉、阴维脉
    • E.阳跷脉、阴跷脉
  39.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 A.冲脉
    • B.督脉
    • C.足阳明胃经
    • D.任脉
    • E.足太阴脾经
  40. 下列哪种手法不属于行针的辅助手法

    • A.循法
    • B.捻转法
    • C.刮法
    • D.震颤法
    • E.飞法
  41. 肺经腧穴可治疗除哪项以外的病症

    • A.肺病
    • B.胸病
    • C.喉病
    • D.项背病
    • E.经脉循行部位病
  42. 别络的生理功能为

    • A.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 B.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
    • C.主束骨而利机关
    • 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 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