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针灸治疗休息痢,配穴为

    • A.曲池、内庭
    • B.中脘、气海
    • C.中脘、内关、内庭
    • D.合谷、天枢、上巨虚
    • E.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2. 针灸治疗寒湿痢,配穴为

    • A.曲池、内庭
    • B.中脘、气海
    • C.中脘、内关、内庭
    • D.合谷、天枢、上巨虚
    • E.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3. 针灸治疗噤口痢,配穴为

    • A.曲池、内庭
    • B.中脘、气海
    • C.中脘、内关、内庭
    • D.合谷、天枢、上巨虚
    • E.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4. 针灸治疗湿热痢,配穴为

    • A.曲池、内庭
    • B.中脘、气海
    • C.中脘、内关、内庭
    • D.合谷、天枢、上巨虚
    • E.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5. 虚劳病的辨证

    • A.以五脏为纲
    • B.以阴阳为纲
    • C.以气血为纲
    • D.以脏腑为纲
    • E.以阴阳气血为纲
  6. 针灸治疗痢疾的基本处方是

    • A.曲池、内庭
    • B.中脘、气海
    • C.中脘、内关、内庭
    • D.合谷、天枢、上巨虚
    • E.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7. 内伤杂病辨证

    • A.以五脏为纲
    • B.以阴阳为纲
    • C.以气血为纲
    • D.以脏腑为纲
    • E.以阴阳气血为纲
  8. 患儿,两足趾、足背皮肤有10余枚隆起赘生物,小者如粟米,大者如黄豆,状如花蕊,搔破后易出血,其诊断是(  )。

    • A.掌跖疣
    • B.传染性软疣
    • C.寻常疣
    • D.丝状疣
    • E.扁平疣
  9. 患者,男,60岁。平素头晕头痛,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面赤身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其诊断是(  )。

    • A.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人中
    • B.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 C.中风中脏腑闭证阳闭
    • D.中风中脏腑闭证阴闭
    • E.中风中脏腑脱证
  10. 患者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痛减,舌苔薄白,脉弦而缓,两关不调。治疗应选用(  )。

    • A.温脾汤
    • B.保和丸
    • C.四神丸
    • D.痛泻要方
    • E.木香槟榔丸
  11. 患者,男,36岁,近13腹胀或痛,时有条状物聚集于腹部,按之胀甚,纳食少,大便秘结,苔腻,脉弦滑,证属(  )。

    • A.气滞血阻型积证
    • B.气结血瘀型积证
    • C.肝郁气滞型积证
    • D.食滞痰阻型聚证
    • E.肝气挟痰型聚证
  12. 患者,女,50岁,巅顶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应选(  )。

    • A.川芎茶调散
    • B.羌活胜湿汤
    • C.吴茱萸汤
    • D.半夏白术天麻汤
    • E.苓桂术甘汤
  13. 患者干咳无痰,胸痛,午后颧红,夜间低热,盗汗,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脉细数。其典型舌象应是(  )。

    • A.舌红苔黄
    • B.舌红少苔
    • C.舌绛苔黄
    • D.舌紫苔黄
    • E.舌淡少苔
  14. 患儿,9岁。近1年来已有10次突然中断讲话,两眼凝视,面无表情,面肌微颤,手中东西掉落,呼之不应,历时10~20秒,自动恢复正常,从未跌倒。应诊断为癫痈发作的类型是(  )。

    • A.大发作
    • B.失神小发作
    • C.精神运动性发作
    • D.局限性发作
    • E.婴儿痉挛
  15. 患者,女,36岁,已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颇言,食少便溏,月经淋漓不断,经血色淡,舌淡无苔,脉沉细无力。其病机是(  )。

    • A.脾不统血
    • B.脾肾阳虚
    • C.气血两虚
    • D.脾肺气虚
    • E.肝血不足
  16. 患者,女,50岁,半年前觉下肢无力,渐不能着地,、腰脊疲软,头晕耳鸣,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应选方为(  )。

    • A.左归饮
    • B.左归丸
    • C.大补阴丸
    • D.知柏地黄丸
    • E.虎潜丸
  17.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者是 (  )。

    • A.喘
    • B.哮
    • C.短气
    • D.上气
    • E.独语
  18. 肺痈发病最主要病因是(  )。

    • A.风热火毒
    • B.劳累过度
    • C.卫外不固
    • D.痰湿内阻
    • E.痰热蕴肺
  19. 患者,男,40岁。咳嗽,痰稠带血,咳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

    • A.十灰散
    • B.四生丸
    • C.咳血方
    • D.百合固金汤
    • E.养阴清肺汤
  20. 头痛牵引项背多属(  )。

    • A.太阳经头痛
    • B.厥阴经头痛
    • C.少阳经头痛
    • D.阳明经头痛
    • E.少阴经头痛
  21. 下列哪项不属于神经反射的深反射(  )。

    • A.肱三头肌反射
    • B.肱二头肌反射
    • C.膝腱反射
    • D.腹壁反射
    • E.跟腱反射
  22.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者是(  )。

    • A.浮脉
    • B.微脉
    • C.芤脉
    • D.弱脉
    • E.散脉
  23. 生理性黄疸自行消退的时间是(  )。

    • A.生后4~6天
    • B.生后6~8天
    • C.生后8~10天
    • D.生后10~14天
    • E.生后14~20天
  24. 具有收敛散风,杀真菌,止痒作用的外用药剂型是(  )。

    • A.油
    • B.溶液
    • C.粉剂
    • D.洗剂
    • E.酊剂
  25. 具有调经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应首选的药物是(  )。

    • A.乌药
    • B.枳实
    • C.橘皮
    • D.香附
    • E.木香
  26. 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根据是(  )。

    • A.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 B.心主身之血脉
    • C.心主神志
    • D.心者,生之本
    • E.心为火脏
  27. 对医学伦理学不伤害原则的准确理解是对患者(  )。

    • A.避免责任伤害
    • B.避免技术伤害
    • C.避免躯体伤害
    • D.避免心理伤害
    • E.以上都是
  28. 与痰饮的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

    • A.肝、脾、肾
    • B.肺、脾、肾
    • C.心、肝、肾
    • D.肺、肝、肾
    • E.心、肺、肾
  29. 下列哪项不属于胁痛的病理因素(  )。

    • A.肝气郁结
    • B.胃气上逆
    • C.瘀血厚着
    • D.肝胆湿热
    • E.肝阴不足
  30. 上肢屈侧后缘疼痛应责之于(  )。

    • A.手太阴肺经
    • B.手厥阴心包经
    • C.手少阴心经
    • D.手太阳小肠经
    • E.手少阳三焦经
  31. 中枢性瘫痪的临床体征特点是(  )。

    • A.腱反射减弱
    • B.浅反射消失
    • C.病理反射不明显
    • D.肌张力降低
    • E.肌张力增强
  32. 最早提出“五软”之称的医籍是(  )。

    • A.《小儿药证直诀》
    • B.《幼幼新书》
    • C.《婴童百问》
    • D.《保婴撮要》
    • E.《医宗金鉴》
  33. 镇肝熄风汤的功用是(  )。

    •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 B.祛风清热
    • C.祛风除湿
    • D.祛风胜湿
    • E.镇肝潜阳
  34. 医患之间正常的信托关系应该建立于哪一种关系之上(  )。

    • A.上下级关系
    • B.契约关系
    • C.社会主义医德关系和法制关系
    • D.亲属关系
    • E.货币交易关系
  35. 胸壁静脉曲张不见于(  )。

    • A.上腔静脉梗阻
    • B.布加综合征
    • C.肋骨骨折
    • D.肝硬化
    • E.缩窄性心包炎
  36. 清经散的药物组成是 (  )。

    • A.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 B.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茯苓、黄芩、麦冬
    • C.丹皮、青蒿、黄芩、黄柏、茯苓、赤芍、地骨皮
    • D.丹皮、赤芍、地骨皮、黄芩、黄柏、茯苓、生地黄
    • E.丹皮、地榆、白芍、生地黄、黄柏、茯苓、青蒿
  37. 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  )。

    • A.甲型肝炎病毒
    • B.乙型肝炎病毒
    • C.丙型肝炎病毒
    • D.戊型肝炎病毒
    • E.丁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