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宜用: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A.生地黄
    • B.玄参
    • C.赤芍
    • D.紫草
    • E.水牛角
  2. 谷精草的功效是

    • A.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 B.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谷精草
    • C.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 D.滋养肝肾,明目退翳
    • E.养血柔肝,润肠,通便
  3. 青葙子的功效是

    • A.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 B.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谷精草
    • C.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 D.滋养肝肾,明目退翳
    • E.养血柔肝,润肠,通便
  4.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宜用: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 A.生地黄
    • B.玄参
    • C.赤芍
    • D.紫草
    • E.水牛角
  5. 淡竹叶的功效是

    • A.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 B.清热生津,解毒消痈
    • C.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 D.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E.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6. 石膏的功效是

    • A.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 B.清热生津,解毒消痈
    • C.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 D.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E.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7. 秦皮的功效是

    • A.清热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皮带痢目
    • 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鱼腥草消痈脓、利尿通淋
    • C.清热解毒,清肿止痛,凉肝定惊
    • 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祛风燥湿
    • E.清热解毒,消通散结,杀虫止痒。
  8. 鱼腥草的功效是

    • A.清热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皮带痢目
    • 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鱼腥草消痈脓、利尿通淋
    • C.清热解毒,清肿止痛,凉肝定惊
    • 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祛风燥湿
    • E.清热解毒,消通散结,杀虫止痒。
  9. 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药是: 蒲公英利尿通淋

    • A.蒲公英
    • B.紫花地丁
    • C.大青叶
    • D.贯众
    • E.漏芦
  10. 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的药是:漏芦通经下乳

    • A.蒲公英
    • B.紫花地丁
    • C.大青叶
    • D.贯众
    • E.漏芦
  11.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长于泻心胃之火的药是: 黄连泻心胃之火

    • A.半边莲
    • B.秦皮
    • C.黄连
    • D.马齿苋
    • E.鸦胆子
  12. 善治湿热泻痢的要药是:黄连、黄柏治湿热泻痢

    • A.白头翁、鸦胆子
    • B.黄连、黄柏
    • C.蒲公英、紫花地丁
    • D.白花蛇舌草、蚤休
    • E.土茯苓、白藓皮
  13. 善治热毒血痢的药是:

    • A.白头翁、鸦胆子
    • B.黄连、黄柏
    • C.蒲公英、紫花地丁
    • D.白花蛇舌草、蚤休
    • E.土茯苓、白藓皮
  14.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的药是:秦皮能止痢止带、清热燥湿解毒

    • A.半边莲
    • B.秦皮
    • C.黄连
    • D.马齿苋
    • E.鸦胆子
  15. 龙胆草长于

    • A.泻肝火
    • B.泻心火
    • C.泻胃火
    • D.泻肾火
    • E.泻肺火
  16. 黄柏长于

    • A.泻肝火
    • B.泻心火
    • C.泻胃火
    • D.泻肾火
    • E.泻肺火
  17. 功能清热解毒,且能疏散表热的药是

    • A.金银花
    • B.蒲公英
    • C.野菊花
    • D.紫花地丁
    • E.穿心莲
  18. 功能清热解毒,且能燥湿的药是:穿心莲能燥湿

    • A.金银花
    • B.蒲公英
    • C.野菊花
    • D.紫花地丁
    • E.穿心莲
  19. 17岁女青年,周二尖瓣关闭不全,欲行瓣膜移植术,二尖瓣位于

    • A.右房室口周围
    • B.左房室口周围
    • C.肺动脉口周围
    • D.主动脉口周围
    • E.冠状窦口周围
  20. 一患者,牙痛数日,经医生检查为左上颌第二磨牙龋齿,关于支配该牙的神经的错误描述是

    • A.为上牙槽神经
    • B.是上颌神经的分支
    • C.为感觉性神经
    • D.经圆孔出颅
    • E.该神经还支配咀嚼肌
  21. 一男子因车祸外伤大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医生立即要做大隐静脉切开术输血补液,大隐静脉切开的部位

    • A.外踝前
    • B.外踝后
    • C.内踝前
    • D.内踝后
    • E.内、外踝之间
  22. 65岁男性尿血而住院观察,经膀胱镜检查尿血为膀胱三角处肿瘤而致,膀胱三角位于

    • A.膀胱底外面两输尿管与尿道内口之间
    • B.膀胱尖与两输尿管之间
    • C.膀胱底内两输尿管与尿道内口之间
    • D.膀胱壁的粘膜、平滑肌和外膜之间
    • E.膀胱尖、膀胱底与尿道内口之间
  23. 76岁老者,胸部隐痛数月,咳嗽,被送进医院,X线检查诊断为纵隔肿瘤,下列结构中除哪一项外都属纵隔的结构

    • A.心
    • B.肺
    • C.气管
    • D.食管
    • E.主动脉
  24. 三岁婴儿,发烧、嗓子痛、打喷嚏,医生说此婴儿现患了上呼吸道感染,下列结构除哪一项外,都属上呼吸道

    • A.鼻腔
    • B.鼻咽部
    • C.口咽部
    • D.喉腔
    • E.气管
  25. 有关胃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 A.入口为贲门
    • B.下缘为胃大弯
    • C.肌层为平滑肌
    • D.胃前壁全部与腹前壁相贴
    • E.幽门部分成幽门管和幽门窦
  26. 一女婴因产伤胸锁乳突肌痉挛导致斜颈畸形,关于胸锁乳突肌描述正确的是

    • A.受颈神经支配
    • B.一侧收缩头弯向前
    • C.一侧收缩头弯向对侧
    • D.侧收缩面转向对侧
    • E.两侧收缩面转向对侧
  27. 咳嗽有微热,咯吐腥臭痰,胸中隐隐作痛,肌肤甲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 A.苇茎汤
    • B.大陷胸汤
    • C.薏艹以附子败酱散
    • D.小陷胸汤
    • E.清气化痰丸
  28. 脾胃伤于寒湿,症正脘腹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者,治宜选用

    • A.平胃散
    • B.吴茱萸汤
    • C.理中丸
    • D.厚朴温中汤
    • E.以上都不适宜
  29. 疮疡溃后,气血两虚,久不愈合者,治宜选用

    • A.牛蒡解肌汤
    • B.阳和汤
    • C.仙方活命饮
    • D.内补黄芪汤
    • E.五味消毒饮
  30. 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作痛,吞酸嘈杂者,治宜选用

    • A.保和丸
    • B.吴茱萸汤
    • C.厚朴温中汤
    • D.小建中汤
    • E.大建中汤
  31. 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医学全在.线提供小便短赤,舌黄腻者,治宜选用

    • A.小活络丹
    • B.鸡鸣散
    • C.六味地黄丸
    • D.二妙散
    • E.大补阴丸
  32. 肺结核的低热是指体温在(  )。

    • A.37.5~38℃
    • B.38~39℃
    • C.39℃以上
    • D.36~37℃
    • E.37~37.5℃
  33. 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治宜选用

    • A.竹叶石膏汤
    • B.白虎加人参汤
    • C.当归补血汤
    • D.生脉散
    • E.补中益气汤
  34. 执行职务的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哪类疾病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机构报告疫情(  )。

    • A.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 B.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 C.丙类传染病病人
    •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 E.疑似甲类、乙类、丙类病人
  35. 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 (  )。

    • A.鼠类接触史
    • B.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C.三痛和三红症
    • D.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
    • E.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36.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其“肿”的成因是(  )。

    • A.风
    • B.火
    • C.痰
    • D.虚
    • E.郁结
  37. 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  )。

    • A.技术规程
    • B.技术标准
    • C.行为准则
    • D.思想准则
    • E.思想和行为准则
  38. 患儿,男,3岁,高热l天,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苔黄糙。治疗应首选(  )。

    • A.桑菊饮
    • B.银翘散
    • C.透疹凉解汤
    • D.清胃解毒汤
    • E.普济消毒饮
  39. 肺内局限性的湿哕音提示(  )。

    • A.急性肺水肿
    • B.胸腔积液
    • C.炎性病变
    • D.气管痉挛
    • E.肺不张
  40. 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特征是(  )。

    • A.胃脘胀痛,嗳腐吞酸
    • B.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 C.胃脘胀痛,连及两胁
    • D.胃痛隐隐,心烦嘈杂
    • E.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41. 夏季热暑伤肺胃型的症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发热持续不退
    • B.恶风头痛
    • C.口渴引饮
    • D.皮肤灼热无汗
    • E.小便频数清长
  42. 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  )。

    • A.心、脾、肾
    • B.心、肝、小肠
    • C.心、肺、大肠
    • D.心、脾、肝
    • E.肝、胃、心
  43. 大叶性肺炎叩诊呈(  )。

    • A.清音
    • B.过清音
    • C.鼓音
    • D.浊音或实音
    • E.正常
  44. 吴师机《理瀹骈文》的主要内容是(  )。

    • A.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
    • B.立论以鉴别诊断为主
    • C.专述药膏的外治法
    • D.以温病学说进行辨证治疗
    • E.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
  45. 寒邪袭人,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

    • A.其性收引,以致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 B.其为阴邪,伤及阳气,肢体失于温煦
    • C.其性凝滞,肢体气血流行不利
    • D.其与肾相应,肾精受损,不能滋养肢体
    • E.其邪袭表,卫阳被遏,肢体肌肤失于温养
  46. 下列指明了典型心绞痛胸痛的部位是(  )。

    • A.胸部左侧
    • B.胸部右侧
    • C.心尖部
    • D.左肩背部
    • E.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
  47. 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

    • A.指切进针法
    • B.挟持进针法
    • C.提捏进针法
    • D.舒张进针法
    • E.套管进针法
  48. 中医儿科首创五脏辨证的医家是(  )。

    • A.石全
    • B.刘防
    • C.钱乙
    • D.曾世荣
    • E.孙思邈
  49. 在诊断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

    • A.主要疾病
    • B.曾患过的疾病
    • C.家族成员所患疾病
    • D.并发病
    • E.伴发病
  50. 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是(  )。

    • A.主动一被动型,互相一合作型,平等参与型
    • B.主动一合作型,相互一指导型,共同参与型
    • C.主动一配合型,指导一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 D.主动一被动型,指导一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 E.主动一被动型,共同参与型,父权主义型
  51.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称为(  )。

    • A.热淋
    • B.石淋
    • C.膏淋
    • D.癃
    • E.闭
  52. 既可化瘀止血,又可活血定痛的药物是(  )。

    • A.血余炭
    • B.白及
    • C.槐花
    • D.地榆
    • E.三七
  53. 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  )。

    • A.合谷
    • B.至阴
    • C.三阴交
    • D.太冲
    • E.足三里
  54. 在下列药物中,既可发汗解表,又可治疗血瘀经闭、痛经的药物是(  )。

    • A.桂枝
    • B.防风
    • C.荆芥
    • D.羌活
    • E.麻黄
  55. 左归丸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是(  )。

    • A.滋阴
    • B.疏肝
    • C.补脾
    • D.降火
    • E.益气
  56. 健脾丸中含有的药物是(  )。

    • A.白术、木香、半夏
    • B.白术、木香、连翘
    • C.白术、茯苓、连翘
    • D.白术、木香、黄连
    • E.白术、茯苓、半夏
  57. 哮病内外皆寒的常用治疗方剂是(  )。

    • A.甘姜苓术汤
    • B.华盖散
    • C.小青龙汤
    • D.二陈平胃汤
    • E.半夏厚朴汤
  58.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

    • A.相互转化
    • B.相生相克
    • C.相互对立
    • D.互根互用
    • E.消长平衡
  59. 我国儿科医案记载较早见于(  )。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元代
    • D.宋代
    • E.明代
  60. 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特征是(  )。

    • A.胃脘胀痛,暧腐吞酸
    • B.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 C.胃脘胀痛,连及两胁
    • D.胃痛隐隐,心烦嘈杂
    • E.胃脘刺痛,痛有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