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第一单元》考前冲刺试卷(二)
-
下列关于该致病菌致病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白细胞毒素,损伤乃至杀死白细胞
- B.抑制中性多形核白细胞趋化
- C.产生内毒素
- D.产生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
- E.产生无活性胶原酶
-
下列不属于该病治疗原则的是
- A.早期治疗
- B.调整机体防御功能
- C.可同时进行正畸治疗
- D.适当时同时使用阿莫西林和四环素作为辅助治疗
- E.定期复查和进行必要的后续治疗
-
此病的致病菌主要是
- A.梭形杆菌
- B.链球菌
- C.伴放线放线杆菌
- D.螺旋体
- E.乳酸杆菌
-
确诊后,该患者的治疗方法是
- A.调
固定松牙
- B.固定松牙、调
- C.固定松牙、调
、定期复诊(6个月)
- D.定期观察
- E.固定松牙、调
、定期复诊(1年内)
- A.调
-
若排除了根折和牙槽突骨折,则应诊断为
- A.牙髓坏死
- B.牙髓充血
- C.牙髓炎
- D.牙震荡
- E.部分性牙脱位
-
(共用题干) 某女性患者,14岁,口腔检查见上下前牙移位,松动Ⅰ~Ⅱ度,X线显示第一磨牙牙槽骨弧形吸收至根中1/2,上下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约至根1/2~2/3。
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青少年牙周炎
- B.慢性牙周炎
- C.慢性龈缘炎
- D.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 E.青春前期牙周炎
-
(共用题干) 某男性患者,11岁,自诉跌倒后上前牙伸长不适。口腔检查见未伸长,松动Ⅱ度,叩(+),龈缘少量出血,牙髓无活力。该患牙进一步的处理措施是
- A.拍X线片
- B.固定松牙
- C.调
- D.根管治疗
- E.定期观察
-
下颌神经出颅
- A.破裂孔
- B.卵圆孔
- C.眶上裂
- D.圆孔
- E.颈动脉孔
-
上颌神经出颅
- A.破裂孔
- B.卵圆孔
- C.眶上裂
- D.圆孔
- E.颈动脉孔
-
眼神经出颅
- A.破裂孔
- B.卵圆孔
- C.眶上裂
- D.圆孔
- E.颈动脉孔
-
副根管
- A.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
- B.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根管仍存在
- C.根管在根尖分散或2个或2个以上的分支,根管不存在
- D.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
- E.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的管道
-
根管侧支
- A.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
- B.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根管仍存在
- C.根管在根尖分散或2个或2个以上的分支,根管不存在
- D.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
- E.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的管道
-
根尖分歧
- A.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
- B.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根管仍存在
- C.根管在根尖分散或2个或2个以上的分支,根管不存在
- D.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
- E.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的管道
-
颧牙槽嵴
- A.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
- B.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
- C.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
- D.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称为
- E.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
-
外斜嵴(外斜线)
- A.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
- B.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
- C.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
- D.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称为
- E.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
-
下颌支外侧隆突
- A.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
- B.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
- C.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
- D.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称为
- E.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
-
下颌隆突
- A.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
- B.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
- C.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
- D.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称为
- E.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
-
内斜嵴(内斜线)
- A.在上颌骨脸面与颞下面之间、上颌第一磨牙上方的骨嵴,称为
- B.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为
- C.自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
- D.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称为
- E.下颌支外侧面上中部突起成骨嵴,称为
-
发病年龄在青春期到35岁之间,多数牙受累的是
- A.慢性牙周炎
- B.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 C.弥漫型青少年牙周炎
- D.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 E.青春前期牙周炎
-
发病起于乳牙萌出期,恒牙也可受累的是
- A.慢性牙周炎
- B.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 C.弥漫型青少年牙周炎
- D.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 E.青春前期牙周炎
-
发生在青春期至25岁年轻人,主要侵犯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是
- A.慢性牙周炎
- B.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 C.弥漫型青少年牙周炎
- D.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 E.青春前期牙周炎
-
牙隐裂的主要自觉症状有
- A.轻度刺激痛
- B.剧烈自发痛
- C.牵涉性痛
- D.持续性钝痛
- E.咬合痛
-
非糜烂型扁平苔藓的主要自觉症状有
- A.轻度刺激痛
- B.剧烈自发痛
- C.牵涉性痛
- D.持续性钝痛
- E.咬合痛
-
带状疱疹的主要自觉症状有
- A.轻度刺激痛
- B.剧烈自发痛
- C.牵涉性痛
- D.持续性钝痛
- E.咬合痛
-
唇弓是
- A.上下唇的游离缘,即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 B.唇红和皮肤的交界处
- C.上唇的整个唇红缘,呈弓背状
- D.唇弓两侧的最高点
- E.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的突起
-
唇珠是
- A.上下唇的游离缘,即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 B.唇红和皮肤的交界处
- C.上唇的整个唇红缘,呈弓背状
- D.唇弓两侧的最高点
- E.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的突起
-
唇红缘是
- A.上下唇的游离缘,即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 B.唇红和皮肤的交界处
- C.上唇的整个唇红缘,呈弓背状
- D.唇弓两侧的最高点
- E.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的突起
-
唇红是
- A.上下唇的游离缘,即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 B.唇红和皮肤的交界处
- C.上唇的整个唇红缘,呈弓背状
- D.唇弓两侧的最高点
- E.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的突起
-
唇峰是
- A.上下唇的游离缘,即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 B.唇红和皮肤的交界处
- C.上唇的整个唇红缘,呈弓背状
- D.唇弓两侧的最高点
- E.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的突起
-
用药期间应合用维生素B6的药物
- A.异烟肼
- B.链霉素
- C.利福平
- D.乙胺丁醇
- E.对氨水杨酸
-
某男性患者,22岁。自诉上前牙冷水刷牙时酸痛明显1个月余,无自发痛。口腔检查可见
近中邻面深龋洞,冷刺激疼痛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即刻消失,牙髓活力电测验为一过性敏感反应,探诊无穿髓孔,叩诊(一),无松动,牙周检查(一)。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可复性牙髓炎
- B.不可复性牙髓炎
- C.牙本质过敏症
- D.牙髓钙化
- E.牙髓坏死
-
用药期间可引起眼泪、尿等呈橘红色的药物
- A.异烟肼
- B.链霉素
- C.利福平
- D.乙胺丁醇
- E.对氨水杨酸
-
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视力、视野的药物
- A.异烟肼
- B.链霉素
- C.利福平
- D.乙胺丁醇
- E.对氨水杨酸
-
某女性患者,26岁,右上后牙龈肿痛1周,口服消炎药治疗无效。检查:
颊侧牙周脓肿形成,叩(+),冷测敏感,牙周袋8mm,应急处理措施是
- A.拔除
- B.龈上洁治
- C.开通髓腔引流通道并切开脓肿
- D.龈下刮治
- E.药物治疗
- A.拔除
-
某男性患者,54岁。自诉左上后牙饮用冷、热水时疼痛,无自发痛。口腔检查:左上后牙未探及明显龋洞,叩诊(一),
面远中牙体颜色稍显暗黑色。为确定诊断,应采用的辅助检查是
- A.实验性备洞
- B.X线片检查
- C.牙周探诊
- D.选择性麻醉定位
- E.咬诊
-
某男性患者,25岁,外伤致下前牙松动,触痛明显,无自发痛、夜间痛。口腔检查可见
松Ⅱ度,叩(+),
松Ⅰ度,牙石Ⅰ度。治疗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下前牙调 he
- B.固定松动的下前牙
- C.牙周基础治疗
- D.观察牙髓状况
- E.以上均是
-
某男性患者,59岁。自诉左下前牙自发剧痛3天,夜间加剧。口腔检查可见切缘磨损近髓,探诊疼痛(++),冷刺激疼痛(++),并持续较长时间,牙体未见明显龋损,叩诊(一),无松动,牙周轻度萎缩。引起剧痛的原因是
- A.慢性牙髓炎
- B.急性牙髓炎
- C.慢性根尖周炎
- D.急性根尖周炎
- E.逆行性牙髓炎
-
某男性患者,58岁。左上颌前牙有“蛀牙”求补。曾有过自发痛史,现咬合不适。口腔检查:
牙冠广泛深龋,已穿髓,探诊(一),叩诊(±),松动Ⅰ度,根尖区牙龈上可见瘘管口。X线片示,根尖透影区边界不清楚,形状也不规则。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慢性牙髓炎
- B.慢性根尖周脓肿
- C.根尖周囊肿
- D.根尖周肉芽肿
- E.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
某男性患者,59岁。左侧舌根疼痛3天,影响进食。口腔检查可见全口仅余留
残冠。缺失牙已义齿修复。左侧舌根部见1个直径lcm的溃疡,触痛明显。最佳处理措施是
- A.溃疡切除
- B.磨除
锐利边缘
- C.化疗
- D.拔除
- E.强的松加利多卡因于溃疡基底部浸润注射
-
某女性患者,68岁。口腔内多数牙冷、热刺激酸痛2月余,无自发痛。患者3个月前曾因鼻咽癌颌面和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口腔检查可见口腔内多数牙牙颈部环状龋损,探诊酸痛,叩诊(一),温度刺激疼痛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即刻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静止龋
- B.继发龋
- C.猛性龋
- D.线性牙釉质龋
- E.潜行性龋
-
某女性患儿,1岁半,双颊、唇、舌黏膜突发成簇、针头大小透明小水疱及溃疡,伴啼哭、流涎、发烧。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雪口病
- B.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 C.疱疹样口疮
- D.复发性口疮
- E.疱疹性咽峡炎
-
某男性患者,18岁。自述牙龈出血一周,用药物牙膏认真刷牙也不见好转,此时应该
- A.停止刷牙,待牙龈出血好转后再小心刷牙
- B.配合使用具有消炎爽口作用的含漱液
- C.到医院口腔科检查治疗
- D.换一种药物牙膏再试一试
- E.继续刷牙一周,不好转再看医生
-
某男性患者,76岁,唇周皮肤出现红斑、灼痒,随后出现簇集针头大小水疱,破溃后结有黄痂。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鹅口疮
- B.唇疱疹
- C.口角炎
- D.盘状红斑
- E.扁平苔藓
-
某男性患者,45岁。右侧唇红部出现白色斑块2年,无自觉症状。患者有烟酒嗜好。口腔检查可见右侧唇红部一白色斑块,均质状,不能被擦去,涂片镜检3次未找到芽胞或菌丝。不恰当的处理是
- A.停止吸烟
- B.口服维生素
- C.0.2%维甲酸局部涂擦
- D.硝酸银局部处理白色斑块
- E.定期随访,如出现恶变指征应立即切除
-
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进行t检验的资料应满足的条件是
- A.负偏态资料
- B.正偏态资料
- C.偏态资料
- D.正态或近似正态资料
- E.以上都不是
-
某男性患儿,12岁,近半年感觉疲倦,头晕,乏力,心悸,呼吸急促,查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压积82fl,原卟啉大于500μg/L,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钙缺乏
- B.铁缺乏
- C.叶酸缺乏
- D.锌缺乏
- E.维生素B12缺乏
-
某女性患者,28岁,自诉左侧乳房有硬结,到某医院外科诊治。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收住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在术中右侧乳房也作了活体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为“乳腺良性肿瘤,伴有腺体增生”。虽然目前不是癌组织,但是将来有癌变的可能性,医生决定将右侧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生未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切除右侧乳房,要求追究医生的责任并要求赔偿。上述病例从伦理学上分析,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 A.该医生未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自行切除患者右侧乳房,损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 B.该医生为了防止右侧乳房癌变,切除右侧乳房的做法是正确的
- C.该医生未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自行切除患者右侧乳房,是对患者的伤害,不符合不伤害原则
- D.患者及其家属的赔偿要求是无理的
- E.以上说法都不对
-
医生刘某看药品经营能挣钱,便与院领导拉关系,请假离岗搞药品销售,时间近三年。医院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若导致严重后果,卫生行政部门会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给予
- A.行政处分
- B.行政罚款
- C.注销注册
- D.吊销执照
- E.以上都不是
-
某男性患者,22岁,经婚前医学检查,发现患有梅毒。那么该患者
- A.可以结婚
- B.可以暂缓结婚
- C.应当治愈后结婚
- D.可以结婚,必须同时接受治疗
- E.不能结婚
-
某男性患者,60岁。诉左下后牙咀嚼疼痛。口腔检查见
牙体无明显病变,颊侧牙周袋深6mm,牙龈退缩可见根分叉区完全开放,探针能水平通过分叉区,X线片显示根分叉区完全开放。按Glickman根分叉病变分类法,属于
- A.Ⅰ类根分叉病变
- B.Ⅱ类根分叉病变
- C.Ⅲ类根分叉病变
- D.Ⅳ类根分叉病变
- E.正常
-
某男性患儿,8岁,摔伤后入院。X线片显示为左肱骨下端骨骺分离。三周后到市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填X线申请单时将左写成右,放射科发现错后,拍了左手,却将一个“右”字铅号贴在X线片上。人院后值班医师在主诉中写左,诊断上又写右,手术通知单上也写右。术前备皮时,护士仍在右臂备皮。手术医生术前曾去查看患者,检查出是左臂跌伤,手术时竞仍在右臂上开了刀,暴露到关节囊未见异常时,经再次询问病儿,方发现开错了手术部位。该事件的主要责任者是
- A.接诊医师
- B.放射线医师
- C.经治医师
- D.备皮护士
- E.手术医师
-
某男性患者,18岁。自诉刷牙出血数月,查见牙松(一),牙龈红肿,牙周探诊深度≤3mm,牙石(++),探诊出血,最佳处理措施是
- A.服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 B.口腔卫生宣教和龈上洁治术
- C.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术,根面平整术
- D.服用牙周宁片,使用含漱剂
- E.进行牙龈切除术
-
牙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比例最高的相接方式是
- A.牙骨质少许覆盖在牙釉质表面
- B.牙釉质少许覆盖在牙骨质表面
- C.牙釉质与牙骨质端端相接
- D.二者不相接
- E.以上4种比率相同
-
常规根管治疗术的步骤为
- A.根管清创、预备和充填
- B.根管封药和充填
- C.根管清创和充填
- D.根管预备、封药和充填
- E.根管清创、封药和充填
-
急性牙髓炎自发痛的时间特点是
- A.吃饭痛
- B.夜间痛
- C.遇冷痛
- D.遇热痛
- E.饭后痛
-
下列关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症状的描述,不正确是
- A.自觉持续性跳动
- B.患牙明显伸长
- C.咬紧牙齿时疼痛暂缓解
- D.根尖区红肿、叩痛
- E.相应面部反应性水肿
-
可复性牙髓炎选用的盖髓剂是
- A.复合树脂
- B.Dycal
- C.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 D.抗生素十激素
- E.聚羟酸水门汀
-
医师行牙髓治疗时的无菌操作,不包括
- A.戴一次性手套
- B.剪短指甲
- C.肥皂洗手
- D.消毒毛巾擦手
- E.75%酒精浸泡
-
可用来间接盖髓的材料是
- A.磷酸锌水门汀
- B.聚羧酸锌水门汀
- C.氢氧化钙
- D.复合树脂
- E.以上均是
-
龋病预防的关键环节是
- A.控制菌斑
- B.控制糖的摄人
- C.氟化物的应用
- D.增强机体免疫力
- E.增强牙的抗龋能力
-
下列关于牙本质过敏症治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牙本质过敏症可以自愈
- B. 面的过敏点可用麝香草酚脱敏
- C.牙颈部可用氟化钠脱敏
- D.较局限的敏感区,可做充填治疗
- E.对牙本质过敏的有效治疗是封闭牙本质小管
-
与艾滋病预防无关的有
- A.严格检疫,防止传人
- B.严格选择血制品和供血者
- C.避免接触污染HIV物品
- D.避免性关系混乱
- E.加强对危险病人的监测
-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在成年人、老年人可引起
- A.水痘
- B.手足口病
- C.疱疹性咽峡炎
- D.带状疱疹
- E.手足口病和带状疱疹
-
下列牙源性良性肿瘤中复发率最高的是
- A.成釉细胞瘤
- 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C.牙源性腺样瘤
- D.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 E.牙瘤
-
舌下神经只含
- A.感觉神经纤维
- B.知觉神经纤维
- C.运动神经纤维
- D.味觉运动神经纤维
- E.以上都是
-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的部位常见于
- A.颊黏膜
- B.舌背黏膜
- C.舌腹及舌侧缘黏膜
- D.唇黏膜
- E.唇红及周缘皮肤
-
上颌神经在颅中窝段发出的分支是
- A.颧神经
- B.脑膜中神经
- C.蝶腭神经
- D.腭神经
- E.上牙槽后神经
-
上颌尖牙唇面的外形高点在
- A.颈1/3处
- B.颈嵴处
- C.颈1/3与中1/3交界处
- D.中1/3处
- E.颈缘处
-
所谓“中线”是
- A.通过上切牙中间缝隙的一条直线
- B.通过下切牙中间缝隙的一条直线
- C.将颅面部左右等分的一条假想垂直线
- D.通过上唇系带的一条直线
- E.通过下唇系带的一条直线
-
不属于咀嚼系统范畴的是
- A.咀嚼肌
- B.颞下颌关节
- C.颌骨
- D.牙和牙周组织
- E.表情肌
-
下列关于腭大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硬腭后部
- B.在硬腭后缘前约0. 5cm处
- C.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连线中点处
- D.黏膜凹陷为其麻醉的表面标志
- E.腭前神经和腭大血管由此孔穿出
-
上下颌骨处于正中关系时,下颌可做多大范围的开闭运动
- A.15mm
- B.20mm
- C.25mm
- D.30mm
- E.35mm
-
在后牙
运循环研磨食物的后阶段存在的杠杆作用是
- A.Ⅰ类杠杆作用
- B.Ⅱ类杠杆作用
- C.Ⅲ类杠杆作用
- D.Ⅰ类+Ⅱ类杠杆作用
- E.Ⅱ类+Ⅲ类杠杆作用
-
下列关于面神经走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穿内耳道底入面神经管
- B.经茎乳孔出颅
- C.在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先向前外,继向后外
- D.以茎乳孔为界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
- E.穿过腮腺后外侧面,形成腮腺丛
-
牙冠第五恒牙尖通常位于
- A.近中颊尖的颊侧
- B.远中颊尖的颊侧
- C.近中舌尖的舌侧
- D.远中舌尖的颊侧
- E.远中舌尖与颊尖之间
-
咀嚼肌不包括
- A.颞肌
- B.翼内肌
- C.咬肌
- D.翼外肌
- E.腭舌肌
-
《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除正当治疗外,不得使用
- A.麻醉药品
- B.精神药品
- C.放射性药品
- D.医疗用毒性药品
- E.以上均是
-
不属于舌下区主要内容的是
- A.舌动脉
- B.舌下动脉
- C.舌下神经
- D.舌神经
- E.舌下腺和下颌下腺深部
-
颞下颌关节关节囊的上后方附着于
- A.鼓鳞裂
- B.蝶骨嵴
- C.颧弓
- D.岩鼓裂
- E.岩鳞裂
-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
- A.只准从事医疗业务
- B.只准从事预防业务
- C.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 D.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 E.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
执业医师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
- A.定期考核
- B.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 C.继续执业
- D.注销注册
- E.予以取缔
-
医德关系的主体是
- A.医生
- B.医务人员
- C.患者
- D.被救治者
- E.护士
-
属于医疗保健机构提供婚前卫生指导的是
- A.性卫生知识教育
- B.遗传病诊查
- C.传染病诊查
- D.心理健康指导
- E.对生育保健提供医学意见
-
医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 A.医德基本原则
- B.医德规范
- C.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 D.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 E.获得群众的好评
-
下列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 A.牛奶
- B.鱼
- C.瘦猪肉
- D.鸡蛋
- E.豆制品
-
医学抽样研究中的样本是
- A.总体中特定的一部分
- B.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 C.随意搜集的部分观察对象
- D.总体中的一部分
- E.研究对象的全体
-
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反映医学心理学重要性的是
- A.医学模式改变
- B.改善医患关系
- C.临床工作需要
- D.预防战略转变
- E.卫生经济学需要
-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开始时期是
- A.胎儿期
- B.婴儿期
- C.幼儿期
- D.学龄期
- E.青春期
-
下列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系统脱敏疗法
- B.移情
- C.厌恶疗法
- D.放松训练
- E.生物反馈疗法
-
螺旋体感染首选
- A.头孢曲松
- B.青霉素
- C.庆大霉素
- D.异烟肼
- E.甲硝唑
-
甘露醇的药理作用特点是
- A.增加血浆渗透压
- B.减少肾小球滤过率
- C.加强肾小管重吸收
- D.扩张脑血管
- E.收缩肾血管
-
不能用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带状疱疹患者的药物是
- A.阿昔洛韦
- B.干扰素
- C.西咪替丁
- D.泼尼松
- E.转移因子
-
氯丙嗪对下列哪种疾病无效
- A.人工冬眠
- B.顽固性呃逆
- C.放射病引起的呕吐
- D.精神分裂症
- E.原发性高血压
-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首选那种药物抢救
- A.麻黄碱
- B.异丙肾上腺素
- C.去甲肾上腺素
- D.肾上腺素
- E.肾上腺皮质激素
-
牙乳头起源于
- A.外胚间充质
- B.口腔外胚层
- C.轴旁中胚叶
- D.侧板中胚叶
- E.以上都不是
-
多形性腺瘤是
- A.良性肿瘤,生长较快
- B.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 C.恶性肿瘤,易复发
- D.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 E.良性肿瘤,不复发
-
关于口腔黏膜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咀嚼黏膜的上皮较厚,可角化
- B.唇红部上皮无角化
- C.颊黏膜可发生异位增生的皮脂腺
- D.舌背黏膜属于特殊黏膜
- E.唇的黏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
-
釉丛的高度为
- A.釉质的全厚
- B.釉质厚度的1/3
- C.釉梭高度的1/2
- D.釉板高度的1/4
- E.施雷格板高度的1/5
-
下列属于纯黏液腺的小涎腺是
- A.唇腺
- B.颊腺
- C.味腺
- D.磨牙后腺
- E.腭腺
-
黏液囊肿表现以下特点,除了
- A.常发生于下唇黏膜
- B.浅在型黏液囊肿更易复发
- C.多数囊壁有衬里上皮
- D.浅在型黏液囊肿表面呈淡蓝色
- E.是黏液外渗性囊肿和黏液潴留性囊肿的统称
-
成釉细胞瘤没有的组织学分型是
- A.滤泡型
- B.丛状型
- C.梭形细胞型
- D.基底细胞型
- E.棘皮瘤型
-
对牙周组织损伤最大的力是
- A.扭力和旋转力
- B.垂直压力
- C.水平压力
- D.牵引力
- E.斜向力
-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不包括
- A.牙石
- B.食物嵌塞
- C.咬合创伤
- D.酸、碱等化学刺激
- E.不良充填物及修复体
-
可复性牙髓炎对下列哪项刺激最敏感
- A.酸刺激
- B.探诊
- C.触诊
- D.冷、热刺激
- E.以上均不是
-
慢性龈炎的表现不包括
- A.牙龈出血
- B.口臭
- C.龈沟液量增多
- D.X线示牙槽骨有水平吸收
- E.龈沟食的探诊深度达3mm以上
-
急性牙龈脓肿无哪项症状
- A.多数牙间乳头的红肿和跳痛
- B.患牙及邻牙均对叩诊敏感
- 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 D.口腔黏膜往往普遍红肿,出现溃疡和假膜
- E.体温升高,局部淋巴结肿大
-
常用菌斑显示剂是
- A.品红溶液
- B.龙胆紫液
- C.碘化油
- D.亚甲基蓝
- E.荧光素钠
-
牙槽骨Ⅱ度吸收是指
- A.吸收≤1/3根长
- B.1/3根长<吸收<2/3根长
- C.1/2根长≤吸收≤2/3根长
- D.1/3根长≤吸收≤1/2根长
- E.≥2/3根长
-
不良修复体可引起
- A.A.龋病
- B.牙周组织破坏
- C.口臭
- D.牙龈脓肿
- E.以上都有
-
角质细胞在有角化的口腔上皮的细胞构成不包括
- A.基底层
- B.棘层
- C.固有层
- D.颗粒层
- E.角化层
-
牙槽骨吸收的标准是
- A.牙齿松动程度,Ⅱ度以上松动为有骨吸收
- B.牙周袋深度,大于4mm的牙周袋为有骨吸收
- C.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2mm可确定有骨吸收
- D.X线示牙周膜间隙透射区变宽
- E.X线示根端有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
正常龈沟的深度是
- A.≤0. 5mm
- B.≤1mm
- C.≤2cm
- D.2~3mm
- E.≤3cm
-
菌斑在牙周炎中所起的作用是
- A.菌斑在牙周炎的进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 B.菌斑在牙周炎的病因中起决定性作用
- C.菌斑对牙周炎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 D.菌斑对宿主的免疫反应起决定性作用
- E.菌斑对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起决定f生作用
-
牙周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口臭
- B.牙周溢脓
- C.牙齿移位
- D.牙周袋形成
- E.牙龈肿胀、出血、疼痛
-
牙骨质与骨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层板状排列
- B.有陷窝
- C.陷窝中有生活的细胞
- D.能新生
- E.没有血管
-
盘状红斑狼疮的淋巴细胞浸润特点是
- A.黏膜下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 B.固有层淋巴样滤泡形成
- C.淋巴细胞浸润见于扩张的毛细血管周围
- D.基底膜下大量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 E.固有层血管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
-
下列关于结合上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角化的鳞状上皮
- B.向根尖方向逐渐变厚
- C.冠根方向长度约0.25~1.35mm
- D.长轴与牙面长轴垂直
- E.有上皮钉突
-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症的特征是
- A.牙釉质发生结构变化,但牙本质结构基本正常
- B.牙釉质结构基本正常,但牙本质发生结构变化
- C.牙釉质发生结构变化,牙本质也发生结构变化
- D.牙釉质和牙本质结构基本正常,但有过度矿化
- E.牙釉质结构基本正常,牙本质发生结构变化,有过度矿化
-
下列哪种患者多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
- A.牙周萎缩
- B.慢性龈缘炎
- C.成人牙周炎
- D.青少年牙周炎
- E.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
牙周探诊的最佳力量是
- A.10~20g
- B.15~20g
- C.20~25g
- D.20g以下
- E.25g以上
-
下列有关牙周袋的最佳解释是
- A.PD≥3mm
- B.PD≥5mm
- C.PD≥3mm,未见上皮附着向根方增殖
- D.只与上皮附着向根方增殖有关
- E.与骨丧失有关,上皮附着可正常
-
上皮异常增生时上皮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 B.上皮钉突呈滴状,上皮层次紊乱
- C.粒层增厚且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出现错角化
- D.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 E.细胞多形性,胞核浓染,核仁增大
-
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隋况外必须注明的是
- A.患者体重
- B.药品的拉丁文
- C.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 D.临床诊断
- E.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
正常牙龈的颜色呈
- A.粉红色
- B.鲜红色
- C.暗红色
- D.暗紫色
- E.以上均可能
-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
- A.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 B.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 C.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 D.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8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 E.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
影响牙周病的全身疾病,除外
- A.糖尿病
- B.Down综合征
- C.Papillon-Lefevre综合征
- D.胆囊炎
- E.白血病
-
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包括
- A.未尽到说明义务
- B.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 C.询问病人冶游史
- D.泄露患者隐私
- E.A+ B+D
-
牙龈炎的临床表现是
- A.牙龈可呈鲜红或暗红色
- B.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可有出血
- C.牙龈有探诊出血
- D.有龈袋
- E.以上均是
-
下列关于牙周袋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
- B.牙周袋包括假性牙周袋和真性牙周袋
- C.假性牙周袋因牙龈肿胀或增生所致
- D.真性牙周袋是指≥6mm的牙周袋
- E.临床上的牙周袋既有龈缘向冠方延伸的,也有沟底向根方延伸的
-
牙龈肥大的临床特征是
- A.牙龈呈深红或暗红色
- B.牙龈松软发炎,表面光滑
- C.龈缘肥厚
- D.龈乳头呈球状,常覆盖牙冠近牙颈1/3或更多,探之易出血
- E.以上都对
-
下列关于慢性牙龈炎初期病损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当于菌斑堆积的前4天
- B.临床上龈沟液量增多
- C.组织学上可见血浆蛋白和多形核白细胞渗出
- D.组织学上可见血管扩张
- E.临床可有探诊出血
-
与I型糖尿病人牙周破坏严重程度有关的因素是
- A.糖尿病的类型
- B.代谢控制的程度
- C.糖尿病病程的长短
- D.有无全身并发症
- E.以上均是
-
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发病年龄小
- B.好发于磨牙
- C.家族聚集
- D.病情发展迅速
- E.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破坏不成比例
-
下列关于牙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来自机械刺激
- B.牙石增加了菌斑的滞留
- C.龈下牙石需用探针检查
- D.龈下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大于龈上牙石
- E.牙周病治疗时应彻底清除牙石
-
与龈上菌斑无关的疾病是
- A.点隙沟裂龋
- B.光滑面龋
- C.邻面龋
- D.牙龈炎
- E.牙周炎
-
与牙周炎治疗后复发或病情继续加重有关的牙周可疑致病菌是
- A.中间普氏菌
- B.福赛类杆菌
- C.具核梭杆菌
- D.牙龈卟啉单胞菌
- E.伴放线放线杆菌
-
阿托品临床上可用于
- A.麻醉前给药
- B.有机磷中毒
- C.内脏绞痛
- D.缓慢型心律失常
- E.以上均是
-
下列关于生物利用度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作为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 B.可间接判断药物的临床效果
- C.可评价药物的质量
- D.能反映机体对药物吸收的质量
- E.药物制剂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
牙齿松动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牙周炎引起的牙槽嵴的吸收
- B. 创伤
- C.牙周韧带的急性炎症
- D.牙周翻瓣手术后
- E.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
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RNA的双螺旋结构和DNA相似
-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是rRNA
- C.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RNA
- D.mRNA是翻译合成多肽链的模板
- E.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
-
牙龈炎时,关于牙龈色、形和质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牙龈炎的炎症充血范围可波及附着龈
- B.附着龈的点彩消失可作为牙龈炎症的指标
- C.牙龈可变厚或肥大
- D.牙龈可变松软
- E.牙龈可变坚硬
-
Km值是
- A.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 B.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 C.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 D.在同工酶之间是相同的
- E.与底物的性质无关
-
与重组体的筛选无关的是
- A.抗药性标志选择
- B.分子杂交法
- C.酶免检测分析
- D.克隆载体的改建
- E.免疫化学法
-
聚合酶链反应(PCR)不需要
- A.特异引物
- B.载体DNA
- C.dNTP
- D.模板DNA
- E.耐热性DNA聚合酶
-
有关不良习惯与牙周病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 A.吸烟与牙周病无关
- B.吐舌可致前牙开
- C.紧咬牙可增加牙周组织的负荷
- D.磨牙症可引起食物嵌塞
- E.口呼吸与肥大性龈炎有关
-
骨折剧痛选何药止痛
- A.可待因
- B.氯丙嗪
- C.吲哚美辛(消炎痛)
- D.哌替啶
- E.阿司匹林
-
真核基因的转录调控
- A.和原核基因非常相似
- B.以负性调节为主
- C.正性和负性调节各半
- D.以正性调节为主
- E.只有正性调节
-
服用后易引起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的利尿药是
- A.安体舒通
- B.氢氯噻嗪
- C.氨苯蝶啶
- D.布美他尼
- E.乙酰唑胺
-
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连接的方式是
- A.2',3'-磷酸二酯键
- B.2',5'-磷酸二酯键
- C.3',5'一磷酸二酯键
- D.肽键
- E.糖苷键
-
磷脂分子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含有大量磷酸基团
- B.含有甘油、磷酸及若干含氮化合物
- C.含有酸性和碱性基团
- D.含有疏水和亲水两端可形成双分子层
- E.含有大量带电荷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