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第二单元》全真模拟试卷(四)
-
制作矫治器的唇弓及附件宜选用
- A.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丝
- B.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丝
- C.直径为0.9mm的不锈钢丝
- D.直径为0.8mm的不锈钢丝
- E.直径为0.7mm的不锈钢丝
-
制作
支托宜选用
- A.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丝
- B.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丝
- C.直径为0.9mm的不锈钢丝
- D.直径为0.8mm的不锈钢丝
- E.直径为0.7mm的不锈钢丝
-
制作磨牙或前磨牙卡环宜选用
- A.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丝
- B.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丝
- C.直径为0.9mm的不锈钢丝
- D.直径为0.8mm的不锈钢丝
- E.直径为0.7mm的不锈钢丝
-
颧弓骨折时常伴有
- A.咬合错乱
- B.颅面分离
- C.耳鼻出血
- D.复视
- E.张口受限
-
何间隙位于翼下颌间隙上方、颞下窝内
- A.颞下间隙
- B.嚼肌间隙
- C.翼下颌间隙
- D.颞间隙
- E.咽旁间隙
-
颅底骨折时常伴有
- A.咬合错乱
- B.颅面分离
- C.耳鼻出血
- D.复视
- E.张口受限
-
早期出现多数牙松动,牙龈炎症轻,袋内牙石较少,应考虑
- A.咬合创伤
- B.单纯性牙周炎
- C.青少年牙周炎
- D.慢性龈炎
- E.牙龈增生肥大
-
何间隙位于嚼肌与下颌支之间
- A.颞下间隙
- B.嚼肌间隙
- C.翼下颌间隙
- D.颞间隙
- E.咽旁间隙
-
个别牙出现窄而深的骨下袋并常伴牙周脓肿形成,应考虑
- A.咬合创伤
- B.单纯性牙周炎
- C.青少年牙周炎
- D.慢性龈炎
- E.牙龈增生肥大
-
个别牙或数个牙出现宽而浅的骨上袋,袋内牙石较多,应考虑
- A.咬合创伤
- B.单纯性牙周炎
- C.青少年牙周炎
- D.慢性龈炎
- E.牙龈增生肥大
-
后牙固定桥咬合较紧,第二磨牙固位体可选择
- A.3/4冠
- B.金属烤瓷全冠
- C.铸造开面冠
- D.塑料全冠
- E.铸造金属全冠
-
后牙临时固定桥固位体可选择
- A.3/4冠
- B.金属烤瓷全冠
- C.铸造开面冠
- D.塑料全冠
- E.铸造金属全冠
-
前牙固定桥固位体应选择
- A.3/4冠
- B.金属烤瓷全冠
- C.铸造开面冠
- D.塑料全冠
- E.铸造金属全冠
-
易渗透进龈沟液,对抑制C-厌氧菌和螺旋体特别有效的是
- A.麝香草酚
- B.洗必泰
- C.四环素
- D.磺胺类
- E.灭滴灵
-
对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疗效超过单独外科治疗的是
- A.麝香草酚
- B.洗必泰
- C.四环素
- D.磺胺类
- E.灭滴灵
-
Ⅱ型观测线是
- A.基牙的远、近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
- B.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 C.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 D.基牙向颊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
- E.基牙向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
-
Ⅰ型观测线是
- A.基牙的远、近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
- B.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 C.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 D.基牙向颊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
- E.基牙向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
-
基托与黏膜不密贴,最佳处理方法是
- A.自凝塑料垫底
- B.自凝塑料加厚基托
- C.热凝塑料垫底
- D.热凝塑料加厚基托
- E.热凝塑料加大基托
-
进食时食物塞入基托与黏膜间的原因是
- A.人工牙颊舌径过小
- B.基托伸展过度
- C.基托过厚
- D.基托过薄
- E.牙槽骨吸收,使基托与黏膜不密贴
-
男,58岁。因工作需要,拔牙后半个月即作了全口义齿修复。戴牙后半年,因进食时食物塞入基托组织面无法忍受而就诊。
作全口义齿修复最适宜的时机是在拔牙后
- A.1个月
- B.3个月
- C.5个月
- D.7个月
- E.9个月
-
对此患者相应的治疗应为
- A.右下第二磨牙根管治疗
- B.保持口腔卫生
- C.口服抗生素即可
- D.用生理盐水冲洗拔牙窝即可
- E.对拔牙窝彻底清创后,以碘仿纱条填塞,隔离外界刺激
-
男,35岁。右下智齿近中阻生,右下第二磨牙远中龋坏。施行右下智齿拔除术后4日,拔牙窝出现持续性疼痛并向耳颞部放射,检查见拔牙窝内空虚,有异味。
此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右下第二磨牙急性根尖周炎
- B.右下智齿干槽症
- C.术后反应
- D.术后疼痛
- E.牙槽突骨折
-
要了解右下第二磨牙的龋坏程度,最佳的检查方法为
- A.冷诊
- B.热诊
- C.X线片
- D.病人主诉
- E.电活力测试
-
在粘固前可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 A.将冠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小层
- B.将牙体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小层
- C.将粘固剂调稀一些
- D.在牙体轴壁上预备一纵向小沟
- E.在粘固前将冠调至低
-
一患者行金属烤瓷冠修复,冠就位后发现冠十分密合,经调
无早接触后选择聚羧酸锌粘固剂粘固,调拌粘固剂时严格按照粉、液比例,按就位道方向就位,
面垫一棉卷,让患者紧咬 5分钟,粘固完成后再次检查发现咬合过高。
最可能导致咬合过高的原因是
- A.患者咬合过分用力
- B.粘固剂排溢困难
- C.粘固剂选择不当
- D.粘固剂调拌不当
- E.棉卷垫置过小
-
确定
关系时注意
- A.采用患者的习惯位
- B.利用旧义齿确定
- C.帮助患者下颌后退
- D.面下1/3的高度
- E.颌骨的垂直关系
-
治疗的方法为
- A.磨除法
- B.再矿化法
- C.药物治疗
- D.磷酸锌粘固粉充填
- E.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安抚
-
男,70岁。无牙颌患者,要求制作全口义齿修复。主诉:曾多次全口义齿修复,均不合适。检查发现:下颌牙槽嵴极度低平,口腔黏膜薄,舌体增大,下颌呈习惯性前伸, 关系不稳定。
取印模时应注意
- A.用解剖印模法
- B.取功能性印模
- C.用石膏一次印模
- D.用有孔托盘
- E.舌侧托盘边缘加高
-
男,20岁,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浅龋坏,如对龋坏物质进行细菌培养。其中主要的致龋菌可能为
- A.韦荣菌
- B.轻链球菌
- C.奈瑟菌
- D.变形链球菌
- E.乳酸杆菌
-
若此人的龋病未治疗,发展为深龋,再次对龋坏物质进行细菌培养,发现有一种致龋菌的数量大量增加,该细菌可能是
- A.韦荣菌
- B.轻链球菌
- C.奈瑟菌
- D.变形链球菌
- E.乳酸杆菌
-
女,25岁,主诉:右下磨牙进食时不适数日。检查:右下第一磨牙 面龋洞,达牙本质深层,未露髓,探痛,叩痛(-),无松动,冷试验一过性敏感。
该牙的诊断应为
- A.中龋
- B.牙髓充血
- C.浆液性牙髓炎
- D.慢性牙髓炎
- E.牙本质过敏
-
在局部处理时,选择全身最佳用药是
- A.四环素
- B.青霉素
- C.金霉素
- D.卡那霉素
- E.甲硝唑
-
预计检查后异常表现为
- A.中性粒细胞减少
- B.细胞核分化异常
- C.螺旋体和梭形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 D.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 E.龈坏死表现
-
一患者上中切牙因冠折1/4(未露髓),行金属烤瓷冠修复,但粘固已一个多月,自诉遇冷热刺激后疼痛明显,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创伤性咬合
- B.根尖周炎
- C.牙髓炎
- D.牙周炎
- E.牙本质过敏
-
男,19岁,患病一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败性口臭。体温37.8℃,颏下淋巴结肿痛,既往未出现全身明显异常现象。有辅助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 A.白细胞分类
- B.脱落细胞检查
- C.革兰染色涂片
- D.X线片
- E.组织病理
-
某患者拔牙,注射局麻药后立即发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其发生的局麻并发症应为
- A.晕厥
- B.过敏反应
- C.中毒
- D.神经损伤
- E.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
患者,男性,因口腔颌面部创伤致舌体裂伤,出血明显,口底肿胀,来院急诊,最有效合理的止血方法是
- A.注射止血针
- B.指压患侧的颈总动脉
- C.用纱布块填塞止血
- D.创口缝合止血
- E.做颈外动脉结扎术
-
一年轻女性,未婚。发现右侧乳房肿块,拟进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十分担心手术后会影响生活质量。经过医生积极解释,患者消除了心理负担并要求保密。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满意。这体现了患者得到了尊重
- A.基本医疗权
- B.保护隐私权
- C.医病认知权
- D.知情同意权
- E.以上均正确
-
一年轻妇女诊断为妊娠期龈瘤,现妨碍进食,如果必需手术,手术时间尽量选择
- A.妊娠4~6个月时手术切除
- B.妊娠前3个月手术切除
- C.妊娠3个月时手术切除
- D.妊娠后2个月手术切除
- E.为小手术,任何时间都可以
-
患者,男性,42岁。诊断为急性牙髓炎,此时最佳应急处理措施为
- A.开髓引流
- B.给予止痛药物
- C.针灸止痛
- D.指压止痛
- E.局麻止痛
-
男,29岁。3天前因“右上唇痈”入院治疗,今晨起体温急剧上升达39.5℃,相继出现头痛伴恶心,右球结膜淤血,右眼球前突及眼球运动受限,应考虑并发了
- A.脑膜炎
- B.脑脓肿
- C.败血症
- D.脓毒血症
- 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
男,35岁,自诉右上后牙近一个月来进食时有时有疼痛感,经口腔内科诊断为右上第一磨牙隐裂牙,尚未涉及牙髓,首先采用的治疗方案是
- A.铸造金属全冠诊断性暂时修复
- B.塑料全冠
- C.烤瓷全冠诊断性暂时修复
- D.不作任何处理
- E.调
-
拔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断根时,牙根阻力突然消失,拔牙窝空虚,捏鼻鼓气时拔牙窝无气体溢出,可能为
- A.牙根进入腭部黏膜下
- B.牙根进入鼻腔黏膜上
- C.牙根进入上颌窦
- D.牙根进入上颌窦黏膜下
- E.牙根进入颊侧黏膜下
-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采取预防措施
- B.行医学观察
- C.隔离治疗
- D.药物治疗
-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自我意识行为教育
-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 C.友谊观和恋爱观教育
- D.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教育
- E.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教育
-
下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正确的是
- A.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
- B.纠正遵医过程中的不合理观念
- C.耐心解释和说明
- D.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 E.以上均正确
-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是指
- A.造成患者轻度残疾
- B.造成患者脑功能障碍
- C.造成患者肾功能障碍
- D.造成患者器质性病变
- E.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
容易发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乃至精神疾病的高峰期是
- A.儿童期
- B.青年期
- C.更年期
- D.婴幼儿期
- E.学龄期
-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任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社会公众
- B.患者
- C.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 D.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
- E.医疗卫生人员
-
医务人员发自内心深处的对患者和社会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
- A.道德约束
- B.良心
- C.法律约束
- D.事业心
- E.责任感
-
固定义齿的特点包括
- A.
力由牙周组织承担
- B.咀嚼效率高
- C.舒适
- D.稳固
- E.以上均正确
- A.
-
龋损形成的过程如下,除外
- A.硬组织脱矿、崩解
- B.色素沉着
- C.牙釉质的再矿化
- D.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 E.龋坏牙本质再矿化
-
卫生桥桥体龈面与牙槽嵴黏膜之间的间隙至少为多少毫米
- A.0.8
- B.1.8
- C.2
- D.3.5
- E.3.0
-
制备倒凹的目的是
- A.为了充填体获得良好的抗力
- B.为了减轻不适感
- C.便于充填
- D.为了充填体获得良好的固位
- E.便于放置药物
-
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硫酸钙的作用为
- A.可塑性强
- B.流动性大
- C.使其弹性好
- D.促凝
- E.缓凝
-
牙体粘结修复术洞形制备的特点是
- A.前牙切角缺损不必磨除正常釉质
- B.洞缘的釉质壁不必作短斜面
- C.可不作预防性扩展
- D.不承受力处,可形成盒状洞形
- E.垫底时可过多覆盖牙本质
-
义齿初戴时需要返工重作的是
- A.异物感
- B.下颌后退
- C.发音障碍
- D.黏膜压痛
- E.咀嚼功能不良
-
杆形卡环与圆形卡环相比较主要不足之处是
- A.固位作用差
- B.稳定作用差
- C.支持作用差
- D.弹性作用差
- E.对基牙损伤大
-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成分为
- A.固位体
- B.人工牙
- C.基托
- D.连接体
- E.以上均是
-
关于复合固定桥,下列哪一点是正确的
- A.含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牙单位
- B.含有两个以上基牙
- C.由两种或三种基本类型的固定桥组合而成
- D.基牙数日多且分散,不易获得共同就位道
- E.以上都正确
-
铸造金属全冠颈部肩台的宽度为
- A.0.3~0.5mm
- B.0.2mm
- C.1.0mm
- D.0.5~0.8mm
- E.2.0mm
-
灌注无牙颌石膏模型时,厚度不应少于多少毫米
- A.1
- B.3
- C.5
- D.7
- E.10
-
上颌前牙的近远中向倾斜角度为
- A.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相同
- B.中切牙最大,侧切牙次之,尖牙最小
- C.中切牙最大,尖牙次之,侧切牙最小
- D.侧切牙最大,尖牙次之,中切牙最小
- E.尖牙最大,侧切牙次之,中切牙最小
-
上颌窦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鳞癌最为常见
- B.早期无症状
- C.肿瘤发生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临床症状
- D.远处转移较少见
- E.以上均正确
-
2%碱性戊二醛杀灭真菌需要多少分钟
- A.5
- B.10
- C.45
- D.60
- E.120
-
一般不会引起张口受限的间隙感染为
- A.咬肌间隙
- B.翼下颌间隙感染
- C.颞下间隙感染
- D.眶下间隙感染
- E.以上均不正确
-
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常见部位为
- A.上颌骨
- B.下颌骨
- C.颞骨
- D.上、下颌骨
- E.以上均不正确
-
舌癌的远处转移最多见于
- A.肾脏
- B.肺部
- C.肝脏
- D.消化道
- E.性腺组织
-
为缩小咽腔、增进腭咽闭合,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
- A.传统兰氏术
- B.Millard岛状瓣术
- C.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
- D.腭帆提肌重建术
- E.单瓣后推术
-
咬肌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灶牙是
- A.右下侧切牙
- B.右下尖牙
- C.右下前磨牙
- D.右下磨牙
- E.以上均不正确
-
拔牙的禁忌证包括
- A.呼吸衰竭
- B.心力衰竭
- C.未控制的高血压
- D.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病牙
- E.以上均是
-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
- A.腺源性
- B.血源性
- C.损伤性
- D.牙源性
- E.医源性
-
前磨牙楔状缺损应选用的最佳充填材料是
- A.玻璃离子粘固粉
- B.化学固化复合树脂
- C.磷酸锌粘固粉
- D.银汞合金
- E.聚羧酸锌粘固粉
-
颧弓骨折必须复位的指征是
- A.咀嚼无力
- B.皮下出血、淤斑
- C.疼痛
- D.张口受限
- E.以上均不正确
-
与混合瘤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
- 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
- B.肿瘤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 C.肿瘤界限清楚,扪诊呈结节状
- D.肿瘤生长缓慢,可伴有明显疼痛
- E.混合瘤常发生于腮腺区
-
与下颌骨骨折移位相关的因素是
- A.骨折部位
- B.外力大小和方向
- C.骨折线方向和倾斜度
- D.咀嚼肌牵引的力量
- E.以上均是
-
下颌横断片检查的适应证为
- A.观察下颌骨体部颊舌侧骨质有无增生、膨胀及破坏
- B.异物及阻生牙定位
- C.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
- D.颌下腺导管阳性涎石
- E.以上均是
-
面部的“危险三角区”范围为
- A.两侧口角至两侧内眦的三角区
- B.鼻尖至两侧内眦的三角区
- C.鼻尖至两侧外眦的三角区
- D.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区
- E.鼻根至两侧鼻翼的三角区
-
拔除下颌双尖牙时宜采用何种麻醉方法
- A.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 B.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颊神经麻醉
- C.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
- D.下牙槽无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 E.以上均不正确
-
局部治疗痈时宜采用下列哪种措施
- A.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
- B.局部给予消炎药
- C.硫酸镁湿敷
- D.切开引流
- E.以上均不正确
-
临床创口分类为
- A.无菌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
- B.清洁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口
- C.清洁创口、无菌创口、感染创口
- D.化脓创口、无菌创口、污染创口
- E.以上均不正确
-
青少年牙周炎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 A.好发14~16岁
- B.早期牙龈炎症较轻
- C.早期出现牙齿移位
- D.早期出现牙齿松动
- E.有较深的牙周袋
-
口腔颌面部损伤行清创术时,正确的是
- A.尽量保留颌面部组织,除去已坏死的组织减轻畸形
- B.尽量去除创缘不齐的组织
- C.创口有急性炎症,异物污染时组织均要切除
- D.离体的组织应尽量去除
- E.以上均不正确
-
青春期龈炎好发于哪些部位
- A.前牙舌侧龈缘
- B.双尖牙牙间乳头
- C.磨牙颊侧龈缘
- D.前牙唇侧的牙间乳头和龈缘
- E.上前牙舌侧牙龈
-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特点应除外
- A.自发性剧痛
- B.冷加剧痛
- C.热加剧痛
- D.放散性痛
- E.夜间发作
-
复合树脂充填体为加宽釉质酸蚀刻带的宽度,洞缘釉质壁应制成
- A.20°角短斜面
- B.45°角短斜面
- C.70°角短斜面
- D.90°角短斜面
- E.100°角内倾斜面
-
牙内陷最严重的情况是
- A.畸形舌侧窝
- B.牙中牙
- C.畸形根面沟
- D.畸形舌侧尖
- E.过小牙
-
逆行性牙髓炎往往伴随有
- A.严重的牙龈炎
- B.严重的牙周病
- C.严重的牙体缺损
- D.较深的楔状缺损
- E.明显的牙齿松动、移位
-
后牙鸠尾峡的宽度一般为所在颊舌牙尖间距的
- A.1/5到1/4
- B.1/4到1/3
- C.1/3到1/2
- D.1/2到2/3
- E.2/3到3/4
-
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
- A.体液学说
- B.化学细菌学说
- C.活体学说
- D.液体动力学说
- E.蛋白溶解学说
-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好发于中青年
- B.病程7~14天,有自限性
- C.多见于唇、颊、舌等非角化黏膜
- D.反复发作的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黄色假膜,周围红晕
- E.以上都正确
-
WHO确定的龋病诊断标准是
- A.釉质上的白斑
- B.釉质上的着色不平坦区
- C.探针可插入着色窝沟,底部不发软
- D.探诊窝沟底部发软,釉质有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
- E.釉质上硬的凹陷
-
成人后牙护髓治疗后出现疼痛,宜采取何种措施
- A.拔除患牙
- B.止痛治疗
- C.根管治疗
- D.消炎治疗
- E.活髓切断治疗
-
预防性树脂充填没有下列哪一个操作
- A.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
- B.采用预防性扩展备洞方法
- C.采用酸蚀技术
- D.采用树脂材料充填
- E.在 面上涂一层封闭剂
-
窝沟封闭操作方法不需要
- A.清洁牙面
- B.酸蚀
- C.冲洗、干燥
- D.粘结剂
- E.涂布封闭剂,光照
-
选用治疗急性坏死溃疡性牙龈炎最敏感的抑菌药物是
- A.四环素
- B.金霉素
- C.磺胺类
- D.甲硝唑
- E.青霉素
-
若患者处于急性根尖周炎浆液期或根尖脓肿阶段,引流部位以何处为佳
- A.黏膜处引流
- B.骨膜处引流
- C.髓腔开放引流
- D.行根管引流
- E.以上均不正确
-
临床上舌癌的病理类型中不包括
- A.鳞癌多见
- B.腺癌少见
- C.肉瘤多见
- D.也可发生淋巴上皮癌
- E.也可发生未分化癌
-
后牙洞的深度是几毫米
- A.1.0
- B.0.5
- C.1.2
- D.0.7
- E.至釉牙本质界下0.2~0.5mm
-
唇裂的形成机制为
- A.上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 B.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或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 C.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 D.前腭突与侧鼻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
- E.以上均不正确
-
最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的是哪个部位的骨折
- A.下颌角区骨折
- B.一侧颏孔区骨折
- C.双侧颏孔区骨折
- D.喙突骨折
- E.髁状突骨折
-
多形性腺瘤的恶变率
- A.5%以下
- B.10%以下
- C.10%~20%
- D.20%~30%
- E.30%~40%
-
下列什么属于咀嚼黏膜
- A.颊黏膜
- B.舌背黏膜
- C.口底黏膜
- D.舌腹黏膜
- E.牙龈黏膜
-
骨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
- A.髋骨
- B.牙槽骨
- C.下颌骨
- D.上颌骨
- E.股骨
-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B.男性多于女性
- C.血道转移较少见
- D.口腔后部鳞癌较易转移
- E.以上均正确
-
釉柱晶体宽约多少纳米
- A.20~30
- B.30~40
- C.40~90
- D.90~100
- E.100~300
-
鳃裂囊肿常位于胸锁乳突肌的
- A.下1/3前缘
- B.后1/3前缘
- C.中1/3前缘
- D.中1/3后缘
- E.上1/3前缘
-
球状上颌囊肿多位于上颌的
- A.上颌恒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之间
- B.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之间
- C.上颌恒尖牙与双尖牙牙根之间
- D.上颌中切牙牙根之间
- E.以上均不正确
-
黏液囊肿常发生于
- A.舌部
- B.腭部
- C.口底
- D.下唇黏膜
- E.颊黏膜
-
牙髓纤维主要是
- A.胶原纤维
- B.弹性纤维
- C.嗜银纤维
- D.以上均不是
- E.胶原纤维+嗜银纤维
-
含牙囊肿的囊壁多附着于
- A.牙的任何部位
- B.牙冠部
- C.釉牙骨质界处
- D.牙根部
- E.牙根尖部
-
多形性腺瘤中上皮组织与下列何种组织相混合
- A.纤维结缔组织
- B.黏液细胞
- C.黏液软骨样
- D.软骨样
- E.黏膜组织
-
关于混合性牙瘤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真性肿瘤
- B.只发生在上颌骨
- C.镜下肿物内牙齿组织成分相互混杂,无典型的牙齿结构
- D.以前牙区多见
- E.以上都不是
-
从切牙孔出来神经是
- A.腭前神经
- B.鼻腭神经
- C.眶下神经
- D.三叉神经
- E.上牙槽前神经
-
唾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占99.4%,固体物质占0.6%,pH在6.0~7.9
- B.水占99%,固体物质占1%,pH平均6.0
- C.水占99.4%,固体物质占0.6%,pH平均7.0
- D.水占99%,固体物质占1%,pH平均6.75
- E.水占99.4%,固体物质占0.6%,pH平均6.0
-
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的细胞角化是指
- A.过度角化
- B.棘层增生
- C.上皮异常增生
- D.角化不良
- E.棘层松解
-
口角的正常位置约相当于
- A.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之间
- B.第二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之间
- C.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
- D.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
- E.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
-
关于横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牙釉质上的长形线状隆起
- B.由牙尖的两斜面相遇而成
- C.位于后牙的
面与轴面相交处
- D.由相对牙尖的两三角嵴相连且横过
面
- E.
面的三角嵴相连
-
舌尖淋巴管大部分回流至
- A.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 B.舌骨的淋巴结
- C.颌下淋巴结
- D.颏下淋巴结
- E.颈深上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
-
牙齿磨耗多发生在牙齿
- A.
面,切嵴,唇面
- B.
面,唇面,舌面
- C.切嵴,唇面,舌面
- D.
面,邻面,舌面
- E.
面,切嵴,邻面
- A.
-
口腔的表面解剖标志不包括
- A.口腔前庭沟
- B.翼下颌韧带
- C.颊脂垫尖
- D.腮腺导管口
- E.磨牙后区
-
双尖牙胚形成于
- A.胚胎第3周
- B.胚胎第3个月
- C.胚胎第1个月
- D.胚胎第10个月
- E.胚胎第6个月
-
牙萌出的时间
- A.牙冠萌出1/3时
- B.牙冠在隐窝中开始移动时
- C.牙达到咬合接触时
- D.牙冠完全萌出时
- E.牙出龈时
-
符合牙演化特点的是
- A.牙数由少到多
- B.牙根从无到有
- C.形态从复杂到简单
- D.从单牙列到多牙列
- E.生长部位从集中到分散
-
面部的发育始于胚胎
- A.第3周
- B.第4周
- C.第5周
- D.第6周
- E.第7周
-
嚼肌起始或附着的骨为
- A.颞骨
- B.蝶骨
- C.腭骨
- D.舌骨
- E.以上均不是
-
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是
- A.近中舌尖
- B.近中颊尖
- C.远中颊尖
- D.第五牙尖
- E.远中舌尖
-
牙根离上颌窦底壁最近的牙为
- A.上颌第一磨牙
- B.上颌第二磨牙
- C.上颌第三磨牙
- D.上颌第一前磨牙
- E.上颌第二前磨牙
-
上颌切牙唇舌剖面髓腔最厚处为
- A.牙冠切2/3
- B.牙根2/3
- C.颈缘附近
- D.牙冠中部
- E.牙根
-
上颌中切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牙冠形态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三种
- B.远中面与近中面相似
- C.唇面的切1/3处可见一条浅的纵行发育沟
- D.从侧面看切嵴在牙体长轴的舌侧
- E.近中切角为一直角
-
支配二腹肌前腹的神经是
- A.面神经
- B.上颌神经
- C.下牙槽神经
- D.三叉神经
- E.迷走神经
-
眶下间隙的下界是
- A.眶下缘
- B.上颌骨牙槽突
- C.鼻侧缘
- D.颧肌
- E.尖牙窝
-
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最宜药物是
- A.阿托品和解磷定
- B.速尿
- C.甘露醇
- D.毛果芸香碱
- E.亚甲蓝
-
下列对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的药物为
- A.多巴胺
- B.异丙肾上腺素
- C.肾上腺素
- D.特布他林
- E.氨茶碱
-
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系由多少块骨组成
- A.9
- B.12
- C.14
- D.10
- E.18
-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降低血压的药物是
- A.普萘洛尔
- B.可乐定
- C.利血平
- D.哌唑嗪
- E.卡托普利
-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低于一、二代
- B.主要用于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 C.对组织穿透力弱
- D.对肾脏毒性大于一、二代
- E.以上均不正确
-
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 A.ADP
- B.ATP
- C.1,3—二磷酸甘油酸
-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E.以上均是
-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会引起
- A.充血
- B.淤血
- C.出血
- D.积血
- E.血肿
-
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 A.6-磷酸葡萄糖酶
- B.果糖双磷酸酶
- C.磷酸果糖激酶-1
- D.1,6二磷酸果糖激酶
-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
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糖原合成及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 A.6-磷酸葡萄糖
- B.柠檬酸
- C.1-6二磷酸果糖
- D.6-磷酸果糖
- E.延胡索酸
-
体内氨的主要去路
- A.生成NH4+
- B.合成尿素
- C.参与脂肪合成
- D.参与蛋白质合成
- E.参与碳水化物合成
-
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 A.脾
- B.肝
- C.小肠
- D.骨
- E.胆
-
酶的生物学意义为
- A.氧化供能
- B.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
- C.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 D.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体内大多数反应的进行
- E.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
-
结合胆红素的特点为
- A.呈间接反应
- B.不溶于水
- C.穿透细胞膜能力大
- D.经肾脏滤过,随尿液排出
- E.分子形成特定卷曲结构
-
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活性中只能是酶表面的一个区域
- B.酶与底物通过非共价键结合
- C.活性中心可适于底物分子结构
- D.底物分子可诱导活性中心构象变化
- E.以上均正确
-
可使蛋白质的二硫键打开的试剂为
- A.溴化氰
- B.2,4-二硝基氟苯
- C.β巯基乙醇
- D.碘乙酸
- E.三氯醋酸
-
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 A.胆固醇
- B.葡萄糖
- C.异棕檬酸
- D.酮体
- E.脂肪酸
-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为
- A.ALA脱水酶
- B.ALA合酶
- C.乳酸脱氢酶
- D.血红素合成酶
- E.以上均不正确
-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戊糖磷酸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 B.两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维系
- C.是右手螺旋,每个螺旋为1.0个碱基对
- D.碱基配对有摆动现象
- E.螺旋的直径约为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