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一(第二单元)
-
医学道德保密的作用最核心的是
- A.体现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无比信任
- B.体现了医务人员对病人人格和权利佝尊重
- C.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个人的权利
- D.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和医护质量的提高
- E.可以避免因泄密而给病人带来危害和发生医患纠纷
-
医学道德保密的作用中提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无比信任
- B.体现了医务人员对病人人格和权利佝尊重
- C.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个人的权利
- D.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和医护质量的提高
- E.可以避免因泄密而给病人带来危害和发生医患纠纷
-
对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方式是
- A.医德教育
- B.医德修养
- C.医德实践
- D.医德情操
- E.医德评价
-
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是
- A.医德教育
- B.医德修养
- C.医德实践
- D.医德情操
- E.医德评价
-
霍乱发病主要由哪项引起
- A.肠毒素
- B.细胞毒素
- C.神经毒素
- D.内毒素
- E.类毒素
-
流脑发病主要由哪项引起
- A.肠毒素
- B.细胞毒素
- C.神经毒素
- D.内毒素
- E.类毒素
-
诺氟沙星治疗
- A.伤寒
- B.血吸虫病
- C.流感
- D.流脑
- E.秋季腹泻
-
青霉素治疗
- A.伤寒
- B.血吸虫病
- C.流感
- D.流脑
- E.秋季腹泻
-
伤寒的临床特点
- A.头痛、腰痛、眼眶痛
- B.高热、惊厥、休克、呼吸衰竭C’.心悸、气促、相对缓脉
- C.高热、瘀斑、休克、呼吸衰竭
- D.发热、皮疹、脾大
-
暴发型流脑的临床特点
- A.头痛、腰痛、眼眶痛
- B.高热、惊厥、休克、呼吸衰竭C’.心悸、气促、相对缓脉
- C.高热、瘀斑、休克、呼吸衰竭
- D.发热、皮疹、脾大
-
可传播SARS的是
- A.空气
- B.水、食物
- C.蚊虫
- D.士壤
- E.母婴
-
可传播流脑的是
- A.空气
- B.水、食物
- C.蚊虫
- D.士壤
- E.母婴
-
一陵性肝炎
- A.病程超过2周
- B.病程超过1个月
- C.病程超过2个月
- D.病程超过半年
- E.病程超过1年
-
慢性菌痢
- A.病程超过2周
- B.病程超过1个月
- C.病程超过2个月
- D.病程超过半年
- E.病程超过1年
-
乙肝病毒
- A.杯状病毒
- B.嗜肝DNA病毒
- C.缺陷病毒
- D.黄病毒
- E.微小RNA病毒
-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
- A.体液传播
- B.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 C.消化道传播
- D.呼吸道传播
- E.土壤传播
-
丙肝病毒
- A.杯状病毒
- B.嗜肝DNA病毒
- C.缺陷病毒
- D.黄病毒
- E.微小RNA病毒
-
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 A.病原体被清除
- B.隐性感染
- C.潜伏性感染
- D.病原体携带状态
- E.显性感染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
- A.体液传播
- B.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 C.消化道传播
- D.呼吸道传播
- E.土壤传播
-
感染过程的表觋中最易识别的是
- A.病原体被清除
- B.隐性感染
- C.潜伏性感染
- D.病原体携带状态
- E.显性感染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典型表现是
- A.黏液脓血便
- B.米泔水样便
- C.酒醉貌
- D.皮肤、巩膜黄染
- E.皮肤黏膜出血点
-
上述描述,属显性感染的是
- 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被非特异性免疫所清除
- B.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
- 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既引起特异性免疫,又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 D.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寄生于机体某些部位,被机体免疫功能局限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 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不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机体能排出病原体
-
霍乱的典型表现是
- A.黏液脓血便
- B.米泔水样便
- C.酒醉貌
- D.皮肤、巩膜黄染
- E.皮肤黏膜出血点
-
窦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药物是
- A.奎尼丁
- B.阿托品
- C.普萘洛尔
- D.维拉帕米
- E.利多卡因
-
上述描述,属病原携带状态的是
- 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被非特异性免疫所清除
- B.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
- 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既引起特异性免疫,又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 D.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寄生于机体某些部位,被机体免疫功能局限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 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不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机体能排出病原体
-
房颤的转律宜选用的药物是
- A.奎尼丁
- B.阿托品
- C.普萘洛尔
- D.维拉帕米
- E.利多卡因
-
氯丙嗪引起的乳房肿胀、溢乳,阻滞的受体是
- A.结节一漏斗通路D2受体
- B.黑质一纹状体通路D2受体
- C.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
- D.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α受体
- E.M胆碱受体
-
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口干、便秘、视物模糊,阻滞的受体是
- A.结节一漏斗通路D2受体
- B.黑质一纹状体通路D2受体
- C.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
- D.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α受体
- E.M胆碱受体
-
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是
- A.肾上腺素
- B.多巴胺
- C.去甲肾上腺素
- D.5-羟色胺
- E.乙酰胆碱
-
节后胆碱能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 A.肾上腺素
- B.多巴胺
- C.去甲肾上腺素
- D.5-羟色胺
- E.乙酰胆碱
-
抗滴虫的特效药物是
- A.磺胺嘧啶
- B.甲硝唑
- C.甲氧苄啶
- D.诺氟沙星
- E.磺胺米隆
-
伴有心脏功能不全的哮喘急性发作病人,宜选用的药物是
- A.氨茶碱
- B.沙_丁一胺醇
- C.哌仑西平
- D.色甘酸钠
- E.二丙酸倍氯米松
-
磺胺增效剂药物是
- A.磺胺嘧啶
- B.甲硝唑
- C.甲氧苄啶
- D.诺氟沙星
- E.磺胺米隆
-
抢救哮喘持续状态宜选用的药物是
- A.氨茶碱
- B.沙_丁一胺醇
- C.哌仑西平
- D.色甘酸钠
- E.二丙酸倍氯米松
-
吗啡和阿司匹林均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
- A.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 B.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 C.便秘
- D.凝血障碍
- E.锥体外系症状
-
目前所知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是
- A.麻黄碱
- B.对乙酰氨基酚
- C.阿司匹林
- D.吲哚美辛
- E.阿托品
-
吗啡和阿司匹林共有的不良反应是
- A.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 B.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 C.便秘
- D.凝血障碍
- E.锥体外系症状
-
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皮疹,发热,属于
- A.不良反应
- B.毒性反应
- C.过敏反应
- D.耐受性
- E.成瘾性
-
巴比妥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属于
- A.不良反应
- B.毒性反应
- C.过敏反应
- D.耐受性
- E.成瘾性
-
用于解热镇痛,但能造成凝血障碍的药物是
- A.麻黄碱
- B.对乙酰氨基酚
- C.阿司匹林
- D.吲哚美辛
- E.阿托品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为
- A.变质性炎
- B.化脓性炎
- C.增生性炎
- D.出血性炎
- E.假膜性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其病理变化为
- A.变质性炎
- B.化脓性炎
- C.增生性炎
- D.出血性炎
- E.假膜性炎
-
在左侧位心后间隙消失,提示
- A.左心室增大
- B.右心室增大
- C.左心房增大
- D.右心房增大
- E.以上都不是
-
在右前斜位片上食管受压向后移位,提示
- A.左心室增大
- B.右心室增大
- C.左心房增大
- D.右心房增大
- E.以上都不是
-
代表心室除级和复极总时司的是
- A.P波
- B.QnS波群
- C.ST段
- D.T波
- E.Q-T间期
-
代表心房除极波形的是
- A.P波
- B.QnS波群
- C.ST段
- D.T波
- E.Q-T间期
-
正常人尿中可以偶见的管型是
- A.红细胞管型
- B.白细胞管型
- C.上皮细胞管型
- D.透明管型
- E.蜡样管型
-
主要见于肾盂肾炎的管型是
- A.红细胞管型
- B.白细胞管型
- C.上皮细胞管型
- D.透明管型
- E.蜡样管型
-
急性胆裳炎,可见
- A.Murphy(墨菲征)阳性
- B.麦氏点压痛
- C.Courvoisier(库瓦济埃征)阳性
- D.Courvoisier(库瓦济埃征)阴性
- E.板状腹
-
两肺散在干、湿哕音,其多少及部位不固定者,见于
- A.支气管扩张
- B.支气管哮喘
- C.心源性哮喘
- D.慢性支气管炎
- E.肺炎球菌肺炎
-
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者,见于
- A.支气管扩张
- B.支气管哮喘
- C.心源性哮喘
- D.慢性支气管炎
- E.肺炎球菌肺炎
-
胰头癌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见
- A.Murphy(墨菲征)阳性
- B.麦氏点压痛
- C.Courvoisier(库瓦济埃征)阳性
- D.Courvoisier(库瓦济埃征)阴性
- E.板状腹
-
属呼吸系统疾病问诊内容的是
- A.呼吸困难
- B.呕吐
- C.腰痛
- D.肌肉震颤
- E.腹泻
-
属循环系统疾病问诊内容的是
- A.呼吸困难
- B.呕吐
- C.腰痛
- D.肌肉震颤
- E.腹泻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A.先发热后有意识障碍
- B.先有意识障碍然后发热
- C.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
- D.意识障碍伴高血压
- E.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
-
混合性呼吸困难
- A.神经官能症
- B.左心衰竭
- C.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 D.气胸
- E.喉水肿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A.先发热后有意识障碍
- B.先有意识障碍然后发热
- C.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
- D.意识障碍伴高血压
- E.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
-
肠套叠可见腹痛,并伴有
- A.急性发热
- B.黄疸
- C.呕吐
- D.腹泻
- E.血便
-
呼气性呼吸困难
- A.神经官能症
- B.左心衰竭
- C.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 D.气胸
- E.喉水肿
-
肠梗阻可见腹痛,并伴有
- A.急性发热
- B.黄疸
- C.呕吐
- D.腹泻
- E.血便
-
患者的权利中不包括
- A.经济免责权
- B.平等医疗权
- C.疾病认知权
- D.法律诉讼权
- E.知情同意权
-
生命伦理学的含义是
- A.根据疗效标准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 B.根据医学价值和原则,对医学科学内的有关生命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 C.根据社会价值和原则,对生命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 D.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 E.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医学科学内的有关生命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
根据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的“脑死亡,概念,不能确诊“脑死亡”的条件是
- A.自主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
- B.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求毫无知觉和反应
- C.体温低于32.2℃或服用中枢抑制药物者
- D.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
- E.诱导反射消失
-
属于医德活动现象的是
- A.医德情感
- B.医德意志
- C.医德理论
- D.医德修养
- E.医德原则
-
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是
- A.主动一被动型,互相.合作型,平等参与型
- B.主动一合作型,相互.指导型,共同参与型
- C.主动一配合型,指导一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 D.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 E.主动一被动型,共同参与型,父权主义型
-
对不伤害原则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不伤害原则就是消除任何医疗伤害
- B.不伤害原则就是要求医生对患者丝毫不能伤害
- C.因绝大多数医疗行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不伤害原则是做不到的
- D.不伤害原则要求对医学行为进行受益与伤害的权衡,把可控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 E.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意味着绝对伤害
-
有关消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消毒是针对有确定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
- B.对传染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按规定的处理也属消毒
- C.对传染病住院患者污染过的物品可待其出院后集中消毒
- D.对有病原体携带者(没有发病)存在的场所可以不消毒
- E.饭前便后的洗手不属消毒的范畴
-
有关标准预防下列哪项错误
- 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B.强调双向防护
- C.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者
- D.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E.脱去手套后可以不洗手
-
有关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 A.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B.出院之后的感染有可能是医院感染
- C.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惑染
- D.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定不是医院感染
-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
关于霍乱弧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古典生物型属于0,群
- B.埃尔托生物型属于非0,群
-
霍乱大流行最重要的传播形式是
- A.食物污染
- B.苍蝇传播
- C.接触患者
- D.水源污染
- E.接触带菌者
-
下列哪项不是中毒型菌痢的临床特征
- A.急性高热,反复惊厥,昏迷
- B.腹痛、腹泻明显
- C.迅速发生休克,呼吸衰竭
- D.大便常规检查发现大量白细胞
- E.脑脊液检查正常
-
可疑菌痢患者,下列哪项检查是错误的
- A.大便常规检查
- B.大便细菌培养
- C.血常规检查
- D.乙状结肠镜检查
- E.大便涂片找痢疾杆菌
-
中毒型菌痢好发年龄是
- A.青壮年
- B.10~14岁
- C.2~7岁
- D.2岁以下
- E.老年
-
流脑的典型脑脊液外观是
- A.稍混浊
- B.毛玻璃样
- C.绿色脓样
- D.米汤样
- E.血水样
-
有关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 C.口唇发绀、低血压
-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
关于流脑下列哪项错误
- A.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种
- B.病原菌由鼻咽部侵入
- C.病原菌侵入体内仅个别发展为流脑
- D.病原菌为革兰染色阴性
- E.皮肤瘀点主要是由于休克或DIC所致
-
HIV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 A.CD4淋巴细胞
- B.B淋巴细胞
- C.单核细胞
- D.神经胶质细胞
- E.直肠黏膜上皮细胞
-
感染HIV后的临床分期下列哪项正确
- A.潜伏期、前驱期、艾滋病期、恢复期
- B.急性感染期,慢性感染期,机会性感染期
- C.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 D.窗口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 E.急性感染期、慢性感染期、机会性感染期、恶性肿瘤期
-
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无提示意义的是
- A.丙氨酸氨基转氨酶>1000U/L
- B.肝性脑病
- C.深度黄疸
- D.肝迅速缩小
- E.腹水、肠胀气
-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 A.每日输液量为尿量加排泄量加500ml
- B.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
- C.腹膜或血液透析
- D.促进利尿
- E.饮食宜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
-
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输血
- B.性生活
- C.粪.口途径
- D.日常生活接触
- E.母婴传播
-
在传染病潜伏期的人群,下列哪项预防注射无效
- A.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 B.丙种球蛋白
- C.灭活疫(菌)苗
- D.抗毒索
- E.类毒素
-
属HBV复制指标的是
- A.抗.HBs
- B.HBsAg
- C.HBV.DNA
- D.抗一HBe
- E.抗一HBclgG
-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属于
- A.病原携带状态
- B.潜伏性感染
- C.隐性感染
- D.显性感染
- E.机会性感染
-
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主动免疫
- A.菌苗
- B.灭活死疫苗
- C.减毒活疫苗
- D.类毒素
- E.抗毒素
-
熟悉传染病潜伏期的目的是为了
- A.确定诊断
- B.确定检疫期
- C.预测流行趋势
- D.追踪传染来源
- E.有助于指导治疗
-
重型霍乱患者治疗的关键是
- A.大量口服补液
- B.有效抗菌治疗
- C.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 D.禁食
- E.快速静脉补液
-
潜伏期是指
- 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
- 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
- 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
- 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
- E.自接触传染源至典型症状出现
-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
- A.发热
- B.皮疹
- C.腹泻
- D.脾大
- E.表情淡漠
-
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 A.侵入的细菌数量
- B.外毒素
- C.神经毒素
- D.侵袭力和内毒素
- E.肠毒素
-
对传染病实施医疗救治活动,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A.检疫制度
- B.预警制度
- C.监测制度
- D.情况通报制度
- E.预检、分诊制度
-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病以青少年为主
- B.一般不经呼吸道传播
- C.无明显季节性
- D.所有患者均有五期经过
- E.可有母婴传播
-
不能用于艾滋病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是
- A.齐多夫定
- B.双脱氧胞苷
- C.双脱氧肌苷
- D.阿糖胞苷
- E.拉米夫定
-
下列各项,不属急性重型肝炎典型表现的是
- A.黄疸迅速加深
- B.出血倾向明显
- C.肝大
- D.出现烦躁、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
- E.急性肾功能不全
-
利福平抗结核作用的特点是
- A.选择性高
- B.穿透力强
- C.耐药性缓慢
- D.毒性反应大
- E.对麻风杆菌无效
-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
- A.有传染性、免疫性和病原体
- B.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 C.有传染性、病原体、免疫性和流行性
- D.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免疫性
- E.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
-
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 A.为了使血药浓度维持高水平
- B.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良(Css)
- 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
- D.为了延长半衰期
- 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
普萘洛尔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 A.扩张冠状动脉
- B.降低心脏前负荷
- C.降低左心室壁张力
- D.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
- E.扩张外周血管
-
下列关于β受体阻滞药的禁忌证,错误的是
- A.严重左心室心功能不全
- B.支气管哮喘
- C.高血压
- D.重度房室传导阻滞
- E.窦性心动过缓
-
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
- A.阻止核酸合成
- B.抑制细胞膜类固醇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
-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 E.抑制蛋白质合成
-
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残留的生物效应是
- A.停药反应
- B.过敏反应
- C.后遗效应
- D.耐受性
- E.毒性反应
-
对军团茵感染效果最好的药物是
- A.林可霉素
- B.红霉素
- C.庆大霉素
- D.万古霉素
- E.多黏菌素
-
与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有关的化学结构是
- A.饱和噻唑环
- B.内酰胺环
- C.咪唑环
- D.哌啶环
- E.大环内酯环
-
下列哪种情况不首选胰岛素
- A.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治疗无效
- B.1型糖尿病
- C.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
- D.妊娠糖尿病
- E.酮症酸中毒
-
有中枢兴奋性作用的药物是
- A.醛固酮
- B.氢化可的松
- C.倍他米松
- D.地塞米松
- E.氟轻松
-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 A.高血钾
- B.高血钙
- C.高血糖
- D.低血压
- E.以上均非
-
链激酶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是由于
- A.扩张血管
- B.抑制凝血因子
- C.抑制血小板聚集
- D.促进纤溶酶原合成
- E.激活纤溶酶原
-
体外循环抗凝血,宜选用
- A.肝素
- B.醋硝香豆素
- C.华法林
- D.双香豆素
- E.双香豆素乙酯
-
下列关于强心苷药理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性频率作用
- B.有利尿作用
- C.负性肌力作用
- D.兴奋交感神经中枢
- E.正性传导作用
-
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的降压药是
- A.利血平
- B.哌唑嗪
- C.硝苯地平
- D.氢氯噻嗪
- E.肼屈嗪
-
下列哪项不是钙拮抗药的适应证
- A.高血压
- B.心绞痛
- C.心律失常
- D.水钠潴留
- E.雷诺综合征
-
吗啡的外周作用是
- A.松弛胃肠道平滑肌
- B.促进肠道腺体分泌
- C.收缩膀胱括约肌
- D.收缩外周血管引起血压升高
- E.收缩脑血管引起颅内压降低
-
高血压并伴有快速心律失常者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 A.硝苯地平
- B.维拉帕米
- C.尼卡地平
- D.尼莫地平
- E.地尔硫卓
-
阿司匹林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
- A.瑞夷(Reye)综合征
- B.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 C.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 D.诱发胃溃疡和胃出血
- E.水杨酸反应
-
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引起心率减惺的是
- A.肾上腺素
- B.去甲肾上腺素
- C.异丙肾上腺素
- D.多巴胺
- E.间羟胺
-
山莨菪碱可用于治疗的是
- A.青光眼
- B.晕动病
- C.感染中毒性休克
- D.麻醉前给药
- E.震颤麻痹
-
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这种特性称为
- A.安全性
- B.有效性
- C.耐受性
- D.选择性
- E.敏感性
-
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
- A.兴奋大脑皮质
- B.激动骨骼肌M胆碱受体
- C.促进乙酰胆碱合成
- D.抑制胆碱酯酶和激动骨骼肌N2 胆碱受体
- E.促进骨骼肌细胞Ca2+内流
-
下列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 A.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 B.难以避免,停药后可恢复
- C.常因剂量过大引起
- D.常因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 E.副作用与治疗目的是相对的
-
对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是
- A.X线摄片
- B.CT扫描
- C.核素扫描
- D.B型超声波检查
- E.纤维内镜检查
-
反映左、右心房电激动过程的是
- A.P波
- B.P-R段
- C.QRS波群
- D.ST段
- E.T波
-
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 A.支气管哮喘
- B.伤寒
- C.荨麻疹
- D.钩虫病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血清酶检查是
- A.谷草转氨酶
- B.淀粉酶
- C.碱性磷酸酶
- D.谷丙转氨酶
- E.乳酸脱氢酶
-
以下有关类风湿因子RF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 A.RF为一种抗自身变性IgG的抗体
- B.主要用于风湿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 C.SLE可呈阳性
- D.RF可用胶孔凝集试验检测
- E.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阳性率较高
-
下列关于血尿素氮的改变及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消化道出血时,血尿素氮减少
- B.大面积烧伤时,血尿素氮减少
- C.严重的肾盂肾炎,血尿素氮减少
- D.血尿素氮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差
- E.血尿素氮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强
-
下列关于溶血性黄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直接迅速反应阳性
- B.尿中结合胆红素阴性
- C.血中非结合胆红素不增加
- D.尿胆原阴性
- E.大便呈灰白色
-
脊柱前凸多发生的部位是
- A.颈段
- B.胸段
- C.颈胸段
- D.腰椎
- E.骶椎
-
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
- A.伤寒杆菌感染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急性失血
- D.使用氯霉素的影响
- E.脾功能亢进
-
出现“三偏”征,常见的病变部位是
- A.内囊
- B.深皮质
- C.脑干
- D.脊髓
- E.基底节
-
下列疾病,可见板状腹的是
- A.急性阑尾炎
- B.急性胆囊炎
- C.肠结核
- D.急性胃肠穿孔
- E.大量腹水
-
仰卧位时,前腹壁与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的连线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称为
- A.腹部平坦
- B.腹部饱满
- C.腹部膨隆
- D.腹部低平
- E.腹部凹陷
-
肺气肿时,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多为
- A.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 B.心浊音界缩小
- C.心浊音界向右扩大
- D.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 E.以上均非
-
下列各项,属于脑膜刺激征的是
- A.布鲁津斯基征
- B.查多克征
- C.巴宾斯基征
- D.戈登征
- E.拉塞格征
-
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症状是
- A.心尖部一过性刺痛
- B.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15分钟
- C.劳累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后3分钟内缓解
- D.上腹部疼痛,含化硝酸甘油1分钟后消失
- E.情绪激动后心前区不适,卧床2天后逐渐减轻
-
甲状腺Ⅱ度肿大是指
- A.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 B.不能看到,但能触及
- C.看不到又触不到
- D.能看到又能触及,并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 E.能看到又能触及,且超过甲状软骨上缘
-
球结膜水肿见于
- A.肝炎
- B.颅内高压
- C.沙眼
- D.高血压不伴颅内高压
- E.急性’肾小球肾炎
-
乳腺炎时可出现哪组淋巴结肿大
- A.左锁骨上淋巴结
- B.右锁骨上淋巴结
- C.腋窝淋巴结
- D.滑车上淋巴结
- E.腹股沟淋巴结
-
可见匙状甲的疾病是
- A.肝硬化
- B.缺铁性贫血
- C.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 D.支气管扩张
- E.吸收不良综合征
-
蜘蛛痣罕见于下列哪个部位
- A.面颊部
- B.手背
- C.前胸
- D.上臂
- E.下肢
-
酸性汗味最常见于
- A.风湿热或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 B.足癣合并感染
- C.腋臭患者
- D.多汗者
- E.正常人汗液
-
下列各项,属被动体位的是
- A.角弓反张
- B.翻动体位
- C.肢体瘫痪
- D.端坐呼吸
- E.以上均非
-
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见于
- A.溶血性黄疸
- B.肝细胞性黄疸
- C.胆汁淤积性黄疸
- D.Dubin.Johnson综合征
- E.以上都不是
-
黄疸较轻时,首先出现的部
- A.手掌皮肤
- B.足掌皮肤
- C.巩膜及软腭黏膜
- D.胸部皮肤
- E.腹部皮肤
-
黄疸伴右上腹钻顶样痛见于
- A.急性肝炎
- B.急性胆囊炎
- C.胆道蛔虫症
- D.急性胰腺炎
- E.胃穿孔
-
嘶哑样咳嗽,可见于
- A.急性喉炎
- B.声带疾患
- C.百臼咳
- D.胸膜炎
- E.支气管扩张
-
上消化道出血可单纯表现为呕血或黑粪,也可两者兼有,这取决于
- A.原发病
- B.出血部位
- C.出血量
- D.在胃内停留时间
- E.以上均非
-
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肺淤血
- B.肺泡张力增加
- C.肺泡弹性减退
- D.肺循环压力升高
- E.以上都不是
-
下列哪种病变引起的胸痛常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
- A.胸肌劳损
- B.流行性胸痛
- C.颈椎病
- D.带状疱疹
- E.皮下蜂窝织炎
-
下列关于扑热息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弱
- B.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 C.主要用于感冒发热
- D.长期应用可致肾毒性
- E.不良反应少,但能造成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