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单元)冲刺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150.并联试验的特异度为

    • A.99. 73%
    • B.99. 87%
    • C.99. 91%
    • D.99. 76%
  2. 148.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

    • A.26. 13%
    • B.22. 61%
    • C.34. 170/0
    • D.37. 69%
    • E.无法计算
  3. 149.串联试验的灵敏度为

    • A.26. 13%
    • B.22. 61%
    • C.34. 17%
    • D.37. 69%
    • E.无法计算
  4. 146.血糖的灵敏度为

    • A.26. 13%
    • B.99. 87%
    • C.34. 17%
    • D.99. 76%
    • E.无法计算
  5. 145.尿糖试验的特异度为

    • A.26. 13%
    • B.99. 87%
    • C.34. 17%
    • D.99. 76%
    • E.无法计算
  6. 147.血糖的特异度为

    • A.26. 13%
    • B.99. 87%
    • C.34. 17%
    • D.99. 76%
    • E.无法计算
  7. (141~14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自觉性
    • B.果断性
    • C.坚定性
    • D.自制性
    • E.独立性    141.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约束自己言行的心理品质是意志的    142.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    143.优柔寡断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
  8. (131~133题共用备选答案)

    • A.fungus
    • B.hypha
    • C.spore
    • D.yeasttypecolony
    • E.filamentoustypecolony    131.菌丝    132.真菌    133.孢子
  9. (138—140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峰电位
    • B.阈电位
    • C.局部电位
    • D.动作电位
    • E.静息电位    138.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是    139.动作电位去极化的临界膜电位是    140.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的扩布性电位变化是
  10. (134—137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反应
    • B.反射
    • C.反馈
    • D.正反馈
    • E.负反馈    134.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    135.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之间的双向信息联系称为    136.反馈信息与调节信息的作用相反时称为    137.反馈信息与调节信息的作用一致时称为
  11. (121~125题共用备选答案)

    • A.发病率
    • B.死亡率
    • C.罹患率
    • D.病死率
    • E.患病率    121. 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122.小范围短时期内的发病率    123.在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124.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125.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某病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
  12. (126—130题共用备选答案)

    • A.a-螺旋
    • B.B -折叠
    • C.B -转角
    • D.无规卷曲
    • E.T -螺旋    126.肽键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链间氢键的是    127.链内每肽键羰基氧和相隔三个肽键亚氨基氢形成氢键的是    128.常发生于肽链1800回折时的转角是    129.没有确定规律的肽链结构是    130.肽链中只在第一个残基的羰基氧和第四个残基的氨基氢之间形成氢键的是
  13. 116.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男性40~ 49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2%,女性占11%。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大。此结论

    • A.正确
    • B.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患病率和发病率
    • 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做性别间比较
    • D.不正确,因为无对照
    • E.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
  14. 117.在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给100例病人用A药,另50例病人用安慰剂治疗,发现A药组40%好转,安慰剂组32%好转,P>0. 05,因此

    • A.本试验证实A药有效
    • B.本试验证实A药无效
    • C.差异可能有机会引起
    • D.因为样本大小不同,两组比较没意义
    • E.差异可能在1%水平有显著性
  15. (118—120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
    • B.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
    • C.城市肝癌死亡率和发病率高于农村
    • D.流行性乙型脑炎多有隐性流行
    • 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    118.人群分布    119.地区分布    120.时间分布
  16. 114.根据某医院20年来肺癌住院病人500例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肿瘤

    • A.正确
    •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 C.不正确,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 D.不正确,因为只是病例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
    • E.吸烟者肺癌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4倍
  17. 115.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患者100例,选取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肺癌组吸烟者为80%,对照组中吸烟者为20%;在乙地区,调查了5万居民的吸烟状况,并观察了其经过,一年后吸烟者中有10例发生了肺癌,不吸烟者仅2例发生肺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的调查是生态学研究
    • B.甲地区的调查结果,肺癌组的吸烟率为对照组的4倍
    • C.乙地区的调查是回顾性调查
    • D.乙地区的调查结果,吸烟组的肺癌发生率为对照组的5倍
    • E.甲、乙两地区调查均属观察性研究
  18. 113.某医生进行一项研究,他随机抽取100例经病理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和100例正常人,检测这两组人群的血清胆固醇,发现病例中有62人低于正常值,而正常人中只有18人低于正常值,因此他认为低胆固醇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此结论

    • A.正确
    •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 性检验
    • C.不正确,因为没有排除可能的信息偏倚
    • D.不正确,因为样本量小
    • E.不正确,因为不能确定何是因何是果
  19. 112.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10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隔离
    • 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 E.以上均不对
  20. 111.某地甲肝发病率通常在2%,为降低该地甲肝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拟普种甲肝疫苗。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10,则通过疫苗的接种,可望使该地甲肝发病率下降至

    • A.0.2%
    • B.1.8 %
    • C.1.9 %
    • D.2.0%
    • E.以上都不对
  21. 107.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 12. 36,J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22. 108. 一项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240对,病例和对照均有某种暴露史60对,均无某种暴露史75对,病例有某种暴露史、对照无某种暴露史70对,对照有某种暴露史、病例无某种暴露史35对,其OR值为

    • A.1.7
    • B.1.3
    • C.0.5
    • D.0.9
    • E.2.0
  23. 104.在对50名某病病例与50名对照的研究中,二者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从下述情况中得出结论

    • A.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 B.这种差别可能有临床意义
    • C.这种差别可能是抽样误差的结果
    • D.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已被证实
    • E.观察者的偏倚已被排除
  24. 105.某市某区1999年总平均人口为20万,该区1998年结核病患者为1234人,其中治愈501例,死亡75例。而在1999年底时结核病患者为1742人,请问该区199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

    • A.1742/10万
    • B.871/10万
    • C.542/10万
    • D.1200/10万
    • E.无法计算
  25. 106. -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是

    • A.20%
    • B.40%
    • C.80%
    • D.100%
    • E.无法计算
  26. 102.男,50岁,无“三多一少”症状,空腹血糖6. Smmol/L,有糖尿病家族史疑糖尿病就诊,下列哪项试验最具诊断意义

    • A.尿糖定性
    • B.24小时尿糖定量
    • C.餐后血糖
    • D.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
    • E.糖化血红蛋白
  27. 103.男,45岁,较肥胖,因面颈部反复疖肿2个月就诊,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腹血糖7. 6mmol/L,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此时首选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 A.100g葡萄糖耐量+C肽释放试验
    • B.75g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
    • C.尿糖测定
    • D.空腹血糖测定
    • E.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8. 99. 30岁,胃病患者,有上腹痛,无规律性,食欲减退,伴舌炎、舌萎缩和巨幼细胞贫血,应考虑哪种疾病

    • A.胃溃疡
    • B.胃癌
    • C.萎缩性胃炎
    • D.肥厚性胃炎
    • E.急性胃黏膜病变
  29. 101.女性,30岁,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在 左叶可触及4cm的甲状腺结节,而在右侧检查不到甲状腺组织,放射性碘甲状腺扫描显示右侧有放射性浓聚结节影,采取下列何种治疗最为合适

    • A.结节部位经皮穿刺检查
    • B.甲状腺素,连续6个月以抑制结节
    • C.丙基硫氧嘧啶治疗一个阶段后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
    • D.用放射性碘去除甲状腺结节
    • E.促甲状腺激素( TSH)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8天,继以放射性碘去除甲状腺结节
  30. 100.男性,38岁,上腹痛病史半年,每年秋春季节发病,多在夜间痛,向背部放射,多次排柏油样便,查体:上腹正中偏右轻压痛,钡餐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溃疡现象,诊断最可能为

    • A.慢性胃炎
    • B.胃神经官能症
    • C.幽门溃疡
    • D.球后溃疡
    • E.十二指肠球炎
  31. 97.男,30岁,持续高热2周,血培养找到伤寒杵菌,其高热24小时体温相差不到1℃,但最低未达正常,此热型为下列哪一种

    • A.稽留热
    • B.弛张热
    • C.间歇热
    • D.回归热
    • E.马鞍热
  32. 98.男,56岁,劳累后心前区闷痛史6年,近一周来常因夜间胸痛而惊醒,发作时心电图特征为:ST段Ⅱ、Ⅲ、aVF导联上抬0. 2mV,胸痛缓解后上抬消失,疼痛发作时最不宜单用下列哪种药物

    • A.B受体阻滞剂
    • B.硝苯地平
    • C.硝酸甘油
    • D.硝酸异山梨酯
    • E.丹参制剂
  33. 9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 A.每次只能研究一个因素
    • B.需要样本量大
    • C.研究所需时间短
    • D.可直接计算RR值
    • E.不能研究罕见病
  34. 95.女,78岁,晨起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有糖尿病史。体检:左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左上下肢肌力2级,腱反射右强于左,跖反射左无反应,左偏侧针刺觉降低,血压18/10kPa,CT无异常。临床诊断为

    • A.右侧半球脑栓塞
    • B.右侧半球脑出血
    • C.右侧半球脑血栓形成
    • D.蛛网膜下隙出血
    • E.以上都不是
  35. 96.女,36岁,急起双下肢无力4天,双上肢无力2天,伴吞咽困难1天。病前1周有感冒病史。检查: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征,颈4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尿潴留。目前该患者应特别注意

    • A.血压下降
    • B.呼吸困难
    • C.神志障碍
    • D.脉搏加快
    • E.瞳孔改变
  36. 93.病例对照研究中,疾病与研究因素可能相关的推论理由是

    • A.病例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B.病例组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C.病例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D.病例组的归因危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E.病例组的暴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7. 89. OR值是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指标

    • A.临床试验
    • B.回顾性队列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前瞻性队列研究
    • E.社区试验
  38. 90.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

    • 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
    • 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
    • C.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 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 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
  39. 91.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选择病例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应符合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
    • B.为保证病例诊断一致,应从同一医院选择全部对象
    • C.最好是现患病例
    • D.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
    • E.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
  40. 88.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 A.特异度
    • B.灵敏度
    • C.约登指数
    • D.-致性
    • E.诊断准确性
  41. 87.筛检试验在下列哪种情况是最适宜的

    • A.患病率高的疾病
    • B.患病率低的疾病
    • C.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
    • D.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
    • E.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42. 84.灵敏度是指

    • A.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 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 C.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
    • D.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为阳性的能力
    • E.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43. 85.漏诊率是指

    • A.实际有病,试验阳性
    • B.实际有病,试验阴性
    • C.实际无病,试验阳性
    • D.实际无病,试验阴性
    • E.试验阳性,实际有病的可能
  44. 86.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

    • A.出生率
    • B.发病率
    • C.患病率
    • D.病死率
    • E.罹患率
  45. 83.评价筛检试验的真实性的指标有

    • A.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可靠性
    • B.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可重复性
    • 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
    • D.变异性、灵敏度、假阳性率
    • E.-致性、约登指数、假阳性率
  46. 8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

    • A.降低研究效率
    • B.提高研究效率
    • C.对研究效率无影响
    • D.无法估算暴露因素的作用
    • E.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47. 80. 1990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458例进行调查,这是

    • A.分析性研究
    • B.抽样调查
    • C.普查
    • D.筛检
    • E.发病率调查
  48. 8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某因素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

    • A.暴露是该病的病因
    • B.暴露与该病是因果关系
    • C.该病与暴露没有联系
    • D.该病与暴露有统计学联系
    • E.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
  49. 79.缺乏某因素不会引起该病,这个因素称为

    • A.充分病因
    • B.必要病因
    • C.非充分病因
    • D.非必要病因
    • E.危险因素
  50. 78.从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判断研究因素与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必要的条件不包括

    • A.联系的时间顺序
    • B.联系的强度
    • C.联系的特异性
    • D.联系的可重复性
    • E.联系的合理性
  51. 77.确定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考虑

    • 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
    • B.剂量反应和关联的合理性
    • C.时间顺序,即暴露发生于疾病之前
    • 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的P值大小
    • E.关联的重复性
  52. 76.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是

    • A.因先于果
    • B.关联强度大
    • C.关联可重复出现
    • 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
  53. 7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辅助病因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
    • B.只要致病的生物因子存在,疾病一定发生
    • C.所有疾病都有明确的必要病因
    • D.必要病因是组成各种充分病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 E.必要病因是疾病惟一病因
  54. 74.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 A.环境
    • B.遗传因子
    • C.宿主
    • D.生物环境
    • E.社会环境
  55. 73.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

    • 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 B.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 C.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 D.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
    • E.-个条件变化,另两个条件不能适应、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56. 72.关于病因概念叙述哪项不正确

    • A.引起疾病的病因
    • 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
    • C.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 D.是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
    • E.某些因素的存在或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增加或减少
  57. 70.通过描述疾病年龄分布探讨病因,最好的方法是

    • A.出生队列分析
    • B.横断面分析
    • C.发病率分析
    • D.死亡率分析
    • E.队列分析
  58. 7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 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 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 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 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 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59. 69.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 A.暴发
    • B.季节性升高
    • C.流行
    • D.周期性流行
    • E.长期变异
  60. 68.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 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 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 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 D.发病率=患病率一病程
    • E.病程=患病率x发病率
  61. 67.在哪种情况下,某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比值将增大

    • A.病死率高
    • B.该病病程短
    • C.该病病程长
    • D.暴露时间长
    • E.该病发病率高
  62. 6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 C.某病发病率的分母中包括具有该病免疫力和现患病的人
    • 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 E.患病率指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比例
  63. 65.下列哪一种测量常用来作为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

    • A.观察到的病例数
    • B.观察到的新病例数
    • C.无症状病例数
    • D.观察人年数
    • E.失访人数
  64. 63.出生队列是指

    • A.将同一民族的人列为一队
    • B.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
    • C.将同一性别的人列为一队
    • D.将同一职业的人列为一队
    • E.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
  65. 64.为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孰大,可用

    • A.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 B.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 C.理论性流行病学方法
    • D.移民流行病学方法
    • E.遗传流行病学方法
  66. 62.甲、乙两地女性宫颈癌标化死亡率相同,甲地死亡率高于乙地死亡率,由此可知

    • A.甲地人口较乙地年轻
    • B.乙地人口较甲地年轻
    • C.甲、乙两地人口的年龄分布相同
    • D.甲地诊断水平高于乙地
    • E.乙地诊断水平高于甲地
  67. 60.发病率适用于

    • A.慢性病
    • B.疾病的长期流行
    • C.易于确切指出发病时间的急性病
    • D.某病的隐性感染
    • E.以上都不对
  68. 61.某地进行首次糖尿病普查,可得出

    • A.糖尿病发病率
    • B.糖尿病罹患率
    • C.糖尿病患病率
    • D.糖尿病续发率
    • E.糖尿病死亡率
  69. 59.罹患率适用于

    • A.慢性病
    • B.疾病的长期流行
    • 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
    • D.某病的隐性感染
    • E.以上都不对
  70. 58.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猩红热重型病例多见,病死率可高达15%~200/0,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降低,几乎未见有病死者。这是疾病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的

    • A.短期波动
    • B.季节性
    • C.周期性
    • D.长期趋势
    • E.散发
  71. 57.关于疾病年龄分布分析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断面分析不能反映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 B.出生队列是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在同时期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分析
    • C.致病因子在不同时期强度不同时出生队列分析能反映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 D.出生队列研究实质是多组队列研究的综合应用
    • E.对突发的新急性传染病也应该用出生队列研究,反映病原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72. 54.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用途

    • A.探索病因
    • 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 C.临床观察
    • 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
    • E.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73. 5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理论法
    • D.方法学研究
    • E.干预法
  74. 5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和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设立对照组
    • B.不设立对照组
    • C.是否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 D.盲法
    • E.统计学检验
  75. 53.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发生的三大要素是

    • 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
    • B.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 C.宿主、环境、致病因子
    • D.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 E.遗传、营养、身体锻炼
  76. 5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B.只研究疾病的防治措施
    • C.研究传染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D.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 E.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措施及效果评价
  77. 49.目前,适合我国流行病学的定义是

    • A.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的学科
    • B.预防医学的一门方法学
    • C.研究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学科
    • D.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学科
    • E.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学科
  78. 50.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

    • A.描述疾病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
    • B.病例对照研究及定群研究
    • C.现况调查
    • D.个案调查
    • E.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79. 51.流行病学研究是从

    • A.个体水平研究疾病
    • B.群体水平研究疾病
    • C.分子水平研究疾病
    • D.细胞水平研究疾病
    • E.亚细胞水平研究疾病
  80. 48.不宜用于浸润麻醉的药物是

    • A.利多卡因
    • B.丁卡因
    • C.普鲁卡因
    • D.布比卡因
    • E.罗哌卡因
  81. 47.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是由于

    • A.激动β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 B.激动M受体,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 C.激动支气管平滑肌N受体
    • D.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组胺受体
    • E.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1受体
  82. 45.阿托品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 A.松弛睫状肌
    • B.松弛瞳孔括约肌
    • C.调节麻痹
    • D.降低眼内压
    • E.瞳孔散大
  83. 46.静滴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最易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药物

    • A.异丙肾上腺素
    • B.肾上腺素
    • C.去甲肾上腺素
    • D.多巴胺
    • E.间羟胺
  84. 44.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应选用

    • A.新斯的明
    • B.乙酰胆碱
    • C.琥珀胆碱
    • D.毛果芸香碱
    • E.筒箭毒碱
  85. 42.对药物致特异质反应的描述哪项有错

    • A.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 B.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一致
    • C.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 D.常见于先天遗传异常的病人
    • E.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86. 43.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

    • A.口服吸收迅速
    • B.口服吸收完全
    • C.-室分布模型
    • D.口服药物消除速度缓慢
    • E.口服后血药浓度变化和静注一致
  87. 40.下列可促使前T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是

    • A.M - CSF
    • B.IL -3
    • C.IL -2
    • D.G - CSF
    • E.GM - CSF
  88. 41.用药剂量过大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称为

    • A.后遗效应
    • B.变态反应
    • C.毒性反应
    • D.副反应
    • E.治疗矛盾
  89. 37.细菌的遗传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核酸裸露
    • B.核酸包括DNA和RNA
    • C.包括质粒
    • D.是单倍体
    • E.核中心有核仁
  90. 38.病毒体的特征不包括

    • A.非细胞结构
    • B.仅含一种类型核酸
    • C.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
    • D.对干扰素、抗生素不敏感
    • E.以复制方式增殖
  91. 39.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生

    • A.移植排斥反应
    • B.肿瘤
    • C.自身免疫病
    • D.病毒持续感染
    • E.过敏反应
  92. 35.下列哪项不可能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 A.色素
    • B.细菌素
    • C.乙型溶素
    • D.抗生素
    • E.维生素
  93. 36.厌氧菌不能在有氧状态生存的原因除外

    • A.缺乏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氧化酶
    • B.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
    • C.缺乏过氧化物酶
    • D.缺乏载铁体
    • E.缺乏过氧化氢酶
  94. 33.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

    • A.煮沸法
    • B.紫外线照射法
    • C.低温冷冻法
    • D.高压蒸汽灭菌法
    • E.脱水干燥法
  95. 34. Indol试验阳性表明细菌可产生

    • A.色氨酸酶
    • B.胱氨酸酶
    • C.谷氨酸酶
    • D.组氨酸酶
    • E.神经氨酸酶
  96. 32.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衣原体
    • B.立克次体
    • C.支原体
    • D.真菌
    • E.放线菌
  97. 31.关于DNA三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

    • A.DNA的三级结构指双螺旋的扭曲
    • B.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一种形式
    • C.在核小体中DNA的扭曲方式也是一种超螺旋结构,而且可以组成更高层次的结构
    • D.病毒DNA在体内以正超螺旋形式存在
    • E.使染色体内DNA双螺旋链最终压缩近万倍
  98. 30.关于核苷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由碱基与戊糖形成的p+糖苷称核苷
    • B.重要的核糖核苷与脱氧核糖核苷都各有四种,其中一种是相同的
    • C.核苷无还原性
    • D.核苷中杂环上的氨基可与亚氨基互变
    • E.RNA中修饰核苷要比DNA中多
  99. 29.对260nm波长的紫外光有强吸收主要是因为

    • A.核糖的环式结构
    • B.脱氧核糖的环式结构
    • C.嘌呤的双环结构
    • D.嘧啶的单环结构
    • E.嘌呤和嘧啶环中的共轭双键
  100. 28.下面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及器官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 B.营养状况不佳时DNA的碱基组成减少
    • C.不同生物种类DNA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 D.不同生物种类的DNA中A与T的克分子比不同
    • E.糖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101. 27.下述脱氧核苷酸不存在于DNA中的是

    • A.dAMP
    • B.dGMP
    • C.dCMP
    • D.dTMP
    • E.dUMP
  102. 26.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m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

    • A.胸腺嘧啶
    • B.腺嘌呤
    • C.胞嘧啶
    • D.鸟嘌呤
    • E.尿嘧啶
  103. 24.下面哪一种侧链属于组氨酸所含的R基

    • A.酚性羟基
    • B.γ-羧基
    • C.硫基
    • D.胍基
    • E.咪唑基
  104. 25.成人Hb基本结构下面哪种表达是正确的

    • A.由两个亚基组成(a1β1)
    • B.由三个亚基组成(a1β2)
    • C.由四个亚基组成(a2β2)
    • D.由五个亚基组成(a2β3)
    • E.由四个亚基组成( a2γ2)
  105. 22.从多种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纯化某种蛋白质,且不能变性,用下列哪种方法较好

    • A.加有机溶剂使蛋白质沉淀
    • B.加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
    • C.用电泳分离
    • D.用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 E.加重金属盐使蛋白质沉淀
  106. 23.糖蛋白的特点是

    • A.含有糖类化合物作辅基
    • B.含糖量一般在4%以下
    • C.糖的含量小于蛋白质含量
    • D.属于结合蛋白质
    • E.以上全对
  107. 21.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

    • A.-级结构被破坏
    • B.氨基酸残基发生重排
    • C.空间构象发生重大变化
    • D.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 E.与非蛋白质相结合
  108. 20.五肽用二硝基氟苯(DNFB)分析,可得DNP - Ser,用胰蛋白酶水解得出三肽,其N端为Cys,而C端为Ala,那么该肽是

    • A.Ser - Lys - Cys - Phe - Ala
    • B. Ala - Phe - Cys - Lys - Ser
    • C. Ser - Cys - Lys - Phe - Ala
    • D. Phe - Ala - Ser - Cys - Lys
    • E. Lys - Cys - Phe - Ala - Ser
  109. 19.蛋白质分子对下列哪种波长有最大吸收峰

    • A.260nm
    • B.280nm
    • C.215nm
    • D.340nm
    • E.570nm
  110. 18.下列哪种氨基酸中含有吲哚基团

    • A.Phe
    • B.Pro
    • C.Trp
    • D.Tyr
    • E.His
  111. 17.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部分是

    • A.D -a-氨基酸
    • B.L -a-氨基酸
    • C.D -β-氨基酸
    • D.L -β-氨基酸
    • E.γ -氨基酸
  112. 14.液态镶嵌模型的核心是

    • A.脂质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 B.蛋白质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 C.单糖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 D.胆固醇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 E.细胞膜无流动性
  113. 15.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A.Ca2+的贮存库
    •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 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 E.使Ca2+通道开放
  114. 16.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 A.要消耗能量
    • B.顺浓度梯度
    • C.需要膜蛋白帮助
    •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 E.逆浓度梯度
  115. 13.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细胞膜是脂质双分子层
    • B.细胞膜厚度约为6nm左右
    • C.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
    • D.细胞膜属于半透膜
    • E.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16. 12.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离子通透性最大的是

    • A.K+
    • B.Na+
    • C.CI-
    • D.Ca2+
    • E.Mg2+
  117. 10.下列不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

    • A.肌肉的收缩过程
    • B.肌肉的舒张过程
    • C.K+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 D.Na+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 E.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118. 11.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叫做

    • A.去极化
    • B.超极化
    • C.复极化
    • D.反极化
    • E.极化
  119. 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

    • A.单纯扩散
    • B.易化扩散
    • C.继发性主动转运
    • D.入胞作用
    • E.原发性主动转运
  120. 9.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 B.钠泵可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 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121. 5.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 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形成衰减性扩布
    • C.不表现不应期
    • D.不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
    • E.终板电位属于局部兴奋
  122. 6.肌丝收缩滑行学说提出的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区缩短
    • 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区不变
    • C.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 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 E.暗带和H区长度不变,明带缩短
  123. 7.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 A.电位梯度
    • B.浓度梯度
    • C.电一化学梯度
    • D.钠泵
    • E.自由运动
  124. 3.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 A.单纯扩散
    • B.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 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 D.原发性主动运输
    • E.继发性主动转运
  125. 2.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A.动作电位
    • B.阈电位
    • C.肌肉收缩强度或腺体分泌量
    • D.阈强度
    • E.静息电位
  126. 1.对单神经纤维而言,与较弱的有效刺激相比,刺激强度增加1倍,动作电位的幅度

    • A.增加1倍
    • B.减少到1/2
    • C.增加2倍
    • D.增加0.5倍
    • E.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