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第三单元》预测试卷三
-
要分析外来人口中的婴儿陛别与是否有妊高征的关系,应该用什么分析方法
- A.进行标准化
- B.成组t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方差分析
- E.配对t检验
-
要分析外来人口中的产妇的年人均收入(元)与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应该选用什么分析方法
- A.进行标准化
- B.配对卡方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等级相关分析
- E.配对t检验
-
要分析外来人口中的产妇的年龄与有无子痫的关系,应该选用什么分析方法
- A.进行标准化
- B.配对卡方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方差分析
- E.配对t检验
-
要分析产妇来源与年人均收入(元)的关系,应该用什么分析方法
- A.行×列表卡方检验
- B.四格表卡方检验
- C.相关分析
- D.配对卡方检验
- E.成组t检验
-
8月14日军团病的患病率是
- A.0.100
- B.0.104
- C.0.143
-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 E.以上答案均不是
-
某医师随机抽样调查了500例本地产妇及400例外来人口中的产妇的如下指标:婴儿陛别,产妇年龄,年人均收入(元),产前检查次数,是否有妊高征,有无子痫,基础血压(mmHg)等。
要分析本地产妇及外来人口中的产妇的平均年龄的差别,应该首选用什么分析方法
- A.行×列表卡方检验
- B.四格表卡方检验
- C.相关分析
- D.配对卡方检验
- E.方差分析
-
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
- A.0.045
- B.0.075
- C.0.143
-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 E.以上答案均不是
-
假设检验H0应为
- A.x1=x2=x3
- B.μ1=μ2=μ3
- C.P1=P2=P3
- D.π1=π2=π3
- E.S1=S2=S3
-
199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七分之一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
8月1日至14日,军团病的累计发病率是(以8月1日凌晨零点零分时船上人口作为危险人群)
- A.0.100
- B.0.125
- C.0.143
-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 E.以上答案均不是
-
用三种方法治疗某种疾病,观察疗效结果如下
治疗方法观察例数有效例数
1n1x1
2n2x2
3n3x3
欲比较不同方法的疗效有无区别,应进行
- A.单因素方差分析
- B.双因素方差分析
- C.多个样本率之间的比较
- D.多个样本构成比之间的比较
- E.秩和检验
-
若怀疑为局部振动病,其处理原则是
- A.继续做砂轮工,服用活血通络中药
- B.继续做砂轮工,每年复查一次
- C.调离接触振动工作,每年复查一次
- D.调离接触振动工作,做运动疗法
- E.病例不详,应先判断是轻度或重度局部振动病
-
若怀疑为局部振动病,应首先除外
- A.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 B.外科病雷诺综合征
- C.腱鞘炎
- D.颈椎病
- E.三氯乙烯中毒
-
某砂轮工在冬季因右手手麻、手痛、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便赴医院诊治。
你认为如确诊是否为局部振动病的主要依据是
- A.检查是否出现白指、白手
- B.冷水试验
- C.指端甲皱微循环
- D.振动觉
- E.尿羟脯氨酸
-
第二次就诊时医生在处理中的最大疏漏是
- A.未进一步采集职业史和病史
- B.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C.完全未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
- D.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但未清洗被污染的衣服和皮肤
- E.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但未做有关必要的检查和处理
-
促使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患者的中毒表现不典型
- B.解毒药物使用不当
- C.对症治疗掩盖了病情
- D.诊断不明、延误治疗
- E.诊断和治疗手段落后
-
某农药厂包装工,因敌敌畏瓶破碎浸湿上衣。工作中出现头晕、流涕、咳嗽而急诊,按感冒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加重,伴恶心、多汗,再次就诊。检查中医生闻到衣服上有大蒜气味,曾怀疑农药中毒,但继续对症处理,未入院。次日,患者头晕、视物模糊、频繁呕吐、走路不稳,继而躁动不安,全身肌束颤动。入院后用阿托品、解磷定治疗,但不久因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无效死亡。
本病诊断中最大的疏漏是
- A.未认真做体格检查
- B.未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 C.未认真采集职业史和病史
- D.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E.未进行血常规检查
-
如果7年生存率等于0,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6年生存率和7年生存率相等
- B.6年生存率大于7年生存率
- C.6年生存率小于7年生存率
- D.8年生存率等于0
- E.4年生存率等于0.3
-
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6年生存率和7年生存率相等
- B.6年生存率大于7年生存率
- C.6年生存率小于7年生存率
- D.8年生存率等于0
- E.4年生存率等于0.3
-
计算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是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计算某年龄组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是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计算某年平均每千名活产数中不满周岁的死亡数的是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为比较年龄结构不同的人群整体死亡水平,可采用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不受两端值影响的指标是
- A.均数
- B.几何均数
- C.中位数
- D.标准差
- E.百分位数
-
分泌IL-1和IL-12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 A.Th1细胞
- B.Th2细胞
- C.NK细胞
- D.Tc(CTL)细胞
- E.巨噬细胞
-
某资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描述其集中趋势最合适的指标是
- A.均数
- B.几何均数
- C.中位数
- D.标准差
- E.百分位数
-
产生IL-2和IFN-γ,介导炎症反应
- A.Th1细胞
- B.Th2细胞
- C.NK细胞
- D.Tc(CTL)细胞
- E.巨噬细胞
-
根据抗原受体的类型可将T细胞分为
- A.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
- B.CD4+T细胞和CD8+T细胞
- C.Th、Ts、Tc和TDTH细胞
- D.Th0、Th1、Th2和Th3细胞
- E.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
根据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
- A.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
- B.CD4+T细胞和CD8+T细胞
- C.Th、Ts、Tc和TDTH细胞
- D.Th0、Th1、Th2和Th3细胞
- E.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
微波致
- A.白内障
- B.白指
- C.脑水肿
- D.屈肢症
- E.肺纤维化
-
呋塞米不应与哪一种药物合用
- A.氢氯噻嗪
- B.头孢呋辛
- C.头孢他啶
- D.维生素K
- E.鱼精蛋白
-
肝素使用过量引起的出血应选用
- A.氢氯噻嗪
- B.头孢呋辛
- C.头孢他啶
- D.维生素K
- E.鱼精蛋白
-
局部振动致
- A.白内障
- B.白指
- C.脑水肿
- D.屈肢症
- E.肺纤维化
-
潜涵作业致
- A.白内障
- B.白指
- C.脑水肿
- D.屈肢症
- E.肺纤维化
-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列入职业肿瘤,可引起膀胱癌的毒物是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石棉
- D.砷
- E.焦炉逸散物
-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列入职业肿瘤,可引起间皮瘤的毒物是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石棉
- D.砷
- E.焦炉逸散物
-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列入职业肿瘤,可引起皮肤癌的毒物是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石棉
- D.砷
- E.焦炉逸散物
-
患者李某,男,60岁,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下列哪项检查指标最有参考价值
- A.癌胚抗原增高
- B.甲胎蛋白增高
- C.人黑色素瘤细胞的MAGE-1抗原增高
- D.TNF水平增高
- E.Tc细胞功能降低
-
患儿张某,男,8岁,因放鞭炮炸伤左眼,医生为他进行了眼球摘除术,近两年来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其原因可能为
- A.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 B.交叉抗原引起
- C.多克隆激活剂激活自身反应性T、B细胞
- D.隐蔽抗原释放
- E.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的再现
-
当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判断下列哪种石棉纤维的危害性最大
- A.直径2.9μm,长度9μm
- B.直径3.9μm,长度12μm
- C.直径4.9μm,长度15μm
- D.直径5.9μm,长度18μm
- E.直径6.9μm,长度21μm
-
农药厂包装工,女,38岁。作业中有机磷农药溅于面部,如何处理被污染的面部为宜
- A.用热水冲洗
- B.用酒精擦洗
- C.用肥皂水清洗
- D.用毛巾擦洗
- E.用清水冲洗
-
在石棉厂工作35年的52岁男性病人,10年前患者出现咳嗽,活动时呼吸困难加剧,常伴局部胸痛。咳痰量不多,痰中查出石棉小体,肺活量降低,X线胸片有不规则小阴影和胸膜改变,肺纹理改变及肺气肿。近几月发现一侧胸壁显现不规则突起,沿胸外侧壁胸膜自下而上生长,再沿胸内侧延伸,该工人可能患的是
- A.肺癌、肺气肿
- B.石棉肺、胸膜炎
- C.硅酸盐肺、肺腺癌
- D.石棉肺、胸膜间皮瘤
- E.石棉肺、肺鳞癌
-
某男性工人,用硝酸浸洗金属部件,患者夜间突然感到胸闷而被送急诊室就诊,在急诊室进行急救处理时应注意预防
- A.粘膜刺激症状
- B.消化道症状出现
- C.发生肺水肿
- D.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 E.皮肤刺激症状
-
印染车间气温35℃,相对湿度95%,在该车间工作的工人属于
- A.高温作业
- B.强热辐射作业
- C.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 D.高湿作业
- E.高温、高湿作业
-
某化学试剂厂工人,男,30岁,工作时突然感觉头晕、气急、胸闷、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X线胸透:肺纹理增粗、紊乱,两肺散在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边缘模糊。考虑是哪种气体中毒
- A.氯气
- B.氰化氢
- C.硫化氢
- D.一氧化碳
- E.甲烷
-
从事过度紧张的作业,可出现焦虑、感情冷漠、抑郁或兴奋、易怒等,这些可贴切地归纳于
- A.行为表现
- B.性格表现
- C.生理反应
- D.生物反应
- E.心理反应
-
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已确认氯甲甲醚、石棉和砷等为人类致癌物。欲早期发现这些毒物所致职业性肿瘤,定期健康检查时应常规检测的项目是
- A.胸部X线拍片或痰细胞学检查
- B.膀胱镜检或小便沉渣中脱落细胞检查
- C.肝B超或肝功能试验
- D.血液学检查
- E.血、尿常规检查
-
长期从事汞作业一名男工,具有神经衰弱症状和尿汞升高等症状,已诊断为轻度汞吸收,较早和较好的处理原则是
- A.及时调离汞作业场所继续观察
- B.驱汞治疗
- C.从事轻度汞作业工作
- D.休息
- E.住院治疗
-
某男性,长期从事电焊作业,具有椎体外系受损状况,已诊断为轻度锰中毒,拟制订治疗方案,较好的是
- A.依地酸二钠钙
- B.二巯基丁二酸钠
- C.二巯基丁二酸钠与左旋多巴胺
- D.依地酸二钠钙与5-羟色胺
- E.艾思唑仑
-
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肺癌患者100名,甲法检出68名,乙法检出54名,甲乙两法一致的检出数为38名。欲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有无区别,其检验假设H0为
- A.μ1=μ2
- B.μ2=0
- C.π1=π2
- D.b=c
- E.P1=P2
-
生产某种电子元件的工人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长时间工作后可引起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这种现象属于
- A.暂时性疲劳
- B.技术性疲劳
- C.局部性疲劳
- D.全身疲劳
- E.智力疲劳
-
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一般为1%,某医院观察了当地400名新生儿,只有1例染色体异常,欲检验该地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是否低于一般,应进行
- A.两样本率比较的双侧检验
- B.两样本率比较的单侧检验
- C.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双侧检验
- D.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单侧检验
- E.秩和检验
-
某医师欲比较不同穴位的镇痛效果有无差别,经随机抽样得下表:
镇痛效果 各穴位的观察频数 合谷 足三里 扶突 + 88 53 47 ++ 44 29 23 +++ 12 28 19 ++++ 24 16 33 应使用的统计方法为
- A.4×3表χ2检验
- B.单因素方差分析
- C.配伍组方差分析
- D.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 E.两两比较q检验
-
某地1992年抽样调查了100名18岁男大学生身高,均数为170.2cm,标准差为3.92cm,估计该地18岁男大学生身高在174.12cm以上者占18岁男大学生的比例为
- A.5%
- B.2.5%
- C.0.5%
- D.1%
- E.15.87%
-
某地某年简略寿命中1岁组的期望寿命为71.3岁,则0岁组的期望寿命为
- A.71岁
- B.71~71.3岁
- C.<71.3岁
- D.>74岁
- E.可能大于71.3岁,也有可能小于71.3岁
-
某医师欲比较A、B两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随机抽取了高血压病人各100名,由测量值算得两组病人服药前后舒张压下降值的平均数分别为0.45kPa和0.34kPa。作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24=6.306,P<0.01,结论是
- A.两样本均数不同
- B.两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相差很大
- C.A药的临床疗效比B药好
- D.统计学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 E.两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差别是由偶然误差产生的,所以无统计意义
-
某医师在研究工作中分析两个变量的相关回归关系,算得的统计量是:∑(x-
)2=45.2,∑(y-
)2=78.8,∑(x-
)(y-
)=-55.6,∑(
)2=82.7,这里有错误的是统计量中出现了
- A.
- B.
- C.
- D.
- E.
- A.
-
已知某药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病人治愈率为10%,现用新药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5例,有3例痊愈,由此可认为
- A.新药治愈率为60%
- B.新药的疗效优于旧药
- C.新、旧两药疗效的差别有显著性
- D.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 E.样本例数太少,不宜进行统计推断
-
用三种饲料喂养大白鼠,其肝重比值资料如下:
饲料类别 1号 2号 3号 肝
重比
例
2.62 2.80 2.71 2.21 2.78 3.10 2.35 2.42 3.21 2.45 2.70 3.16 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以下统计量,可得何种结论
- A.3号饲料喂养效果优于1号饲料
- B.三组样本的均数有无差别
- C.至少有两组样本的均数有区别
- D.总的来看三种饲料的喂养效果有无区别
-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某地调查80名男性,120名女性,患某疾病人数分别为10人和6人。则该地该疾病患病率的95%可信区间为
- A.
- B.
- C.
- D.
- E.
- A.
-
比较甲乙两地的肺结核病死亡率,为了消除年龄构成的影响,用直接法计算标准化肺结核死亡率,必要条件之一是
- A.有甲乙两地的人口总数
- B.有标准的肺结核死亡率
- C.有各年龄组人口数
- D.有甲乙两地各年龄组肺结核死亡率
- E.有甲乙两地的总的肺结核死亡率
-
将士8名慢性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得白细胞数(109/L),如下:
欲回答甲乙两疗法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应该用
- A.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
- B.2×18表χ2检验
- C.配对基检验
- D.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E.配伍组方差分析
-
随机抽取了10名肺气肿患者,测量他们在接受某一项治疗前后的呼吸量,资料如下:
治疗前2750236029502830226024802650219029402550
治疗后2850239029902870233025302690224029802600
应选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治疗有无效果
- A.成组t检验
- B.两本率比较的t检验
- C.配对t检验
- D.秩和检验
- E.单因素方差分析
-
某地测得男孩出生体重均数为3.30kg,标准差为0.44kg,18岁男大学生体重均数为56.10kg,标准差为5.50kg,比较两者体重变异程度
- A.男大学生体重标准差大,变异程度也大
- B.两者不能比较
- C.男大学生体重均数大,变异程度大
- D.男孩出生体重变异系数大,变异程度大
- E.男大学生体重变异系数大,变异程度大
-
正常人的脉搏平均为72次/分,现测得10例铅中毒患者的脉搏(次/分)如下54,67,68,78,70,66,67,70,65,69。欲比较正常人与铅中毒患者的脉搏有无区别,应采用
- A.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
- B.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C.配对设计的t检验
- D.四格表χ2检验
-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
甲乙两县的男性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0.5%,经年龄构成标准化后,甲县为0.6%,乙县为0.3%。可以认为
- A.甲县的男性冠心病人多于乙县
- B.甲县的男性冠心病人死亡人数多于乙县
- C.甲县的老年人口少于乙县
- D.甲县的老年人口多于乙县
- E.以上都不正确
-
某医师进行高血压病子代患病率调查,随机抽取父或母仅一方患病组205例,患病人数101例,父母均患病组200例,患病人数134例,欲探讨双亲均患高血压病子女的高血压患病率与父或母仅一方患高血压病子女的患病率是否有区别,应选用的统计方法
- A.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B.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
- C.四格表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
- D.B、C均可
- E.秩和检验
-
胎儿自孕30周至出生后1年,脑细胞处于快速增殖期,因此孕后期母亲尤其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素是
- A.碳水化合物
- B.脂肪
- C.蛋白质
- D.钙
- E.铁
-
随机抽取10名20岁男青年身高(cm)与前臂长(cm)数据如下:
身高170 173 160 155 173 188 178 183 180 160
前臂长45 42 44 41 47 50 47 46 49 43
检验两者是否有相关关系最合适的方法
- A.四格表χ2检验
- B.计算等级相关系数
- C.t检验
- D.计算相关系数并检验
- E.秩和检验
-
下列哪些统计图适用于计数资料
- A.条图,直方图
- B.线图,半对数线图
- C.条图,百分条图
- D.散点图,线图
- E.百分条图,直方图
-
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 A.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 B.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构成比指标
- C.相对比有可能大于1
- D.构成比不可能大于1
- E.婴儿死亡率的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所以符合率的定义
-
配对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样本均数差别的检验
- A.只能用配对亡检验
- B.只能用配伍组方差分析
- C.配对亡检验与配伍组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 D.只能用成组t检验
- E.只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
两样本率比数的四格表χ2检验,4个格子的基本数据是
-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 D.两对实测阳性数和阴性数
- E.两对理论阳性数和阴性数
-
以下对非参数检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
- B.数据的两端若有不确定数值也可使用
- C.检验效率低于参数检验
- D.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小于参数检验
- E.用于分布间的比较
-
回归与相关分析中,若两变量x,y的相关系数近似为0,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常数项的大小无关
- B.如果充分增加样本量,也能否定H0:ρ=0
- C.x与y可能有非直线的相关关系
- D.x与y的关系用直线方程表达的意义不大
- E.回归系数也近似为0
-
为了比较两个地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当需要用直接法进行率的标准化时,不需要哪一种条件
- A.两地的各年龄人口数
- B.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
- C.标准组年龄别构成比
- D.标准组年龄别发病率
- E.两地各年龄组肺癌的发病人数
-
关于方差,错误的一项是
- A.总体方差是个常数
- B.总体方差是利用算术均数的定义采定义的
- C.样本方差也有标准差
- D.可能比标准差大,也可能比标准差小
- E.若有两组样本量相同的资料,极差大,方差也一定大
-
关于正态分布,错误的一项是
- A.正态分布由参数μ,σ唯一确定
- B.在x=μ处对应密度曲线的顶点
- C.P(x<μ-x)=P(x>μ+x)
- D.P(x>μ-x)=P(x<μ+x)
- E.二项分类变量不能用正态分布处理
-
以下哪个指标受年龄构成的影响
- A.总和生育率
- B.终身生育率
- C.平均预期寿命
- D.平均死亡年龄
- E.婴儿死亡率
-
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各种指标,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差反映了每个变量值的离散情况
- B.标准差的度量单位与原变量相同
- C.总体方差是利用均数定义的
- D.四分位数间距与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无关
- E.极差的大小与中位数的大小有关
-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的假设检验,可考虑用
- A.F统计量
- B.t统计量
- C.A、B均可
- D.χ2统计量
- E.秩和检验
-
已知两地人口的年龄构成与年龄别死亡率均不相同,对两地粗死亡率进行直接标准化的目的是
- A.反映实际死亡水平
- B.消除抽样误差
- C.消除年龄别死亡率对粗死亡率的影响
- D.消除年龄构成对粗死亡率的影响
- E.消除系统误差
-
正态分布
- A.都是以零为中心的对称分布
- B.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到+3
- C.由均数与方差唯一确定
- D.方差大于1
- E.均数小于方差
-
关于非参数检验,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 A.适用于非正态分布资料
- B.适用于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
- C.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增大
- D.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降低
- E.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不变
-
四格表资料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错误的一项为
- A.χ2值为两样本率比较中μ值的平方
- B.χ2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
- C.χ2值大小与样本含量有关
- D.每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的差的绝对值相等
- E.每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的差的绝对值不一定相等
-
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若总例数为N,处理组数为K,配伍组数为b,则处理组组间变异的自由度等于
- A.N-K
- B.b-1
- C.(b-1)×(K-1)
- D.K-1
- E.N-1
-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
- A.峰部较低,尾部较高
- B.峰部较高,尾部较低
- C.峰部较低,尾部也较低
- D.峰部较高,尾部也较高
- E.自由度越大,与标准正态分布差别越大
-
可信区间和医学参考值范围相比
- A.两者对总体均数估计的效果一致
- B.可信区间也能判断个体值是否正常
- C.可信区间的长度大于参考值范围长度
- D.两者的计算都利用标准误
- E.两者的含义不同且计算公式不同
-
为研究两种仪器测量人的体重有无差别,分别以这两种仪器测量了同一批人的体重,检验方法应该用
- A.成组设计μ检验
- B.成组设计t检验
- C.配对设计μ检验
- D.配对设计t检验
- E.配对设计χ2检验
-
关于检验效能,以下错误的一项
- A.是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 B.与α的大小有关
- C.与样本例数有关
- D.与两总体均数间的位置有关
- E.是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按1-β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抽样误差随抽样样本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抽样研究中总是考虑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 B.在其他条件固定时,若希望容许误差愈小,所需的样本含量愈大
- C.重复实验次数愈多,愈能反映机遇变异的客观事实,从而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口向
- D.整群抽样的误差最小,系统抽样的误差次之,分层抽样的误差最大
- E.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
建立变量x、y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的绝对值|b|越大,说明
- A.回归方程的误差越小
- B.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越好
- C.回归方程的斜率越大
- D.x、y间的相关性越密切
- E.越有理由认为x、y间有因果关系
-
原始数据都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K
- A.均数不变,标准差不变
- B.均数不变,标准差变为K倍
- C.均数变为K倍,标准差变为K倍
- D.均数变为K倍,标准差不变
- E.均数变为K倍,标准差变为(WTLTU)倍
-
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
- A.系统误差越大
- B.可靠程度越大
- C.抽样误差越大
- D.可比性越差
- E.离散程度越小
-
采自正态且具有方差齐性总体的多个样本均数间做两两比较时,不直接做t检验是因为
- A.检验计算量大
- B.增大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 C.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 D.样本方差不相等
- E.样本含量不一定相等
-
关于标准差,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 B.最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
-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 D.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 E.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
以下哪个指标不受年龄构成的影响
- A.粗死亡率
- B.某病死亡率
- C.平均死亡年龄
- D.总和生育率
- E.总生育率
-
已知双侧t0.05,3=3.182,理论上95%的t值落在
- A.(3.182,+∞)
- B.(0,+3.182)
- C.(-∞,+3.182)
- D.(-3.182,+3.182)
- E.(-3.182,+∞)
-
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 A.若1<T<5,而n>40,需计算校正x2值
- B.若n<40,需计算确切概率值
- C.χ2值的自由度为1
- D.校正χ2值小于未校正x2值
- E.校正χ2值使否定H0的可能增大
-
在四行三列表χ2检验中,统计量χ2的自由度等于
- A.12
- B.3
- C.4
- D.11
- E.6
-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
- A.-1.645~1.645
- B.-∞~1.645
- C.-∞~1.96
- D.-1.96~1.96
- E.-∞~2.58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计算率的分母要有一定数量
- B.对样本率的比较要做假设检验
- C.对构成比的比较要做假设检验
- D.婴儿死亡率不符合率的定义
- E.某校男女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P1,P2,则合计近视患病率为(P1+P2)/2
-
已知正常人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指标的分布有重叠,确定血糖指标参考值范围时,上限订得越高,则
- A.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大
- B.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小
- C.漏诊率越大,误诊率越小
- D.漏诊率越小,误诊率越大
- E.漏诊率不变,误诊率越小
-
关于正态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 A.α越小,可信度越高
- B.若σ已知,用u界值确定
- C.反映了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 D.给定α,样本量越大,可信区间长度越大
- E.与β无关
-
浆细胞主要存在于
- A.胸腺
- B.外周血
- C.脾及淋巴结
- D.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 E.骨髓
-
脱敏疗法常用于
- A.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 B.食用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 C.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
- D.接触皮毛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 E.用抗毒素治疗,皮试阳性而又急需用者
-
关于基界值表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双侧基t0.10,20=单侧t0.05,20
- B.单钡t0.05,20<双侧t0.05,20
- C.双侧t0.05,20<双侧t0.01,20
- D.单侧t0.05,20>单侧t0.05,15
- E.单侧t0.05,20<单侧t0.05,15
-
抗体形成细胞试验是用于检测机体的
- A.体液免疫功能
- B.细胞免疫功能
- C.巨噬细胞功能
- D.NK细胞功能
- E.宿主抵抗力
-
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免疫作用,这反映了
- A.抗原的特异性
- B.抗原的交叉反应
- C.病毒的不断感染
- D.先天免疫
- E.主动保护
-
HIV的受体是免疫细胞表面分子
- A.CD28
- B.CD4
- C.CD8
- D.CD40
- E.CD3
-
浆细胞是
- A.有吞噬功能
- B.由T细胞分化来的
- C.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 D.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性
- E.是嗜碱性粒细胞
-
下列乙类传染病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是
- A.流行性出血热
- B.流行性乙型脑炎
- C.肺炭疽
-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E.布氏杆菌病
-
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医师工作的机构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部门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D.各级医师协会
- E.各级人民政府
-
以下情形中,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是
- A.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一年
- B.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 C.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
- D.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
- E.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87年12月3日
- B.1995年10月30日
- C.1997年12月29日
- D.2001年10月27日
- E.2002年5月1日
-
下述情形中,不属于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的是
- A.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
- B.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 C.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
- D.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E.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
苯的急性毒性作用表现
- A.周围神经系统毒性
- B.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 C.心血管系统毒性
- D.泌尿系统毒性
- E.内分泌系统毒性
-
在二氧化硅粉尘的分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结晶型
- B.非结晶型
- C.游离型
- D.结合型
- E.混合型
-
我国母婴保健法的立法宗旨是
- A.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B.保障母亲和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C.保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 D.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E.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
- A.83dB(A)/8小时
- B.85dB(A)/8小时
- C.88dB(A)/4小时
- D.90dB(A)/8小时
- E.115dB(A)/1小时
-
下列何种变化属于晚期煤矽肺的典型表现
- A.煤斑
- B.煤斑旁肺气肿
- C.煤矽结节
- D.弥漫性纤维化
- E.大块纤维化
-
石棉肺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学说,但最近被多数人认可的是
- A.机械刺激学说
- B.化学学说
- C.表面电荷学说
- D.炎症学说
- E.混合因素学说
-
微机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由于静态负荷,频繁操纵键盘,头部经常转动,手臂悬空,最易引起
- A.四肢骨关节炎
- B.滑囊炎
- C.颈肩腕综合征
- D.骨关节坏死
- E.垂腕
-
下述物质中哪种属于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 A.一氧化碳
- B.氯气
- C.苯
- D.二氧化碳
- E.氯乙烯
-
冲压车间噪声强度95dB(A),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变化大于40dB,该噪声分类属于
- A.电磁噪声
- B.流体动力性噪声
- C.持续性噪声
- D.脉冲性噪声
- E.非稳态噪声
-
在三硝基甲苯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最有实际意义的侵入人体途径是
- A.呼吸道
- B.皮肤
- C.消化道
- D.呼吸道和消化道
- E.消化道和皮肤
-
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世界公认的学说为
- A.热效应
- B.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 C.钙稳态紊乱
- D.非热效应
- E.应激
-
指出下列哪个因素为职业性致癌因素
- A.铅
- B.苯
- C.汞
- D.一氧化碳
- E.二氧化碳
-
下列晚发型矽肺发生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
- A.接尘浓度高
- B.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高
- C.接尘年限短
- D.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 E.接尘者身体比较虚弱
-
在石棉作业工人发生的肺部肿瘤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
- A.石棉肺病人的肺癌并发率很高
- B.从接触石棉到发现肺癌的潜隐期长(20~40年)
- C.致癌与接触剂量密切相关
- D.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致癌率明显升高
- E.石棉所致肺癌的X线多见于肺的上部
-
局部振动病主要损伤局部肢体的
- A.肢端神经
- B.肢端血管和神经
- C.肢端小关节
- D.肢端血管、神经和骨骼
- E.肢端骨质
-
下列因素中哪个与矽肺的发病直接无关
- A.二氧化硅含量
- B.结合型二氧化硅
- C.二氧化硅浓度
- D.二氧化硅分散度
- E.接触二氧化硅的工龄
-
矽肺的典型病理改变是
- A.肺气肿
- B.胸膜增生
- C.气胸
- D.结节型矽肺
- E.胸膜斑
-
氰化氢中毒时主要抑制
- A.乳酸脱氢酶
- B.三磷腺苷酶
- C.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 D.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 E.血红素合成酶
-
从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角度,判断下列哪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 A.施药时使用浸酸液纱布口罩,防止吸入中毒
- B.施药时穿长袖衣、长裤,使用塑料围裙、鞋套、鞋盖等及护防口罩
- C.配药和检修施药工具时戴胶皮手套
- D.污染的工作服用碱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 E.施药前用肥皂涂抹皮肤,减少药剂经皮吸收
-
噪声聋在病变性质上属哪种类型
- A.神经性耳聋
- B.传导性耳聋
- C.感音性耳聋
- D.混合性耳聋
- E.过敏性耳聋
-
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
- A.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 B.氧需超过氧上限
- C.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
- D.氧需等于氧上限
- E.B和D
-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 A.生产性粉尘
- B.非电离辐射
- C.电离辐射
- D.高温
- E.高气压
-
我国现在采用的劳动强度分级级别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 A.劳动时能量消耗
- B.劳动时的氧消耗
- C.劳动强度指数
- D.净劳动时间率
- E.净劳动时间
-
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
- A.消除毒物
- B.加强通风
- C.隔离生产
- D.降低毒物浓度
- E.采取综合措施
-
CO的中毒机制主要是
- A.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细胞内窒息
- B.CO可刺激化学感受器,而致缺氧
- C.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抑制某些酶
- D.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
- E.CO在空气中存在,使空气中氧的相对含量降低,而致缺氧
-
生产中汞蒸气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经皮肤吸收
- B.经消化道吸收
- C.经呼吸道吸收
- D.经皮肤和呼吸道同时吸收
- E.经消化道和经皮肤同时吸收
-
不合格的劳动过程可由下列某些条件或因素而形成,除外
- A.劳动组织不好
- B.操作和体位不好
- C.操作方式不正确
- D.体、脑劳动的比例关系失调
- E.人的健康状况不好
-
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
- A.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 B.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的特性
- C.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助剂的品种
- D.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游离单体的量
- E.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
-
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 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
- B.积极防治职业病
- 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 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 E.提高劳动生产率
-
下列哪种毒物由皮肤进入人体为主
- A.铅
- B.钡
- C.铊
- D.苯胺
- E.TNT
-
目前认为下列哪种粉尘不会引起呼吸系统肿瘤
- A.石棉尘
- B.人造矿物纤维粉尘
- C.铀尘
- D.镍尘
- E.铬盐尘
-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 B.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 C.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 D.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 E.B+D
-
汞接触者尿汞升高的意义是
- A.慢性汞中毒指标
- B.急性汞中毒指标
- C.汞吸收指标
- D.尿汞排泄障碍
- E.汞吸收障碍
-
与振动病发病率高低有密切关系的振动参数是
- A.频率
- B.加速度
- C.接触振动的时间
- D.工作体位和操作方式
- E.工作环境的气温
-
水泥中混入六价铬时可增强什么作用
- A.致敏
- B.致癌
- C.中毒
- D.致纤维化
- E.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