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普通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甲状腺手术后1天,病人手足抽搐时处理的方法是立即

    • A.测定血清钙浓度
    • B.口服钙剂
    • C.口服二氢速固醇
    • D.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 E.行甲状旁腺移植术
  2. 最有效的治疗是

    • A.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 B.手术治疗
    • C.放射治疗
    • D.甲状腺素治疗
    • E.中医治疗
  3. 题干:患者,女性,48岁,颈增粗20年,近一年消瘦10公斤,并有心悸。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多个结节。基础代谢率+31%,2小时内甲状腺摄碘29%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单纯性甲状腺肿
    • B.结节性甲状腺肿
    • C.原发性甲亢
    • D.继发性甲亢
    • E.甲状腺肿瘤
  4. 确诊为乳癌后采用下列何种治疗方法

    • A.局部切除术
    • B.根治切除术
    • C.化学药物治疗
    • D.放射治疗
    • E.激素治疗
  5. 题干:女性,45岁,右乳房胀痛已4年余,月经前显著,行经后胀痛缓解,近期症状加重,月经前后均感胀痛且自感触及肿块。 如果该病人在右乳房扪及肿块,下列哪项辅助检查对诊断最有价值:

    • A.乳房钼靶X线摄片
    • B.红外线热图像检查
    • C.活组织切片检查
    • D.B超检查
    • E.乳头溢液涂片检查
  6. 左乳房内上象限扪及3cm×3cm肿块,质地偏硬,边界不太清楚,与皮肤胸肌无粘连;左腋下可扪及肿大淋巴结3个,质韧,约蚕豆大小,活动良好,病理证实乳房腺癌淋巴结转移,按TNM分期应为:

    • A.T 1 N1 M0
    • B.T 1 N 2 M 0
    • C.T 1 2 N 1 M\sub 0
    • D.T 1 2 N 2 M\sub 0
    • E.T 13 N 1 M\sub 0
  7. 手术治疗的方法

    • A.改良乳癌根治术
    • B.标准乳癌根治术
    • C.扩大乳癌根治术
    • D.单纯乳房切除术
    • E.肿物切除术
  8. 题干: 女性,65岁,发现左乳肿块约5Cm×6Cm,与皮肤有粘连,活动度好,左腋下触及肿大淋巴结。腰椎摄片发现L1,L2有骨质破坏症状。 病人首先应诊断为

    • A.乳腺癌
    • B.乳腺纤维瘤
    • C.乳腺结核
    • D.乳腺囊性增生病
    • E.乳腺肉瘤
  9.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胰腺炎
    • B.肝脓肿
    • C.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 D.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E.壶腹部肿瘤
  10. 题干:女性,38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3年。 1天前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继之高热 39.2℃,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黄疽,来院急诊。体格检齐: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为迅速作出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

    • A.肝功能检查
    • B.急查血尿淀粉酶
    • C.血培养十药敏
    • D.B型超声检查
    • E.腹腔穿刺
  11. 诊断明确,宜采取何种手术方式

    • A.胆总管切开引流
    • B.胆囊切除术
    • C.胆囊造口术
    • 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E.胆肠内引流术
  12. 腹部闭合性损伤并发腹内脏器损伤时的表现,不包括

    • A.早期出现休克征象
    • B.持续性剧烈腹痛
    • C.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
    • D.有昏迷-清醒-再昏迷
    • E.有移动性浊音
  13. 诊断溃疡病急性穿孔最有意义的是

    • A.溃疡病史
    • B.突起脐周剧痛,转移至右下腹
    • C.腹痛剧烈
    • D.膈下游离气体
    • E.腹部剧痛数小时后缓解,提示病情好转
  14. 男,30岁,上腹疼痛3小时。其于晚餐后突发上腹剧痛,迅速波及全腹,伴恶心呕吐。查:腹稍胀,全腹有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以上腹为著。叩诊肝浊音界消失,听诊肠鸣音弱。化验:白细胞15.2×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阑尾炎穿孔,腹膜炎
    • B.胆囊炎穿孔,腹膜炎
    • C.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 D.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E.肠扭转
  15. 男性,5岁,右侧可复性腹股沟斜疝,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应选择:

    • A.单纯疝囊高位结扎
    • B.佛格逊法修补
    • C.巴西尼法修补
    • D.麦克凡法修补
    • E.疝成形术
  16. 男性,24岁,右侧可复性腹股沟斜疝,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应选择:

    • A.单纯疝囊高位结扎
    • B.佛格逊法修补
    • C.巴西尼法修补
    • D.麦克凡法修补
    • E.疝成形术
  17. 老年男性,腹股沟内侧半球形肿块,压住内环仍可突出,可能是 :

    • A.腹股沟斜疝
    • B.腹股沟直疝
    • C.股疝
    • D.睾丸鞘膜积液
    • E.隐睾
  18. 中年女性,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下外方突然出现包块,疼痛不能回纳,可能是 :

    • A.腹股沟斜疝
    • B.腹股沟直疝
    • C.股疝
    • D.睾丸鞘膜积液
    • E.隐睾
  19. 青壮年男性,右侧腹股沟区肿块,可下降至阴囊,平卧后消失,可能是 :

    • A.腹股沟斜疝
    • B.腹股沟直疝
    • C.股疝
    • D.睾丸鞘膜积液
    • E.隐睾
  20. 男性,20岁,因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后1周,体温仍在38~39℃,腹胀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多。首先考虑

    • A.膈下脓肿
    • B.肠间脓肿
    • C.盆腔脓肿
    • D.脾破裂
    • E.胃十二指肠穿孔
  21. 腹股沟深环的体表投影位于

    • A.腹股沟中点上方1cm
    • B.腹股沟中点上方2cm
    • C.腹股沟中点
    • D.腹股沟中点下方1cm
    • E.腹股沟中点下方2cm
  22. 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 A.脐疝
    • B.股疝
    • C.切口疝
    • D.腹股沟斜疝
    • E.腹股沟直疝
  23. 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不包括

    • A.急性阑尾炎
    • B.溃疡穿孔
    • C.胆囊穿孔
    • D.肝硬化腹水感染
    • E.手术污染
  24. 引起腹膜炎的细菌最多见的是

    • A.大肠杆菌
    • B.绿脓杆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产气杆菌
    • E.变形杆菌
  25. 腹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是

    • A.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 B.压痛、反跳痛
    • C.反跳痛、肌紧张
    • D.压痛、反跳痛、墨菲征
    • E.压痛、肌紧张、移动浊音阳性
  26. 女,27岁,已婚,急性腹膜炎后7天,体温升至38.9℃,自觉全身不适,食欲差,大便次数增多并有里急后重感,今天出现膀胱刺激征,最简便的检查手段是

    • A.腹部B超检查
    • B.肛门镜检查
    • C.腹腔穿刺
    • D.后穹隆穿刺
    • E.直肠前壁穿刺
  27. 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区别是

    • A.疝囊有无压痛
    • B.疝内容物能不能回纳
    • C.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 D.是否有休克
    • E.是否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28. 腹外疝发病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 A.腹壁强度降低
    • B.慢性便秘
    • C.慢性咳嗽
    • D.排尿困难
    • E.腹水
  29.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鉴别意义的鉴别点是

    • A.发病年龄
    • B.突出途径
    • C.疝块外形
    • D.疝内容物是否进入阴囊
    • E.还纳疝内容物后,压迫深环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30. 男,30岁,突发性中上腹刀割样疼痛3小时,体检: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行腹部立位摄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推测该病人的腹膜炎产生的原因是

    • A.膈下脓肿
    • B.肠间脓肿
    • C.盆腔脓肿
    • D.脾破裂
    • E.胃十二指肠穿孔
  31. 男性, 70岁,腹股沟三角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未进入阴囊,不透光,主要考虑为

    • A.鞘膜积液
    • B.隐睾
    • C.股疝
    • D.斜疝
    • E.直疝
  32. 关于腹股沟直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突出
    • B.多见于老年男性,常双侧
    • C.透光试验不透光
    • D.绝大多数为后天性
    • E.容易嵌顿
  33. 继发性腹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腹痛、腹胀
    • B.腹膜刺激征
    • C.叩出移动性浊音
    • D.肠鸣音消失
    • E.高热、脉快、疲乏
  34. 儿童患腹股沟疝,首选的术式

    • A.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 B.佛格逊法
    • C.麦克凡法
    • D.巴西尼法
    • E.疝形成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