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共卫生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6
-
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的病人是
- A.鼠疫病人
- B.艾滋病病人
- C.SARS病人
- D.炭疽病人
- E.霍乱病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 B.停工、停业、停课
- C.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 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 E.中断干线交通
-
在Windows95环境下,假设已经选定文件,以下复制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点击工具栏中的复制键
- B.点击鼠标右键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
- C.按住SHIFT键,拖至不同驱动器的图标上
- D.用鼠标左键拖至同一驱动器的另一子文件夹上
- E.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下C键
-
拨号入网条件有
- A.网卡
- B.调制解调器(Modem)
- C.ISP提供的拨号入网电话号
- D.一条电话线路(或分机线)
- E.拨号入网软件
-
在Windows9x中的资源管理器中要将选定的文件删除(放入回收站),可用的方法有
- A.按鼠标右键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
- B.按鼠标右键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
- C.按工具条中的撤消
- D.按Delete键
- E.用鼠标左键拖放到回收站
-
疾病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4个正确答案)
- A.防复发转移
- B.早期发现
- C.防止病残
- D.康复工作
- E.力求病而不残
-
下列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有
- A.Windows操作系统
- B.Word
- C.编译程序
- D.EXCEL
- E.数据库管理系统
-
在GB2003—85中“85”属于
- A.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
- B.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的编号
- C.国家标准发布单位的编号
- D.国家标准制定的年号
- E.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
加工生食海产品的卫生要求是
- A.加工生食海产品应在专设区
- B.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使用前应消毒
- C.工具和容器用后应洗净并在清洁柜内存放
- D.用于加工的生食海产品应符合有关卫生要求,保持绝对新鲜
- E.加工后的生食海产品应当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分隔
-
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
- A.QB
- B.GB/T
- C.GB
- D.LB
- E.NG
-
在GB2003—85中“2003”属于
- A.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
- B.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的编号
- C.国家标准发布单位的编号
- D.国家标准制定的年号
- E.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
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
- A.QB
- B.GB/T
- C.GB
- D.LB
- E.NG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 A.2H
- B.6H
- C.8H
- D.12H
- E.1H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接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情况报告后,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 A.2H
- B.6H
- C.8H
- D.12H
- E.1H
-
辐射源表面温度超过人体体表温度时为
- A.热辐射
- B.正辐射
- C.负辐射
- D.辐射热
- E.辐射源
-
周围物体温度低于人体体表温度时为
- A.热辐射
- B.正辐射
- C.负辐射
- D.辐射热
- E.辐射源
-
臭氧层破坏可导致
- A.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病原体加速繁殖
- B.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发病率上升
- C.眼睛刺痛.流泪.咽喉痛
- D.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发病率上升
- E.湖泊中水生生物死亡.建筑物腐蚀.森林枯萎
-
温室效应可导致
- A.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病原体加速繁殖
- B.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发病率上升
- C.眼睛刺痛.流泪.咽喉痛
- D.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发病率上升
- E.湖泊中水生生物死亡.建筑物腐蚀.森林枯萎
-
用货币形式表现卫生服务的结果是
- A.效果
- B.效益
- C.效率
- D.效用
- E.效能
-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粪-口途径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E.经空气传播
-
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满足程度是
- A.效果
- B.效益
- C.效率
- D.效用
- E.效能
-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粪-口途径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E.经空气传播
-
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
- A.VISUAL FOXPRO
- B.POWER POINT
- C.五笔.拼音
- D.WORD
- E.文件的类型
-
一个文件的扩展名通常表示
- A.VISUAL FOXPRO
- B.POWER POINT
- C.五笔.拼音
- D.WORD
- E.文件的类型
-
计算机网络按其分布的地理范围分为
- A.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 B.星型.总线型和环型
- C.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 D.运算器和控制器
- E.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汉字主要输入方法包括
- A.VISUAL FOXPRO
- B.POWER POINT
- C.五笔.拼音
- D.WORD
- E.文件的类型
-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
- A.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 B.星型.总线型和环型
- C.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 D.运算器和控制器
- E.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计算机软件系统可分为
- A.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 B.星型.总线型和环型
- C.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 D.运算器和控制器
- E.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针与原则是
- A.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B.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 C.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D.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 E.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严防传染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单位是
- A.医疗保健机构
-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 C.卫生防疫机构
- D.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 E.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
《2003—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规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隔离治疗应当做到
- A.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应分开隔离
- B.疑似病例可与急诊病人同室
- C.疑似病例可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人同室
- D.临床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可以同室
- E.临床确诊病例可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人同室
-
《2003—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规定,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并实施医学观察的时限是
- A.14d
- B.12d
- C.10d
- D.7d
- E.21d
-
流行病学认为病因是
- A.必然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 B.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 C.导致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 D.能够引起疾病的所有因素
- E.宿主因素与病原微生物
-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的重要内涵是
- A.要想改变居民健康状态必须增加医疗照顾和卫生经费
- B.必须改变人民的不良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
- C.应该研制和增设匮疗设备
- D.改变环境条件
- E.改变预防性卫生服务措施
-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是
- A.改变个人行为和自然坏境
- B.改变政府行为和社会环境
- C.改变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
- D.主要着眼点是个体健康问题
- E.主要着眼点是群体健康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其分类是
- A.一类、二类、三类
- B.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 C.甲类、乙类、丙类
- D.一类、二类
- E.甲类、乙类
-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
- A.实行一种干预措施
- B.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的结构和态度
- C.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的一种手段
- D.和传统上的卫生宣传并无两样
- E.卫生知识的单项传播
-
在健康教育策略中,讲演、大众传播媒介应属于
- A.培训类
- B.组织方法类
- C.社会行动类
- D.信息传播类
- E.组织发展类
-
下列不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 A.看电视
- B.发传单
- C.听广播
- D.办学习班
- E.发小折页
-
下列不属于人际传播的是
- A.同伴交谈
- B.讲课
- C.听广播
- D.办学习班
- E.门诊咨询
-
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
- A.二级预防
- B.三级预防
- C.一、二级预防
- D.二、三级预防
- E.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
关于自我传播,正确的是
- A.看电视
- B.听广播
- C.自言自语
- D.读报纸
- E.上国际互联网
-
下列不属于组织传播的是
- A.政府主管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
- B.卫生部要求上报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
- C.人民日报发表的卫生部领导讲话
- D.国务院布置全国救灾的防疫工作
- E.计生委召集的计划生育工作专题研讨会
-
卫生宣传往往是指卫生知识的
- A.双向传播
- B.单向传播
- C.亲身传播
- D.自我传播
- E.组织传播
-
能明确地和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规律,从理论上探讨不同防治措施效应的研究方法为
- A.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 B.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C.描述性研究
- D.分析性研究
- E.观察性研究
-
为观察水痘疫苗的预防效果,某地开展了一次预防接种试验,结果为:接种组400人中有10人发病,对照组400人中160人发病,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
- A.0.2
- B.0.8
- C.5
- D.6
- E.7
-
在一项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效果的研究中,接种组流感的发病率为2.5%,对照组流感的发病率为25%,该疫苗的保护率为
- A.10%
- B.25%
- C.50%
- D.75%
- E.90%
-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 A.治疗组服用试验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 B.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 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药物的性质
- D.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 E.两组研究对象互相不认识
-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特点是
- A.需随机化分组
- B.必须有干预措施
- C.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 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 E.是前瞻性研究
-
下列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是
- A.临床试验
- B.观察性试验
- C.现场试验
- D.社区试验
- E.类实验
-
对150名高血压患者,用某一新药降压,随访3个月,有70%的血压降至正常,因此认为
- A.此药降压效果好,仅3个月就有70%的人有效
- B.无法结论,因样本量小
- C.效果可疑,还有30%的未见效
- D.无法结论,因未设对照组
- E.无法结论,因未作统计学检验
-
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包括
- A.病例组
- B.实验组
- C.病例组和对照组
- D.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 E.实验组和对照组
-
在队列研究中,发病密度是指
- A.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的总观察时间数之比
- B.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的人时数总和之比
- C.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现患(新旧)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的人时数总和之比
- D.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的总人数之比
- E.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
队列研究中较易出现的偏倚是
- A.信息偏倚
- B.检出症候偏倚
- C.失访偏倚
- D.时间效应偏倚
- E.混杂偏倚
-
在队列研究中,最理想的对照形式为
- A.内对照
- B.外对照
- C.一般人群对照
- D.多重对照
- E.可疑病例对照
-
在队列研究中
-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 B.不能计算率差
- C.可计算相对危险度
- D.只能计算比值比
- E.只能计算率差
-
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们在怀孕期间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吸烟史与婴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 A.现况研究
- B.临床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队列研究
- E.实验研究
-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OR=3.0,y2=11.35,P<0.05,正确的结论为
-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 D.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小于吸烟者
- E.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
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的因素是
- A.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
- B.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
- C.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 D.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 E.检验的把握度
-
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之前,要
- A.核对数据
- B.做方差齐性检验
- C.求均数和标准差
- D.做变量代换
- E.确定各样本是否可靠
-
已知某年甲乙两地肝癌死亡总数、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甲地各年龄组死亡率,比较两地肝癌总死亡率宜采用的方法是
- A.直接比较两地死亡率大小
- B.直接法与间接法均可
- C.对各年龄组分别比较
- D.用直接法标化后比较
- E.用间接法标化后比较
-
寿命表中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是
- A.死亡概率
- B.死亡率
- C.尚存人数
- D.死亡人数
- E.平均期望寿命
-
正态分布N(μ,σ2),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
- A.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
- B.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瘦”
- C.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胖”
- D.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 E.曲线形状和位置不变
-
在求出y随x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后,判断回归方程是否显著,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检验的结果是接受零假设,那就意味着
- A.y与x无直线关系
- B.y与x有直线关系
- C.方程求的有问题
- D.x与y之间毫无关系
- E.y与x有曲线关系
-
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 A.算术均数
- B.中位数
- C.几何均数
- D.平均数
- E.百分位数
-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发生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 A.单纯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整群抽样
- D.分层抽样
- E.机械抽样
-
测量文化程度等指标所得的资料是
- A.计量资料
- B.计数资料
- C.等级资料
- D.间断性资料
- E.二分资料
-
某地开展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首先将该地中学按照学生人数多少排序,然后按照一定间隔随机抽取学校,在抽中的学校中随机抽取班级,对抽取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 B.整群抽样
- C.分层抽样
- D.机械抽样
- E.多阶段抽样
-
适合计数资料的统计图是
- A.条图、直方图
- B.线图、半对数线图
- C.条图、百分条图
- D.百分条图、直方图
- E.条图、线图
-
属于轮状模型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 A.传染源、易感者
- 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 C.宿主、环境
- D.环境、病因
- E.病因、宿主
-
在统计分析中,为了使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同时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员的设备
- B.降低实验误差
- C.增加样本含量
- D.提高显著性水平
- E.降低系统误差
-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96)所对应的面积是
- A.99.5%
- B.97.5%
- C.95%
- D.99%
- E.90%
-
统计推断的内容是
- A.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
- B.假设检验
- C.统计设计
- D.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并进行假设检验
- E.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和统计设计
-
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适当增加观测例数
- B.控制个体变异
- C.校正仪器、试剂,统一标准
- D.严格挑选观测对象
- E.考查总体中每一个个体
-
8名新生儿的身长(cm)分别为58,50,51,52,54,55,54,53,其中位数为
- A.53.5
- B.54
- C.53
- D.52
- E.54.5
-
用标准差和均数可全面描述
- A.左偏态分布的特征
- B.正态分布的特征
- C.对称分布的特征
- D.任何计量资料分布的特征
- E.巳右偏态分布的特征
-
在抽样研究中,由于抽样而产生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称为
- A.系统误差
- B.随机误差
- C.抽样误差
- D.过失误差
- E.样本误差
-
在科学研究中,不管是实验设计还是流行病学调查,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以下正确的是
- A.有了实验数据之后就开始应用其知识
- B.有了实验设计之后就开始应用其知识
- C.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应用其知识
- D.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应用其知识
- E.从统计分析开始应用其知识
-
统计学研究的指标特性是
- A.可加性
- B.稳定性
- C.变异性
- D.正态性
- E.对称性
-
现代健康观突出强调了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
- A.神经、精神、社会活动能力
- B.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 C.神经、心理、社会活动能力
- D.身体、生理、社会适应能力
- E.精神、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
现代医学模式属于
- 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B.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 C.机械论医学模式
-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E.生物医学模式
-
评价人群健康状况首先要考虑的是
- A.选择适当的统计指标
- B.要有对比资料
- C.人群经济的变化
- D.人群社会环境的变化
- E.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料
-
中国人群疾病谱的特点是
- A.感染性疾病得到完全控制
- B.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 C.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一些慢性病威胁明显上升
- D.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 E.意外伤害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
观察某种疫苗的预防效果,若于第一季度初接种了400人,第二季度初接种了300人,第三季度初接种了100人,第四季度初接种了200人。年终发现这1 000人中发病者20人。计算发病率的分母应该是
- A.1000(人)
- B.(400+200)/2(人)
- C.(400+300+200+100)/4(人)
- D.400+300×(3/4)+100×(1/2)+200×(1/4)(人)
- E.400+300×(3/4)+100×(1/2)+200×(1/4)-20(人)
-
流行病学研究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偏倚,下列不属于偏倚的是
- A.抽样误差
- B.系统误差
- C.测量误差
- D.信息误差
- E.选择误差
-
组成立体形体的基本几何元素是
- A.长
- B.宽
- C.高
- D.点、线、面
- E.长、宽、高
-
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
- 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
- B.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 C.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 D.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 E.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
-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
- A.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30mmHg
- B.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 C.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 D.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
- E.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
-
在三面投影中,水平投影反映
- A.形体的长度和高度
- B.形体的宽度和高度
- C.形体的长度和宽度
- D.形体的前面
- E.形体的侧面
-
总平面图上的风向频率图中所示的风向是
- A.从中心向外周吹的风向
- B.北面向南面吹的风向
- C.南面向北面吹的风向
- D.东面向西面吹的风向
- E.从外周向中心吹入的风向
-
卫生行政执法的种类不包括
- A.卫生监督检查
- B.卫生行政许可
- C.卫生行政指导
- D.卫生行政控制
- E.卫生行政处罚
-
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实事求是,从我国实际出发
-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C.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D.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立法经验
- E.保持法律的普遍性与统一性
-
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 A.行政机关内部奖惩任免行为
- B.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 C.行政机关实施的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 D.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 E.抽象行政行为
-
行政合理性原则不包括
- A.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立法目的和精神
- B.行政行为必须在依法的前提下具有合理的动机
- C.公正、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
- D.做出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要旨
- E.做出行政行为因出于自由裁量权,可以考虑与事实不相关的因素
-
卫生行政执法程序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法定程序原则
- B.相对人参与原则
- C.程序公正原则
- D.效率原则
- E.公开、公平原则
-
行政处罚的原则不包括
- A.行政处罚法定的原则
- B.公开、公平的原则
-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D.处罚相当的原则
- E.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
法的本质不包括
- A.法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 B.法体现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整体性
- C.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 D.法体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 E.法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
-
当场执行罚款的行政处罚必须符合
- A.依法给予1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条件
- B.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条件
- C.依法给予3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条件
- D.依法给予4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条件
- E.依法给予5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条件
-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
- A.3种
- B.4种
- C.5种
- D.6种
- E.7种
-
法的特征是
- A.惩诫性;意志性;规范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
- B.规范性;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
- C.规范性;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统一性
- D.规范性;意志性;舆论性;普遍性;程序性
- E.规范性;意志性;舆论性;普遍性;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