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执业护士专业实务(新生儿的护理)模拟试卷2
-
该患儿若选用口服给药法,维生素D的治疗量应持续
- A.2个月
- B.3个月
- C.1个月
- D.4个月
- E.5个月
-
3个月婴儿,冬季出生,人工喂养,近日来夜啼,睡眠不安。头部多汗,查体可见枕秃,未见骨骼畸形,X线无异常。
该患儿应考虑为
- A.佝偻病早期
- B.佝偻病活动期
- C.佝偻病恢复期
- D.佝偻病后遗症
- E.佝偻病激期
-
对患儿母亲进行护理指导时,下列提法哪项不妥
- A.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 B.多抱患儿到外面晒太阳
- C.按医嘱给服鱼肝油
- D.多给患儿进行站立等运动锻炼
- E.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患儿男,7个月,一直人工喂养,因惊厥就诊入院。该患儿每日惊厥3—4次,每次约半分钟,入院查血钙明显降低,诊断为婴儿手足搐搦症。入院后再次惊厥。
对该患儿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 A.将患儿抱起送急救室
- B.口腔放入压舌板以防舌咬伤
- C.针刺人中穴止惊
- D.约束患儿肢体以防摔伤
- E.将患儿放平呼叫
-
对该患儿急救处理时应选择
- A.缓慢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
- B.快速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
- C.给予维生素D 30 U肌注
- D.肌内注射硫酸镁止惊
- E.静脉沣射地西泮
-
患儿11个月,因睡眠不安、多汗、易惊来院就诊。体检可见明显方颅、肋骨串珠,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
该患儿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 A.大剂量维生素D
- B.大剂量钙剂
- C.先用维生素D后用钙剂
- D.先用钙剂后用维生素D
- E.在使用维生素D的同时适当补充钙剂
-
对此患儿护理措施不正确的为
- A.注意病情变化
- B.注意脐部护理
- C.肌注维生素K1预防出血
- D.集中各项操作
- E.必须放入温箱中保暖
-
早产儿入暖箱时,温度调节的依据是
- A.成熟度
- B.体重
- C.病情
- D.生后天数
- E.以上均正确
-
一早产儿,胎龄34+2周,体重2 450 g,于生后2小时喂糖水,无呕吐,吮吸力可。
此患儿喂奶时间为
- A.生后2—4小时
- B.生后4—6小时
- C.生后6—8小时
- D.生后8一10小时
- E.生后10—12小时
-
每次喂乳量应遵循的原则为
- A.不发生溢乳
- B.尿量不少
- C.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
- D.吸乳时口周不发绀
- E.体重增加
-
11个月小儿,至今扶起时尚站立不稳。经检查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下列治疗与护理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鼓励母亲多抱患儿到户外晒太阳
- B.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
- C.补充钙剂
- D.口服维生素D
- E.加强站立和行走锻炼
-
患儿,4岁,曾患佝偻病。查体见:鸡胸、严重的“X”形腿。该患儿的治疗原则是
- A.多晒太阳
- B.多作户外活动
- C.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
- D.给予治疗量维生素D
- E.可考虑矫形手术治疗
-
为预防佝偻病一般应服用维生素D至
- A.3个月
- B.1岁
- C.2岁
- D.3岁
- E.4岁
-
有关佝偻病的预防,下列不正确的是
- A.1个月起补充维生素D,800 U/d
- B.按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
- C.2岁以后小儿一般不需补充维生素D
- D.孕母及乳母应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晒太阳
- E.青春前期应注意预防晚发性佝偻病
-
10个月患儿,诊断为重症佝偻病,用维生素D突击疗法已满3个月。其预防量每日应给维生素D
- A.200 U
- B.300 U
- C.400 U
- D.500 U
- E.600 U
-
佝偻病活动初期的主要表现是
- A.方颅
- B.肋骨串珠
- C.出牙延迟
- D.肌张力低下
- E.易激惹、多汗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典型的惊厥发作是
- A.一日数次发作,醒后活泼如常
- B.一日数次发作,伴有智力落后
- C.高热抽搐,颈项强直
- D.惊厥、昏迷伴有贫血
- E.间断反复发作惊厥伴有大小便失禁
-
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日光照射不足
- B.维生素D摄入不足
- C.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 D.婴儿生长过快
- E.以上都不是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喉痉挛多见于
- A.新生儿
- B.2岁以下小儿
- C.2岁以上小儿
- D.学龄前儿童
- E.学龄儿童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惊厥发作时,下列处理原则哪项是正确的
- A.立即肌注维生素D2或D3
- B.迅速给服大剂量维生素D
- C.快速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
- D.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 E.大量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使用
-
预防佝偻病应强调
- A.母乳喂养
- B.及早添加辅食
- C.及早口服鱼肝油
- D.及早服用钙剂
- E.经常晒太阳
-
当发生手足搐搦症时,说明其血钙已低于
- A.1.25一1.38 mmol/L
- B.1.5一1.63 mmol/L
- C.1.75—1.88 mmoL/L
- D.2.0 mmol/L
- E.2.13 mmol/L
-
口服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一般持续多久改为预防量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E.到骨骼征消失
-
未成熟儿易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 A.消化酶分泌不足
- B.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 C.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
- D.吸吮力弱,食物耐受力差
- E.生长发育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
-
佝偻病患儿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 A.睡眠不安,多汗,枕秃
- B.颅骨软化
- C.方颅
- D.前囟晚闭
- E.出牙延迟
-
婴儿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每日剂量为
- A.100 U
- B.400 U
- C.1000 U
- D.5000 U
- E.10 000 U
-
新生儿硬肿症有下列特点,但除外
- A.常因寒冷、感染、早产引起
- B.大多数患儿伴有低体温
- C.凡有皮下脂肪积聚的部位均可发生硬肿
- D.可伴有水肿
- E.硬肿部位可有波动
-
一新生儿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最恰当的处理是
- A.正常现象。可暂时观察
- B.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C.肝功血清学检查
- D.检测母子血型
- E.肝胆B超
-
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低于30℃者,复温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先用暖被或绒毯包裹
- B.放于比体温高1—2℃的暖箱内
- C.箱温每小时升高1℃
- D.争取在4~6个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 E.争取在12—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
新生儿硬肿症肛温<30℃时复温的要求是
- A.迅速复温
- B.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 C.8—1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 D.12~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 E.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
哪项不属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
- A.神志状态
- B.瞳孔大小
- C.囟门状态
- D.各种反射
- E.饮食情况
-
重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常见死亡病因是
- A.肾出血
- B.肺出血
- C.硬肿部位出血
- D.颅内出血
- E.消化道出血
-
一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肛温28℃用暖箱复温,暖箱的起始温度应为
- A.26℃
- B.28℃
- C.30℃
- D.32℃
- E.34℃
-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的致病因素是
- A.肺炎
- B.腹泻
- C.黄疸
- D.贫血
- E.寒冷
-
关于生理性黄疸描述错误的是
- A.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
- B.表现为食欲下降,哭声低弱
- C.一般7—14天自然消退
- D.早产儿可延迟3周消退
- E.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 μmol/L
-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者应首先考虑
- A.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 B.新生儿溶血症
- C.新生儿肝炎
- D.新生儿败血症
- E.胆道闭锁
-
胆红素脑病的早期征象不包括
- A.喂养困难
- B.肌张力减退
- C.拥抱反射减退
- D.惊厥
- E.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