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执业护士专业实务(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模拟试卷1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诊断应考虑

    • A.痔疮
    • B.肛瘘
    • C.肛周脓肿
    • D.肛裂
    • E.直肠癌
  2. 男,23岁。肛周肿痛3天伴发热,有里急后重感。肛周红肿,触诊波动感。

    进一步确诊的方法是

    • A.直肠镜检查
    • B.穿刺
    • C.纤维结肠镜
    • D.肛诊
    • E.钡灌肠
  3. 直肠指诊触及痛性肿块提示

    • A.急性阑尾炎并发盆腔脓肿
    • B.盲肠后位阑尾炎
    • C.高位阑尾炎
    • D.低位阑尾炎
    • E.急性阑尾炎
  4. 1岁患儿,呕吐、腹泻稀水便5天,1天来尿量极少,精神萎靡,前囟及眼窝极度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发凉,脉细弱,血清钠125 mmol/L。

    请判断该患儿脱水程度与性质

    • A.中度低渗性脱水
    • B.重度低渗性脱水
    • C.中度等渗性脱水
    • D.重度等渗性脱水
    • E.中度高渗性脱水
  5. 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和性质,应首先给下列哪种液体

    • A.2:1等张含钠液
    • B.1/2张含钠液
    • C.1/3张含钠液
    • D.1/4张含钠液
    • E.2/3张含钠液
  6.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

    • A.急性阑尾炎并发盆腔脓肿
    • B.盲肠后位阑尾炎
    • C.高位阑尾炎
    • D.低位阑尾炎
    • E.急性阑尾炎
  7. 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

    • A.急性阑尾炎并发盆腔脓肿
    • B.盲肠后位阑尾炎
    • C.高位阑尾炎
    • D.低位阑尾炎
    • E.急性阑尾炎
  8. 下列液体,哪种是等渗电解质溶液

    • A.10%氯化钾
    • B.11.2%乳酸钠
    • C.5%葡萄糖
    • D.0.9%氯化钠
    • E.5%碳酸氢钠
  9. 护理腹泻患儿时,哪项措施不正确

    • A.呕吐频繁者应禁食补液
    • B.加强臀部护理
    • C.腹胀时应注意有无低钾血症
    • D.详细记录出入水量
    • E.急性腹泻早期应使用止泻剂
  10. 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

    • A.急性阑尾炎并发盆腔脓肿
    • B.盲肠后位阑尾炎
    • C.高位阑尾炎
    • D.低位阑尾炎
    • E.急性阑尾炎
  11. 常用4:3:2溶液的张力为

    • A.2/3张
    • B.1/4张
    • C.1/2张
    • D.等张
    • E.1/3张
  12. 儿科常用的ORS溶液内不含

    • A.氯化钾
    • B.氯化钙
    • C.碳酸氢钠
    • D.葡萄糖
    • E.氯化钠
  13. 调节体液分泌的脏器包括

    • A.肾脏
    • B.肺脏
    • C.肠道
    • D.神经
    • E.血浆中的缓冲体系
  14. 轮状病毒肠炎大便特点是

    • A.脓血便
    • B.黏液便
    • C.豆腐渣样便
    • D.暗绿色水样便
    • E.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15.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 A.3个月以内婴儿
    • B.4个月以内婴儿
    • C.5个月以内婴儿
    • D.6个月以内婴儿
    • E.7个月以内婴儿
  16. 4:3:2(2/3张)混合液的组成是

    • A.4份:10%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
    • B.4份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2份5%碳酸氢钠
    • C.4份5%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5%碳酸氢钠
    • D.4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盐水,2份11.2%乳酸钠
    • E.4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
  17. 真菌性肠炎的病原体是

    • A.细菌
    • B.病毒
    • C.白色念珠菌
    • D.寄生虫
    • E.衣原体
  18. 重型腹泻可导致下列改变,哪项除外

    • A.代谢性碱中毒
    • B.低钠血症
    • C.低钾血症
    • D.低钙血症
    • E.低镁血症
  19. 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

    • A.呼吸深快
    • B.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 C.口唇樱桃红色
    • D.腹胀,心音有力
    • E.呼吸有丙酮味
  20. 除去下列哪一项以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 A.失钠大于失水
    • B.主要为细胞外液减少
    • C.黏膜干燥、口渴剧烈
    • D.易出现休克表现
    • E.多发生于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患儿
  21. 判断脱水性质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是

    • A.测量体重
    • B.尿量
    • C.血钠浓度
    • D.血钾浓度
    • E.二氧化碳结合力
  22. 婴幼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为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

    • A.细胞外液
    • B.血浆
    • C.间质液
    • D.细胞内液
    • E.脑脊液
  23. 下列关于补液原则错误的是

    • A.先快后慢
    • B.先浓后淡
    • C.先糖后盐
    • D.见尿补钾
    • E.见抽补钙
  24. 患儿8个月,呕吐、腹泻3天入院。烦躁、口渴。前囟明显凹陷。口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较差。尿量明显减少。血清钠135 mmol/L。第1天补液宜用

    • A.2:1等渗液
    • B.3:2:1液
    • C.4:3:2液
    • D.口服补液盐
    • E.生理盐水
  25. 婴儿腹泻的病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肠道内感染
    • B.喂养不当
    • C.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D.血液中IgG偏低
    • E.肠道外感染
  26. 引起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

    • A.空肠弯曲菌
    • B.大肠杆菌
    • C.埃可病毒
    • D.轮状病毒
    • E.柯萨奇病毒
  27. 需配制1:1液200 ml,其配制方法为5%葡萄糖液100 ml中加入生理盐水

    • A.50 ml
    • B.100 ml
    • C.150 ml
    • D.200 ml
    • E.250 ml
  28. 1岁患儿,因婴儿腹泻脱水入院。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但患儿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腱反射减弱。应考虑为

    • A.低血糖
    • B.低钙血症
    • C.低镁血症
    • D.低钾血症
    • E.酸中毒
  29. 脱水输液,累积丢失量应于多少小时内补完

    • A.0.5—1小时
    • B.4—6小时
    • C.6~8小时
    • D.8—10小时
    • E.10~12小时
  30. 重型腹泻患儿呕吐频繁时,禁食的时间一般为

    • A.6小时
    • B.8小时
    • C.10小时
    • D.12小时
    • E.14小时
  31. 区别轻、重型患儿腹泻的主要指标是

    • A.病程长短
    • B.热度高低
    • C.大便次数
    • D.呕吐次数
    • E.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32. 下列哪种液体最适合于重度脱水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休克

    • A.0.9%氯化钠
    • B.5%碳酸氢钠
    • C.2:1等渗液
    • D.10%葡萄糖液
    • E.3:2:1液
  33. 婴儿腹泻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第1天补液宜用下列哪种张力的液体

    • A.1/2张含钠液
    • B.1/3张含钠液
    • C.1/4张含钠液
    • D.2/3张含钠液
    • E.等张含钠液
  34. 腹泻患儿“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下列护理哪项不妥

    • A.会阴皱褶处不能经常清洗
    • B.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拭干
    • C.选用柔软、清洁的尿布
    • D.更换尿布时动作轻柔
    • E.避免使用塑料布包裹
  35. 患儿8个月。呕吐、腹泻3天,大便15次/d。皮肤弹性极差,无尿。血清钠140 mmol/L。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

    • A.轻度高渗性脱水
    • B.重度低渗性脱水
    • C.轻度等渗性脱水
    • D.重度等渗性脱水
    • E.轻度低渗性脱水
  36. 腹泻、脱水患儿经补液治疗后已排尿,按医嘱继续输液400 ml,需加入10%氯化钾最多不超过

    • A.6 ml
    • B.8 ml
    • C.10 ml
    • D.12 ml
    • E.14 m1
  37.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是

    • A.甲硝唑
    • B.糖皮质激素
    • C.柳氮磺吡啶
    • D.前列腺素
    • E.阿莫西林
  38. 消化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 A.腹痛
    • B.腹泻
    • C.腹水
    • D.腹胀
    • E.发热